![]() |
张 学 良 将 军 简 历 - 打印版本 +- MyTFLS社区 (https://community.mytfls.com) +-- 论坛: MyTFLS专区 (https://community.mytfls.com/forum-6.html) +--- 论坛: 字字珠玑语 (https://community.mytfls.com/forum-16.html) +---- 论坛: 躺着读书 (https://community.mytfls.com/forum-18.html) +---- 主题: 张 学 良 将 军 简 历 (/thread-1416.html) |
张 学 良 将 军 简 历 - bloum - 2004-4-19 1901年6月3日(清光绪二十七年4月17日)出生于今辽宁省台安县桑林子乡詹家窝堡。名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后改小六子。7岁从师学儒学。11岁生母赵氏病逝。15岁随父进入奉天城,步入社会,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二十一条”运动。 1919年3月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就读,任营长,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1920年4月毕业,任团长,6月晋升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11月授陆军少将衔。1925年4月授陆军中将衔,10月升任镇威军第三军团军团长,1926年6月擢拔为安国军陆军第三方面军军团长,1927年授陆军上将衔。同时还兼海空军司令要职。期间奉父命参加了军阀混战: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2年和1924年的两次直奉战争,1927年10月至1928年1月同晋军傅作义的涿州之战。此外还参加了1920年秋吉林的剿匪战争,1925年平定郭松龄倒戈的战争,1926年8月同国民军冯玉祥南口之战,1927年春对抗北伐军的河南之战等。 1928年5月至12月,主持京津易帜、热河易帜、滦东易帜和东三省易帜。。东北易帜后,出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929年1月枪毙杨宇霆、常荫槐,巩固了执掌东北军政大权的地位。为收复国权,1929年7月挑起中东路事件,发动“抗俄”战争。1930年武装调停中原大战。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11月就任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4月在北平成立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除主管东北军政外,还兼理华北军务。 他在主政东北期间,大力倡导“东北新建设”。整军经武,振兴实业,修筑铁路,建筑港口,提倡教育,推广体育,发展科技,开垦农业,诸多方面,立下奇功。 “九·一八”事变,奉蒋介石之命,执行了对日不抵抗命令,东三省迅即失守。但他的主导思想是“全国抗战论”。并在困境中作了大量的局部抗日战争工作。他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创议者、支持者,更是东北军抗战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东北军进行了北大营突围战、长春突围战、海拉尔抗战、榆关激战、热河保卫战、长城抗战等11次重要战役,揭开了东北军14年抗日战争史的光辉一页。1931年11月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1932年11月改任代理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1933年3月通电下野,出洋考察。 1934年3月复出,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1935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4月授陆军一级上将衔,10月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1936年1月至4月经过与李克农、周恩来会谈,走上了联共抗日的新道路。1936年12月12日,与杨虎城一道,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成立了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任主任委员,实现了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三位一体的大联合。西安事变制止了国内战争,促成了第二次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局面的初步形成。 1936年12月25日,为表示联合抗日的诚意,促蒋实现诺言,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蒋介石背信弃义,导演了“一审”、“一赦”的丑剧,将张学良长期幽禁起来。1964年7月4日,于台北与赵一荻正式举行婚礼。1991年3月,张学良携夫人赵一荻赴美国探亲观光,从此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1995年4月,美国移民局正式核发“绿卡”,张学良夫妇移居夏威夷。 2001年10月15日14时50分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张学良将军是一位对中国现代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物。爱国主义是张学良人生乐章的主旋律,他不愧是一个彻底的无私的爱国主义者、大无畏的热血男儿。他是抗日爱国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