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3-2 15:43
至于那个随身听的例子,我听了估计有无数遍了,虽然短小,但其语言的震撼力可以说是相当的厉害。不过如果具体分析,情况就有所变化。
首先就是所谓的几等货的真实性问题,从较简单的感性层面来说,在秋叶原的商店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只有非日文说明书的电器产品,但上边多数除了中文外还有英文,俄文,韩国语,法语,个别的也会有西班牙语德语(剩下的不清楚是什么语言),当然这个问题韩学长更有发言权,我在这里属于班门弄斧。
理性的再去看,从一般的技术封锁或者是保持中日企业的开发产品上的时间差距,这个可以理解,就像美国对我国实行的电脑和服务器的封锁一样,某些性能的东西就不可以被带回中国。(该例子援引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上课口述),再举一个例子,就像苏联向我们出口su27而不是su37,我国向巴基斯坦出口59式中型坦克,而不是88式一样。(当然军事产品有其特殊性,但在技术封锁的层面上也和民用产品有共性)。
还有就是中国人的普遍消费能力问题,如果丢掉低端市场给本土厂商,自己去做高端,而不是二者通吃,这个我觉得比较可笑。当然很多装配厂或者零部件生产厂设在中国,只是运回横滨或是神户以搞回大额出口退税也是有可能的。
首先就是所谓的几等货的真实性问题,从较简单的感性层面来说,在秋叶原的商店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只有非日文说明书的电器产品,但上边多数除了中文外还有英文,俄文,韩国语,法语,个别的也会有西班牙语德语(剩下的不清楚是什么语言),当然这个问题韩学长更有发言权,我在这里属于班门弄斧。
理性的再去看,从一般的技术封锁或者是保持中日企业的开发产品上的时间差距,这个可以理解,就像美国对我国实行的电脑和服务器的封锁一样,某些性能的东西就不可以被带回中国。(该例子援引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上课口述),再举一个例子,就像苏联向我们出口su27而不是su37,我国向巴基斯坦出口59式中型坦克,而不是88式一样。(当然军事产品有其特殊性,但在技术封锁的层面上也和民用产品有共性)。
还有就是中国人的普遍消费能力问题,如果丢掉低端市场给本土厂商,自己去做高端,而不是二者通吃,这个我觉得比较可笑。当然很多装配厂或者零部件生产厂设在中国,只是运回横滨或是神户以搞回大额出口退税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