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3 19:26
就在他们二人抚掌大笑,莫逆于心的时候,忽听得呜呜的号角声,喧哗声,杂
着孩童们的尖叫声,史逸如诧异道:“咦,外面出了什么事?新年新岁,难道就有
官差来拉夫征粮不成?咱们出去看看!”
史家离路边不过几十步路,两人出了大门,抬头一看,只见尘头大起,一队官
军从村头疾驰而来,甲胄鲜明,人强马壮,当前一骑,挥着一面大旗,金线绣着斗
大的一个“安”字,迎风飞舞,紧接着两骑,也各扯着一面大旗,上面绣的是官衔
.一面是“平卢节度使”,一面是“范阳节度使”。“节度使”乃是唐朝的方面重
镇,在他所管辖的地方内,军事民政,都归他一人掌管,就等如一个小王国一般,
威赫无比。一人而兼有两个节度使的官衔,乃是从所未见之事。史逸如怔了一怔,
心想:“原来是安禄山!”安禄山之名。在当时无人不知,史逸如却还是第一次见
到,只见他是象肥猪一般的大胖子,身穿锁子黄金甲,装模作样,威风凛凛的坐在
高头大马上,在前呼后拥中扬鞭喝道:“儿郎们,不必管路上那些猴崽子,踏死了
就算数,快马疾驰,咱家今日要到长安给贵妃报拜年呢!”
原来去年安禄山到长安,极力巴结杨贵妃,尽管他的年岁比杨贵妃大得多,却
得杨贵妃收他为养子。他得了甜头;所以今年又赶来给杨贵妃拜年,他一人兼领平
卢、范阳两节度使还不满足,尚想钻营杨贵妃的门路,兼领河东节度使呢!他钻营
心急,所以一路催军马疾行。
新年初一。农家之尽情欢乐,聚集在村头村尾的闲人甚多、尤其是儿童们。更
象甩了绳的猴儿,到处戏耍,这时便有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在大路作掷钱的游戏。
安禄山的扈从疾驰而来,挥起皮鞭,辟辟啪啪的乱打,路边的闲汉,也有几个
人着了皮鞭,吓得纷纷奔逃,那还敢到路上去救护孩子。
孩子们惊得叫爹叫娘,乱成一片,但大的、机伶的急忙跑开。却还有三个年纪
较小的孩子,大致是吓得软了,在大路上连爬带滚的,尚未来得及滚开,眼看就要
伤在铁骑之下!
蓦地一条人影,横里掠来.疾如鹰隼,只见他用双手一抓,抓起了路当中的两
个孩子.一摔便又摔出去了,说时迟,那时快,当头那骑已冲了过来,路上还有一
个孩子,那人则抱起孩子,那匹高头大马离他已不到三尺之地只听得“唰”的一声,
马背上的骑士一鞭挥下,那匹战马,给他一阻,人立跃起,两只包着铁掌的马蹄也
向他踏下来。
就在这危险之极的一刹那,只见他抱着孩子,用脚尖一撑,身于斜飞出去,皮
鞭唰的一声掠过,勾下了他的一片衣襟,却没有伤着孩子,那匹战马踏了下来,正
是他刚才站立的所在,前后之间,相差不过一瞬!
史逸如只道这人是段圭璋.这时方才看清楚了,却是一个乡下少年,穿着一件
灰色的棉袄,土头土脑,想不到身手竟是这般矫健!
转眼间这队官军已经过去,那少年放下了孩子,说道:“孩子们受惊了,请那
位叔伯送他们回家吧。”
这三个孩子的家人正巧在场,急忙跑来察看,只见路边一堆稻草堆中,爬出了
两个孩子,尖声叫道:“妈妈,妈妈。”正是他刚才摔出去的那两个孩子,摔在稻
草堆中,虽然受了惊吓吓,却一点没有受伤。
众人都抢上来,看顾孩子,乱哄哄中,那乡不少年却已悄悄走开,待到孩子的
家人想起要向恩人道谢的时候,那乡下少年已不知所在!
史逸如在这村子里住了十几年,村子里的人个个他都认得,刚才在紧张之际.
