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星期三,中国使馆波恩办事处的偶遇 zt
#1
网上的朋友们:
你们好,网上总是有人说使馆的人员如何如何的不友好,我没这种经历,其实我的经历也不多,只是前后去过波恩办事处几次,而且,唯一去过的也就是波恩,因为我住在波鸿,离波恩最近,护照延期、给德国朋友办理签证或者登记结婚什么的啊都要去波恩那里,实话实说,我没什么感觉,反而是网上那些对使馆人员的反面说道让我心里越来越厌恶,总觉得太多人喜欢恶语伤人。

我和波恩办事处那些人也决非沾亲带故的,非要今天写这段文字,只是今天的事情让我感觉有些事情看到了,而且是涉及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心里有说出自己想法的欲望,也有感觉到应该说出来的责任。

打算7月中旬回国,德国女友要同去,那就自然到波恩去办理签证,今天,也就是2004年6月23日星期三,早晨我们两个很早起来,六点半从波鸿出发,开着那辆老型的大众轿车稀里糊涂地开到波恩,出了在Rattinggen那里大雨倾盆之外,一切还算顺利。

九点钟那里开放,办理对外业务,我们俩就进去排队,本来那里也不大,估计也就二十平米左右,没什么,很普通的装饰,这一点我不想说什么,也没身么好说的,能办公就行,有些人是会挑剔说过于简陋,我想如果再装修一下他们就会挑剔使馆奢侈,总之这件事不说也行,有些人天生就是找毛病的人,记得以前春节晚会上就有一个以这类人为题目的相声。我要说的是今天看到的一个故事。

九点钟我们进去大院,因为女友第一次去,我随手指了指小楼后面中国式屋顶的房子,大概是因为这个走得慢一些,进入楼栋的时候,我们只能排在靠后面的位置,我和女友正在低声说话,小声议论左边墙的那个窗口的几个中国人,两个延期护照的学生虽然好像忘带了什么东西但是也很快就办完了,只是有几个在德国申报难民的人在那里和办公人员纠缠不清,在德国的人不可能不会认识个把个浙江福建的偷渡客,其实他们也没什么,说白了也就是想混口饭吃,赚点钱回家孝敬家里的老人,虽然是属于不正当的和常常去做比较低贱的工作,但是比有些靠假借民主却出卖自己国家民族利益混饭吃的人士强多了,但是我不得不说和这些偷渡客解释什么事情的时候,特别是法律规定什么的时候出奇的难,大概也就是这个原因吧,里面出来了一个女的工作人员,大概四十来岁,在角落里单独和那几个偷渡客反反复复解释了几遍,虽然工作人员声音不大,但是偷渡客的声音不小,几遍下来听得我都明白了,工作人员反复强调说没有国内的地址和户籍是不能给办理关系的(大概叫什么回乡证),一个是政府有规定,另外一个没有真实的数据不能开这种具有公文性质的证明,但那几个偷渡客就是不想说出他们国内的真实地址和身份,后来那个工作人员说这是国家安全的保证,而且因为偷渡的问题给国家在外交上也造成了很多被动的地方,我正心想哪些地方可以给国家造成外交上的麻烦的时候,女友用胳膊肘顶了我一下,我回头沿着她指的方向一看,在Kasse的那边有一位中国女士,她个子倒是比一般的中国女人高一些,有些瘦,脸倒是不小,我问女友发生了什么,女友用眼睛瞄了一下那个女人的腿,我仔细一看才明白,那个女人穿的牛仔裤,胳膊肘支在墙边的台子上(就是给人站着填写表格的木头台子),脸扬着,一条腿不停地抖啊抖,样子很难看,作为中国人的我脸腾地就红了,不过我没说什么,后来听那个女人大声说话,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样口无遮拦,说着破烂地德语,专门和德国人说,看着那几个德国人耐心地样子我觉得去原谅别人也是一种修养,所以回过头来,也就忘记了刚才的一切,不过这时候那几个偷渡客已经到了门外了,我只是看了看他们在门外讨论什么,另外也轮到我们办理签证了,等我把女友的护照和申请表格递交上去,里面的女工作人员问了我们的打算,我们一说,她就给了我们几个建议,我们听她解释觉得不错,就把表格随手该了该,一分钟就解决问题了,随后我们就站到一边等签证,我们开车从波鸿倒波恩汽油费不算,光是时间也不少啊,另外我还有些晕车,而且我还不喜欢开车,办理的也就是立刻办理的签证。我一边等一边掏出面包咬了几口,结果一抬头正好看到刚才的那个女的掏出她的钱包很没礼貌地往柜台上一摔,只说了两个字“护照”,然后侧过身子还是一个胳膊支在柜台上,一条腿晃晃的,回过头来,眼睛斜瞅着后面的中国人,那种模样还真的不如那些没有读过的福建浙江偷渡客,我心想真是好笑,着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后来,也不知道她到底缺什么东西,一会儿掏出几张纸,一会儿又对里面对里面的工作人员吹胡子瞪眼,惹得后面的德国人都很惊讶,女友说中国女人这么凶啊,我开玩笑地说,时代变了啊!

