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肖申克的救赎
#21
http://changxin.nease.net/download/TheSh...mption.zip
   http://forum.mytfls.com/forumdisplay.php...d=W5gy9epP <font color="Navy">[color]<font color="Purple">[color]</font></font>
回复
#22
1是否记得片尾有一行字幕"In memory of Allen Greene"?翻译成中文就是"纪念Allen Greene "。Allen Greene是导演Frank Darabont的经纪人,在影片完成的前夕死于AIDS的并发症。
  
2是否记得刚来到监狱的新囚犯们走下囚车时,嘲笑他们的人群中有一个年轻的黑人?该演员就是片中主角老黑人Red 的扮演者Morgan Freeman的儿子。
  
3老黑人Red的刑事档案上的照片不是扮演者Morgan Freeman本人的,而是他儿子的照片。
  
4是否记得凶横的Hadly队长几乎将Andy推下房顶的那个场景?其实演员们被一根保险缆绳拴着,很安全。
  
5是否记得三姐妹之一的Bogs被队长打残废后送入救护车的情节?在拍摄过程中,那个老得掉牙的救护车抛锚了,在画面中的移动其实是工作人员的人力牵引。
  
6是否记得Andy驾驶着红色敞篷车在墨西哥山路上飞驰的镜头?那是一部1969年产的Pontiac GTO ,而影片中的年代还在1966年。摄制组曾经联系了一部1965年的Mustang,但是车主在最后时刻变卦了。
  
7是否记得在肖申克监狱的第一晚,老囚犯们不停地嘲笑、喧哗,企图惊吓新囚犯的情节?在拍摄过程中,因为临时演员不够用,还动用了拍摄现场的保安也来制造喧哗的气氛。
  
8是否记得Andy在谋杀发生的那个夜晚里坐在自己的车里,有一个双手上子弹的特写镜头?其实那双手是导演Frank Darabont的,因为原先的剧本里没有设计这个镜头,是事后补拍的。
  
9是否记得Andy和老黑人Red第一次在^_^场上相遇的情节(Red在和其他人玩棒球)?因为拍摄的时候出现了无数的问题,这个场景竟然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来反复拍摄才让导演觉得完美。
  
10影片中的肖申克监狱一排排的囚室,并不是真正的监狱囚室,而是仿造旧的监狱结构在一个仓库里搭建的布景。
  
11是否记得Andy在雪中行走的镜头?那些雪花其实是土豆薄片。
  
12是否记得Andy叫Red去寻找的那堵长长的石头墙?那也是摄制组自行搭建的,因为导演找不到实际的"长长的石墙"。
  
13是否记得影片开头那个喊"熄灯"的监狱警卫?他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一名监狱警卫。
  
14是否记得Tommy(Andy的学生,被开枪打死的那个)来到监狱时,同一囚车中坐在他身后的黑人囚犯?那个人在实际生活中是俄亥俄州少管所的典狱官。
  
15是否记得Andy用来敲破下水道的那块石头?其实最初的设计是让Andy用他的小石锤的,但后来发现小石锤不足以敲破下水道,才改换成了石头。
  
16Andy在下水道中爬行时脸上及管道中的污渍其实都是巧克力浆。
  
17是否记得那句台词"有些鸟是不会被关住的"(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直译是:有些鸟是无意被笼养的)?剧本原先设计了一个图书管理员Brooks养的那只乌鸦又飞回肖申克、死后被Andy和Red发现的情节(比喻 Brooks像这只鸟一样只适合笼养而不能在外面生存),还设计了囚犯们在^_^场为这只鸟举行葬礼以悼念自杀的老Brooks的场景。
  
18是否记得最后一个场景中Andy和Red在海滩上重逢并拥抱的镜头?这在剧本中原是不存在的,因为Stephen King的原著小说中并没有这段情节。这是导演在其合伙人的坚持下违心添加的,而且甚至在拍摄完后还一度企图剪掉。幸亏在试看样片的时候,观众们非常喜爱,导演才因此做出了让步,决定保留这段情节。后来的观众们才因此有幸观看到这令人喜悦且热泪盈眶的结局场面。
   http://forum.mytfls.com/forumdisplay.php...d=W5gy9epP <font color="Navy">[color]<font color="Purple">[color]</font></font>
回复
#23
以下是相关评论及感想
   http://forum.mytfls.com/forumdisplay.php...d=W5gy9epP <font color="Navy">[color]<font color="Purple">[color]</font></font>
回复
#24
  在没有任何希望和自由的情况下,人应该怎么办。剧中的主人公,没有想象般的柔弱,他之所以感动人,就在于他自己救赎自己……


  接近电影,解读电影,有朋友向我推荐《肖申克的救赎》,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一晚,想到了很多……


故事的开始其实很老套,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蒙冤入狱,被判终身监禁。无望的岁月里,面对的不仅仅是恶劣的环境,凶恶*诈的典狱长,更多的是内心的痛楚和体制对人性的控制和左右。"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这就是体制和规则,日渐被同化的人类还有勇气去怀疑吗?像那可怜的老图书管理员,在监狱里度过了大半辈子,一旦获得了假释,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给他身体的自由,可他的灵魂呢?只能选择从这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


