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7 20:33
引子
今年的中秋我回家了,一则大四的课原本就不多,二则需要和家里商量一下找工作的事情。
开往并州大地的火车上,意外的碰到了几个到中北大学(我毕业时还叫华北工学院)报到的新生,看着他们大包小包的行囊、看着他们满怀希望的眼睛...我好想说:
那时,其实我也和你们一样...
但是,当大四日益逼近的时候,当我们每天开始为找工作或是考研开始拼搏的时候,忽然看到了一个现实,一个中国大学生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现实,一个很残酷却又很真实的现实:上大学真的等于一切么?
(1)求职经历
大概从十月开始,找工作真正被摆上了日程,又过了几天,参加招聘会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每天早起来,爬上网查当日的招聘信息,然后带上几分简历撒向会场,找工作的一天又开始了:
参加招聘会的前些日子是满怀希望,之后开始失望,最后发展到一去招聘会就恶心,却又不得不去。
学校多多少少都会收企业一点场地费,而企业也应地置宜的大起了广告。一场招聘会两个小时,公司会用一个小时介绍公司的产品、半个小时介绍公司的发展。而对毕业生关心的培训、待遇的问题,有的几句带过、有的压根只字未提......更惨的是,当你好容易听完他的长篇大论,抱着信心准备投档的时候,经常有一盆凉水浇在自己的头上..."我们这次只要硕士"“我们不要女生”“我们只要**专业”...
于是,在你忍耐了数小时之后,或许连个笔试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对我而言,幸运的是多半对口企业的招聘会都在西电本校举行,而少了很多麻烦。光说西安,各高校为了保证自己的就业率给外校学生层层设卡。来西电的外校学生参加某些招聘会时会要求买价格不菲的入场卷。别说我们黑,西交大在招聘的时候校门都不是那么容易进的,而西工大也是参加招聘会刷卡,外校莫入!而西安70%的招聘会都在这三所大学进行...
参加了招聘会,投了简历,就该是等待了。未必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个面试机会。或许因为你的简历太过普通、或许因为你的成绩不够好、或许因为你的社会经验不够,但既然你投了就得抱着手机盼着它通知面试的消息。
于是,寝室里,有人收到消息而奔走相告,有人没得到则锤头丧气,在同一个时间同样的公司会让同样的两个人走向地球的两极!
得到消息的,便是笔试面试的层层挑战。接受,主考官一次又一次的质问,出的题目千奇百怪,最奇怪的要数中兴,居然学超女搞什么pk淘汰,让当时的考生当场吐血。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新的磨砺,一次精神的考验,毫不夸张。
以我的感觉,不参加一次华为面试,真不知道什么是面试,一个容纳近百人的会议室装满了等待面试的毕业生,一两分钟就会有人叫名字,叫到被带到另一个会议室里,会议室里齐齐地摆着一张一张小桌子,一面是考官、一面是面试者,大概有近百桌的样子。什么专业知识、口语考试、能力测试,两轮面试都在这里进行。通过了,表示可以更上一楼,一天之后可以会得到三面的消息,进入单间进行下一轮谈判…这样层层下去,通过五轮,你便有希望拿到offer了。
今年冬天特别冷,我们赶上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研究生扩招。于是去年留给本科生的岗位,今年很多都打上“硕士以上”的牌子。像中兴,去年还找走很多西电的本科,但今年一个不留!而大公司则用压工资来照顾急于就业的人们,著名的海尔,要求英语6级以上,工资给多少?800!tcl、明基、海信等等都是如此。
当然,也有例外华为不就是么?无论本硕价码都不小。但是三面时,人家会问你个关键的问题:“愿意去伊拉克么?”不愿意,好,只要你不是研发的就压根进不了华为的大门(我就是这样离开的)。搞研发?华为只要博士,硕士都不正看一眼!今年华为号称招7000,但研发了微乎其微,多半都是海外技术支持。那是什么?就是去伊拉克、埃塞俄比亚、约旦!干啥?送死贝!
于是,很多人为了生存要么迁就于不高的收入,要么迁就于不喜欢的职位,要么接受台企或外企的压榨,之后便是没日没夜的加班。
现在的大学生值多少钱?800左右的一大片
现在的大学生都干啥?海尔生产线上看一看
事实就是这样,西电的学生恨不能在学校附近开个饭馆!因为那样,是工资的五六倍!
