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7-4 19:16
先纠正一个楼上的错误:明太祖朱元璋时已经没有宰相的设置。
张居正其人功劳是很高的,但权利欲太强。虽然不设宰相,其实他有宰相的实权,而且在他治国时,神宗年纪尚幼(10~21岁),一直处在这位首辅、帝师的阴影之中,而且是从内至外的阴影,如上所说,他和皇太后和太监首领取得默契,并在朝廷上下遍布亲信,使自己的权力施行得得心应手。神宗当时的地位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摆设。
张居正这样的一个人处在要求“忠君爱国”的儒家中国,只能是他的悲哀,纵然他是中国最有成就的臣子之一。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对张居正有这么样的评论:以施政的成绩而论,他(张居正)不仅是明朝的唯一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勉强可以与他相比.诸葛亮的处境比他苦,不曾有机会施展其经纶于全中国.王安石富于理想,而拙于实行,有本事获得宋神宗的信任,而没有才干综核僚佐与地方官的名实……
事情大约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诸葛亮真的夺刘禅之位,现在他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市场。
总之,张居正的过错在于三点:1.他生在中国;2.他不是皇帝,他声名不佳在于他没有看到臣子们是如何的“忠君”,他若是皇帝,定为明君,且流芳千古,但他终究只是臣下。3.他明知他生在中国却不知功高震主的道理,想徐达当年如何忍让都难逃一死,他飞扬跋扈至此,还能有什么善终?
张居正其人功劳是很高的,但权利欲太强。虽然不设宰相,其实他有宰相的实权,而且在他治国时,神宗年纪尚幼(10~21岁),一直处在这位首辅、帝师的阴影之中,而且是从内至外的阴影,如上所说,他和皇太后和太监首领取得默契,并在朝廷上下遍布亲信,使自己的权力施行得得心应手。神宗当时的地位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摆设。
张居正这样的一个人处在要求“忠君爱国”的儒家中国,只能是他的悲哀,纵然他是中国最有成就的臣子之一。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对张居正有这么样的评论:以施政的成绩而论,他(张居正)不仅是明朝的唯一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勉强可以与他相比.诸葛亮的处境比他苦,不曾有机会施展其经纶于全中国.王安石富于理想,而拙于实行,有本事获得宋神宗的信任,而没有才干综核僚佐与地方官的名实……
事情大约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诸葛亮真的夺刘禅之位,现在他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市场。
总之,张居正的过错在于三点:1.他生在中国;2.他不是皇帝,他声名不佳在于他没有看到臣子们是如何的“忠君”,他若是皇帝,定为明君,且流芳千古,但他终究只是臣下。3.他明知他生在中国却不知功高震主的道理,想徐达当年如何忍让都难逃一死,他飞扬跋扈至此,还能有什么善终?
宁可死个枫叶的红
灿烂的狂舞天空
去追向南飞的鸿雁
驾着万里的长风
灿烂的狂舞天空
去追向南飞的鸿雁
驾着万里的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