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8-20 01:09
1.哈佛大学
2.史丹福大学
3.加州理工学院
4.加大柏克莱分校
5.剑桥大学
6.麻省理工学院
7.普林斯顿大学
8.耶鲁大学
9.牛津大学
10.哥伦比亚大学
11.芝加哥大学
12.康乃尔大学
13.加大旧金山分校
14.加大圣地牙哥分校
15.加大洛杉矶分校
16.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17.伦敦帝国学院
18.宾州大学
19.东京大学
20.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本文的目的不在评估其排行是否正确,或其研究方法是否太简化(例如台湾的大
学并未根据教师数量予以标准化调整计分,因为研究者拿不到这些资料),而是
藉此说明,综合某些定量的数值作为指标时,大学的表现会如何。也许有人会争
论分数的精确度,但很少人会否认上述的学校确是世界一流,这些学校,也会出
现在每个人所列世界前50名研究型大学的榜上。
上海交大的普查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引人注意的是诸多一流大学位於美
国(20所中有15所);其次,几乎同样引人注意的是,全欧四所一流大学(剑桥
、牛津、帝国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均在英国;第三,也是本文最相关的,只有
一所亚洲大学雀屏中选,大家也不惊讶,那就是日本最好的大学--东京大学。
美国囊括前20所大学中的15所,其经济也是世界公认最强盛和最具创新性的,这
是巧合吗?英国获得4所,其经济又是公认欧盟中最强劲的,也是巧合吗?同样
,日本在亚洲拥有最好的研究型大学,为何也是最繁荣的国家?
提出这样的问题像是倒果为因,也许最富裕的国家拥有最优秀的大学是因为他们
负担得起,而非反过来问。虽然这个效应无疑地存在,但以上的排行榜却也显示
,这实在是一个因果循环的过程∶更多的钱创造更好的学校,也造就更好的经济
。美国最佳的15所大学中,令人讶异的是,只有五所是公立大学(加大柏克莱分
校、加大旧金山分校、加大圣地牙哥分校、加大洛杉矶分校、华盛顿大学),其
他均是私立大学。美国加州拥有前五所公立大学中的四所,也具备全美50州中最
具活力的经济(在最近的州政府无能之前),这是巧合吗?为何加大这四所大学
(加大系统共有九所大学)所在的地区(旧金山湾区、洛杉矶、圣地牙哥)正好
是文化和科技新点子和新发现最活跃的地区?另外,美国华盛顿州以往只是农牧
边疆之地,仅在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大力资助高等教育,现在却已能够挑战加州和
拥有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私立名校的麻州,以吸引资讯和生医领域的人才和公司
?
聪明的政府领袖不会没注意到这些关联性,也开始建立资助的政策以反映其认知
。在国际竞争中,没有一个想要经济有所成就的国家或地区不卯尽全力支持其最
优秀的大学参与竞争。若学生家长也这样联想,要求有最好的教学学院让孩子有
光明的前途,他们同样也会要求在最好的研究型大学提倡最卓越的学术研究。若
无卓越的研究和卓越的教学,未来的世代将无法得到世界文明所能提供的最好工
作。
智慧的「宏观贡苇」之重要性
美国自从内战後开始设立了各种捐地资助式的优秀学院,高等教育的制度随即大
为改观。除了菁英私校为特选少数人提供先进的训练外,美国政府认为应该为大
众提供大学教育。它在20世纪的成功经验导致许多国家争相学习美国模式,包括
英国和台湾等的一些国家近20年来也大幅扩增大学校院数,以达到大众教育的任
