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TFLS社区
初中学习系列---------地理的学习 - 打印版本

+- MyTFLS社区 (https://community.mytfls.com)
+-- 论坛: 学术人才交流中心 (https://community.mytfls.com/forum-9.html)
+--- 论坛: 学法交流 (https://community.mytfls.com/forum-10.html)
+---- 论坛: 知识飚风地带 (https://community.mytfls.com/forum-30.html)
+---- 主题: 初中学习系列---------地理的学习 (/thread-9368.html)



初中学习系列---------地理的学习 - andy_chai_123 - 2005-9-10

地理是一门必修课。图文并茂则是地理教材的一个重要的、鲜明的特点。据粗略统计1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中各种图表照片则约占到五分之二篇幅。图文并茂具体直观地展示了整个地理教材的框架。
因此学习地理,一定要把阅读课文同地图和本内的插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加深对地理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怎样利用地图学习呢?下面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直观读国法 各种地理图表中,有些图表的内容是较浅显易见的,直观读图法多适用于讲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如在讲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时,可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小的地方--新疆的托克逊,尔后在这两点间划一直线,再观察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颜色的变化,便可知道"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纵向联系法 学地理知识也和学其他知识一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用联系方法读地图,方可知道新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中国气候特点之一的"气候复杂多样",同学们只要在读好"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中国干湿地区"和"中国地形图"的基础上,把影响气候的诸因素联系起来,便可得出结论:
"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距海远近差别极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地形类型齐全,分布错综复杂是造成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又如世界气候型学习、亚洲主要山脉、高原与河流走向之间的关系等皆可用纵向联系法。
3.横向对比法 学习地理时,特别是进行横向比较时,往往需借助地图,这样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及其成因等。如在学习南美洲的地势地形时,可与北美洲的地势地形相比较。通过读图便知道,北美洲和南美洲相似之处都是由三大地形组成;而南美洲不同于北美洲,南美洲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北美洲则是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这样通过观察、比较,加深了对南、北美洲地势地形的认识。
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中,掌握省级行政区的划分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以后学习气候,河流、矿产等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分区地理等各知识点。而"中国政区"图中各省地理位置的分布似乎比较乱,名称也较多,较难记忆,这样就成了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如何提高学习、掌握这张图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呢?这就必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记忆技巧。下面就介绍一种分块记忆方法。
首先,准备两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填充图,在学习的过程中作练习用。
第二,先按地图册上的"中国政区"图,在预先准备好的其中一张填充图上填写一遍。这样,对我国23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三,开始仔细阅读(也可说"背诵"或"强化"记忆)地图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块学习与记忆。 第一块,东北三省:由北向南依次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第二块,中部两市四省:北京市、天津市。然后从河北省开始,在"中国政区"图的中间通过一条线,由北向南,依次为河北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第三块,两岛及沿海五省一市一区:两岛为台湾省和海南省。沿海五省一市一区由北向南依次为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四块,在第二块与第三块的中间,由北向南夹着安徽省和江西省。 第五块,西北及北部四省三区:由山西省往西画一条直线,从东往西依次穿过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再加上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 第六块,西南三省一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
第四,练习与巩固。按这样的分块方法与步骤反复操练记忆,并且在另一张预先准备好的空白填充图上用铅笔试填。不要看已填好的图,自我检验学习的效果如何。如果出现差错,按上面的方法与步骤再次反复练习。六块内容一齐记忆有困难的话,可先练习第一至第四块内容,然后再练习第五至第六块内容。
7.旅行读国法 孩子们都喜欢旅游。可以结合旅游来读图。比如让孩子制订旅游计划:第一站去什么地方,第二站去什么地方,走什么铁路,经过什么城市?等等。这样不知不觉就会学到许多知识。当然,如果条件许可,应该真带孩子出去走一走,那样会开阔孩子的视野,对孩子学习地理是大有好处的。
8.读图分析法 教材中有些图表面上看不能激发起兴趣,但只要仔细地分析阅读效果就大不一样。例如,"世界人口问题",如只讲文字叙述部分,印象就不深。而课文中八幅插图,虽没有文字旁白,但通过观察、思考得出了下列结论:"粮食短缺、住房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用水紧张、资源枯竭、教育卫生条件下降和交通拥挤"等便是世界人口问题。应该引导孩子学会通过"图"看出"字"来。