无暇辨认,这时回想这少年的面貌,方始觉出他不是本村人,史逸如大为诧异,问
道:“段兄,你认得这人吗?”他怀疑自己看得不清楚,所以再问一问段圭璋,听
不到回答,忽地发现段圭璋已不在他的旁边!
史逸如吃了一惊,抬眼看时,只见段圭璋正在前面低首疾行,他把老羊皮袄的
领子翻过来,蒙着了头,好像害怕寒风,显得瑟瑟缩缩的样子。
史家离路旁不过几十步路,这时他已走到屋子外边的一棵大树底下了。
史逸如本待再大声叫他.蓦地心念一动,疑云大起,暗自想道:“段大哥平素
好仗义扶危绝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刚才那几个孩子险些受到马蹄践踏,以他的
本领,尽可以去救,他却不去,这已是一奇,如今又悄悄的离开,连我也未告诉一
声,这是什么缘故?再者,他是个练武的人,不该如此怕冷,却为何把皮袄的领子
翻起来,蒙了头显得那般瑟缩的模样?晤,莫非他是怕有外人认得他的面目么?”
史逸如是个读书人,心思周密,疑云一起,便不再叫他,匆匆忙忙的也赶回家去。
段圭璋已进了史家的院子,待得史逸如一到,他立即把大门关上,低声问道:“官
军都过去了么?史逸如说道:“都过去了。大哥,你——”段圭璋道:“进会再说
吧,提防隔墙有耳,漏了风声。”
史逸如满腹疑云,两人携手,进了厅堂。段圭璋又小心翼翼的把门关上。史逸
如忍不住问道:“段兄,你莫非是以前犯过什么事么?”
段圭璋苦笑一声,斟满了一杯酒,一饮而尽、悄然的说道;”大哥可是疑心我
犯了皇法?皇法我未曾犯,只是曾经犯过一个无赖少年!”
史逸如越发诧异,说道:“大哥,你不是个怕事的人,即算曾经犯过一个无赖
少年,你一身武艺,又所惧何来?”
段圭璋道:“说来话长,你道这无赖少年是谁?就是你刚才所见到的那个平卢
节度使兼范阳节度使安禄山!”
史逸如失声叫道:”哦,安禄山!”
段圭璋道:“许多年来,我从未曾告诉过你我的来历,现在可以告诉你了。我
本是幽州人,迁到贵村,为的就是避开这个安禄山!”
段圭璋再饮了一杯,继续说道:“先祖累积军功,做到幽州的兵马使,算得是
个不大不小的武官,先父不幸早死.我继承祖父遗萌,不知天高地厚,结交了一班
无所事事的少年,平B在里巷之间专管闲事,打抱不平,自命侠义,其实这班少年,
有半数以上,就是无赖,为了索饮索食,和我给交罢了。其中有一个便是安禄山。
哦,那时,他还未姓安。”
段圭璋顿了一顿,往下说道:“安禄山是西域胡人,本姓庸,母亲是突厥人,
后来再嫁胡将安延偃,他这才冒姓安氏。”史逸如笑道:“不必管他本性什么,即
然大家现在都知道有个安禄山,就叫他做安禄山吧。后来你和安禄山之间发生了什
么事情?”
段圭璋道:“这安禄山通晓六番语言,当时在幽州做互市郎,幽州这地方汉胡
杂出,附欺是在市集上专责管理汉朝商务的一种小官,碰到双方言语不通的时候空
防括环。他常常从中取利.欺诈善良的商民,外表上却是个豪爽的脱路,喜欢文回
回阿阿好汉。我因为他保得几路拳律,又通晓六番语言,一时不察,认为他是个人
才,也就和他交上了朋友。
“渐渐我发觉他的行为不当,也曾规劝过他,他却阳奉阴违,变本加厉,有一
次他伪造证券.勒索一个商民,强迫人家送闺女给他抵债.这件事给我知道,一怒
之下把他重重的打了一顿。从此绝交.安禄山在市集中众目睽睽之下,被我痛骂一
声,重打—顿.无颜再混下去,第二天就失了踪影,不知去向。
过了几年,忽然听说他做起了平卢军兵马使来,原来他靠着后父的援引,投到
幽州节度使张友圭部下当“捉生将”,边军重用胡将,他又善于钻营,兼之也立了
几次功劳,所以升迁甚速,做了兵马使之后,不到两年,又升任平卢军节度副使了。
而且带兵兵回幽州驻屯。
“那时我先祖遗留的一点薄产,已经挥霍得干干净净,落魄不堪,往日所结交
的一班朋友已尽都散了。我知道安禄山是个眭眦必报的小人,他做了大官之后,作
威作福的事情,我也听得不少。料想他回到幽州之后,一定放不过我,而我对故乡
也以无可留恋,所以我便即远离故土,辗转流离了几年,方始在贵乡落脚。却想不
到今天仍然在这里碰到了他。史兄,只怕今日便是你我分手之期了。”
史逸如道:“我只道你闯了什么滔天大锅,却原来不过是少年时候,曾经打过
一个无赖而已。事隔多年,安禄山也未必记得吧?”