务,让所有想继续升学的中学生进入大学。这一来虽然目标达到了,却导致财政
资源的稀释,使得最好的研究型大学品质受到影响。在英国,情况很严重,以致
於政府采取彻底资助的计画,以扭转其最佳大学的恶化;结果如上所述,剑桥、
牛津、帝国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仍荣享令誉。反之,德国因无法务实地处理同样
的问题,导致一些欧洲最引以为荣和最古老大学的衰退和近乎崩溃。
美国大学的跃升(甚至可以说卓越,因为世界都公认其最优秀),原因之一是其
诸多名校为私立大学,因此它们没有政府经费资助不足的的压力-这种经费资助
不足的的压力已让世界其他地区的高等教育平庸化。美国私立大学相当富有,可
以不必向当地的州政府伸手要钱(它们仍可从联邦政府拿研究经费,但这得经由
公开竞争,如後述)。我们要如何解释诸如加州大学的鹤立鸡群呢?它们也同受
政治压力,又缺乏大手笔的捐款。
笔者曾在加大柏克莱校区任教多年,最後四年且是加大九个校区的「大学特聘教
授」(University Professor),因此自认熟谙加大系统。加大成功的秘密是1960
年制定了「加州高等教育宏观贡苇」,这是一个极富智慧的贡苇。在此之前,加
州决定尽量扩充加大校区,由两个分校(柏克莱和洛杉矶)而成今天的九个(第
十个则因为加州经济危机而暂停)。加大需要扩充校区以接纳战後婴儿潮世代的
大学生,这对加大系统是独特的挑战。因为大肆扩充校区势须面对人力与财政资
源的稀释,加大如何才能维持其高教与研究的领导地位呢?
答案就在「宏观贡苇」的建构,那是柯尔(Clark Kerr)被尊为柏克莱分校最伟大
的校长和加大系统(九个分校)最伟大的总校长之主要原因。
「宏观贡苇」一开始就认清两个不同目标的价值∶大众负担得起的高等教育和国
际最卓越的学术研究。「宏观贡苇」指出这两个社会目标都很值得追求,但也认
清其间本质的差异。毕竟,教授的教学负荷较多就相对地导致研究较少,实验室
购置尖端研究设备从事前沿研究远比建置教室昂贵。争取最好的研究人才也更激
烈,因为这样的人才非常稀少。
「宏观贡苇」很聪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订下加州法律来厘清不同的教育目标,
并由三类学校的分工来达成。社区学院保证有志上学的加州高中毕业生,不论家
庭收入多少或毕业多久,均可就读大学;州立学院(後改名州立大学)为想读完
四年大学或想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人提供更密集、先进与特定的训练;而加州大
学则只给最有学术天份和上进心的学生就读,学校重视研究胜於教学。而象徵最
高等级独立创造研究的博士学位,则特别保留给加州大学才能颁授。若学生展现
不同层次的求学能力时,就可从系统中的社区学院、州立大学转学到加州大学。
法律明订不同的学生与教师比率、政府经费的资助比率、以及不同的校董会(或
称为评议委员会)监督其运作,并订定不同种类大学不同的法规(例如教学时数
、教师薪给等级)。评议委员主要为商界人士,由州长任命,任期12年。由於州
宪法的特许,评议委员扮演政治变动的缓冲剂与稳定力量。目前台湾正研议四种
类似的大学校院董事会,这项研议值得所有关心台湾高等教育品质与未来的人给
予支持。
加州「宏观贡苇」之所以成功,实赖於其持续稳定的经费。设若加州在最近的经
济危机中无法保护加大系统这颗教育明珠,亦即世界上最成功的公立大学系统,
加州势将失去过去经济成长的动力。建构研究型大学绝不能用走走停停的政策(
详下述)。因此,台湾五年五百亿建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计画若要成功,就
必须有无数个後续的五年计画。
平等主义
全美50州中,加州独特地拥有高等教育系统法定的明确分工。「宏观贡苇」是加
州拥有全球最成功公立教育系统的原因,且此成功并不妨碍州内最佳私校(例如