规律归纳法
归纳地理规律即是将地理教材中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内容,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加以整理归纳,使之更加系统、完美。可以说,归纳,地理规律的过程就是对地理知识系统加工的过程,即是采取分类、整理、比较、推理的方法,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获得新知的过程。
然而,不少孩子都觉得地理知识"散"、"乱""-杂",似乎没有什么规律也不知如何去归纳规律。而不成规律的东西记忆起来自然有难度。结果越难越记不住,越记不住越不爱学。看来,抓住地理规律,也就是抓住了学习地理这门功课的一个窍门。为此,河北省永清县的赵印庆老师,特地总结了以下几种地理规律归纳方法:
一、直归法
所谓"直归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组合,直接归纳出其规律内容。
直归法可用于一般规律的整理。地理规律按性质可分为地理分布规律、演变规律、因果规律等。比如地理分布规律,它是地理分布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必然联系的反映。
就高中课本而言,它主要包括:
⑴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
⑵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⑶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
⑷1、7月份全球高、低气压中心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规律;
⑸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⑹世界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
⑺世界高大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⑻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⑼由地球上动植物的分布规律;
⑽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⑾各类能源的分布规律;
⑿工业和农业的布局规律;
⒀交通和城市的分布规律;
⒁人口的分布规律等等。
直归法还用于个体规律的归纳。、比如根据大洋洋流分布模式,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洋流系统,将其分布和成因的规律,归纳为:
①这三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
②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
③热带、副热带海区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是寒流。这种直归的方法,使规律明晰,有条理,避免知识支离破碎,便于孩子分门别类系统掌握。
二、范例法
所谓"范例法",就是选取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例题,通过解析,从中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下题为例说明。
关于等温线凸出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陆地一月等温线向北凸出;
B、在南半球一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C、在南半球夏季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D、在北半球暖流附近等温线向北凸出。(正确答案D)
经过分析,可归纳出如下规律:
①就纬度方向看,无论是一月还是七月,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海洋上和陆地上的等温线,凸出的纬度方向正好相反。
②就其实地方向看,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一月陆地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北凸出;七月陆地等温线都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南凸出。
③由于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则夏季,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低纬凸出,冬季则相反。
④洋流对海上等温线的影响是,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都向低纬凸出。
总之,范例法既是规律指导解题实践的过程,也是从中归纳地理规律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用结合,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地理学习基本能力
一 地图运用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
1地图的阅读
要运用地图,首先必须会读地图。这也是考试大港中能力要求的重要部分。
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要素,读图时必须先看一下这些要素。 接下来要根据提供的图表特点,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他的图。根据具体图类,运用具体方法读图。如等高线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等高距为多少,何处为山峰,何处为山谷,何处为山脊线,何处为集水线,等等。究竟读哪几个方面要视题目要求而定。
2、地图运用
地图的运用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 运用政区图,记国家、省(区)、市的空间分布及彼此相对位置关系。 读政区图,要注意观察国家、省(区)的轮廓特征,境内河流等地理事物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阅读,渐渐的在自己同形成有关国家与地区图。这样当时卷中出现某国家图形时,头脑中存储有关国家的图形会立刻浮现出来,经过联系、核对,片刻即可判断出该图所示国家。
(2) 运用地形图、记地势变化、地形区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状。 现行的图册中的地形图均为分层设色法所绘制,给人的感官刺激强,印象深,反复运读后,可在头脑中形成立体感很强的地形图,借此科教容易地记注大洲、国家、地区的地势起伏、地形区分布及受制于地形的河流流向、水系形状。
(3) 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寓文于图,则十分简单得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二 空间分析能力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特点,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以空间有关的知识内容。能否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空分析,对学习的效果影响甚大。在中学地理中,空间性最强的学习内容就是球大圆有关的知识。
下面我们结合球大圆知识介绍如何进行空间分析,以提高学习能力。 过球心得平面截球面所得的圆叫球大圆。由于过球心平面可在三维空间任意变化方向因此球大圆有无数个。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球面距离),即为过这两点的大圆上劣弧的长。这就是球打圆的基本知识。地理中与球大圆相关知识很多,如果能巧妙的结合球大圆知识进行空间分析,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于学习和掌握。
1.剖析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中产生的、相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而 "存在"的一种惯性力,其偏向原理尤其是沿纬线自东向西运动的偏向问题,一直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结合球大圆知识进行空间分析以辅助学习,则可大大降低学习难度。
2.确定两地间的最短距离
在近几年的高考及有关习题集中,经藏出现有关最短航线、最近走法的题目,这类题目客观上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空间想象的要求较高。许多学生对此类试题常常不知所措,有的知其然,而不只其所以然。下面结合几个实例,谈谈球大圆知识进行空间分析,以解答之类试题的思路与技巧
例:从华盛顿到北京在以下四条航线中,最短的一条是:
(1) 华盛顿---夏威夷---北京
(2) 华盛顿---悉尼---北京
(3) 华盛顿---阿拉加斯---北京
(4) 华盛顿---开罗---北京  
解析:这倒题目要正确选出最近航线,首先必须掌握华盛顿、北京的经纬度位置,夏威夷、细腻、阿拉斯加、开罗于这两地的相对(纬度)位置关系。由于华盛顿、北京、的经纬度均为40度附近,且华盛顿在西五区,北京在东八区,一次过华盛顿、北京的大圆上劣弧必向北凸出,且劣弧必为由华盛顿向西至北京的弧段(跨十一个时区,如向东到北京,则跨十三个时区)。而航线(1)(2)均明显的向南凸出,航线(4)既向南凸出(开罗纬度低于华盛顿、北京)由向东航行(非大圆劣弧),故都不对。航线(3)既符合向北突出,又符合由华盛顿向西航行,故位最短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