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4-2 02:28
第57回,湘云听了当票的事,动了气,黛玉笑道:“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荆轲、聂政的故事,出自《史记》等史书及其传奇故事。
第64回,宝玉听雪雁说黛玉设祭,心内想道“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祭奠,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
第73回,贾政要问宝玉的功课,宝玉心里数着自己读的书,其中“肚子里现可背诵的,不过只有《学》、《庸》、二《论》还背得出来”、上本《孟子》“有一半是夹生的”,下本《孟子》“有大半是夹生的”、《五经》(《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虽不甚熟,还可塞则”,至于古文“这是那几年所读过的几篇《左传》、《国策》、《公羊》、《谷梁》、汉、唐等文”。玉柱儿家的求迎春讨情,见迎春不允便闹起来,“迎春劝止不住,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去看”。
第76回,黛玉和湘云赏月作诗,提到的古书有《青苔赋》、《神异经》、《画记》、《唐书》、《唐志》、《历朝文选》,以及陆放翁的诗作(其它场合提及的宋代诗人尚多)。
第78回,贾政命宝玉、贾环、贾兰等以林四娘的故事各作一首诗,宝玉认为此诗以“长篇歌行,方合体式,或拟温八叉《击瓯歌》,或拟李长吉《会稽歌》,或拟白乐天《长恨歌》”。
第79回,黛玉听见宝玉所作祭悼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对宝玉说:“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了。”
据此可知,贾宝玉等人读到的书,其范围主要集中在政治、历史、文学、宗教等领域。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学理念,重传授,轻探索。例如,韩愈的《师说》就把老师的作用限制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而所谓“解惑”,实际上乃是不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详情可参阅笔者《与韩愈同志商榷教师的作用》(《从教师节到师生节、教育节》)一文。
三 、与曹雪芹同时代的西方人在做什么
对比之下,18世纪的欧洲青年人(资料引自《人类文明编年纪事》一书,主要选取1715年至1766年的内容,与曹雪芹同时期),特别是他们的富家子弟、贵族子弟,人生道路选择领域非常宽广,有大量机会走出家庭、家族的小圈子,去施展才华,搞艺术,搞科学,搞探险,搞传教,搞征服,搞扩张,搞掠夺,他们的世界大得很。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1679年英国、1776年美国、1789年法国先后发生。
1715年,英国在中国广州开设第一家贸易分公司。1740年,“柏林政治和教育消息报”出版。1750年,中国热门货瓷器、绸缎、漆器、剪纸、金鱼等畅销西方。1763年,巴黎举办工业产品展览会(被认为是最早的工业品展览会)。
1719年,英国人笛福著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一步促进西方冒险行动。1727年,欧洲出现启蒙运动。1764年,英国人霍勒斯·沃波尔著惊险小说《奥特朗托城堡》。
1715年,早期蒸汽机传入德国。1716年,制成水暖设备。1717年,英国把天花疫苗从病人身上接种到健康人身上。1719年,柏林开始精确的气象观测。1726年,英国发明血压精确测量法。
1727年,牛顿去世。
1730年,法国发明酒精温度计。1733年,法国科学家能够区别正负电荷。1737年,法国科学家,进行大地测量,证明地球为椭圆形。1738年,瑞士科学家提出流体运动定律。1739年,英国发明滚轮式纺纱机。1742年,美国政治家兼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利用风筝引线获得电火花。1746年,欧洲开始大量生产硫酸。
1749年,法国动物学家布丰著《动物的自然史》。1751年,发明后膛枪。1753年,首例白内障手术。1755年,康德著《自然通史和天体论》。
1756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提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原理。1757年,英国科学家设计出消色差透镜。1759年,几何投影学。1760年,区分温度与热量,建立热学基础。1761年,病理解剖学。1762年,地层学说。1766年,开始环球旅行,发现氢气,发现行星间距规律。
四 、贾宝玉等人对外国的了解
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是,根据《红楼梦》的记述,当时曹雪芹及其众姐妹,已经在使用许多来自西方的商品。
第9回,王熙凤夸祖上荣耀:“我们王府里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第45回,宝玉“回手向怀内掏出一个核桃大的金表来”。黛玉“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宝钗派人给黛玉送去“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第51回,晴雯着凉,宝玉关心地问,“说着,只听外间屋里隔上的自鸣钟‘当当’的两声”。
第52回,为治晴雯感冒鼻塞,宝玉命麝月取鼻烟,“麝月果真取了一个金镶双金星玻璃小扁盒儿来,递给宝玉。宝玉便揭开盒盖,里面是个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上等洋烟”。接下来,宝玉又命麝月:“往二奶奶要去,就说我说了,姐姐那里常有那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叫做‘依佛哪’,我寻一点儿。”
宝琴与众人聊天,说起外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而且会作诗,会讲《五经》。
晴雯带病补孔雀裘,宝玉道:“这就很好,那里又找俄罗斯国的裁缝去?”