段圭璋道:“安禄山把这件事情当作平生的奇耻大辱,只怕死了也会记得。我
若不走,定然身罹票析,我死不足借,只是怕连累了妻子亲朋!
安禄山如今气焰滔天他的淫威,你今日不是也曾亲眼见了吗?’安禄山的残暴
无道,史逸如并非不知,但他却不认为事情有如此严重,他和段圭璋多年朋友。实
是不舍得一旦分开。因此又劝慰道:“今天在路边的闲人甚多,安禄山在前呼后拥
之下,匆匆的驰过,他未必便在人堆之中认出了你?”
段圭璋道:“古人说得好,防患未然。事情总得住最坏处想。万一祸患突如其
来那时我要躲也躲不及了。何况自从去年安禄山巴结上杨贵妃之后,将是必定常到
长安,这儿离长安甚近,总有一天会给他发觉。”
史逸如道:“你我二人情如手足,如今又结成了儿女亲家,理该患难与共,要
走,咱们两家一同走!”
段圭璋面有难色,半晌说道:“吾兄高义,可佩之至。只是嫂夫人刚刚生产,
这,这如何使得?”
史逸如笑道:“嫂夫人不也是刚刚生产吗?”
段圭璋道:”内人略通武艺,身体强健,事到急时,要走不难。嫂夫人乃是名
门闺秀,怎过得亡命生涯,受得风霜之苦?”
史逸如道:“依我之见,要走也不争在这时。想那安禄山前往长安最少也得过
了元宵方回幽州。嫂夫人虽说身体强健,刚刚产后到底不宜于远行,依我之见,不
如再待个十天半月,那时两家同行,岂不是好得多?”
段圭璋听史逸如说得甚为有理,再想到了儿女的亲事上头,若然两家就在今日
分手,虽说有龙凤宝钗为凭,他年能否相见,却还是只能听凭天命。安禄山到了长
安,免不了有许多官场酬座,京中富贵繁华,他又新拜了杨贵妃做干娘,也自得大
大享乐一番。即算认出了自己,要报昔日被辱之仇,大约也得等他在长安回来再经
过了这个村庄的时候。
想了半晌,段圭璋终于接纳了史逸如的劝告,决定在元宵前一日。两家一同远
走高飞。
史逸如本来要问他认不认得那个乡下少年的,这时方有机会提起。段圭璋听了
之后、甚为惊诧,说道:“有这样一个人吗?当时我一见安禄山的旗号,就蒙头溜
开了。原来闹哄哄的是这一桩事情。”
史逸如见段圭璋神色有异,心想:“那少年的本领的确是惊人,怪不得段大哥
听了也觉惊讶。”
段圭璋再坐了一会,料想安禄山那队官军已过了十里之外。便向史逸如告辞,
约定史逸如明日到他家相见。
段圭璋走后,史逸如回到内房,着望他产后的妻子和初生的女儿,妻子甚为虚
弱,精神尚未恢复;女儿则粉玉雕琢一般,生得极为可爱。史逸如怕妻子忧虑,举
家远走之事,准备持她调养好了,临行之时才告诉她。
那股段圭璋拿来作为聘礼的凤钗,则先拿来给妻子看了。
史逸如的妻子性卢,乃是河东大族,富贵人家,见了这股凤钗,亦是啧啧称异,
忙问他是现儿来的。史逸如说道:“是段大哥的。”卢氏说道;”是那段圭璋段大
哥吗?”史逸如笑道:“还有那位段大哥?”卢氏道:“咦,这倒奇了。段大哥竟
有这等价值连城的宝钗。”史逸如笑道:“还有更奇的呢,段大哥也是在昨天大年
除夕的晚上得了一个孩子.不过咱们是个女的,他们是个男的。”卢氏道:“有这