  可安迪是智者,看似柔弱的外表下,他有一颗非常清醒的头脑。他做的事,在常人看来--不可理解,然而他做到了:他不懈地写信为监狱的图书馆迎来的扩建的资金,他教那些"无希望的人"文化,他用十几年的时间挖开了在朋友一瑞的眼中要挖600年的隧道,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 他通过这条生命的通道,在500尺的污水管道里匍匐前进,在地狱和天堂的一线之隔间匍匐前进,终于,在对那一片湛蓝的天空和大海的向往下,安迪重获自由,并且惩罚了有罪的典狱长等人。


  当他爬出管道,滚到小溪里,镜头从仰角给了他一个全景,此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安迪张开双臂,与其说他在拥抱风雨,不如说他在拥抱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念。他获得了自由,不,不如说他自己已经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希望的象征。


  还记得那段我们共同经历的阴霾日子吗?空气里似乎飘荡着如纷飞的杨絮般的病毒,我们在学校里关了整整两个月,有多少人受得了那种压抑封闭的气氛?安迪让人钦佩,在于他十几年的平静和坚定,在那种气氛里,怎能一直保持这种平和的心态?他创造了一个基督山伯爵似的神话。


  在绝望的谷底,上帝在哪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入夜了,累了,就此搁笔吧。

[ Last edited by zhsh562 on 2004-7-31 at 18:48 ]
   http://forum.mytfls.com/forumdisplay.php...d=W5gy9epP <font color="Navy">[color]<font color="Purple">[color]</font></font>
回复
#25
不难理解,Shawshank不过是一个寓言而已,它事实上就存在于我们现实的生活中。


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Shawshank中囚徒或者狱方的角色。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将沦为老布那样的命运,逐渐地被体制化直到严重地依赖体制,终其一生不曾越规逾矩。任何一种组织、制度、社会都可以视Shawshank为缩影。


比如,我们的大学,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Shawshank城堡,当我们离开这座城堡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注定要被体制化的,即使进入社会,体制对人的侵蚀也一刻没有停止过,社会历史就是在体制化和反抗体制化的循环中不断前进的,然而救赎却完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正如安迪的选择一样,再强大的体制也永远无法剥夺我们选择救赎的权利,因为,救赎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那是任何强权也无法到达的地方。to being,or not to being,选择救赎还是选择绝望,选择英雄还是选择大众,选择上帝还是选择撒旦,这一切都在你我心中。

[ Last edited by zhsh562 on 2004-7-31 at 18:51 ]
   http://forum.mytfls.com/forumdisplay.php...d=W5gy9epP <font color="Navy">[color]<font color="Purple">[color]</font></font>
回复
#26
老布被沙堡监狱囚禁40年,终获假释,
但已被体制化的灵魂走出这片罪恶的土地时,
却又碰到了死神!
瑞德的30年要求假释的驳回,
真实刻画了沙堡教化囚徒的立场!
最后一次假释成功的问话是瑞德40年的感悟!

比死刑还残酷的终身监禁摧残每个人肉体的同时
销蚀着每个人心中的希望!
当囚禁一个人一直到没有希望,没有追求的时候,才算教化的成功!

一个人愿意白白付出二十年的时间来探究自己的心灵。
这是怎样的一种震撼啊!!可是他做到了!
看看他平时一点不带表情的脸,
总是若有所思的平视着远方。
理性的思考就在这大脑里沸腾着,
并且二十年温度不变!
监狱的生活不可谓不残酷。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他竟可以找到自己的hope和欢乐。
靠着墙边品着香烟,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喝着冰镇的啤酒,欣赏女人......
尽管只是海报,还有可以一起懒懒散散闲聊开玩笑的朋友,
这一切却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
让你觉得回到了自己曾经生活过得小乡村,每个人都在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不是赶着生存,
就是赶着死亡。
在大雨的滂沱里面才能体会到自由得真正含义!
只有在子弹穿过大脑的瞬间才真正明白审判往往比预料来得要快,快得多!
   http://forum.mytfls.com/forumdisplay.php...d=W5gy9epP <font color="Navy">[color]<font color="Purple">[color]</font></font>
回复
#27
面对ANDY DUFRESNE坚定深邃的眼睛,也许你的思绪常常会越过Maine’s Shawshank State Prison高高石墙上的电网,投射到太平洋海岸的一间旅店或是一叶小船。在自由的气息里,明媚的阳光、清新的海风是那么的令人陶醉,而Andy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


