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状况以及药物服用以及预防
#5
狂犬病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类也会因被狂犬咬伤而感染,其他感染本病的温血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其特征性症状是恐水现象,即饮水时,患者会出现吞咽肌痉挛,不能将水咽下,随后患者口极渴亦不敢饮水,故又名恐水症。资料显示,狂犬病曾光顾过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夺走过数千万人的生命。
  人的狂犬病绝大多数是由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发病。潜伏期短到10天,长至2年或更长,一般为31天至60天,15%发生在3个月以后,视被咬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和咬伤程度,或感染病毒的剂量而异。狂犬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全世界仅有数例存活的报告。但被狂犬咬伤后,若能及时进行预防注射,则几乎均可避免发病。因此,大力普及狂犬病知识,使被咬伤者能早期接受疫苗注射非常重要。狂犬病遍布于全世界,中国仍时有发生。因野生动物中也存在本病,故要彻底消灭非常困难,但若能管理好家犬则可大大减少发病率。
肺结核
 结核病的传染源是痰中排菌的结核病人。当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带有结核菌的飞沫,被健康人吸入肺部造成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如果不治疗,一年中平均传染10~15人。为预防结核菌的传播,请注意以下几点:
  --结核病患者有可能出现如下症状:咳嗽、咯血、低热、盗汗、胸痛、消瘦、食欲不振、月经失调等,如有这些症状,应马上就医;
  --应坚持合理抗结核治疗,治疗后传染性迅速下降;
  --居室、办公室经常开窗通风,每天最少半小时;
  --不要随地吐痰,痰盂应该采取消毒处理;
  --肺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病的筛查;
  --患者的日用品、衣物、被褥等应注意晾晒;
  --平时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新生儿要积极接种卡介苗。
  
                      结核病的合理治疗
  抗结核病的用药原则
  抗结核治疗又称抗痨治疗或化学治疗。抗痨化疗用药原则为: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及全程用药。
  早期:一旦发现和确诊后,应立即进行治疗。
  联合:根据病情和抗痨药的作用特点,将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这样能增强和确保疗效。
  适量:根据不同病情和不同个体规定不同的给药剂量,药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且易产生耐药性,过大则易出现不良反应。
  规律:病人必须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停药,也不可随意间断用药。
  全程:病人必须按照方案所定的疗程坚持治满疗程,短程化疗一般为 6 ~ 9 个月。
  强化巩固务求根治
  抗痨治疗多采用两个阶段用药,以期达到根治目的。具体应听从医生的指导,切不可自行作主,随意改变,而应务求根治。
  对耐药病例治疗探索
  耐药,指的是抗结核药物对结核菌不敏感或不起作用,耐多药目前一般是指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在内的两种抗痨药以上的耐药。 对耐药病例应选用过去未曾用过的或经过结核杆菌“药敏试验”证实对耐药结核杆菌敏感的抗痨药,疗程至少1年以上。
  国家免费政策
  国家对于没有支付能力的肺结核病人在结核病防治系统内进行免费检查和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

破伤风
                    特别提醒
  ◎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 是一种由细菌从伤口侵入人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 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肌群痉挛和抽搐,独特的“苦笑”表情;
  ◎ 治疗非常困难,死亡率高,全球每年数十万人死于本病;
  ◎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
  
                      怎么传染的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它是一种厌氧菌。破伤风杆菌及其外毒素都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黏膜。伤口内有破伤风杆菌并不一定发病,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局部伤口的缺氧是一个有利于破伤风杆菌迅速繁殖和产生外毒素的有利条件。当伤口又窄又深以及缺血、坏死组织多时便容易发生破伤风。带有泥土的锈钉或木刺常常带细菌,这些细菌感染造成伤口局部缺氧,促使组织坏死,有利于厌氧菌繁殖,容易引起破伤风。
  