样巧的事情!你们是好朋友,孩子又在同一天出生!夫君,我说句笑话,这两个孩
子倒象是天生的一对呢。”史逸如哈哈笑道:“不是笑话,婚事已经成了。这股凤
钗就是段大哥给咱们女儿的聘礼呢。你该不会嫌他贫寒吧?”卢氏想了一想,说道:
“段大哥、大嫂都是百中无一的好人,段大哥且是文武全才,我看目下的世道,只
怕将来难免大乱,女儿嫁到他家,比嫁到什么书香门第、官宦人家更可靠得多,只
是我却有点担心—一”史逸如忙问道:“你担心什么?卢氏道:“段大哥家道贫寒,
却有这等宝钗,……”史逸如笑道:“你莫非疑心他的宝钗来路不正?卢氏摇头道:
“不是这个意思、以段大哥的为人、纵使是再值钱的东西,我也不会疑心他是不义
之财但从他有宝钗这件事情看来,他定非常人,若非先代曾作高官,他本身就必是
荆轲聂政这流人物。而他甘心在这小村子里默默无闻,依我看来,只怕他多半是惹
了什么灾祸,避难而来的!”史逸如暗暗佩服妻子的见识。心中想到:我初见这股
宝钗之时。也曾暗暗疑心,却没有她这样思虑周详,一猜便破。
”但他为了怕妻子产后过份担心.对段圭璋与安禄山结怨之事,还是瞒过不提。
只是说道“你猜得不错,他确是将门之后。这股凤钗是他先租李靖大总管西征的时
候得来的。段大哥为人好义,也许得罪过一些小人,想不至于有什么大灾大祸。”
卢氏道:“但愿没有就好。”
史逸如将宝钗交给妻子收好,出外给几个本家的长辈拜年,又到村头村尾走了
一转,村人都在纷纷谈论着今早的事情。痛骂安禄山的草菅人命,称赞那无名少年
的本领不凡。史逸如在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事情过后。
并没有陌生入到村子来过。放下了心。想道:要是安禄山认得他,一定会派入
打听的。既然无人来过,大可不必忧虑。”
他晚上回家,因为妻子在坐蓐期中,照习俗请有产婆陪她过夜。他吃过晚饭,
看了妻子一躺,便到书房歇宿那时已起将近二更,他踏入书房,点燃蜡烛,忽见一
个陌生人坐在里面。史逸如骤然见着一个陌生人坐在自己的书房里面,这一惊非同
小可,烛光摇曳之中,但见此人乃是个满面虬须,全身披挂的军官,这军官未持他
开口,便即起立相迎抱拳笑道:“不速之客,深夜造访,冒昧之至!好在段先生乃
是江湖豪士,此类事情。当已司空见惯,想不会见怪吧!”
史逸如虽是个文弱书生,但胆气素豪,虽然由于意外,大吃一惊,待到看清楚
来客是个军官,心中已明白了一半,这时又听得那军官称呼自己做段先生”,事情
更是完全明白,心中想道:’段大哥今早躲入我家,不问可知,这厮是把我当作段
大哥了!”
史逸如定了定神,他心内虽然明白.却佯作不知表出惊诧的神情问道,“尊驾
何人,此来何意,尚请示之。”
那军官望了史逸如一眼,史逸如虽说心神稍定,惊慌的神色,到底不能完全掩
盖,军官心里想道:“安大帅说他精通武艺,本领非凡,却怎的是个书生模样,一
见我就吓得发抖呢?莫非他是大智若愚,大勇若怯,身怀绝技,却放意装出这般模
样?”
