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7-12 12:09
我相信有很多朋友以前都会有一些想法,现在回顾回去会觉得很可笑,但是那些原生的东西其实是很有价值的,希望大家不要怕被笑话,能把以前的感悟之类的发上来,互相借鉴一下青涩的历史哈!还有,大家发上来的时候要注明当时的创作时期啊!
我先发一下,这是我上高一下学期的时候写的,也就是02年的春天,三年半之前的,大家见笑了
四重奏
人永远不可能知道生活是什么,因为人时刻生活着,人所能触及的只是生活的内壁。探不到的,人们用宗教来敷衍。神或鬼也许知道生活是什么,但它不愿告诉我们,即使告诉我们,那也只是它或他的生活。就这样,只有不生不活的才能看到生活。
在有生之年,生活就是一种投资,你必须首先投入亲情,友情、爱情,金钱。生活才可以被你享用。别说生活俗,生活也许不俗但过起来本就是俗透了的。家人,朋友,女孩,商人,这四类就好像原子和离子,把你的生活分解到极至,到头来还是只有他们在你左右。
也许烦,但我们很少觉得。
家人
我们是八十年代的Z世代,“Z”是佐罗的标志,而佐罗向来是独来独往的,我们要那么多兄弟姐妹也只会妨碍自己成为英雄。所以,对我们而言家人与家长的概念是相同的。据说偷换这一概念的是一个叫做“计划生育”的国策。那家长的概念有是什么呢?用一句北京的土话来说就是事儿“事儿事儿”的。
世上带“长”字的人大多是高人一等的,但不一定为人所尊敬。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家长”。家长是唯一高人一等,确切点说是高我们一等而我们又不得不尊敬的人。
“不得不”的含义很是值得琢磨。
家人的范围算起来也蛮大,七大姑八大姨都加上就扯淡了,还是一点见面谈亲爹娘好。
经常见作父中形容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就又恨自己生得晚,如此贴切的词被人家早早用烂了。也许因为我也是个男人,或者说正跨向男人,对父亲的爱体会得越来越深,回头看看〈背影〉 真的会有“啥也不说了,眼泪哗哗的”的英雄相惜的意味。
母亲... ...不好说,举例子吧;
母亲每天要说十遍“儿子呀,你可得加把劲儿啦”很像琼瑶小说〈我是一片云〉中的那个疯掉的女主人公。
母亲每当看到我的学习成绩不好时,会像〈围城〉末尾方鸿渐看着那座老钟时的无奈。
当然母亲本性中除了母性还是女性,所以他同样追求要像<Gone with wind>中那个名字特呦口的那个那谁一样——一样漂亮。但是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老妈由“佳人”变成了“家人”——家里的佣人。可悲可叹之余,老妈求美之心却一颗恒久远,还永流传下来了。
母亲的种种行为均可与这众多有名之人物比肩,母爱之伟大有此可见一斑。
总地来说,他们打我,骂我,还爱我,我不能将这些如数回报,只将爱加倍奉还——这也许是“父母爱我们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啊!”的根本原因。
朋友
曾经有一对叫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好朋友,双双高尚得死去活来,仁义得一塌糊涂,堪称人类友谊史上的典范。
不过“高尚”两个字是很累的,“装”高尚当然就更累了。所以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只谈“仁义”了。
因此,酒肉朋友就成了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当你在一个雨雪交加的夜晚,窝在暖炉旁的鸭绒被里,任水中热茶的蒸汽哈着你的脸,想有一帮朋友,每天不与你勾心斗角,争权夺钱,诱拐女友,每天只是与你喝酒吃肉,还未必让你付帐,你小子还不乐得直拍大腿!
朋友讲意气绝对是一件令人欣慰和满足的事,只是有很多人错误地加上了一条很普遍的概念——朋友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朋友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所以,时至今日,“讲义气”竟成了老师教育我们莫要踏犯罪不归路的常用语。
中国有句古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还隐约记得90年代初有首歌叫做〈十三不亲〉的,唱了半天,的得出结论:朋友亲才是亲。唱得朋友的关系就好像“亲疙瘩”一样。
朋友之间所以有如此令人奇特的情感,我想大概“朋友”是由自己的主观而形成的部落,从某种意义上讲,朋友也许是另一个你,或是你喜欢的模型。因此,交朋友成为了人生一大快事,但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政治课本告诉我们:看问题是要辨证唯物的,你的朋友未必是把你当朋友的,陷入了这种情况,其惨状可想象知,尤其是我刚刚提过的“你喜欢的模型”那一类人最危险。这些易受伤害的典型群体当数“追星族”。在此我衷心希望他们可以看透明星本质,揭穿其敛财的真实目的,争做“清醒新一代”。
综上所述,朋友就是一但发现你的付出比回报少时就要减少二期投资的工程,并声明:望诸位可以明察秋毫,领悟“付出”与“回报”的真谛,此乃一人生大智慧也,望慎重,切记!切记!