第57回,宝玉听紫娟说黛玉要回苏州,精神恍忽,“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格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
遗憾的是,宝玉、黛玉、宝钗和王熙凤,他们居然没有对西方社会发展的情况,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仿佛那个西方世界可有可无似的,或者那个西方世界只会向中国输出一些新奇玩艺儿似的。今天的中国人都知道,在曹雪芹死后不到百年的时间,西方人就仗着洋枪洋炮洋船打进了中国。问题是,中国社会中千千万万聪明绝顶的宝玉、黛玉、宝钗们,当年为什么对西方社会的蓬勃发展以及随之而必然导致的向外扩张,竟然个个都浑然不觉呢?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在于贾宝玉读什么书,而在于贾宝玉不读什么书。
五 、贾宝玉不读什么书
在笔者看来,贾宝玉等人所读的书里,所关注的内容里,没有《镜花缘》,没有《徐霞客游记》,没有郑和下西洋(其航海资料在郑和结束下西洋的活动后,被朝廷下令销毁),没有张骞出使西域,没有徐福下东洋,没有穆天子西征,没有《山海经》,没有帝禹命伯益、大章、竖亥实施的具有国土资源考察性质的地理大发现(参阅笔者与夫人合著的《经典图读山海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版),也没有在当时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的西方著作。
总之,贾宝玉们这些当时中国有良好教育条件的青年,他们对地理不感兴趣,对探险活动不感兴趣,对地理大发现不感兴趣。而对地理不感兴趣的人,实际上也就是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的人,他们不关心外部世界的情况,因此眼界很小,心胸也窄,好奇心也淡漠。
与此同时,贾宝玉等人所读的书里,也没有《考工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以及《墨子》(因含有民权思想、政党主张,而被历代统治者排斥)、《惠子》(早已失传,部分内容被记录在《庄子》里)等探讨物理、光学、生产等科学技术内容的书籍。
事实上,贾宝玉没有被培养出关心工农业生产技术问题的兴趣,在这个问题上甚至远远不如袭人。第67回,大观园种葡萄的老婆子,见葡萄被马蜂咬了,只会用手轰马蜂,袭人见了说:“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一嘟噜套上一个,又透风,又不糟蹋。”
当然,责任不能完全由宝玉、黛玉、宝钗他们个人承担。这是因为,一是他们读不到许多书,当时书的种类少,再加上朝廷禁书(包括文字狱)、家庭禁书、习俗禁书,想读也读不到。二是有书而不喜欢读,这又与他们所受的教育偏见不无关系。三是,对于袭人、平儿等丫鬟来说,她们的身份地位使其没有条件读书。
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的青年人普遍缺少好奇心,缺少探索精神。其原因之一在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皇帝专制、家族专制社会,导致人们没有世界的观念,只有天下的观念,而天下者乃是皇帝的天下。
其原因之二在于,中国的社会惯性限制、约束了社会成员的思维范围。例如,技术惯性导致的思维惯性(中国因为有了瓷器,而没有发明和使用玻璃,限制了光学、化学的发展),政治惯性导致的思维惯性(郑和下西洋的资料被销毁,目的是不让中国百姓了解外部的世界,去外国谋发展),思想惯性导致的思维惯性(科学技术被视为与社会政治稳定相矛盾的奇技淫巧),等等。
六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应当指出的是,曹雪芹在悲痛自己和众姐妹的才华不得用于现实社会去“补天”的同时,他的内心是不甘的。为此,他只能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幻想着有朝一日人人都能才尽其用。例如,第78回,晴雯屈死后,曹雪芹借一名小丫头的嘴替晴雯说:“你们不知道,我不是死:如今天上少了一个花神,玉皇爷叫我去管花儿。”贾宝玉听说后,就看着芙蓉花笑道:“此花也须得这样一个人去管。我就料定他那样的人必有一番事业!”