着孩童们的尖叫声,史逸如诧异道:“咦,外面出了什么事?新年新岁,难道就有
官差来拉夫征粮不成?咱们出去看看!”
史家离路边不过几十步路,两人出了大门,抬头一看,只见尘头大起,一队官
军从村头疾驰而来,甲胄鲜明,人强马壮,当前一骑,挥着一面大旗,金线绣着斗
大的一个“安”字,迎风飞舞,紧接着两骑,也各扯着一面大旗,上面绣的是官衔
.一面是“平卢节度使”,一面是“范阳节度使”。“节度使”乃是唐朝的方面重
镇,在他所管辖的地方内,军事民政,都归他一人掌管,就等如一个小王国一般,
威赫无比。一人而兼有两个节度使的官衔,乃是从所未见之事。史逸如怔了一怔,
心想:“原来是安禄山!”安禄山之名。在当时无人不知,史逸如却还是第一次见
到,只见他是象肥猪一般的大胖子,身穿锁子黄金甲,装模作样,威风凛凛的坐在
高头大马上,在前呼后拥中扬鞭喝道:“儿郎们,不必管路上那些猴崽子,踏死了
就算数,快马疾驰,咱家今日要到长安给贵妃报拜年呢!”
原来去年安禄山到长安,极力巴结杨贵妃,尽管他的年岁比杨贵妃大得多,却
得杨贵妃收他为养子。他得了甜头;所以今年又赶来给杨贵妃拜年,他一人兼领平
卢、范阳两节度使还不满足,尚想钻营杨贵妃的门路,兼领河东节度使呢!他钻营
心急,所以一路催军马疾行。
新年初一。农家之尽情欢乐,聚集在村头村尾的闲人甚多、尤其是儿童们。更
象甩了绳的猴儿,到处戏耍,这时便有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在大路作掷钱的游戏。
安禄山的扈从疾驰而来,挥起皮鞭,辟辟啪啪的乱打,路边的闲汉,也有几个
人着了皮鞭,吓得纷纷奔逃,那还敢到路上去救护孩子。
孩子们惊得叫爹叫娘,乱成一片,但大的、机伶的急忙跑开。却还有三个年纪
较小的孩子,大致是吓得软了,在大路上连爬带滚的,尚未来得及滚开,眼看就要
伤在铁骑之下!
蓦地一条人影,横里掠来.疾如鹰隼,只见他用双手一抓,抓起了路当中的两
个孩子.一摔便又摔出去了,说时迟,那时快,当头那骑已冲了过来,路上还有一
个孩子,那人则抱起孩子,那匹高头大马离他已不到三尺之地只听得“唰”的一声,
马背上的骑士一鞭挥下,那匹战马,给他一阻,人立跃起,两只包着铁掌的马蹄也
向他踏下来。
就在这危险之极的一刹那,只见他抱着孩子,用脚尖一撑,身于斜飞出去,皮
鞭唰的一声掠过,勾下了他的一片衣襟,却没有伤着孩子,那匹战马踏了下来,正
是他刚才站立的所在,前后之间,相差不过一瞬!
史逸如只道这人是段圭璋.这时方才看清楚了,却是一个乡下少年,穿着一件
灰色的棉袄,土头土脑,想不到身手竟是这般矫健!
转眼间这队官军已经过去,那少年放下了孩子,说道:“孩子们受惊了,请那
位叔伯送他们回家吧。”
这三个孩子的家人正巧在场,急忙跑来察看,只见路边一堆稻草堆中,爬出了
两个孩子,尖声叫道:“妈妈,妈妈。”正是他刚才摔出去的那两个孩子,摔在稻
草堆中,虽然受了惊吓吓,却一点没有受伤。
众人都抢上来,看顾孩子,乱哄哄中,那乡不少年却已悄悄走开,待到孩子的
家人想起要向恩人道谢的时候,那乡下少年已不知所在!
史逸如在这村子里住了十几年,村子里的人个个他都认得,刚才在紧张之际.
无暇辨认,这时回想这少年的面貌,方始觉出他不是本村人,史逸如大为诧异,问
道:“段兄,你认得这人吗?”他怀疑自己看得不清楚,所以再问一问段圭璋,听
不到回答,忽地发现段圭璋已不在他的旁边!
