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语录:1900-1999中国人的声音 1944年
#1
1944年毛泽东:“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这是毛泽东在为中央警备团一位普通战士而举行的追悼会上的讲话。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党和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1946年闻一多:“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17月15日,最后的演讲,在李公朴追悼会上。闻一多最后说:“我们不怕死,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1果然,在演讲完回家的路上,闻一多即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948年朱自清、吴晗等一批清华大学教授:“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馆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是给予的。下列人员拒绝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


毛泽东在名篇《别了,司徒雷登》中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即源于此。


冯玉祥:“冯玉祥十二岁当兵,一九四六年退役,做了五十五年的丘八,看不出捆绑来的壮丁能打胜仗,看不出违背人民利益的军队,会得到最后的胜利。”


10月10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国庆演讲。一个老兵的经验之谈。冯玉祥是在评论国民党“剿共一年零三个月”的“成绩”时说这番话的。“东北国军形势危殆,共军到长江北岸,连南京城门也关闭了。”


1951年魏巍:“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地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的朋友们。……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自魏巍发表战场亲历的长篇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遂成为50年代初全国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普遍称谓。


1954年毛泽东:“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家底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7年马寅初:“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好、最有效的办法。” 马寅初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即后来被批判的“新人口论”。


毛泽东:“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学生代表时说。


1959年彭德怀:“浮夸风气,吹遍各地区各部门,一些不可置信的奇迹也见之于报纸,确使党的威信蒙受重大损失。” 一个老共产党员以极大的勇气对“大跃进”的反思。庐山会议给毛泽东的信,7月14日。


1959年马寅初:“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一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 马寅初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回击对他的批判。


1962年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绝笔诗《国殇》,1月24日作于台湾。


邓小平:“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邓小平发表讲话《怎样恢复农业生产》,7月7日。著名的“猫论”即来源于此。


雷锋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的行为和生活态度影响了几代青年的价值观。至今,每年三月还会有学雷锋的军人义务修车等活动。国内媒体报道说美国西点军校也高悬雷锋像。


1966年邓拓:“作为一共产党员,我本应该在这一场大革命中经受得起严峻的考验。遗憾的是我近来旧病发作了,再拖下去徒然给党和人民增加负担。但是,我的这一颗心永远是向着敬爱的党,向着敬爱的毛主席。”


自尽前绝笔。选择死亡有时候也是选择尊严。“文革”中死难的殉道者还可以列出老舍、吴晗、傅雷……一串很长的名单。


1968年食指:“当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这首诗的名字是《相信未来》。在物质和精神都极为困顿的时候,它激励和鼓舞了一代知识青年的生存信念。整个“文革”期间,全国下乡知青总数超过1600万。


1971年周恩来:“现在,门打开了。”


是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举行,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华,隔绝了22年的中美交往大门开启,小球转动了大球,史称“乒乓外交”。


1973年顾准:“相信绝对真理的人和狂热的基督徒一样,都讨厌庸人气息,赞美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革命风暴。”


我们借用青年学者朱学勤的一句话作为评注:“幸亏有顾准,才挽回了这个民族的思想界在那个可耻年代的集体名誉。”


1976年王立山:“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是年清明,北京上百万人自发聚集天安门广场,悼念已故总理周恩来的活动演变为大规模的对当权者的抗议活动。这是当年流传最广的一首诗。


1978年《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5月11日《光明日报》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公报这样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解放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随后,平反冤案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


1980年潘晓:“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中国青年》杂志当年5月号发表的一封来信,一场规模空前的人生观讨论由此引发,来稿超过6万封。其时思想禁忌初开。


1981年北大学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3月20日,北大学生庆祝中国男排获胜游行口号。青年的爱国热情从这个口号爆发出来,迅速传遍全国。


1986年崔健:“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歌曲《一无所有》。80年代理想青年的苦闷和呐喊。


1988年民谚:“拿手术刀的不如耍剃头刀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一个博士在学校旁摆烟摊,知识分子收入问题备受关注,舆论称为“脑体倒挂”现象。11年后,高知识高收入比比皆是,“知本家”成为新兴流行词汇。


1992年邓小平:“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1月18日至2月21日,视察南方讲话,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深入。


1996年宋强等:“中国可以说不。”是年《中国可以说不》以畅销书的姿态面世,书中的民族情绪引起争议。


1997年江泽民:“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回复


主题内容
百年语录:1900-1999中国人的声音 1944年 - 由 bloum - 2004-3-16 01:05

跳转到:


正在阅读该主题的用户: 1位游客
您的访问已通过Cloudflare保护,访问自美国/l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