史丹福和加州理工)的发展。全美有超过30个州其每位学生的平均教育成本高於
加州,但因缺乏那样好的「宏观贡苇」(也许加上加州有怡人的气候和美丽的风
景),以致单纯的财政资源无法等比例地表现在学术上。许多国家的教育部执行
齐头式的政策,平等地处理所有公立(有时也包括私立)的学校,要求遵守相同
的法规,使用齐头式的经费公式,这种方式正好与加州的「宏观贡苇」走相反的
极端。美国其他州已有许多实验证实这种齐头式的政策失败,但仍有些政府不愿
面对被批评不公平,继续采行这种有瑕疵的模式。
为何加州没有被批评不公平呢?因为加州大众对於平等有不同的认知。平等主义
的真正精神在於机会的平等而非结果的平等。机会的平等就是每个人有相同的机
会追求卓越,只要他们有追求卓越所需要的才能和冲劲,而不在於其经济能力如
何。结果的平等则指最後的报偿都一样,无视个人的才能和冲劲。公立学校应提
供同等入学的机会,家长和学生要求教育权的平等是对的;但是如果他们认为每
个大学校院要具有相同的资源,这就错了。长期而言,教育平等主义的扭曲对大
家是有害的,这将悖离机会平等而导致结果平等。
菁英主义
如果不谈「菁英对非菁英」,也许此议题就不会这麽意见分歧。从事国际级顶尖
的研究就是菁英活动,以新点子和新观念启发年轻大学生也是菁英活动。两者均
是高贵的使命,後者更是。不幸地,从事尖端的研究和教育大学部学生两者并不
易同时做好,除非是在经费最充裕的私立大学,师生比率低而教学负担轻,教师
有更多时间从事卓越研究,学生亦可获得足够的关怀而得以发挥所长。因为公立
大学花在每位学生的平均经费较私立大学差,若要以大学部学生的教育来相比,
即使是美国最佳的公立大学,也没有一所能和哈佛、加州理工、麻省理工、普林
斯顿、芝加哥大学之流堪与比拟,公立大学只能在较低的学费和成本效益上作比
较。但在研究生的教育上,它们却能和这些私校一较长短,因为在最好的大学,
其研究生的教育和教师的研究相关,而在美国和其他地区,教师的研究经费不是
来自捐赠或学费,而是大部分来自公开的竞争和同侪公平的评审,相对於私校同
行,这对公立大学的研究者并无不利。
2.史丹福大学
3.加州理工学院
4.加大柏克莱分校
5.剑桥大学
6.麻省理工学院
7.普林斯顿大学
8.耶鲁大学
9.牛津大学
10.哥伦比亚大学
11.芝加哥大学
12.康乃尔大学
13.加大旧金山分校
14.加大圣地牙哥分校
15.加大洛杉矶分校
16.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17.伦敦帝国学院
18.宾州大学
19.东京大学
20.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本文的目的不在评估其排行是否正确,或其研究方法是否太简化(例如台湾的大
学并未根据教师数量予以标准化调整计分,因为研究者拿不到这些资料),而是
藉此说明,综合某些定量的数值作为指标时,大学的表现会如何。也许有人会争
论分数的精确度,但很少人会否认上述的学校确是世界一流,这些学校,也会出
现在每个人所列世界前50名研究型大学的榜上。
上海交大的普查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引人注意的是诸多一流大学位於美
国(20所中有15所);其次,几乎同样引人注意的是,全欧四所一流大学(剑桥
、牛津、帝国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均在英国;第三,也是本文最相关的,只有
一所亚洲大学雀屏中选,大家也不惊讶,那就是日本最好的大学--东京大学。
美国囊括前20所大学中的15所,其经济也是世界公认最强盛和最具创新性的,这
是巧合吗?英国获得4所,其经济又是公认欧盟中最强劲的,也是巧合吗?同样
,日本在亚洲拥有最好的研究型大学,为何也是最繁荣的国家?