史逸如吃了一惊,抬眼看时,只见段圭璋正在前面低首疾行,他把老羊皮袄的
领子翻过来,蒙着了头,好像害怕寒风,显得瑟瑟缩缩的样子。
史家离路旁不过几十步路,这时他已走到屋子外边的一棵大树底下了。
史逸如本待再大声叫他.蓦地心念一动,疑云大起,暗自想道:“段大哥平素
好仗义扶危绝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刚才那几个孩子险些受到马蹄践踏,以他的
本领,尽可以去救,他却不去,这已是一奇,如今又悄悄的离开,连我也未告诉一
声,这是什么缘故?再者,他是个练武的人,不该如此怕冷,却为何把皮袄的领子
翻起来,蒙了头显得那般瑟缩的模样?晤,莫非他是怕有外人认得他的面目么?”
史逸如是个读书人,心思周密,疑云一起,便不再叫他,匆匆忙忙的也赶回家去。
段圭璋已进了史家的院子,待得史逸如一到,他立即把大门关上,低声问道:“官
军都过去了么?史逸如说道:“都过去了。大哥,你——”段圭璋道:“进会再说
吧,提防隔墙有耳,漏了风声。”
史逸如满腹疑云,两人携手,进了厅堂。段圭璋又小心翼翼的把门关上。史逸
如忍不住问道:“段兄,你莫非是以前犯过什么事么?”
段圭璋苦笑一声,斟满了一杯酒,一饮而尽、悄然的说道;”大哥可是疑心我
犯了皇法?皇法我未曾犯,只是曾经犯过一个无赖少年!”
史逸如越发诧异,说道:“大哥,你不是个怕事的人,即算曾经犯过一个无赖
少年,你一身武艺,又所惧何来?”
段圭璋道:“说来话长,你道这无赖少年是谁?就是你刚才所见到的那个平卢
节度使兼范阳节度使安禄山!”
史逸如失声叫道:”哦,安禄山!”
段圭璋道:“许多年来,我从未曾告诉过你我的来历,现在可以告诉你了。我
本是幽州人,迁到贵村,为的就是避开这个安禄山!”
段圭璋再饮了一杯,继续说道:“先祖累积军功,做到幽州的兵马使,算得是
个不大不小的武官,先父不幸早死.我继承祖父遗萌,不知天高地厚,结交了一班
无所事事的少年,平B在里巷之间专管闲事,打抱不平,自命侠义,其实这班少年,
有半数以上,就是无赖,为了索饮索食,和我给交罢了。其中有一个便是安禄山。
哦,那时,他还未姓安。”
段圭璋顿了一顿,往下说道:“安禄山是西域胡人,本姓庸,母亲是突厥人,
后来再嫁胡将安延偃,他这才冒姓安氏。”史逸如笑道:“不必管他本性什么,即
然大家现在都知道有个安禄山,就叫他做安禄山吧。后来你和安禄山之间发生了什
么事情?”
段圭璋道:“这安禄山通晓六番语言,当时在幽州做互市郎,幽州这地方汉胡
杂出,附欺是在市集上专责管理汉朝商务的一种小官,碰到双方言语不通的时候空
防括环。他常常从中取利.欺诈善良的商民,外表上却是个豪爽的脱路,喜欢文回
回阿阿好汉。我因为他保得几路拳律,又通晓六番语言,一时不察,认为他是个人
才,也就和他交上了朋友。
“渐渐我发觉他的行为不当,也曾规劝过他,他却阳奉阴违,变本加厉,有一
次他伪造证券.勒索一个商民,强迫人家送闺女给他抵债.这件事给我知道,一怒
之下把他重重的打了一顿。从此绝交.安禄山在市集中众目睽睽之下,被我痛骂一
声,重打—顿.无颜再混下去,第二天就失了踪影,不知去向。
过了几年,忽然听说他做起了平卢军兵马使来,原来他靠着后父的援引,投到
幽州节度使张友圭部下当“捉生将”,边军重用胡将,他又善于钻营,兼之也立了
几次功劳,所以升迁甚速,做了兵马使之后,不到两年,又升任平卢军节度副使了。
而且带兵兵回幽州驻屯。
“那时我先祖遗留的一点薄产,已经挥霍得干干净净,落魄不堪,往日所结交
的一班朋友已尽都散了。我知道安禄山是个眭眦必报的小人,他做了大官之后,作
威作福的事情,我也听得不少。料想他回到幽州之后,一定放不过我,而我对故乡
也以无可留恋,所以我便即远离故土,辗转流离了几年,方始在贵乡落脚。却想不
到今天仍然在这里碰到了他。史兄,只怕今日便是你我分手之期了。”
史逸如道:“我只道你闯了什么滔天大锅,却原来不过是少年时候,曾经打过
一个无赖而已。事隔多年,安禄山也未必记得吧?”