女孩
认识好女孩总是叫人愉快的,无奈的是美女中是极少数,懂得怜悯起追求着更是凤毛麟角。不知自己算不算施耐庵所谓“未侵女色真男子“,但至少不是少年的维特。对女孩这东西,我的新好像是一潭死水,正因为是死水,所以偶有清风掠过也可以令我泛起漪沦,去无法将我变成一汪清泉。恋爱嘛,年龄太小又没有成熟的态度的时候容易犯感性的错误。(如果你看到这里想歪了的话,那你的心理状况是不适宜谈恋爱的)比如说发明“爱情”这个词的人,谈恋爱时,年纪一定不大或年纪太大,被爱情昏了头脑,以为“爱”和“情”都是男女之间的暧昧关系嘞!
既然暂时对女孩意思不大,就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现在的高中恋爱生活与学习生活拥有相同的法则——不进则退,不攻则守。中学生到底大单纯的,单纯的一个表现就是容易被浮华的事物所迷惑,所以,酷男辣妹都好象资蹦主义是剩余价值,引得资本家蜂拥而来,不过剩余价值是被人榨取的,而他(她)们是可以榨取那些不谙世事的小弟弟妹妹的。一但有了天使的面孔忽然魔鬼的身材,想被人讨厌也是很难的:与男生合群,人家说你是“团队协作标兵”;与女生合群人家说你是“少女维权战士”千辛万苦找大一个一无事处的,还会有女孩傻X似的追着你,引周星弛的话与你辩论: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我随便问问你的,你那么认真干吗?不需要吗?
恋爱是不需要理由的,“早”不过是“恋”的定语,所以“早恋”同样是不需要理由的。更何况这个早用在我们身上是否合适都是一个?
在这儿打住,“早恋”概念太旧,不说了... ...
商人
商人 也许就这几类最容易对付的,只要你交易中不要掺入前三类感情。所以我以下说的都是严格意义的高人——只谈金钱不谈爱。
但是,我要一另起一段的严肃态度声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不能划入这一范畴的,因为据说“九年义务”中的教师工资都是国家配给的,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然后各个阶级代表义愤填膺,将那厮批斗下台。
言归正传,“金钱不是完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金钱的重要性可以传递到商人身上,我从他们那里交替着货币和货物,以此生存,——生存的基础是你必须是商人。我只是个正在成长的商人,所以对商人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只知道:
商人的基本品质是圆滑,
每个人成长的结果是商人;
根据等式的传递性,
没个人成长的基本结果是圆滑。
我要做的就是竭力不被磨圆,这样才回有棱角,与众不同。
我先发一下,这是我上高一下学期的时候写的,也就是02年的春天,三年半之前的,大家见笑了
四重奏
人永远不可能知道生活是什么,因为人时刻生活着,人所能触及的只是生活的内壁。探不到的,人们用宗教来敷衍。神或鬼也许知道生活是什么,但它不愿告诉我们,即使告诉我们,那也只是它或他的生活。就这样,只有不生不活的才能看到生活。
在有生之年,生活就是一种投资,你必须首先投入亲情,友情、爱情,金钱。生活才可以被你享用。别说生活俗,生活也许不俗但过起来本就是俗透了的。家人,朋友,女孩,商人,这四类就好像原子和离子,把你的生活分解到极至,到头来还是只有他们在你左右。
也许烦,但我们很少觉得。
家人
我们是八十年代的Z世代,“Z”是佐罗的标志,而佐罗向来是独来独往的,我们要那么多兄弟姐妹也只会妨碍自己成为英雄。所以,对我们而言家人与家长的概念是相同的。据说偷换这一概念的是一个叫做“计划生育”的国策。那家长的概念有是什么呢?用一句北京的土话来说就是事儿“事儿事儿”的。
世上带“长”字的人大多是高人一等的,但不一定为人所尊敬。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家长”。家长是唯一高人一等,确切点说是高我们一等而我们又不得不尊敬的人。
“不得不”的含义很是值得琢磨。
家人的范围算起来也蛮大,七大姑八大姨都加上就扯淡了,还是一点见面谈亲爹娘好。
经常见作父中形容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就又恨自己生得晚,如此贴切的词被人家早早用烂了。也许因为我也是个男人,或者说正跨向男人,对父亲的爱体会得越来越深,回头看看〈背影〉 真的会有“啥也不说了,眼泪哗哗的”的英雄相惜的意味。
母亲... ...不好说,举例子吧;
母亲每天要说十遍“儿子呀,你可得加把劲儿啦”很像琼瑶小说〈我是一片云〉中的那个疯掉的女主人公。
母亲每当看到我的学习成绩不好时,会像〈围城〉末尾方鸿渐看着那座老钟时的无奈。
当然母亲本性中除了母性还是女性,所以他同样追求要像<Gone with wind>中那个名字特呦口的那个那谁一样——一样漂亮。但是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老妈由“佳人”变成了“家人”——家里的佣人。可悲可叹之余,老妈求美之心却一颗恒久远,还永流传下来了。
母亲的种种行为均可与这众多有名之人物比肩,母爱之伟大有此可见一斑。
总地来说,他们打我,骂我,还爱我,我不能将这些如数回报,只将爱加倍奉还——这也许是“父母爱我们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啊!”的根本原因。
朋友
曾经有一对叫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好朋友,双双高尚得死去活来,仁义得一塌糊涂,堪称人类友谊史上的典范。
不过“高尚”两个字是很累的,“装”高尚当然就更累了。所以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只谈“仁义”了。
因此,酒肉朋友就成了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当你在一个雨雪交加的夜晚,窝在暖炉旁的鸭绒被里,任水中热茶的蒸汽哈着你的脸,想有一帮朋友,每天不与你勾心斗角,争权夺钱,诱拐女友,每天只是与你喝酒吃肉,还未必让你付帐,你小子还不乐得直拍大腿!