大概是因为这个女人太过分了,里面的工作人员也有些生气,低着头好久不说什么,后来站起身,走了出去,大概等了10分钟,换了另外一个男的工作人员,还不会说德语,只是比比画画才能办理业务,他跑进跑出的几趟才把那个女人的事情搞定,我这时候才留心那个女人竟然是德国护照,那个女人大概对刚才那个出去的工作人员很不满意,除了敲窗户,还用中国话大声说了很多粗鲁的话之外(真丢人,听口音有些象我们北方人,大概晋察冀一带口音,具体我也说不好,其实她没什么太重的北方口音,但是绝对一点南方口音没有),临走的时候还对整个在kasse前面排队的德国人,用德语说什么Scheisse Chinese 和什么Chinese sind alles schlechte Arbeit, 我不知道这句话里面究竟出了多少语法错误,当时我惊讶的就是她有什么脸面这样去说中国人。我当时心里堵得很,女友在边上不好发作,一个是那种地方发作的确不好,另外一个我想如果在女友面前发作大概会更给中国人丢人,也就忍了。

后来我们排队,几分钟后,我们就把她的护照领了出来,她和我都检查了一遍,没什么错误,便放下心,准备打道回府。女友去上厕所,我先出门在门外等着,结果又看到女个女的在台阶下面那里疯子一般的和德国人唠叨,我实在忍不住,走过去用德语对她说,“如果你没有礼貌,你是不会赢得尊敬的,一个没有修养的人,象你这样的,是没有资格评价中国人的,中国能出你这样的人,你能得到德国的国籍都是一个残忍的错误!”

大概象我这样没有涵养直接了当指责别人的中国人很少,所以她冷不丁的没反应过来,我虽然冷冷的看着她,没有丝毫过激的表现,但是我心里真是一团怒火,倒是边上的德国人比较聪明,一溜烟的闪开了。后来我看到女友走出来,瞥了这个女人一眼,走开了。

女友问我和那个中国女人在一起说什么,我心情不好,反问她哪个中国女人,女友说就是那个发脾气粗鲁的中国女人啊,因为是她开车,我喝了几大口水,没好气的说,那是德国人,没看见她的德国护照吗?女友见我心情不好,也就不问了,后来在Ness的地方我们有些开错方向,我们才开始说话,不过后来想想,心里还是一团怒火。

其实,我也知道那些四处批评使馆的人也不见得都是泄死人私愤,那个kasse 的女工作人员走开后,换来的那个男的,虽然被那个粗鲁的女人一顿臭骂,却还是陪着笑脸解释说那个女的工作人员家里出了点事情等等,当然这个世界没有批评也就没有进步,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气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另外多给别人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但是一个没有礼貌和修养的人是永远不会得到尊敬的,而且越是到了重要的场合越是得不到尊敬。还有,在国外的取得了国籍的人,我认识的那些通过努力,用自己才智的中国人,都没有指责过什么,倒是那些号称自己是什么民主代言人的假民运人士,整天说大使馆这不好那不好的,当然有些人领了国家好多年的奖学金,然后连还都不还的,等大使馆要为国家向他们追回这笔钱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翻脸不认人了,这样的例子我知道一两个,开始的时候我还真以为大使馆把他怎么了,后来还是人家老婆说的,大使馆要他们归还一部分奖学金,否则不给出示什么证明,我心想,国家当初辛辛苦苦凑出那些钱供他们两个人在这边3年,等于多少人当初的工资啊,就算你奔什么“钱” 途,就算你入了外国籍,就算你不想履行当初国家资助你时你所承担的义务,但是欠人家的钱总是要还的吧!