段圭璋道:“安禄山把这件事情当作平生的奇耻大辱,只怕死了也会记得。我
若不走,定然身罹票析,我死不足借,只是怕连累了妻子亲朋!
安禄山如今气焰滔天他的淫威,你今日不是也曾亲眼见了吗?’安禄山的残暴
无道,史逸如并非不知,但他却不认为事情有如此严重,他和段圭璋多年朋友。实
是不舍得一旦分开。因此又劝慰道:“今天在路边的闲人甚多,安禄山在前呼后拥
之下,匆匆的驰过,他未必便在人堆之中认出了你?”
段圭璋道:“古人说得好,防患未然。事情总得住最坏处想。万一祸患突如其
来那时我要躲也躲不及了。何况自从去年安禄山巴结上杨贵妃之后,将是必定常到
长安,这儿离长安甚近,总有一天会给他发觉。”
史逸如道:“你我二人情如手足,如今又结成了儿女亲家,理该患难与共,要
走,咱们两家一同走!”
段圭璋面有难色,半晌说道:“吾兄高义,可佩之至。只是嫂夫人刚刚生产,
这,这如何使得?”
史逸如笑道:“嫂夫人不也是刚刚生产吗?”
段圭璋道:”内人略通武艺,身体强健,事到急时,要走不难。嫂夫人乃是名
门闺秀,怎过得亡命生涯,受得风霜之苦?”
史逸如道:“依我之见,要走也不争在这时。想那安禄山前往长安最少也得过
了元宵方回幽州。嫂夫人虽说身体强健,刚刚产后到底不宜于远行,依我之见,不
如再待个十天半月,那时两家同行,岂不是好得多?”
段圭璋听史逸如说得甚为有理,再想到了儿女的亲事上头,若然两家就在今日
分手,虽说有龙凤宝钗为凭,他年能否相见,却还是只能听凭天命。安禄山到了长
安,免不了有许多官场酬座,京中富贵繁华,他又新拜了杨贵妃做干娘,也自得大
大享乐一番。即算认出了自己,要报昔日被辱之仇,大约也得等他在长安回来再经
过了这个村庄的时候。
想了半晌,段圭璋终于接纳了史逸如的劝告,决定在元宵前一日。两家一同远
走高飞。
史逸如本来要问他认不认得那个乡下少年的,这时方有机会提起。段圭璋听了
之后、甚为惊诧,说道:“有这样一个人吗?当时我一见安禄山的旗号,就蒙头溜
开了。原来闹哄哄的是这一桩事情。”
史逸如见段圭璋神色有异,心想:“那少年的本领的确是惊人,怪不得段大哥
听了也觉惊讶。”
段圭璋再坐了一会,料想安禄山那队官军已过了十里之外。便向史逸如告辞,
约定史逸如明日到他家相见。
段圭璋走后,史逸如回到内房,着望他产后的妻子和初生的女儿,妻子甚为虚
弱,精神尚未恢复;女儿则粉玉雕琢一般,生得极为可爱。史逸如怕妻子忧虑,举
家远走之事,准备持她调养好了,临行之时才告诉她。
那股段圭璋拿来作为聘礼的凤钗,则先拿来给妻子看了。
史逸如的妻子性卢,乃是河东大族,富贵人家,见了这股凤钗,亦是啧啧称异,
忙问他是现儿来的。史逸如说道:“是段大哥的。”卢氏说道;”是那段圭璋段大
哥吗?”史逸如笑道:“还有那位段大哥?”卢氏道:“咦,这倒奇了。段大哥竟
有这等价值连城的宝钗。”史逸如笑道:“还有更奇的呢,段大哥也是在昨天大年
除夕的晚上得了一个孩子.不过咱们是个女的,他们是个男的。”卢氏道:“有这
样巧的事情!你们是好朋友,孩子又在同一天出生!夫君,我说句笑话,这两个孩
子倒象是天生的一对呢。”史逸如哈哈笑道:“不是笑话,婚事已经成了。这股凤