历史已经翻过了不堪回首而又不能不回首的那一页。今天,北京市的大型书店,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图书大楼、琉璃厂中国书店、海淀知道图书广场和中关村图书城,均开架售书,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自由选购。例如,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里,寻书人熙熙攘攘,一进大厅,右手迎面就是“旅游地理”图书区,好多排长长的书架,摆满了涉及古今中外的各种地理书,仅“经典史料”书架就好几个,《经典图读山海经》、《水经注图》等新书赫然在列(可惜没有研究《穆天子传》的书,但这不是书店的错,而是研究者和出版者的不足)。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由于有了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广泛渠道,他们的人生价值也就有了实现的更多机会。拥有大量这样青年人的中国,其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第64回,宝玉听雪雁说黛玉设祭,心内想道“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祭奠,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
第73回,贾政要问宝玉的功课,宝玉心里数着自己读的书,其中“肚子里现可背诵的,不过只有《学》、《庸》、二《论》还背得出来”、上本《孟子》“有一半是夹生的”,下本《孟子》“有大半是夹生的”、《五经》(《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虽不甚熟,还可塞则”,至于古文“这是那几年所读过的几篇《左传》、《国策》、《公羊》、《谷梁》、汉、唐等文”。玉柱儿家的求迎春讨情,见迎春不允便闹起来,“迎春劝止不住,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去看”。
第76回,黛玉和湘云赏月作诗,提到的古书有《青苔赋》、《神异经》、《画记》、《唐书》、《唐志》、《历朝文选》,以及陆放翁的诗作(其它场合提及的宋代诗人尚多)。
第78回,贾政命宝玉、贾环、贾兰等以林四娘的故事各作一首诗,宝玉认为此诗以“长篇歌行,方合体式,或拟温八叉《击瓯歌》,或拟李长吉《会稽歌》,或拟白乐天《长恨歌》”。
第79回,黛玉听见宝玉所作祭悼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对宝玉说:“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了。”
据此可知,贾宝玉等人读到的书,其范围主要集中在政治、历史、文学、宗教等领域。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学理念,重传授,轻探索。例如,韩愈的《师说》就把老师的作用限制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而所谓“解惑”,实际上乃是不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详情可参阅笔者《与韩愈同志商榷教师的作用》(《从教师节到师生节、教育节》)一文。
三 、与曹雪芹同时代的西方人在做什么
对比之下,18世纪的欧洲青年人(资料引自《人类文明编年纪事》一书,主要选取1715年至1766年的内容,与曹雪芹同时期),特别是他们的富家子弟、贵族子弟,人生道路选择领域非常宽广,有大量机会走出家庭、家族的小圈子,去施展才华,搞艺术,搞科学,搞探险,搞传教,搞征服,搞扩张,搞掠夺,他们的世界大得很。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1679年英国、1776年美国、1789年法国先后发生。
1715年,英国在中国广州开设第一家贸易分公司。1740年,“柏林政治和教育消息报”出版。1750年,中国热门货瓷器、绸缎、漆器、剪纸、金鱼等畅销西方。1763年,巴黎举办工业产品展览会(被认为是最早的工业品展览会)。
1719年,英国人笛福著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一步促进西方冒险行动。1727年,欧洲出现启蒙运动。1764年,英国人霍勒斯·沃波尔著惊险小说《奥特朗托城堡》。
1715年,早期蒸汽机传入德国。1716年,制成水暖设备。1717年,英国把天花疫苗从病人身上接种到健康人身上。1719年,柏林开始精确的气象观测。1726年,英国发明血压精确测量法。
1727年,牛顿去世。
1730年,法国发明酒精温度计。1733年,法国科学家能够区别正负电荷。1737年,法国科学家,进行大地测量,证明地球为椭圆形。1738年,瑞士科学家提出流体运动定律。1739年,英国发明滚轮式纺纱机。1742年,美国政治家兼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利用风筝引线获得电火花。1746年,欧洲开始大量生产硫酸。
1749年,法国动物学家布丰著《动物的自然史》。1751年,发明后膛枪。1753年,首例白内障手术。1755年,康德著《自然通史和天体论》。
1756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提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原理。1757年,英国科学家设计出消色差透镜。1759年,几何投影学。1760年,区分温度与热量,建立热学基础。1761年,病理解剖学。1762年,地层学说。1766年,开始环球旅行,发现氢气,发现行星间距规律。
四 、贾宝玉等人对外国的了解
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是,根据《红楼梦》的记述,当时曹雪芹及其众姐妹,已经在使用许多来自西方的商品。
第9回,王熙凤夸祖上荣耀:“我们王府里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第45回,宝玉“回手向怀内掏出一个核桃大的金表来”。黛玉“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宝钗派人给黛玉送去“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第51回,晴雯着凉,宝玉关心地问,“说着,只听外间屋里隔上的自鸣钟‘当当’的两声”。
第52回,为治晴雯感冒鼻塞,宝玉命麝月取鼻烟,“麝月果真取了一个金镶双金星玻璃小扁盒儿来,递给宝玉。宝玉便揭开盒盖,里面是个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上等洋烟”。接下来,宝玉又命麝月:“往二奶奶要去,就说我说了,姐姐那里常有那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叫做‘依佛哪’,我寻一点儿。”
宝琴与众人聊天,说起外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而且会作诗,会讲《五经》。
晴雯带病补孔雀裘,宝玉道:“这就很好,那里又找俄罗斯国的裁缝去?”
