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3-1 20:53
但戏剧性的变化却发生在高三上的11月末,北外招保送生的通知到来。虽然家里人、老师都不建议我去考。但高三令人生厌的复习实在是让我产生了一个错误的想法:集中时间突击日语一个月,碰碰运气,若成功,则有足够时间用来从根本上扭转日语的劣势或者开发一点语言上的潜能,并在英语上有所进展。若失败,也会对日语成绩有所提高。因此11月的月考结束,12月我所有的课都在看日语、听日语、学日语,然后每天睡觉时间极少。但结果却极端失败,北外彻底失败,12月底的月考,成绩严重下滑。
关键的时刻,我的朋友与老师的鼓励让我重拾信心。我重新使用高三上的策略,即主要用文综得分,语文、数学亦保持优势,外语保证不拖总成绩。3月份,老师告诉我:你不用再在文综上下功夫了。我的精力开始向数学倾斜,3月下旬精力转向语文。当其他科目的边际效应递减已经非常明显之际,外语的倾斜在4月上开始。3、4月虽然有武汉大学的日语报送,但一方面武汉大学日语系的全国排名一般,且当时的转专业细则上,有保送生不得转专业的明确规定。对我而言,这不是一个可选项。
时间流逝飞快,转眼间5月的课堂里,日语生上课的只有4个人了。我在其中之一。5月的全市一摸及其成绩反馈,验证了我的策略的正确性。高考的成功最终结束了我的中学生涯,虽然也有所遗憾(若全省名次再进一名,则有机会进入类似Skull and Bones的组织)
进入大学后,周围优秀的同学很多。但却极少见到中学学小语种的。随着学习的深入,日语的局限性尤越发明显。其是社科领域英语的绝对语言霸主地位,80%的一流成果和一流期刊都是英文的。我莫名其妙的在起跑线上摔了巨大的跟头。出国的话,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比中国,也比日本要强得多。GRE、TOEFL和日语没有任何关系。日语除了出日本,一无是处。而全奖出日本的phd的case太少。尤其是当我发现,我最喜欢的居然是国际政治这种对英语要求较高的专业后,大一全力投入英语,日语由于没有报上等级考试,而基本搁置。
大一的暑假,终于报上了日语一级,这多亏很多同学的建议。大二上,在英语负担加重的前提下(没办法,国际政治专业自己有很多专业英语听说、专业精读、原著选读之类的东东),只好报班加平时多刻苦来复习日语,索性准备时间长,文科生也不需要在练阅读题上化什么时间,最后终于低分通过。
[ Last edited by MagicLi on 2006-3-1 at 21:08 ]
关键的时刻,我的朋友与老师的鼓励让我重拾信心。我重新使用高三上的策略,即主要用文综得分,语文、数学亦保持优势,外语保证不拖总成绩。3月份,老师告诉我:你不用再在文综上下功夫了。我的精力开始向数学倾斜,3月下旬精力转向语文。当其他科目的边际效应递减已经非常明显之际,外语的倾斜在4月上开始。3、4月虽然有武汉大学的日语报送,但一方面武汉大学日语系的全国排名一般,且当时的转专业细则上,有保送生不得转专业的明确规定。对我而言,这不是一个可选项。
时间流逝飞快,转眼间5月的课堂里,日语生上课的只有4个人了。我在其中之一。5月的全市一摸及其成绩反馈,验证了我的策略的正确性。高考的成功最终结束了我的中学生涯,虽然也有所遗憾(若全省名次再进一名,则有机会进入类似Skull and Bones的组织)
进入大学后,周围优秀的同学很多。但却极少见到中学学小语种的。随着学习的深入,日语的局限性尤越发明显。其是社科领域英语的绝对语言霸主地位,80%的一流成果和一流期刊都是英文的。我莫名其妙的在起跑线上摔了巨大的跟头。出国的话,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比中国,也比日本要强得多。GRE、TOEFL和日语没有任何关系。日语除了出日本,一无是处。而全奖出日本的phd的case太少。尤其是当我发现,我最喜欢的居然是国际政治这种对英语要求较高的专业后,大一全力投入英语,日语由于没有报上等级考试,而基本搁置。
大一的暑假,终于报上了日语一级,这多亏很多同学的建议。大二上,在英语负担加重的前提下(没办法,国际政治专业自己有很多专业英语听说、专业精读、原著选读之类的东东),只好报班加平时多刻苦来复习日语,索性准备时间长,文科生也不需要在练阅读题上化什么时间,最后终于低分通过。
[ Last edited by MagicLi on 2006-3-1 at 2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