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 20:13
如果不懂得选择,将会陷入“尴尬”境地,甚至遗憾终生
前面说过,我们可以拿官方专业排名做适当参考,但这还远远不够。在讨论学科实力之前,我们先回顾一段历史。1952年,为适应当时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学习苏联模式,我国在大学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高校基本分成了两类,即文理综合性大学和工科性大学(学院),经调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一批多科性综合大学成为文理兼有的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一批大学沦为工科性大学(学院),同时一批由各个大学拆分组合独立出来的各种专业学院纷纷成立,如XX钢铁学院,XX地质学院,等等,这种调整在当时基本满足了工业化的需要。随着院系的大规模调整,各院校的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各种单纯的工学院已不能胜任当今人才的培养模式,于是中国高校又掀起了一股合并浪潮,一些学校规模迅速膨胀,都把综合性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但由于各种原因,合并的结果并不十分完美,其实一些文理兼有的大学把某些工学院合并过来,所合并的工学院的水平往往低于自身,以至于这些大学的强势学科仍然是自己原本的文理学科类别。各种工学院也一样,他们通过合并手段或者自己新建立一些理科和文科专业,但是学科的建设需要时间和大量资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仍然只是在工学领域占有优势,文理学科相对薄弱。这里也有一些例外,清华大学的文科建设走得很快,一些应用性质的文科、理科、经济学科实力已经赶了上来。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几乎没有合并其他学校,以至于还保留着小而精的规模,但是学科并不完整,南开大学是文理兼有综合性大学,天津大学是工科性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成立的两所大学,他们也没有合并其他的学校,中科大是一所擅长理科的纯理工类大学,人大是一所以文科为主的大学。除此之外,基本还是两类大学,一类擅长文理,一类以工科见长。颇具戏剧性的是往往一个城市里有两类院校各一所。比如北京的北大和清华,上海的复旦和交大,南京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武汉的武汉大学和华中科大,天津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等等。
了解了这些,我们报考专业时就有了大方向。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所说的,当你想好了将来想干什么,确定了大的专业方向之后,我们就要从这两个基本类别里开始选择高校了,如果你喜好数学、物理、文学,那你最好从文理性质大学里选;如果你喜好工程类学科,比如机械、电子,那最好在工科为主的大学里选择,否则,你很可能最后陷入前文所述的“尴尬”境地,甚至会遗憾终生。当然,同类学校之间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录取分数差距,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参考往年各校录取分数,在相应的分数段之间作出选择。比如:你的分数超过了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基本录取线,在这个分数段里二选一的话,如果你想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经济、中文、哲学、英语等文、理科专业,无疑要选择南开大学,如果你想学机械、精密仪器、化工、制药、自动化、通信电子等工程类专业,天津大学则是比较好的选择。
那么,如果在同类同层次里,还有好几个高校供选择,怎么办?我们就应该作进一步的优化选择,细致地考察各高校具体的专业优势。每所优秀大学,都有2~3个招牌专业在国内是响当当的,比如清华的建筑、经管、电子,北大的数学、化学、管理,南开的数学、历史、经济,人大的新闻,复旦的数学、传播学、微电子学,中科大的物理,南京大学的天文学,同济的建筑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有据可查的客观事实,我们可以参考教育部的一级学科排名,可以自己登录各大学网站浏览有关专业的师资、成果等介绍,也可以询问往届师兄师姐有关情况,甚至直接打电话到高校招办询问。总之,如果选准了每个学校的强势学科,往往可以凭借看似普通的高考分数,享有物超所值的收获;否则,即使拥有很高的分数,进了名校,但进的并不是该校的强势学科,倒不如进学校名气稍低但在该学科有更强优势的学校。比如南开的历史系毕业生要比清华历史系毕业生更受认可,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专业强于北大的通信专业,等等。
总之,我们不要被名校的光环一叶障目,要在院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之间做出合理适当的折中。把握好这一点,可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高考分数,达到趋近最优的选择。