所以,我想以后我们看待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问题时,都采取一种平静的心态,都采用一种公正的观点,这样我们也许才会真正解决问题。
2004年6月23日 Bochum
有不同观点的朋友 请联系我的电子信箱
xiaochongzi@hotmail.com
C`est pas la vie
回复
#2
德国的大学教育

送交者:wero

近来网络上很多人在为哪个国家学历好哪个国家学历坏在争来争去

在我看来,一个学校的学位拥有者不仅仅是简单在一个学校读一年就可以说得到什么精华,就好象说,在剑桥读一年一年制的硕士就可以得到什么英国教育的精髓, 转而傲视群雄...如果如此,那么完全是井底之蛙没有人会否定牛剑是好学校,他们有很多很牛的教授,但不等于说,一流的研究水平能够代表一流的教育水平...

我本人4年前毕业于德国的某工大,我不说校名,是因为这里肯定会碰到认识我的,即使这样,认识我的人一样会猜出我是谁,我觉得很有必要说介绍一下德国及瑞士的理工教育

我在写几句,也省得和上面的人打嘴仗

让我们先看一下德国的教育体系

欧洲传统上教育系统分成大陆体系和英国体系,英国体系不用多说,是所谓的学士硕士博世制度
而在欧洲大陆,比如荷兰,芬兰,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意大利等国家则传统上走两段体制,即第一级学位便是硕士,一般需要5到6年,第二级为博士,一般3到五年

肯定会有人说,那么从时间上看其实和我们英国也差不多,非也..

一德国的中学毕业已经相当于美国大学2年教育,即他们在中学高年就已经开始分班,而且他们的中学教育是9年制,所以到了大学,基础课程,入门课程已经不须多说

二德国教育中以学位考试最为严格,很多考试只有一半通过率,而且如果两次不过,立刻就要退学,我所学的专业从开始到结束需要30门考试,我免掉其中大概6 门,有一点说明,这种考试不象我们国内大学的考试,每个学期结束后统一考试,而是学生首先必须通过一个统一的称为 课程证明的考试,拿到证明后才可以参加学位考试,有些学位考试需要好几门 课程证明 才能参加

三,德国的论文审核非常严格,比如我毕业前,要做两个论文,包括一个小论文,和一个大论文
每个半年,只有小论文通过的前提下才能撰写大论文

由于以上几点,德国的学位如果从头开始的话其实平均在七年以上才能获得,一般专业的杀伤程度均超过一半

也有专业除外,比如医学等,MD为半年即可获得,但前期的硕士往往需要7到九年,中间设立国家考试,一般两次,每次分若干门

一般说来,中国的本科毕业生如果想在德国学习的话,如果他所学的专业和原来在国内的相同,那么可以直接免掉前面大概1年半左右的课程,如果完全是不相关专业,那么必须从头开始

我本人是免除了前面一年半的课程的情况下开始学习的

我们同时入学的共有400人左右,中国人大概5个人左右,到了第二年,中国人就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个 而根据后来查到的资料,在第二年以前,这400人就仅仅剩下不到200人在坚持
后来就这样坚持了三年....其中最后获得学位的仅仅不到130人

我是我们那批中国人最先毕业的,也是最先找到工作的..这些就不提了

而瑞士,奥地利国立大学的学历教育的严格程度比德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至于什么瑞士酒店管理除外,那已经不是属于国家教育体系的内容了
C`est pas la vie
回复


跳转到:


正在阅读该主题的用户: 1位游客
您的访问已通过Cloudflare保护,访问自美国/l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