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火味道
#1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的错视与幻觉

2004-12-24




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这种视觉现象叫做视觉后像。视觉后像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也称为视觉残像。如果眼睛连续视觉两个景物,即先看一个后再看另一个时,视觉产生相继对比,因此又称为连续对比。视觉后像有两种:当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由于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叫正后像;由于视觉神经兴奋过度而产生疲劳并诱导出相反的结果叫负后像。无论是正后像还是负后像均是发生在眼睛视觉过程中的感觉,都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景像。 

正后像 

节日之夜的烟花,常常看到条条连续不断的各种造型的亮线。其实,任意一瞬间,烟火无论在任何位置上只能是一个亮点,然而由于视觉残留的特性,前后的亮点却在视网膜上引成线状。再如你在电灯前闭眼三分钟,突然睁开注视电灯两三秒钟,然后再闭上眼睛,那么在暗的背景上将出现电灯光的影像。以上现象叫正后像。电视机、日光灯的灯光实际上都是闪动的,因为它闪动的频率很高,大约100次/秒上,由于正后像作用,我们的眼睛并没有观察到。电影技术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的,在电影胶卷上,当一连串个别动作以16图形/秒以上的速度移动的时候,人们在银幕上感觉到的是连续的动作。现代动画片制作根据以上原理,把动作分解绘制成个别动作,再把个别动作续起来放映,即复原成连续的动作。 

负后像 

正后像是神经正在兴奋而尚未完成时引起的,负后像则是经兴奋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它的反映与正后像相反。例如:当你长时间(两分钟以上)的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再把目光迅速转移到一张灰白纸上时,将会出现一个青色方块。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可解释为:含红色素的视锥细胞,长时间的兴奋引起疲劳,相应的感觉灵敏度也因此而降低,当视线转移到白纸上时,就相当于白光中减去红光,出现青光,所以引起青色觉。由此推理,当你长时间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再将视线移向黄色背景,那么,黄色就必然带有绿味(红视觉后像为青,青+黄=绿,参见下表)。 

又例如:在一白色和灰色背景上,长时间地(两分钟以上)注视一红色方块,然后迅速抽去色块,继续注视背景的同一地方,背景上就会呈现青色方块。这一诱导出的补色时隐时现多次复现,直至视觉的疲劳恢复以后才完全消失。这种现象也是负后像。明度对比也会产生负后像。 

先看的色彩?  后看的色彩   对比后的色彩感觉 
    红       橙        黄味橙 
    红       黄        绿味黄 
    红       绿        蓝味绿   
    红       蓝       绿味蓝 
    红       紫        蓝味紫   
    橙       红        紫味红   
    橙       黄        绿味黄 
    橙       绿        蓝味绿   
    橙       紫        蓝味紫   
    橙       蓝        紫味蓝 
    黄       红        紫味红   
    黄       橙        红味橙   
    黄       绿        蓝味绿   
    黄       蓝        紫味蓝   
    黄       紫        蓝味紫   
    绿       红        紫味红 
    绿       橙        红味橙 
    绿       黄        橙味黄   
    绿       蓝        紫味蓝   
    绿       紫        红味紫   
    蓝       红        橙味红   
    蓝       橙        黄味橙   
    蓝       黄        橙味黄   
    蓝       绿        黄味绿 
    蓝       紫        红味紫   
    紫       红        橙味红   
    紫       橙        黄味橙   
    紫       黄        绿味黄 
    紫       绿        黄味绿   
    紫       蓝        绿味蓝 

灰色的背景上,如果注视白色(或黑色)方块,迅速抽去白色(或黑色)方块,灰底上上将呈现较暗(或较亮)的方块。 

视觉负后像的干扰常常使我们在判断颜色时发生困难。例如,初学色彩者在练习看色时,长时间的色彩刺激会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后像,感受色彩的灵敏度不断降低,色彩分辨能力迅速下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注意观察与看色的节奏,避免视觉疲劳。 

同时对比 

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 

例如: 

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

同一黑色在红底上呈绿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紫底上呈黄灰味,在黄底上呈紫灰味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紫底上都稍带有背景色的补色味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蓝。相邻之色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向。

红与绿并置,红更觉其红,绿更觉其绿。

色彩同时对比,在交界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缘对比。现将色彩同时对比的规律归纳如下: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5、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 

强化同时对比效果的方法: 

(1)提高对比色彩的纯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 

(2)使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 

(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 

抑制的方法: 

(1)改变纯度,提高明度,缓和纯度对比作用; 

(2)破坏互补关系,避免补色强烈对比; 

(3)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缓冲色彩对比作用; 

(4)缩小面积对比关系,建立面积平衡关系。 

例如:橙色底上配青灰能强化同时对比作用;而橙色底上配黄灰就能抑制同时对比作用。 

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伊顿提出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色彩构成过分暖昧而缺少生气时,那么互补色的选择是十分有效的配色方法,无论是舞台环境色彩对人物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还是商品广告及陈列等等,巧妙地运用互补色构成,是提高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补色平衡理论"在医疗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根据视觉色彩互补平衡的原理,医院手术室、手术台、外科医生护士的衣服一般都采用绿色,这不仅因为绿色是中性的温和之色,更重要的是绿色能减轻外科医生因手术中长时间受到鲜红血液的刺激引起的视觉疲劳,避免发生视觉残像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图片: 20070609_331b60e20acb6a4bd9dfLEOoDRnOqEeK.jpg]
回复


主题内容
焰火味道 - 由 ibb - 2006-2-12 20:42
[无标题] - 由 千里草 - 2006-2-12 20:44
[无标题] - 由 林子 - 2006-2-19 23:16
[无标题] - 由 千里草 - 2006-3-4 13:42
[无标题] - 由 milan817 - 2006-3-30 22:47
[无标题] - 由 千里草 - 2006-5-3 15:26
[无标题] - 由 ibb - 2006-5-8 13:17
[无标题] - 由 ibb - 2006-5-13 23:56
[无标题] - 由 山姆大叔 - 2006-6-1 12:45
[无标题] - 由 ibb - 2006-6-1 16:54
[无标题] - 由 ibb - 2006-6-5 12:54

跳转到:


正在阅读该主题的用户: 1位游客
您的访问已通过Cloudflare保护,访问自美国/l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