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7-11 20:07
虽然乌龙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大部分的乌龙球还是有迹可寻的。在气氛紧张,拼抢激烈的拉锯战中,球员由于精神高度集中常常容易导致技术动作的变形,因此乌龙球就相对容易产生,后卫由于防守时使用的解围方法不当,也会使皮球的飞行轨迹发生变化令门将判断失准;当然,作为球队的最后一道防线,门将的状态不佳也会导致乌龙球的频频产生。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层面来讨论一下乌龙球产生的主因。
A:后卫失误
这是最为常见的乌龙球产生方式之一。前锋错过多次机会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够把握住一次,那么他就会成为球队的英雄;后卫可能全场表现都非常出色,但只要一次犯错造成了球队失球,他就会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正因如此,后卫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或由于与门将之间的配合失误,或因为在拦截对方的来球时没能吃准球的部位,后卫的仓促出脚经常会导致“猪八戒倒打一耙”的严重后果。对于广大戴着镣铐跳舞的后卫特别是中卫来说,乌龙也是足球真实的一部分,即使是那些名噪一时的著名后卫,也曾或多或少地有过与乌龙球亲密接触的尴尬经历。
蜚声黑白世界的保罗·马尔蒂尼曾有“世界第一左后卫”的美誉,但AC米兰队后防线上的定海神针也不是随时随地都那么令人放心,毕竟,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在2002-2003赛季意甲联赛第23轮,AC米兰队主场以3∶3战平亚特兰大队的比赛中,马尔蒂尼在比赛刚开始1分钟时就破门成功,可惜他攻破的却是自家城门。当是时,客队在底线附近赢得了一次界外球机会,对方球员将球大力掷入禁区,马尔蒂尼在解围时不慎用外脚背把球碰进了网窝。受到此球的激励,此后亚特兰大队在上半时又连入两球,好在大英扎吉和托马森在下半场联袂救主,保住一分,方使马队的负罪感有所减轻。
B:定位球防守
较之于层层推进的阵地进攻,定位球是相对比较轻松的破门方式。当皮球呼啸而至,齐聚禁区的十来条大汉都在玩命地争抢,而只要任何一人稍微令球改变运行轨迹,门将就很难作出成功扑救。因此,当对手获得角球或直接任意球机会时,本方防守队员制造乌龙球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忙中出错乃人之常情,何况在拥塞的人群中要求队员第一时间就作出敏锐判断,确实有些勉为其难。对手主罚直接任意球时,皮球打中某位搭建人墙队员的头顶或躯干折射入网的情形也屡见不鲜。每每遭遇如此情形,摆乌龙者只能高呼倒霉:明明有那么多的弟兄,为什么皮球就偏偏打在了我的身上?
作为名噪江湖的任意球高手,齐达内的圆月弯刀不仅能够直接破门,也能借助后卫之力意外建功。在2004年欧洲杯赛B组第二轮以2∶2逼平克罗地亚队之战中,正是齐达内的一记任意球为球队先拔头筹——当然,此球的一半功劳要记在对方后卫图多尔头上。当上半场进行到第22分钟,齐达内左路任意球传中,皮球带着强烈的旋转穿过人墙直奔图多尔而去。由于球速过快,可怜的图多尔右脚解围踢空,结果球碰他的左脚一个变线直入大门死角。面对这样一记角度刁钻的“射门”,门将布蒂纳纵有三头六臂恐怕也难阻图多尔的“天外飞仙”了。
C:蹩足客串
绿茵场上不乏“万金油”之类的腕儿级人物,譬如荷兰的科库就能胜任除门将之外的所有位置,然而并不是每名球员都能指哪打哪,打哪像哪的。当本队处于劣势的时候,不少司职中场甚至前锋的队员都回到后卫线上协助防守,而其中的一小撮人就充当了“越帮越忙”的角色。防守是项苦差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技术含量甚至不亚于中场队员的致命直塞或前锋的犀利突破,因此,非后卫出身的球员在解围时容易阴错阳差地将球踢入本方球门,蹩足客串催生出的乌龙球近来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观之,就连跑龙套也要找专业一点的,否则他们的适时“闪光”笃定会令本方球队苦不堪言。