                      症状与危害
  破伤风的潜伏期因人而异,短的可在24小时内发病,也有长达数月才发病的。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带后7日左右发病,故俗称“七日风”。一般来说,潜伏期或前驱症状持续时间越短,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全身性破伤风发病时首先出现乏力、头晕、头痛、烦躁不安、打呵欠等症状,接着出现典型的肌强烈收缩,最初是咬肌,然后是面部表情肌群的阵发性痉挛使病人具有独特的“苦笑”表情。病人还会出现腰部前凸,头及足后屈,形成背弓,称为“角弓反张”状。在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刺激,如光线、声响、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能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强烈的肌痉挛有时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呼吸肌的痉挛能造成呼吸停止,以致病人死亡。病程一般为3~4周。鉴于破伤风的严重后果,一旦发现症状,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如何自我防护
  破伤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打破伤风针,使人体产生抗体。如果出现外伤,应首先对伤口部进行清创。对于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水,再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送往医院治疗。对于较大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然后速去医院治疗。
  儿童经常发生外伤,但只要接种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俗称“百、白、破”)三联疫苗的6岁以下儿童,其体内已有足够抵抗破伤风毒素的抗体存在,不需再注射抗毒素。当您的孩子发生外伤去医院看病时,最好带上孩子的预防接种卡,以供医生参考。

疟疾

特别提醒
  ◎ 夏秋季节容易发生,有地方性特点;
  ◎ 是一种经过蚊子叮咬人而传播的寄生虫病;
  ◎ 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寒战、发热、大量出汗及肝脾肿大、贫血;
  ◎ 该病有特效治疗药物;
  ◎ 预防的关键是灭蚊,防止蚊虫叮咬。
  
  如何传染的
  人得疟疾主要是受到按蚊叮咬,雌性按蚊叮吸含有疟原虫配子体的病人血后,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配子体发育成子孢子,这时的蚊子再刺吸易感者,子孢子便随蚊子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实现疟疾传播。我国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和中华按蚊。疟疾也可经输血传播,但机会很少。
  发病高峰季节因各地气温而异。大体上,北纬33度以北地区为8~9月,25~33度之间为9~10月,25度以南地区为5月和9~11月。
  婴幼儿和流行区新进入人群发病率高,成人发病率低;在低疟区和散发疟区,各年龄组人群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人对疟疾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生暂时免疫力。
  
  症状与危害
  各种疟原虫感染所导致的疟疾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4天左右。多表现为突起发冷、畏寒、发抖、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脉搏快而有力。发冷停止后,继以高热、面色潮红、头痛、全身酸痛、口渴、皮肤干热。接着就是全身大汗,体温骤然下降至正常,除感疲劳外,患者顿觉轻松。如此症状可反复周期性发作。间日疟隔天发作一次;恶性疟发作不规则;三日疟发作与间日疟相似,但为三日发作一次;卵形疟发作亦与间日疟类似,但病情较轻,复发率低,病例很少。大量疟原虫集中于内脏可引起重型疟疾,发生在脑部就有剧烈头痛、精神错乱等症状,称为脑型疟疾,多为恶性疟引起。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脾脏明显肿大、严重贫血,对人类健康和劳动力危害较大。
  
  如何自我防护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防止被蚊子叮咬是预防的关键。在疟区,定期开展群众性服药治疗(采用氯喹和伯氨喹啉联合疗法)是迅速控制疟疾的主要措施,可保护易感人群。
  按蚊孳生地复杂而广泛的地区,应以滞留喷洒杀灭成蚊为主,适当控制孳生地。常用滞留喷洒药剂有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防蚊主要是正确使用蚊帐、避蚊网和避蚊药。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短期涉足流行区时,应在进入疟区前2天至离开疟区后1个月内普遍服用防疟药。长期驻扎疟区应每年4~11月普服防疟药。


红眼病

红眼病常由柯萨奇A24型和肠道病毒70型引起。这两种病毒均喜爱潮湿和30~35℃的温度。夏天梅雨过后的湿热天气,最适合红眼病毒的生长繁殖。它们仗着“人多势众”,猖狂地向人群大举进攻,来势凶猛,无论男女老幼,一旦被它粘上,不要几个小时,病眼即可出现畏光、流泪、刺痛等症状,并可产生稀薄的分泌物。
    防范红眼病人们应做到:
   ①注意个人卫生,要用流动水洗脸,不共用毛巾。
   ②凡是病人用过的物品,要经阳光暴晒或高温消毒。
   ③严禁红眼病患者进入游泳池或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④可疑患者应及时就医,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杜绝蔓延。
[图片: 20070609_331b60e20acb6a4bd9dfLEOoDRnOqEeK.jpg]
回复


主题内容
[无标题] - 由 ibb - 2007-4-14 21:25
[无标题] - 由 ibb - 2007-4-14 21:41
[无标题] - 由 ibb - 2007-4-14 22:08
[无标题] - 由 ibb - 2007-4-14 22:35

跳转到:


正在阅读该主题的用户: 1位游客
您的访问已通过Cloudflare保护,访问自美国/l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