第57回,宝玉听紫娟说黛玉要回苏州,精神恍忽,“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格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
遗憾的是,宝玉、黛玉、宝钗和王熙凤,他们居然没有对西方社会发展的情况,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仿佛那个西方世界可有可无似的,或者那个西方世界只会向中国输出一些新奇玩艺儿似的。今天的中国人都知道,在曹雪芹死后不到百年的时间,西方人就仗着洋枪洋炮洋船打进了中国。问题是,中国社会中千千万万聪明绝顶的宝玉、黛玉、宝钗们,当年为什么对西方社会的蓬勃发展以及随之而必然导致的向外扩张,竟然个个都浑然不觉呢?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在于贾宝玉读什么书,而在于贾宝玉不读什么书。
五 、贾宝玉不读什么书
在笔者看来,贾宝玉等人所读的书里,所关注的内容里,没有《镜花缘》,没有《徐霞客游记》,没有郑和下西洋(其航海资料在郑和结束下西洋的活动后,被朝廷下令销毁),没有张骞出使西域,没有徐福下东洋,没有穆天子西征,没有《山海经》,没有帝禹命伯益、大章、竖亥实施的具有国土资源考察性质的地理大发现(参阅笔者与夫人合著的《经典图读山海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版),也没有在当时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的西方著作。
总之,贾宝玉们这些当时中国有良好教育条件的青年,他们对地理不感兴趣,对探险活动不感兴趣,对地理大发现不感兴趣。而对地理不感兴趣的人,实际上也就是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的人,他们不关心外部世界的情况,因此眼界很小,心胸也窄,好奇心也淡漠。
与此同时,贾宝玉等人所读的书里,也没有《考工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以及《墨子》(因含有民权思想、政党主张,而被历代统治者排斥)、《惠子》(早已失传,部分内容被记录在《庄子》里)等探讨物理、光学、生产等科学技术内容的书籍。
事实上,贾宝玉没有被培养出关心工农业生产技术问题的兴趣,在这个问题上甚至远远不如袭人。第67回,大观园种葡萄的老婆子,见葡萄被马蜂咬了,只会用手轰马蜂,袭人见了说:“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一嘟噜套上一个,又透风,又不糟蹋。”
当然,责任不能完全由宝玉、黛玉、宝钗他们个人承担。这是因为,一是他们读不到许多书,当时书的种类少,再加上朝廷禁书(包括文字狱)、家庭禁书、习俗禁书,想读也读不到。二是有书而不喜欢读,这又与他们所受的教育偏见不无关系。三是,对于袭人、平儿等丫鬟来说,她们的身份地位使其没有条件读书。
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的青年人普遍缺少好奇心,缺少探索精神。其原因之一在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皇帝专制、家族专制社会,导致人们没有世界的观念,只有天下的观念,而天下者乃是皇帝的天下。
其原因之二在于,中国的社会惯性限制、约束了社会成员的思维范围。例如,技术惯性导致的思维惯性(中国因为有了瓷器,而没有发明和使用玻璃,限制了光学、化学的发展),政治惯性导致的思维惯性(郑和下西洋的资料被销毁,目的是不让中国百姓了解外部的世界,去外国谋发展),思想惯性导致的思维惯性(科学技术被视为与社会政治稳定相矛盾的奇技淫巧),等等。
六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应当指出的是,曹雪芹在悲痛自己和众姐妹的才华不得用于现实社会去“补天”的同时,他的内心是不甘的。为此,他只能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幻想着有朝一日人人都能才尽其用。例如,第78回,晴雯屈死后,曹雪芹借一名小丫头的嘴替晴雯说:“你们不知道,我不是死:如今天上少了一个花神,玉皇爷叫我去管花儿。”贾宝玉听说后,就看着芙蓉花笑道:“此花也须得这样一个人去管。我就料定他那样的人必有一番事业!”
历史已经翻过了不堪回首而又不能不回首的那一页。今天,北京市的大型书店,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图书大楼、琉璃厂中国书店、海淀知道图书广场和中关村图书城,均开架售书,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自由选购。例如,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里,寻书人熙熙攘攘,一进大厅,右手迎面就是“旅游地理”图书区,好多排长长的书架,摆满了涉及古今中外的各种地理书,仅“经典史料”书架就好几个,《经典图读山海经》、《水经注图》等新书赫然在列(可惜没有研究《穆天子传》的书,但这不是书店的错,而是研究者和出版者的不足)。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由于有了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广泛渠道,他们的人生价值也就有了实现的更多机会。拥有大量这样青年人的中国,其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C`est pas la v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