2003-2004赛季意甲联赛第6轮,博洛尼亚队主场以2∶2战平佩鲁贾队的比赛中,主队前锋罗西尼的两粒入球让博洛尼亚人喜忧参半。比赛进行到第49分钟时,为了缓解后防线压力,罗西尼从前线回撤至后方,然而他在解围时却以一个潇洒的狮子甩头,将球攻入了自家大门。无论从力量还是角度来看,罗西尼此球都堪称完美,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全场球迷不约而同的嘘声。或许是受到了摆乌龙的强烈刺激,罗西尼在随后的比赛中显得异常拼命。正所谓天道酬勤,在终场前两分钟,他的不辍努力终于收到了回报,他以一个漂亮的脚后跟进球赎了自己的罪。有了这次难忘的经验教训,此后的罗西尼再也不敢在本方禁区内随意进行头球冲顶了。
D:门将抽风
世界上再优秀的门将都无法避免失球,因此对于门将的种种失误,我们理应保持宽容的态度,然而少数门将“间歇性抽风”所引发的乌龙灾难则是不可原谅的。在90分钟的比赛时间内,门将的注意力应该高度集中,毕竟,有时候他们的脚趾或指尖都足以决定比赛的最终走势,但某些门将却常常因为心不在焉或准备不足而成为为对手做嫁衣的“反骨仔”。如果说由天灾催生的乌龙球尚情有可原,那么因为门将的一念之差导致本方大门失守则令人痛心疾首。虽然电视荧屏上关于门将自摆乌龙的影音资料总能让人忍俊不禁,不过对那些业已“触电”过的衰仔来说,他们肯定希望这样的噩梦在未来越少越好。
2002-2003赛季英超第6轮伯明翰德比战,阿斯顿维拉队以0∶3不敌升班马伯明翰队,维拉队门将恩克尔曼是役成了无可争议的主角。比赛进行到第77分钟,他的一次滑稽表演彻底摧毁了球队的斗志。当时其队友梅尔贝里将后场界外球掷回给门将,但恩克尔曼判断错误,让皮球从自己两腿滚进了球门。更愚蠢的是,他当时只顾抱头痛哭,而忘记了界外球直接进门不算进球的规则,没有及时向裁判申诉。倒霉的恩克尔曼创造了界外球进球的历史,同时也成为英超联赛史上最大的笑话。当一名幸灾乐祸的主场球迷跑到赛场中对着他做出N多嘲讽动作甚至用手拍打他的脸时,心如死灰的维拉门将都没能作出任何反应。维拉队主帅泰勒在赛后连称不可思议,颇有自知之名的恩克尔曼也表示:我当然会成为人们的笑柄。毫无疑问,2002年9月17日注定成为恩克尔曼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
E:不得已而为之
尽管谁都不愿意乌龙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但并不是每一名攻入乌龙的球员都会从此夹着尾巴做人。在足球比赛中,场上局面瞬息万变,而一旦对手传出既低且平的半高球,那么后卫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冒险解围,二是听之任之,然而即使选择“不作为”,中间或后点的包抄球员也极有可能将球打入网窝,因为这种传球属于“谁碰一下都会进”的致命弧线。与其让对手享受进球后的快感,不如自己冒死一搏,基于这样的理由,后卫队员常常会事先伸出一脚期待着将本次进攻破坏,由此而导致的乌龙球也是他们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对于那些豪赌失败的勇者,除了揶揄,我们也应该表示同情和理解,因为在危机到来前的刹那,他们并没有进行深思熟虑的时间。
在2000年第12届亚洲杯半决赛中,与日本队狭路相逢的国足以2∶3告负而无缘决赛。上半场进行到第21分钟,日本队中场大将名波浩在左路以一个隐蔽性极强的大脚转移,将皮球直接送到了右禁区附近的高原直泰脚下,后者在吴承瑛上来包抄之前快速将球传中。当时中国队的中路防线只有李玮峰一人,而日本队的两名队员已经处在绝佳的接应位置上。无奈之下,高速回防的范志毅伸出一脚希望将球踢出底线,孰料皮球却阴错阳差地滚入了江津把守的大门,范大将军的自摆乌龙也使日本队以1∶0取得领先。其实在范志毅身后,日本队的森岛宽晃早已摆好了甩头攻门的架势,如果回防的范志毅选择收脚,对手也会轻松地攻破江津的十指关。因此,贸然解围也是当时来不及考虑太多的范志毅没有选择的选择。
