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7-13 11:44
一、 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非洲,最慢的是欧洲(南极洲除外)
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尼日利亚、美国、巴西
二、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内的居民的数目(人/平方千米)
三、 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
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带
四、 人口再生产类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决定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很高 极高 极低
传统型 高 高 较低
过渡型 高 低 高
现代型 低 低 低
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五、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原因
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迁移)
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通过生育率和死亡率实现
出生人数
生育率= ——————————
育龄妇女人数(15~49岁)
人口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1) 人口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使得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2) 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
(3) 伴随着人口增长,客观上要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五、 人口素质与环境
人口素质包括人口身体素质、人口思想道德素质、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人口身体素质指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人体身体素质的好坏,一方面取決於遺傳因素,另一方面取決於環境因素。影響因素:(1)人類創造並生活在其中的社會經濟環境,包括社會制度、經濟形勢,文化傳統、科學知識、倫理道德等。(2)受自然環境影響。(一)原生環境(地形、氣溫、濕度、降水等自然環境因素。(二)次生環境因素。主要從物理、化學、生物方面。
人口科學文化素質對環境的影響: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從整體上影響人們的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實現環境保護的根本途徑之一。
六、 人口遷移和環境
人口遷移的分類:(1)根據地理範圍:國際人口遷移和國内人口遷移.(2)按遷移方向:由農村到農村、由農村到城市、由城市到城市、由城市到農村。
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區的人口和生活資料在數量上的不平衡,地區的生存環境有很大差別,從而產生遷移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影响因素:(一)自然环境(二)社会经济,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是主要的因素。(三)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七、 中國人口的遷移
歷史上人口的遷移:黃河中下游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秦漢開始,由於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人口開始南移。
與歷史的結合點
中国古代史中涉及人口迁移的知识:如造成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各个朝代人口迁移的状况
与政治的结合点
参看专题中有关户籍制度的问题
阶段
1954~1960 活跃时期
1961~1976 低潮时期
1977~1984 回升时期
净迁出地 辽宁 山东 上海 四川
迁入迁出平衡地区 西藏
净迁入地区 内蒙古 河北 山西 北京 天津 吉林 黑龙江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东 云南 贵州 陕西 甘肃宁夏新疆 青海 河南 广西
迁移原因(1)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2)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3)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的人口迁移(4)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分配的人口迁移(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引起的人口迁移(6)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发的人口迁移(7)少量的自发迁移
人口的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非洲,最慢的是欧洲(南极洲除外)
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尼日利亚、美国、巴西
二、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内的居民的数目(人/平方千米)
三、 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
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带
四、 人口再生产类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决定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很高 极高 极低
传统型 高 高 较低
过渡型 高 低 高
现代型 低 低 低
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五、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原因
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迁移)
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通过生育率和死亡率实现
出生人数
生育率= ——————————
育龄妇女人数(15~49岁)
人口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1) 人口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使得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2) 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
(3) 伴随着人口增长,客观上要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五、 人口素质与环境
人口素质包括人口身体素质、人口思想道德素质、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人口身体素质指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人体身体素质的好坏,一方面取決於遺傳因素,另一方面取決於環境因素。影響因素:(1)人類創造並生活在其中的社會經濟環境,包括社會制度、經濟形勢,文化傳統、科學知識、倫理道德等。(2)受自然環境影響。(一)原生環境(地形、氣溫、濕度、降水等自然環境因素。(二)次生環境因素。主要從物理、化學、生物方面。
人口科學文化素質對環境的影響: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從整體上影響人們的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實現環境保護的根本途徑之一。
六、 人口遷移和環境
人口遷移的分類:(1)根據地理範圍:國際人口遷移和國内人口遷移.(2)按遷移方向:由農村到農村、由農村到城市、由城市到城市、由城市到農村。
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區的人口和生活資料在數量上的不平衡,地區的生存環境有很大差別,從而產生遷移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影响因素:(一)自然环境(二)社会经济,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是主要的因素。(三)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七、 中國人口的遷移
歷史上人口的遷移:黃河中下游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秦漢開始,由於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人口開始南移。
與歷史的結合點
中国古代史中涉及人口迁移的知识:如造成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各个朝代人口迁移的状况
与政治的结合点
参看专题中有关户籍制度的问题
阶段
1954~1960 活跃时期
1961~1976 低潮时期
1977~1984 回升时期
净迁出地 辽宁 山东 上海 四川
迁入迁出平衡地区 西藏
净迁入地区 内蒙古 河北 山西 北京 天津 吉林 黑龙江 江西 安徽 江苏 浙江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东 云南 贵州 陕西 甘肃宁夏新疆 青海 河南 广西
迁移原因(1)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2)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3)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的人口迁移(4)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分配的人口迁移(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引起的人口迁移(6)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发的人口迁移(7)少量的自发迁移
<marquee width="90%" behavior="alternate" scrollamount="3"><font color="purple">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 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font></marquee> <font color="pink"><marquee width="90%" behavior="alternate" scrollamount="3">其实, 生活就像洋葱, 一片一片地剥开, 总有一片会让我们流泪。
![[图片: pig%20wake%20up_8IMOps92NxIe.gif]](http://61.132.72.53/discuz/attachments/pig%20wake%20up_8IMOps92NxIe.gif)
</marquee></font>
![[图片: pig%20wake%20up_8IMOps92NxIe.gif]](http://61.132.72.53/discuz/attachments/pig%20wake%20up_8IMOps92NxIe.gif)
</marque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