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3-19 23:39
印度正在强大
哎,国人对印度的了解有多少呵?大家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多少年以前公交系统就在使用CNG了,比北京早了好几年吗?(可笑北京当时还自吹是世界领先呢)印度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都在6%以上,去年更超过了8%吗?印度的高等教育远远的超过中国,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等在综合大学排名要远远高于北大、清华......如果我们还是坐井观天的以泱泱大国的身份自居,而将其视做蛮夷的话,迟早要吃大亏的。
"百业待兴,首重教育"。我们都知道,之所以小日本能在二战后作为一个战败国的身份崛起而如今经济横扫全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日本在70年代大兴教育的原因。而印度的高等教育相当发达,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民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中国。印度的MBA,商科,医药学在世界上都非常出名;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印度理工大学(IIT)等著名学院世界排名100以内(北大、清华的排名远远落后),IIT的毕业生每年还没毕业,就被美国及欧洲等国的跨国企业瓜分光了。而每年GRE成绩第二高的是中国,第一的是印度,其原因就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双语,在综合大学里,基本大部分课程都是使用英语教学,而且很多教授都是经过英美留学的,所谓“印度英语”的影响在大学中要小的多。IT业在印度的发展是众所周知的,中国每年的软件出口总额也就是印度的零头。更为可贵的是印度教育低廉的学费。政府投入很大的补贴在教育方面。名校的MBA(如德里大学)基本是除医科以外最贵的了,对于一个外国留学生来说,每年不过600美金的学费;而印度本国学生更便宜,约200美金左右。加上学校的食宿费约为2000卢比(约合40美金)/月左右,不用说欧美,澳洲,新加坡等教育高消费国家,就是和国内相比,费用也相当低廉了。
印度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都是以高于6%的速度递增,去年更超过了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让每个中国人都欢欣鼓舞,这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后果暂且不说,历史会对其有相对正确的评价)。可印度是WTO当初的为数不多的起始缔约国之一!说句泄气的话,WTO不过是中国与像印度这样国家的经济接轨。印度多年来,沿用原殖民主英国的模式发现自己的经济与管理。印度的经济管理应该说是要比中国先进的。而印度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一种比较封闭的基础上,外资对印度企业的渗透远远不如中国。换句话说,如果中国每挣10美金,其中可能要流出国外3美金得话,印度可能仅有不到0.5美金的流出。大家就知道这8%的含义了。而熟悉中国经济的同学都知道中国的统计数字(尤其是乡镇企业,关系地方政绩的企业)有多大的水分,我不知道我们的9%和印度的8%究竟谁更高一些。。。
印度的农业条件得天独厚。自然条件让我这个从中国西部走出来的人看了有种想哭的感觉。我的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忙碌一年,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从老天爷口中抢的那点口粮,还不如印度当地农民中的懒汉收的多。如果我的先辈拥有这么优良的土地的话,恐怕要跪下来亲吻这肥沃土壤来感谢老天爷的恩赐了。去过印度南部的人都可以看到大片的椰林和经济作物田。很多旅游景地,当地的农民只是每周爬树砍一些野生的椰子就够生活的了。但是糟糕的交通状况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
印度的政治制度完全照搬英国的体制,而其中又有印度自己的特色。印度奉行邦联制,各邦的首脑(首席部长)比中国的各省长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力。种姓制度对社会依然有影响,可是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可能给你做门卫的就有高种姓的人,而前国家元首阿拉亚南就出身于低等种姓。住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你只要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CNN,BBC的新闻和STAR MOVIE和HBO等英文节目,甚至有些地方可以看到CCTV9,而北京呢?我不知道中国人和印度人谁更闭塞一些?
印度的军事是国内报道最多的,印度的核威胁和常规武器的不断更新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威胁的存在。关于战争,我们念念不忘的是1962年的中印战争,印度人的记忆要比我们深刻的多。正如我们曾败于日本之手而对日本念念不忘(不要和我说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汗。。。),印度对我们同样如此。国人目前很多人仍因1962年轻而易举的大胜,而持有印度人不堪一击的思想。这是相当危险的。熟悉中印两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的解放和印度的独立几乎是同时期的,但是我们的先辈们为了解放,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积累了大量的战争经验,这也是我们能在朝鲜打败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1962年,我军基本上还都是有过丰富战争经验的部队。反观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独立运动迫使英国放弃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不论是内战还是外战,印度都没打过。1962年,印度军队得作战能力是无法和中国军队相比的。而目前呢?且不说目前的战争模式让我们大开眼界,就是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除了和越南小小的锻炼了一番,也过去了快20年了,到底还有多强还很难说。印巴之间的冲突可是从没间断,直到最近才有和解的曙光。印度军队作战能力得到了很大加强。一升一降,胜负真的那么容易就分出么?
当然,印度还有很多远远不如中国的地方。比如交通,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立交桥和北京相比少的可怜,印度的国道可能就像中国的一条乡村公路,HIGHWAY让人笑掉大牙,铁路的老化让火车普遍比汽车还慢。通讯线路杂乱无章,宽带比国内拨号还慢,手机很多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服务业的极度落后,整个首都很难找到一两个像样的超市等等。
但是印度早已经不是当初的鱼腩,而且对中国已经开始形成威胁。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尽可能多的了解对手,为将来做好准备。而不是坐在那里嘲笑人家的不足,却对人家的长处一无所知。所幸印度目前对于中国的了解像中国对印度了解的那么有限,但是随着两国贸易的增加,商品的互通,学中文的学生的增多,印度逐渐的会了解中国的实力。而我们对于印度的了解呢?每年学印地语的只有北大的10几个学生,因为社会竞争,其中大部分毕业后要改行。将来我们要靠什么来了解这个日益强大的还和我们打过架邻居呵?