钗就是段大哥给咱们女儿的聘礼呢。你该不会嫌他贫寒吧?”卢氏想了一想,说道:
“段大哥、大嫂都是百中无一的好人,段大哥且是文武全才,我看目下的世道,只
怕将来难免大乱,女儿嫁到他家,比嫁到什么书香门第、官宦人家更可靠得多,只
是我却有点担心—一”史逸如忙问道:“你担心什么?卢氏道:“段大哥家道贫寒,
却有这等宝钗,……”史逸如笑道:“你莫非疑心他的宝钗来路不正?卢氏摇头道:
“不是这个意思、以段大哥的为人、纵使是再值钱的东西,我也不会疑心他是不义
之财但从他有宝钗这件事情看来,他定非常人,若非先代曾作高官,他本身就必是
荆轲聂政这流人物。而他甘心在这小村子里默默无闻,依我看来,只怕他多半是惹
了什么灾祸,避难而来的!”史逸如暗暗佩服妻子的见识。心中想到:我初见这股
宝钗之时。也曾暗暗疑心,却没有她这样思虑周详,一猜便破。
”但他为了怕妻子产后过份担心.对段圭璋与安禄山结怨之事,还是瞒过不提。
只是说道“你猜得不错,他确是将门之后。这股凤钗是他先租李靖大总管西征的时
候得来的。段大哥为人好义,也许得罪过一些小人,想不至于有什么大灾大祸。”
卢氏道:“但愿没有就好。”
史逸如将宝钗交给妻子收好,出外给几个本家的长辈拜年,又到村头村尾走了
一转,村人都在纷纷谈论着今早的事情。痛骂安禄山的草菅人命,称赞那无名少年
的本领不凡。史逸如在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事情过后。
并没有陌生入到村子来过。放下了心。想道:要是安禄山认得他,一定会派入
打听的。既然无人来过,大可不必忧虑。”
他晚上回家,因为妻子在坐蓐期中,照习俗请有产婆陪她过夜。他吃过晚饭,
看了妻子一躺,便到书房歇宿那时已起将近二更,他踏入书房,点燃蜡烛,忽见一
个陌生人坐在里面。史逸如骤然见着一个陌生人坐在自己的书房里面,这一惊非同
小可,烛光摇曳之中,但见此人乃是个满面虬须,全身披挂的军官,这军官未持他
开口,便即起立相迎抱拳笑道:“不速之客,深夜造访,冒昧之至!好在段先生乃
是江湖豪士,此类事情。当已司空见惯,想不会见怪吧!”
史逸如虽是个文弱书生,但胆气素豪,虽然由于意外,大吃一惊,待到看清楚
来客是个军官,心中已明白了一半,这时又听得那军官称呼自己做段先生”,事情
更是完全明白,心中想道:’段大哥今早躲入我家,不问可知,这厮是把我当作段
大哥了!”
史逸如定了定神,他心内虽然明白.却佯作不知表出惊诧的神情问道,“尊驾
何人,此来何意,尚请示之。”
那军官望了史逸如一眼,史逸如虽说心神稍定,惊慌的神色,到底不能完全掩
盖,军官心里想道:“安大帅说他精通武艺,本领非凡,却怎的是个书生模样,一
见我就吓得发抖呢?莫非他是大智若愚,大勇若怯,身怀绝技,却放意装出这般模
样?”
豪杰刚猛似烈火,
天赐神将助魏国。
吕布军前失虎目,
英雄气短博望坡。
天赐神将助魏国。
吕布军前失虎目,
英雄气短博望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