看完《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我震惊于它巨大的感染力:几乎是用一种不动声色的叙事方式完美阐述了基督教的救赎思想。Andy一个银行家,在一夜之间被冤枉成一个杀人犯,在监狱度过19年的牢狱生涯后成功越狱,重获自由。影片用一种极至的场景重现了这个罪恶的世界,Maine’s Shawshank State Prison关押了一批犯有各种各样罪行的人们,甚至连监狱的管理人员都充满了邪恶和罪行,这个完罪的世界里Andy被囚禁于此。在基督教里世界在亚当和夏娃的禁果之后是罪恶的,因而人类被惩罚承受生命的苦境;而上帝是人父,它神圣的救赎之爱带领众人走出苦难,以受苦的爱分担整个世界所遭受的恶和凌辱。影片中从天堂坠入地狱的Andy,在面对典狱长“把信仰交给神,把贱命交给我”的咄咄逼人,始终保持着“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家父何时来”的清醒。Andy的态度此时已经表现出在绝境中不轻易屈从放弃的自我,“忙着活,或忙着死”Andy的选择始终是明确和坚定的;在这样的精神背景下,Andy的救赎历程显得有力而真实。


影片刻画了老布和RED两个被关押多年随遇而安的老囚犯,他们对待监狱的态度是“先恨它,然后习惯它,最后不能没有它”;甚至老布为了留在肖申克监狱而试图闯祸。他们在多年的关押中被“体制化”了,已经忘记了什么叫自由什么叫希望,却在面对假释重获自由的时候感到绝望,于是老布选择了“来此一游”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里Andy的行为却无不显示出他希望自由渴望人性的真切,以至RED警告他“有希望就会有危险”。Andy的救赎历程从监狱官那里为朋友争取到冰啤酒开始,他利用他娴熟的经济学知识为警官获得的遗产免了税,为此所有修复屋顶的囚犯们得到了冰镇凉爽的啤酒。Andy为此得到了囚犯们的尊重,同时也跨出了他自我拯救的第一步。此后他在进入图书馆后,为得到州政府的资助孜孜不倦的写信;帮助囚友读书认字,教他们接受文明;他以他的智慧他的爱心实践着基督教的爱感,以此来拯救他自己拯救他的囚友。——“人的内心是石墙关不住的”。


在极端的恶劣环境下,在自称“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的典狱长,主人公Andy则显示出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气概,帮助典狱长洗钱。在那样的背景下,Andy事实上是无从选择的,只能屈从,更何况他的救赎历程的终极目标就是重获自由。为此他以为典狱长能给他机会,但在带来希望的汤米被杀后一切陷入了绝望,Andy面对是生还是死的抉择面前选择了铤而走险,越狱而逃。同时不可忽略的细节是,Andy带走了能证明典狱长犯罪的记录,从而惩罚了这个自认为带领众人行走的独裁者,以另外一种形式拯救了仍然留在狱中的囚友们。Andy救赎精神的伟大不在于他自身重获自由,而是他在狱中重新燃烧了一批已经失去希望失去明天的囚友们心中那早已熄灭的火焰。绝望中的希望、希望中的绝望——它虽然如此煎熬我们痛苦的心灵,但是它带来《费家罗的婚礼》那优美的旋律,他唤起我们内心深处快要遗忘的对自由的憧憬。Andy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挖破了厚厚的墙体,也挖穿了通向自由的神圣之路,他的灵魂在最后时刻真正得到了救赎。

又及,补:
不得不提的是影片多次出现了典狱长办公室墙壁上“主的审判迅速降临”的字幅,它的暗示在典狱长自杀后意义得以昭示。同样那个被认为要挖六百年才能挖穿墙体的小石缒在Andy用它刻字时也做了一种暗示,以及那张大幅美女海报,都为揭示Andy最后的越狱做了铺垫。这是西方电影中经常性的手法。

[ Last edited by zhsh562 on 2004-7-31 at 18:59 ]
   http://forum.mytfls.com/forumdisplay.php...d=W5gy9epP <font color="Navy">[color]<font color="Purple">[color]</font></font>
回复
#28
关于基督教的救赎思想,可以参照刘晓枫博士的《拯救与逍遥》一书,其中对西方基督教思想与东方思想作了十分精彩的论述。这部影片可以论述的角度很多,甚至可以联系独裁和专制或者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政治环境来阐述,也许过于敏感,在此顺带提过。
   http://forum.mytfls.com/forumdisplay.php...d=W5gy9epP <font color="Navy">[color]<font color="Purple">[color]</font></font>
回复
#29
《肖申克的救赎》亦是我钟爱。我看不到基督救赎,印象最深的人在经久的牢狱生活中的体制化掉,以致自由了,尿尿还要喊报告。
   http://forum.mytfls.com/forumdisplay.php...d=W5gy9epP <font color="Navy">[color]<font color="Purple">[color]</font></font>
回复
#30
相比起《拯救与逍遥》,我更钟爱刘晓枫的《沉重的肉身》。刘把我最喜爱的波兰导演基斯洛夫斯基称为“紫色思想家”,对其电影作品有深邃的剖析——爱与宽容。
   http://forum.mytfls.com/forumdisplay.php...d=W5gy9epP <font color="Navy">[color]<font color="Purple">[color]</font></font>
回复


跳转到:


正在阅读该主题的用户: 1位游客
您的访问已通过Cloudflare保护,访问自美国/l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