前面说过,我们可以拿官方专业排名做适当参考,但这还远远不够。在讨论学科实力之前,我们先回顾一段历史。1952年,为适应当时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学习苏联模式,我国在大学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高校基本分成了两类,即文理综合性大学和工科性大学(学院),经调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一批多科性综合大学成为文理兼有的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一批大学沦为工科性大学(学院),同时一批由各个大学拆分组合独立出来的各种专业学院纷纷成立,如XX钢铁学院,XX地质学院,等等,这种调整在当时基本满足了工业化的需要。随着院系的大规模调整,各院校的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各种单纯的工学院已不能胜任当今人才的培养模式,于是中国高校又掀起了一股合并浪潮,一些学校规模迅速膨胀,都把综合性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但由于各种原因,合并的结果并不十分完美,其实一些文理兼有的大学把某些工学院合并过来,所合并的工学院的水平往往低于自身,以至于这些大学的强势学科仍然是自己原本的文理学科类别。各种工学院也一样,他们通过合并手段或者自己新建立一些理科和文科专业,但是学科的建设需要时间和大量资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仍然只是在工学领域占有优势,文理学科相对薄弱。这里也有一些例外,清华大学的文科建设走得很快,一些应用性质的文科、理科、经济学科实力已经赶了上来。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几乎没有合并其他学校,以至于还保留着小而精的规模,但是学科并不完整,南开大学是文理兼有综合性大学,天津大学是工科性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成立的两所大学,他们也没有合并其他的学校,中科大是一所擅长理科的纯理工类大学,人大是一所以文科为主的大学。除此之外,基本还是两类大学,一类擅长文理,一类以工科见长。颇具戏剧性的是往往一个城市里有两类院校各一所。比如北京的北大和清华,上海的复旦和交大,南京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武汉的武汉大学和华中科大,天津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等等。
了解了这些,我们报考专业时就有了大方向。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所说的,当你想好了将来想干什么,确定了大的专业方向之后,我们就要从这两个基本类别里开始选择高校了,如果你喜好数学、物理、文学,那你最好从文理性质大学里选;如果你喜好工程类学科,比如机械、电子,那最好在工科为主的大学里选择,否则,你很可能最后陷入前文所述的“尴尬”境地,甚至会遗憾终生。当然,同类学校之间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录取分数差距,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参考往年各校录取分数,在相应的分数段之间作出选择。比如:你的分数超过了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基本录取线,在这个分数段里二选一的话,如果你想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经济、中文、哲学、英语等文、理科专业,无疑要选择南开大学,如果你想学机械、精密仪器、化工、制药、自动化、通信电子等工程类专业,天津大学则是比较好的选择。
那么,如果在同类同层次里,还有好几个高校供选择,怎么办?我们就应该作进一步的优化选择,细致地考察各高校具体的专业优势。每所优秀大学,都有2~3个招牌专业在国内是响当当的,比如清华的建筑、经管、电子,北大的数学、化学、管理,南开的数学、历史、经济,人大的新闻,复旦的数学、传播学、微电子学,中科大的物理,南京大学的天文学,同济的建筑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有据可查的客观事实,我们可以参考教育部的一级学科排名,可以自己登录各大学网站浏览有关专业的师资、成果等介绍,也可以询问往届师兄师姐有关情况,甚至直接打电话到高校招办询问。总之,如果选准了每个学校的强势学科,往往可以凭借看似普通的高考分数,享有物超所值的收获;否则,即使拥有很高的分数,进了名校,但进的并不是该校的强势学科,倒不如进学校名气稍低但在该学科有更强优势的学校。比如南开的历史系毕业生要比清华历史系毕业生更受认可,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专业强于北大的通信专业,等等。
总之,我们不要被名校的光环一叶障目,要在院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之间做出合理适当的折中。把握好这一点,可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高考分数,达到趋近最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