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27 14:09
有意思有意思,咱们学校的论坛感觉上越来越有网易和中华的感觉了。
继续这个话题的讨论。
挡箭牌这个词语有点偏激,这个我没有料到。实际上我的本意是根据一般的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公众或者是人民的思想意识的主要来源不是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的全面描述,而是掌握着所谓话语霸权的国家宣传工具的产品。所以我的认识是网上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极左言论的源头是值得观察的。尼采的所谓“群氓”是很有见地的。
基本的反抗意识存在的前提是压迫性的不平等的现实中的两国关系,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对中日过去的历史的观察,需要抛弃的有以下两点:其一是站在所谓天朝上国的角度,重新提及唐代对现有的中日形势的分析毫无意义,唐代的极盛期是中华帝国的极盛期,版图之大可与今天的俄国相比,影响力之大(在旧大陆)可以说是达到了当时的技术手段的极致。但是中国重新回到唐朝那样的旧大陆(至少是亚洲)霸主的地位,已经不可能了。持所谓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的说法的人可以参考布热津斯基博士的《大棋局》的远东之锚一章。所以在中日关系上中国的定位不应该也不可能继续抱着冷战思维下的天朝上国不放了,现实是中国在远东的外交局面是十分孤立的,除了经济牌和朝鲜牌可打,台湾、钓鱼岛、东海、南海诸多问题中国是无法通过单边行动或双边的交流来解决的。
其二是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要感情用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现在国家坚持在历史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并不是单纯为了站在所谓公理正义一边(中国在建国后外交中没少站在国外的专制独裁政府、反政府极端武装如红色高棉和“恐怖分子”一边,为了换取危地马拉的对台断交,也曾经威胁在联大对危派遣维和部队议案上投反对票),历史上的新中国外交和其他大国的以国家利益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策略是一样的。强调历史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在中日的舆论对抗中不落下风,而又可以争取二战中的受害国家对日立场上的协调一致,造成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外交情况恶化,从而与日本经济援助外交摆脱孤立的策略相抗衡。并且加强国内人民的危机意识,树立日本为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假想敌,在对日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的全面对抗中团结本国民众力量和心理。对日本民众,促使其负罪感的增强和对日本的左翼的支持。对日本的政治或者学术精英,则为其左翼或者是所谓的亲中派控制部分政府实权制造社会国际基础(但这一目标随着桥本派在自民党中的地位下降和阿南系在外务省中备受打压,而基本无结果)
所以说问题并不是中国人缺乏基本的反抗意识,而是中国人的历史意识和重新回到历史上的极盛期的渴求强烈,加上宣传攻势,造成了反日意识和反日行动宣传的循环,从而谋求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以上言论,绝无抄袭,是小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思考结果的很小一部分,还不是很成熟,缺乏系统性。欢迎批判。
继续这个话题的讨论。
挡箭牌这个词语有点偏激,这个我没有料到。实际上我的本意是根据一般的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公众或者是人民的思想意识的主要来源不是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的全面描述,而是掌握着所谓话语霸权的国家宣传工具的产品。所以我的认识是网上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极左言论的源头是值得观察的。尼采的所谓“群氓”是很有见地的。
基本的反抗意识存在的前提是压迫性的不平等的现实中的两国关系,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对中日过去的历史的观察,需要抛弃的有以下两点:其一是站在所谓天朝上国的角度,重新提及唐代对现有的中日形势的分析毫无意义,唐代的极盛期是中华帝国的极盛期,版图之大可与今天的俄国相比,影响力之大(在旧大陆)可以说是达到了当时的技术手段的极致。但是中国重新回到唐朝那样的旧大陆(至少是亚洲)霸主的地位,已经不可能了。持所谓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的说法的人可以参考布热津斯基博士的《大棋局》的远东之锚一章。所以在中日关系上中国的定位不应该也不可能继续抱着冷战思维下的天朝上国不放了,现实是中国在远东的外交局面是十分孤立的,除了经济牌和朝鲜牌可打,台湾、钓鱼岛、东海、南海诸多问题中国是无法通过单边行动或双边的交流来解决的。
其二是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要感情用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现在国家坚持在历史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并不是单纯为了站在所谓公理正义一边(中国在建国后外交中没少站在国外的专制独裁政府、反政府极端武装如红色高棉和“恐怖分子”一边,为了换取危地马拉的对台断交,也曾经威胁在联大对危派遣维和部队议案上投反对票),历史上的新中国外交和其他大国的以国家利益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策略是一样的。强调历史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在中日的舆论对抗中不落下风,而又可以争取二战中的受害国家对日立场上的协调一致,造成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外交情况恶化,从而与日本经济援助外交摆脱孤立的策略相抗衡。并且加强国内人民的危机意识,树立日本为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假想敌,在对日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的全面对抗中团结本国民众力量和心理。对日本民众,促使其负罪感的增强和对日本的左翼的支持。对日本的政治或者学术精英,则为其左翼或者是所谓的亲中派控制部分政府实权制造社会国际基础(但这一目标随着桥本派在自民党中的地位下降和阿南系在外务省中备受打压,而基本无结果)
所以说问题并不是中国人缺乏基本的反抗意识,而是中国人的历史意识和重新回到历史上的极盛期的渴求强烈,加上宣传攻势,造成了反日意识和反日行动宣传的循环,从而谋求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以上言论,绝无抄袭,是小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思考结果的很小一部分,还不是很成熟,缺乏系统性。欢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