提出这样的问题像是倒果为因,也许最富裕的国家拥有最优秀的大学是因为他们
负担得起,而非反过来问。虽然这个效应无疑地存在,但以上的排行榜却也显示
,这实在是一个因果循环的过程∶更多的钱创造更好的学校,也造就更好的经济
。美国最佳的15所大学中,令人讶异的是,只有五所是公立大学(加大柏克莱分
校、加大旧金山分校、加大圣地牙哥分校、加大洛杉矶分校、华盛顿大学),其
他均是私立大学。美国加州拥有前五所公立大学中的四所,也具备全美50州中最
具活力的经济(在最近的州政府无能之前),这是巧合吗?为何加大这四所大学
(加大系统共有九所大学)所在的地区(旧金山湾区、洛杉矶、圣地牙哥)正好
是文化和科技新点子和新发现最活跃的地区?另外,美国华盛顿州以往只是农牧
边疆之地,仅在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大力资助高等教育,现在却已能够挑战加州和
拥有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私立名校的麻州,以吸引资讯和生医领域的人才和公司
?
聪明的政府领袖不会没注意到这些关联性,也开始建立资助的政策以反映其认知
。在国际竞争中,没有一个想要经济有所成就的国家或地区不卯尽全力支持其最
优秀的大学参与竞争。若学生家长也这样联想,要求有最好的教学学院让孩子有
光明的前途,他们同样也会要求在最好的研究型大学提倡最卓越的学术研究。若
无卓越的研究和卓越的教学,未来的世代将无法得到世界文明所能提供的最好工
作。
智慧的「宏观贡苇」之重要性
美国自从内战後开始设立了各种捐地资助式的优秀学院,高等教育的制度随即大
为改观。除了菁英私校为特选少数人提供先进的训练外,美国政府认为应该为大
众提供大学教育。它在20世纪的成功经验导致许多国家争相学习美国模式,包括
英国和台湾等的一些国家近20年来也大幅扩增大学校院数,以达到大众教育的任
务,让所有想继续升学的中学生进入大学。这一来虽然目标达到了,却导致财政
资源的稀释,使得最好的研究型大学品质受到影响。在英国,情况很严重,以致
於政府采取彻底资助的计画,以扭转其最佳大学的恶化;结果如上所述,剑桥、
牛津、帝国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仍荣享令誉。反之,德国因无法务实地处理同样
的问题,导致一些欧洲最引以为荣和最古老大学的衰退和近乎崩溃。
美国大学的跃升(甚至可以说卓越,因为世界都公认其最优秀),原因之一是其
诸多名校为私立大学,因此它们没有政府经费资助不足的的压力-这种经费资助
不足的的压力已让世界其他地区的高等教育平庸化。美国私立大学相当富有,可
以不必向当地的州政府伸手要钱(它们仍可从联邦政府拿研究经费,但这得经由
公开竞争,如後述)。我们要如何解释诸如加州大学的鹤立鸡群呢?它们也同受
政治压力,又缺乏大手笔的捐款。
笔者曾在加大柏克莱校区任教多年,最後四年且是加大九个校区的「大学特聘教
授」(University Professor),因此自认熟谙加大系统。加大成功的秘密是1960
年制定了「加州高等教育宏观贡苇」,这是一个极富智慧的贡苇。在此之前,加
州决定尽量扩充加大校区,由两个分校(柏克莱和洛杉矶)而成今天的九个(第
十个则因为加州经济危机而暂停)。加大需要扩充校区以接纳战後婴儿潮世代的
大学生,这对加大系统是独特的挑战。因为大肆扩充校区势须面对人力与财政资
源的稀释,加大如何才能维持其高教与研究的领导地位呢?