[ Last edited by hzg on 2005-7-11 at 20:09 ]
A:后卫失误
这是最为常见的乌龙球产生方式之一。前锋错过多次机会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够把握住一次,那么他就会成为球队的英雄;后卫可能全场表现都非常出色,但只要一次犯错造成了球队失球,他就会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正因如此,后卫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或由于与门将之间的配合失误,或因为在拦截对方的来球时没能吃准球的部位,后卫的仓促出脚经常会导致“猪八戒倒打一耙”的严重后果。对于广大戴着镣铐跳舞的后卫特别是中卫来说,乌龙也是足球真实的一部分,即使是那些名噪一时的著名后卫,也曾或多或少地有过与乌龙球亲密接触的尴尬经历。
蜚声黑白世界的保罗·马尔蒂尼曾有“世界第一左后卫”的美誉,但AC米兰队后防线上的定海神针也不是随时随地都那么令人放心,毕竟,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在2002-2003赛季意甲联赛第23轮,AC米兰队主场以3∶3战平亚特兰大队的比赛中,马尔蒂尼在比赛刚开始1分钟时就破门成功,可惜他攻破的却是自家城门。当是时,客队在底线附近赢得了一次界外球机会,对方球员将球大力掷入禁区,马尔蒂尼在解围时不慎用外脚背把球碰进了网窝。受到此球的激励,此后亚特兰大队在上半时又连入两球,好在大英扎吉和托马森在下半场联袂救主,保住一分,方使马队的负罪感有所减轻。
B:定位球防守
较之于层层推进的阵地进攻,定位球是相对比较轻松的破门方式。当皮球呼啸而至,齐聚禁区的十来条大汉都在玩命地争抢,而只要任何一人稍微令球改变运行轨迹,门将就很难作出成功扑救。因此,当对手获得角球或直接任意球机会时,本方防守队员制造乌龙球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忙中出错乃人之常情,何况在拥塞的人群中要求队员第一时间就作出敏锐判断,确实有些勉为其难。对手主罚直接任意球时,皮球打中某位搭建人墙队员的头顶或躯干折射入网的情形也屡见不鲜。每每遭遇如此情形,摆乌龙者只能高呼倒霉:明明有那么多的弟兄,为什么皮球就偏偏打在了我的身上?
作为名噪江湖的任意球高手,齐达内的圆月弯刀不仅能够直接破门,也能借助后卫之力意外建功。在2004年欧洲杯赛B组第二轮以2∶2逼平克罗地亚队之战中,正是齐达内的一记任意球为球队先拔头筹——当然,此球的一半功劳要记在对方后卫图多尔头上。当上半场进行到第22分钟,齐达内左路任意球传中,皮球带着强烈的旋转穿过人墙直奔图多尔而去。由于球速过快,可怜的图多尔右脚解围踢空,结果球碰他的左脚一个变线直入大门死角。面对这样一记角度刁钻的“射门”,门将布蒂纳纵有三头六臂恐怕也难阻图多尔的“天外飞仙”了。
C:蹩足客串
绿茵场上不乏“万金油”之类的腕儿级人物,譬如荷兰的科库就能胜任除门将之外的所有位置,然而并不是每名球员都能指哪打哪,打哪像哪的。当本队处于劣势的时候,不少司职中场甚至前锋的队员都回到后卫线上协助防守,而其中的一小撮人就充当了“越帮越忙”的角色。防守是项苦差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技术含量甚至不亚于中场队员的致命直塞或前锋的犀利突破,因此,非后卫出身的球员在解围时容易阴错阳差地将球踢入本方球门,蹩足客串催生出的乌龙球近来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观之,就连跑龙套也要找专业一点的,否则他们的适时“闪光”笃定会令本方球队苦不堪言。
