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教授纵论古典诗词鉴赏》(语文上100必看)
#2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周汝昌评析]

这一篇千古绝唱,永远照映着中华民族的吟坛声苑。打开一部词史,我们的诗心首先为它所震荡,为之沉思翘首,为之惊魂动魄。

然而,它只是一曲四十六个字的小令。通篇亦无幽岩跨豹之奇情、碧海掣鲸之壮采,只见他寥寥数笔,微微唱叹,却不知是所因何故,竟会发出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每一循吟,重深此感,以为这真是一个绝大的文学奇迹。含咀英华,揽结秀实,正宜潜心涵咏,用志覃研。

第一韵,三字短句。万籁俱寂、玉漏沉沉,忽有一缕箫声,采入耳际。那箫声,虽如笛韵同出瘦竹一枝,却与彼之嘹亮飘扬迥异其致,只闻幽幽咽咽,轻絮柔丝,珠喉细语,无以过之,莫能名其美,无以传其境。复如曲折泉流,冰滩阻涩,断续不居,隐显如泣,一个咽字,已传尽了这一枝箫的神韵。

第二韵,七字长句。秦娥者谁?犹越艳吴娃,人以地分也。扬雄《方言》:“娥,好也。秦曰娥。”必秦地之女流,可当此一娥字,易地易字,两失音调,此又吾夏汉字组列规律法则之神奇,学者所当措意。

秦娥之居,自为秦楼-----此何待言,翻成词废?盖以诗的“音组”以读之,必须是“秦娥-----梦断------秦楼------月”,而自词章学之角度以求之,则分明又是“秦娥梦------秦楼月”,双行并举,中间特以一“断”字为之关联,别成妙理。而必如是读,方觉两个秦字,重叠于唇齿之间,更呈异响。若昧乎此,即有出而责备古代词人:何用如此笨伯,而重复一个“毫无必要”的“秦”字?轻薄为文,以哂作者,古今一慨,盖由不明曲词乃音学声家之事,倘假常人以“修改”之权、润色之职,势必挥大笔而涂去第二“秦”字,而浓墨书曰:“秦娥梦断“高”楼月”了!

梦断者何?犹言梦醒,人而知之。但在此处,“断”字神情,与“醒”大异,与“梦回”、“梦觉”“梦阑”亦总不相同。何者?醒者,回也,觉也,阑也,都是眠足自然梦境,乃是最泛常、极普通的事情与语言。“断”即不然,分明有忽然惊觉、猝然张目之意态在焉。循是此言,“断”字乃非轻下。词人笔致,由选字之铮铮,知寄情之忒忒。

箫声幽咽之下,接以梦断------则梦为箫断耶?以事言,此为常理;以文言,斯即凡笔。如此解词,总是一层“逻辑”意障,横亘胸中,难得超脱。箫之与梦,关系自然,然未必如常人凡笔所推。吾人于此,宜知想象:当秦娥之梦猝猝惊断,方其怅然追捕断梦之间,忽有灵箫,娓娓而来,两厢激发,更助迷茫,似续梦断。大诗人苏东坡不尝云乎:“客有吹洞箫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其声呜呜,不绝如缕。”此真不啻为吾人理解此篇的一个绝好注脚。四个“如”字,既得“咽”字之神韵,复传秦娥之心也。

箫宜静夜,尤宜月夜。“二十四桥名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言蜘最审。故当秦娥梦断,张目追寻,唯见满楼月色,皎然照人。而当此际,乃适逢吹箫人送来怨曲。其难入怀,为复何若!

箫声怨咽,已不堪闻,-------然尤不似素月凝霜,不堪多对。“寂寞起来搴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寂寞之怀,既激于怨箫,更愁于明月,于此,词人乃更复再叠用第三个“秦”字,而加重“秦楼月”之力量!炼响凝辉,皆来传唤秦娥心境。而由此三字叠句,遂又过入另一天地。

秦楼人月,相对不眠,月正凄迷,人犹怅惘,梦中之情,眼前之境,交相引惹。灞陵泣别,柳色青青,历岁经年,又逢此际。闺中少妇,本不知愁,一登翠楼,心惊碧柳,于是悔觅封侯,风烟万里,百感交集,齐上心头。可知箫也,梦也,月也,柳也,皆为此情而生,此景而设,四者一也。

春柳为送别之时,秋月乃望归之候。自春到秋,已经几度;兹复请秋素节,更盼归期有讯。都人士女,每值重阳九日,登乐游原以为观赏。身在高原,四眺无际。向西一望,咸阳古道,直接长安,送客迎宾、车马络绎;此中宜有驿使,传递佳音--------然而自晨及昏,了无影响,音尘断绝,徒自空劳,人未归也。

至“音尘绝”三字,直如雷霆千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仿佛似之。音尘绝,心命绝,笔墨绝,而偏于此三字,重叠短句一韵,山崩地裂,风变日销。必具千钧力,出此三字声。

音尘已绝,早即知之。非独一日一时也,而年年柳色,夜夜月光,总来织梦;今日登原,再证此“绝”。行将离去,所获何者?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而入我目者,独有汉家陵阙,当此之际,乃觉凝时空于一点,混悲欢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时之情,骤然升华到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良人不归,汉陵长在,词笔至此,箫也,梦也,月也,柳也,遂皆退出其次,吾人所感,乃极阔大,极崇高、极悲壮!四十六字小令,之所以独冠词史,成为千古绝唱者在此,为一大文学奇迹者在此。

此词句句自然,而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有作金石声。而抑扬顿挫,法度森然,无一字荒率空浮,无一处逞才使气。凡填此词,上下片两煞拍四字句之首字,必用去声,方为合律,方能起调,如用平声,音乐之美全失,后世知此理者寥寥,学词不知审音,精彩迷其大半也~!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图片: 15.jpg]
回复


主题内容
[无标题] - 由 狐狸大仙 - 2004-7-5 10:08
[无标题] - 由 狐狸大仙 - 2004-7-5 10:08
[无标题] - 由 鹤冲天 - 2004-7-5 11:47
[无标题] - 由 独孤冰凌 - 2004-7-8 19:06

跳转到:


正在阅读该主题的用户: 1位游客
您的访问已通过Cloudflare保护,访问自美国/l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