答案就在「宏观贡苇」的建构,那是柯尔(Clark Kerr)被尊为柏克莱分校最伟大
的校长和加大系统(九个分校)最伟大的总校长之主要原因。
「宏观贡苇」一开始就认清两个不同目标的价值∶大众负担得起的高等教育和国
际最卓越的学术研究。「宏观贡苇」指出这两个社会目标都很值得追求,但也认
清其间本质的差异。毕竟,教授的教学负荷较多就相对地导致研究较少,实验室
购置尖端研究设备从事前沿研究远比建置教室昂贵。争取最好的研究人才也更激
烈,因为这样的人才非常稀少。
「宏观贡苇」很聪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订下加州法律来厘清不同的教育目标,
并由三类学校的分工来达成。社区学院保证有志上学的加州高中毕业生,不论家
庭收入多少或毕业多久,均可就读大学;州立学院(後改名州立大学)为想读完
四年大学或想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人提供更密集、先进与特定的训练;而加州大
学则只给最有学术天份和上进心的学生就读,学校重视研究胜於教学。而象徵最
高等级独立创造研究的博士学位,则特别保留给加州大学才能颁授。若学生展现
不同层次的求学能力时,就可从系统中的社区学院、州立大学转学到加州大学。
法律明订不同的学生与教师比率、政府经费的资助比率、以及不同的校董会(或
称为评议委员会)监督其运作,并订定不同种类大学不同的法规(例如教学时数
、教师薪给等级)。评议委员主要为商界人士,由州长任命,任期12年。由於州
宪法的特许,评议委员扮演政治变动的缓冲剂与稳定力量。目前台湾正研议四种
类似的大学校院董事会,这项研议值得所有关心台湾高等教育品质与未来的人给
予支持。
加州「宏观贡苇」之所以成功,实赖於其持续稳定的经费。设若加州在最近的经
济危机中无法保护加大系统这颗教育明珠,亦即世界上最成功的公立大学系统,
加州势将失去过去经济成长的动力。建构研究型大学绝不能用走走停停的政策(
详下述)。因此,台湾五年五百亿建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计画若要成功,就
必须有无数个後续的五年计画。
平等主义
全美50州中,加州独特地拥有高等教育系统法定的明确分工。「宏观贡苇」是加
州拥有全球最成功公立教育系统的原因,且此成功并不妨碍州内最佳私校(例如
史丹福和加州理工)的发展。全美有超过30个州其每位学生的平均教育成本高於
加州,但因缺乏那样好的「宏观贡苇」(也许加上加州有怡人的气候和美丽的风
景),以致单纯的财政资源无法等比例地表现在学术上。许多国家的教育部执行
齐头式的政策,平等地处理所有公立(有时也包括私立)的学校,要求遵守相同
的法规,使用齐头式的经费公式,这种方式正好与加州的「宏观贡苇」走相反的
极端。美国其他州已有许多实验证实这种齐头式的政策失败,但仍有些政府不愿
面对被批评不公平,继续采行这种有瑕疵的模式。
为何加州没有被批评不公平呢?因为加州大众对於平等有不同的认知。平等主义
的真正精神在於机会的平等而非结果的平等。机会的平等就是每个人有相同的机
会追求卓越,只要他们有追求卓越所需要的才能和冲劲,而不在於其经济能力如
何。结果的平等则指最後的报偿都一样,无视个人的才能和冲劲。公立学校应提
供同等入学的机会,家长和学生要求教育权的平等是对的;但是如果他们认为每
个大学校院要具有相同的资源,这就错了。长期而言,教育平等主义的扭曲对大
家是有害的,这将悖离机会平等而导致结果平等。
菁英主义
如果不谈「菁英对非菁英」,也许此议题就不会这麽意见分歧。从事国际级顶尖
的研究就是菁英活动,以新点子和新观念启发年轻大学生也是菁英活动。两者均
是高贵的使命,後者更是。不幸地,从事尖端的研究和教育大学部学生两者并不
易同时做好,除非是在经费最充裕的私立大学,师生比率低而教学负担轻,教师
有更多时间从事卓越研究,学生亦可获得足够的关怀而得以发挥所长。因为公立
大学花在每位学生的平均经费较私立大学差,若要以大学部学生的教育来相比,
即使是美国最佳的公立大学,也没有一所能和哈佛、加州理工、麻省理工、普林
斯顿、芝加哥大学之流堪与比拟,公立大学只能在较低的学费和成本效益上作比
较。但在研究生的教育上,它们却能和这些私校一较长短,因为在最好的大学,
其研究生的教育和教师的研究相关,而在美国和其他地区,教师的研究经费不是
来自捐赠或学费,而是大部分来自公开的竞争和同侪公平的评审,相对於私校同
行,这对公立大学的研究者并无不利。
C`est pas la 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