哎,国人对印度的了解有多少呵?大家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多少年以前公交系统就在使用CNG了,比北京早了好几年吗?(可笑北京当时还自吹是世界领先呢)印度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都在6%以上,去年更超过了8%吗?印度的高等教育远远的超过中国,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等在综合大学排名要远远高于北大、清华......如果我们还是坐井观天的以泱泱大国的身份自居,而将其视做蛮夷的话,迟早要吃大亏的。
"百业待兴,首重教育"。我们都知道,之所以小日本能在二战后作为一个战败国的身份崛起而如今经济横扫全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日本在70年代大兴教育的原因。而印度的高等教育相当发达,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民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中国。印度的MBA,商科,医药学在世界上都非常出名;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印度理工大学(IIT)等著名学院世界排名100以内(北大、清华的排名远远落后),IIT的毕业生每年还没毕业,就被美国及欧洲等国的跨国企业瓜分光了。而每年GRE成绩第二高的是中国,第一的是印度,其原因就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双语,在综合大学里,基本大部分课程都是使用英语教学,而且很多教授都是经过英美留学的,所谓“印度英语”的影响在大学中要小的多。IT业在印度的发展是众所周知的,中国每年的软件出口总额也就是印度的零头。更为可贵的是印度教育低廉的学费。政府投入很大的补贴在教育方面。名校的MBA(如德里大学)基本是除医科以外最贵的了,对于一个外国留学生来说,每年不过600美金的学费;而印度本国学生更便宜,约200美金左右。加上学校的食宿费约为2000卢比(约合40美金)/月左右,不用说欧美,澳洲,新加坡等教育高消费国家,就是和国内相比,费用也相当低廉了。
印度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都是以高于6%的速度递增,去年更超过了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让每个中国人都欢欣鼓舞,这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后果暂且不说,历史会对其有相对正确的评价)。可印度是WTO当初的为数不多的起始缔约国之一!说句泄气的话,WTO不过是中国与像印度这样国家的经济接轨。印度多年来,沿用原殖民主英国的模式发现自己的经济与管理。印度的经济管理应该说是要比中国先进的。而印度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一种比较封闭的基础上,外资对印度企业的渗透远远不如中国。换句话说,如果中国每挣10美金,其中可能要流出国外3美金得话,印度可能仅有不到0.5美金的流出。大家就知道这8%的含义了。而熟悉中国经济的同学都知道中国的统计数字(尤其是乡镇企业,关系地方政绩的企业)有多大的水分,我不知道我们的9%和印度的8%究竟谁更高一些。。。
印度的农业条件得天独厚。自然条件让我这个从中国西部走出来的人看了有种想哭的感觉。我的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忙碌一年,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从老天爷口中抢的那点口粮,还不如印度当地农民中的懒汉收的多。如果我的先辈拥有这么优良的土地的话,恐怕要跪下来亲吻这肥沃土壤来感谢老天爷的恩赐了。去过印度南部的人都可以看到大片的椰林和经济作物田。很多旅游景地,当地的农民只是每周爬树砍一些野生的椰子就够生活的了。但是糟糕的交通状况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
印度的政治制度完全照搬英国的体制,而其中又有印度自己的特色。印度奉行邦联制,各邦的首脑(首席部长)比中国的各省长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力。种姓制度对社会依然有影响,可是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可能给你做门卫的就有高种姓的人,而前国家元首阿拉亚南就出身于低等种姓。住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你只要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CNN,BBC的新闻和STAR MOVIE和HBO等英文节目,甚至有些地方可以看到CCTV9,而北京呢?我不知道中国人和印度人谁更闭塞一些?
印度的军事是国内报道最多的,印度的核威胁和常规武器的不断更新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威胁的存在。关于战争,我们念念不忘的是1962年的中印战争,印度人的记忆要比我们深刻的多。正如我们曾败于日本之手而对日本念念不忘(不要和我说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汗。。。),印度对我们同样如此。国人目前很多人仍因1962年轻而易举的大胜,而持有印度人不堪一击的思想。这是相当危险的。熟悉中印两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的解放和印度的独立几乎是同时期的,但是我们的先辈们为了解放,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积累了大量的战争经验,这也是我们能在朝鲜打败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1962年,我军基本上还都是有过丰富战争经验的部队。反观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独立运动迫使英国放弃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不论是内战还是外战,印度都没打过。1962年,印度军队得作战能力是无法和中国军队相比的。而目前呢?且不说目前的战争模式让我们大开眼界,就是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除了和越南小小的锻炼了一番,也过去了快20年了,到底还有多强还很难说。印巴之间的冲突可是从没间断,直到最近才有和解的曙光。印度军队作战能力得到了很大加强。一升一降,胜负真的那么容易就分出么?
当然,印度还有很多远远不如中国的地方。比如交通,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立交桥和北京相比少的可怜,印度的国道可能就像中国的一条乡村公路,HIGHWAY让人笑掉大牙,铁路的老化让火车普遍比汽车还慢。通讯线路杂乱无章,宽带比国内拨号还慢,手机很多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服务业的极度落后,整个首都很难找到一两个像样的超市等等。
但是印度早已经不是当初的鱼腩,而且对中国已经开始形成威胁。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尽可能多的了解对手,为将来做好准备。而不是坐在那里嘲笑人家的不足,却对人家的长处一无所知。所幸印度目前对于中国的了解像中国对印度了解的那么有限,但是随着两国贸易的增加,商品的互通,学中文的学生的增多,印度逐渐的会了解中国的实力。而我们对于印度的了解呢?每年学印地语的只有北大的10几个学生,因为社会竞争,其中大部分毕业后要改行。将来我们要靠什么来了解这个日益强大的还和我们打过架邻居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