(未完待续)
[ Last edited by 音乐任天翔 on 2005-11-27 at 20:47 ]
今年的中秋我回家了,一则大四的课原本就不多,二则需要和家里商量一下找工作的事情。
开往并州大地的火车上,意外的碰到了几个到中北大学(我毕业时还叫华北工学院)报到的新生,看着他们大包小包的行囊、看着他们满怀希望的眼睛...我好想说:
那时,其实我也和你们一样...
但是,当大四日益逼近的时候,当我们每天开始为找工作或是考研开始拼搏的时候,忽然看到了一个现实,一个中国大学生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现实,一个很残酷却又很真实的现实:上大学真的等于一切么?
(1)求职经历
大概从十月开始,找工作真正被摆上了日程,又过了几天,参加招聘会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每天早起来,爬上网查当日的招聘信息,然后带上几分简历撒向会场,找工作的一天又开始了:
参加招聘会的前些日子是满怀希望,之后开始失望,最后发展到一去招聘会就恶心,却又不得不去。
学校多多少少都会收企业一点场地费,而企业也应地置宜的大起了广告。一场招聘会两个小时,公司会用一个小时介绍公司的产品、半个小时介绍公司的发展。而对毕业生关心的培训、待遇的问题,有的几句带过、有的压根只字未提......更惨的是,当你好容易听完他的长篇大论,抱着信心准备投档的时候,经常有一盆凉水浇在自己的头上..."我们这次只要硕士"“我们不要女生”“我们只要**专业”...
于是,在你忍耐了数小时之后,或许连个笔试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对我而言,幸运的是多半对口企业的招聘会都在西电本校举行,而少了很多麻烦。光说西安,各高校为了保证自己的就业率给外校学生层层设卡。来西电的外校学生参加某些招聘会时会要求买价格不菲的入场卷。别说我们黑,西交大在招聘的时候校门都不是那么容易进的,而西工大也是参加招聘会刷卡,外校莫入!而西安70%的招聘会都在这三所大学进行...
参加了招聘会,投了简历,就该是等待了。未必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个面试机会。或许因为你的简历太过普通、或许因为你的成绩不够好、或许因为你的社会经验不够,但既然你投了就得抱着手机盼着它通知面试的消息。
于是,寝室里,有人收到消息而奔走相告,有人没得到则锤头丧气,在同一个时间同样的公司会让同样的两个人走向地球的两极!
得到消息的,便是笔试面试的层层挑战。接受,主考官一次又一次的质问,出的题目千奇百怪,最奇怪的要数中兴,居然学超女搞什么pk淘汰,让当时的考生当场吐血。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新的磨砺,一次精神的考验,毫不夸张。
以我的感觉,不参加一次华为面试,真不知道什么是面试,一个容纳近百人的会议室装满了等待面试的毕业生,一两分钟就会有人叫名字,叫到被带到另一个会议室里,会议室里齐齐地摆着一张一张小桌子,一面是考官、一面是面试者,大概有近百桌的样子。什么专业知识、口语考试、能力测试,两轮面试都在这里进行。通过了,表示可以更上一楼,一天之后可以会得到三面的消息,进入单间进行下一轮谈判…这样层层下去,通过五轮,你便有希望拿到offer了。
今年冬天特别冷,我们赶上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研究生扩招。于是去年留给本科生的岗位,今年很多都打上“硕士以上”的牌子。像中兴,去年还找走很多西电的本科,但今年一个不留!而大公司则用压工资来照顾急于就业的人们,著名的海尔,要求英语6级以上,工资给多少?800!tcl、明基、海信等等都是如此。
当然,也有例外华为不就是么?无论本硕价码都不小。但是三面时,人家会问你个关键的问题:“愿意去伊拉克么?”不愿意,好,只要你不是研发的就压根进不了华为的大门(我就是这样离开的)。搞研发?华为只要博士,硕士都不正看一眼!今年华为号称招7000,但研发了微乎其微,多半都是海外技术支持。那是什么?就是去伊拉克、埃塞俄比亚、约旦!干啥?送死贝!
于是,很多人为了生存要么迁就于不高的收入,要么迁就于不喜欢的职位,要么接受台企或外企的压榨,之后便是没日没夜的加班。
现在的大学生值多少钱?800左右的一大片
现在的大学生都干啥?海尔生产线上看一看
事实就是这样,西电的学生恨不能在学校附近开个饭馆!因为那样,是工资的五六倍!
(未完待续)
[ Last edited by 音乐任天翔 on 2005-11-27 at 2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