朋友讲意气绝对是一件令人欣慰和满足的事,只是有很多人错误地加上了一条很普遍的概念——朋友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朋友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所以,时至今日,“讲义气”竟成了老师教育我们莫要踏犯罪不归路的常用语。
中国有句古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还隐约记得90年代初有首歌叫做〈十三不亲〉的,唱了半天,的得出结论:朋友亲才是亲。唱得朋友的关系就好像“亲疙瘩”一样。
朋友之间所以有如此令人奇特的情感,我想大概“朋友”是由自己的主观而形成的部落,从某种意义上讲,朋友也许是另一个你,或是你喜欢的模型。因此,交朋友成为了人生一大快事,但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政治课本告诉我们:看问题是要辨证唯物的,你的朋友未必是把你当朋友的,陷入了这种情况,其惨状可想象知,尤其是我刚刚提过的“你喜欢的模型”那一类人最危险。这些易受伤害的典型群体当数“追星族”。在此我衷心希望他们可以看透明星本质,揭穿其敛财的真实目的,争做“清醒新一代”。
综上所述,朋友就是一但发现你的付出比回报少时就要减少二期投资的工程,并声明:望诸位可以明察秋毫,领悟“付出”与“回报”的真谛,此乃一人生大智慧也,望慎重,切记!切记!
女孩
认识好女孩总是叫人愉快的,无奈的是美女中是极少数,懂得怜悯起追求着更是凤毛麟角。不知自己算不算施耐庵所谓“未侵女色真男子“,但至少不是少年的维特。对女孩这东西,我的新好像是一潭死水,正因为是死水,所以偶有清风掠过也可以令我泛起漪沦,去无法将我变成一汪清泉。恋爱嘛,年龄太小又没有成熟的态度的时候容易犯感性的错误。(如果你看到这里想歪了的话,那你的心理状况是不适宜谈恋爱的)比如说发明“爱情”这个词的人,谈恋爱时,年纪一定不大或年纪太大,被爱情昏了头脑,以为“爱”和“情”都是男女之间的暧昧关系嘞!
既然暂时对女孩意思不大,就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现在的高中恋爱生活与学习生活拥有相同的法则——不进则退,不攻则守。中学生到底大单纯的,单纯的一个表现就是容易被浮华的事物所迷惑,所以,酷男辣妹都好象资蹦主义是剩余价值,引得资本家蜂拥而来,不过剩余价值是被人榨取的,而他(她)们是可以榨取那些不谙世事的小弟弟妹妹的。一但有了天使的面孔忽然魔鬼的身材,想被人讨厌也是很难的:与男生合群,人家说你是“团队协作标兵”;与女生合群人家说你是“少女维权战士”千辛万苦找大一个一无事处的,还会有女孩傻X似的追着你,引周星弛的话与你辩论: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我随便问问你的,你那么认真干吗?不需要吗?
恋爱是不需要理由的,“早”不过是“恋”的定语,所以“早恋”同样是不需要理由的。更何况这个早用在我们身上是否合适都是一个?
在这儿打住,“早恋”概念太旧,不说了... ...
商人
商人 也许就这几类最容易对付的,只要你交易中不要掺入前三类感情。所以我以下说的都是严格意义的高人——只谈金钱不谈爱。
但是,我要一另起一段的严肃态度声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不能划入这一范畴的,因为据说“九年义务”中的教师工资都是国家配给的,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然后各个阶级代表义愤填膺,将那厮批斗下台。
言归正传,“金钱不是完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金钱的重要性可以传递到商人身上,我从他们那里交替着货币和货物,以此生存,——生存的基础是你必须是商人。我只是个正在成长的商人,所以对商人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只知道:
商人的基本品质是圆滑,
每个人成长的结果是商人;
根据等式的传递性,
没个人成长的基本结果是圆滑。
我要做的就是竭力不被磨圆,这样才回有棱角,与众不同。
刘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