2003-2004赛季意甲联赛第6轮,博洛尼亚队主场以2∶2战平佩鲁贾队的比赛中,主队前锋罗西尼的两粒入球让博洛尼亚人喜忧参半。比赛进行到第49分钟时,为了缓解后防线压力,罗西尼从前线回撤至后方,然而他在解围时却以一个潇洒的狮子甩头,将球攻入了自家大门。无论从力量还是角度来看,罗西尼此球都堪称完美,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全场球迷不约而同的嘘声。或许是受到了摆乌龙的强烈刺激,罗西尼在随后的比赛中显得异常拼命。正所谓天道酬勤,在终场前两分钟,他的不辍努力终于收到了回报,他以一个漂亮的脚后跟进球赎了自己的罪。有了这次难忘的经验教训,此后的罗西尼再也不敢在本方禁区内随意进行头球冲顶了。
D:门将抽风
世界上再优秀的门将都无法避免失球,因此对于门将的种种失误,我们理应保持宽容的态度,然而少数门将“间歇性抽风”所引发的乌龙灾难则是不可原谅的。在90分钟的比赛时间内,门将的注意力应该高度集中,毕竟,有时候他们的脚趾或指尖都足以决定比赛的最终走势,但某些门将却常常因为心不在焉或准备不足而成为为对手做嫁衣的“反骨仔”。如果说由天灾催生的乌龙球尚情有可原,那么因为门将的一念之差导致本方大门失守则令人痛心疾首。虽然电视荧屏上关于门将自摆乌龙的影音资料总能让人忍俊不禁,不过对那些业已“触电”过的衰仔来说,他们肯定希望这样的噩梦在未来越少越好。
2002-2003赛季英超第6轮伯明翰德比战,阿斯顿维拉队以0∶3不敌升班马伯明翰队,维拉队门将恩克尔曼是役成了无可争议的主角。比赛进行到第77分钟,他的一次滑稽表演彻底摧毁了球队的斗志。当时其队友梅尔贝里将后场界外球掷回给门将,但恩克尔曼判断错误,让皮球从自己两腿滚进了球门。更愚蠢的是,他当时只顾抱头痛哭,而忘记了界外球直接进门不算进球的规则,没有及时向裁判申诉。倒霉的恩克尔曼创造了界外球进球的历史,同时也成为英超联赛史上最大的笑话。当一名幸灾乐祸的主场球迷跑到赛场中对着他做出N多嘲讽动作甚至用手拍打他的脸时,心如死灰的维拉门将都没能作出任何反应。维拉队主帅泰勒在赛后连称不可思议,颇有自知之名的恩克尔曼也表示:我当然会成为人们的笑柄。毫无疑问,2002年9月17日注定成为恩克尔曼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
E:不得已而为之
尽管谁都不愿意乌龙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但并不是每一名攻入乌龙的球员都会从此夹着尾巴做人。在足球比赛中,场上局面瞬息万变,而一旦对手传出既低且平的半高球,那么后卫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冒险解围,二是听之任之,然而即使选择“不作为”,中间或后点的包抄球员也极有可能将球打入网窝,因为这种传球属于“谁碰一下都会进”的致命弧线。与其让对手享受进球后的快感,不如自己冒死一搏,基于这样的理由,后卫队员常常会事先伸出一脚期待着将本次进攻破坏,由此而导致的乌龙球也是他们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对于那些豪赌失败的勇者,除了揶揄,我们也应该表示同情和理解,因为在危机到来前的刹那,他们并没有进行深思熟虑的时间。
在2000年第12届亚洲杯半决赛中,与日本队狭路相逢的国足以2∶3告负而无缘决赛。上半场进行到第21分钟,日本队中场大将名波浩在左路以一个隐蔽性极强的大脚转移,将皮球直接送到了右禁区附近的高原直泰脚下,后者在吴承瑛上来包抄之前快速将球传中。当时中国队的中路防线只有李玮峰一人,而日本队的两名队员已经处在绝佳的接应位置上。无奈之下,高速回防的范志毅伸出一脚希望将球踢出底线,孰料皮球却阴错阳差地滚入了江津把守的大门,范大将军的自摆乌龙也使日本队以1∶0取得领先。其实在范志毅身后,日本队的森岛宽晃早已摆好了甩头攻门的架势,如果回防的范志毅选择收脚,对手也会轻松地攻破江津的十指关。因此,贸然解围也是当时来不及考虑太多的范志毅没有选择的选择。
[ Last edited by hzg on 2005-7-11 at 20:09 ]
[img]http://photo.sohu.com/20040722/Img221147928.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