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862
主题: 25
注册: 2004-5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国成立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国自行研制、首次公开露面的ZTZ—98(ZTZ-99)式三代主战坦克气势恢宏地隆隆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同时,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及军情,它们也进入了性能被推断、猜测的时期。笔者算是一个多年的军迷了,现在仍清晰记得,那时被炒得最热的是90II式。ZTZ—98(ZTZ-99)式三代主战坦克当时给世人带来的绝对是震撼,这也不得不佩服我国军工的保密工作,该型坦克的出现可以说是毫无兆头的--请注意笔者说法的保守性,因为笔者记得在一些二流盗版军事刊物上也曾提及我国最新的一型主战坦克,命名上似乎还有98式与96式之争。但这些刊物影响不大,记得简式防务周刊等著名的军事刊物在阅兵前一周还认为90II是中国最新型Tank,并且将在阅兵中出现。阅兵后登陆当时最有人气的舰船知识聊天室,绝大多数都把ZTZ—98(ZTZ-99)式误认成了90II或其改进型 ,仅有极少数“大佬”从负重轮的不同辨出两者是差别极大的两型坦克。
之后,记得很多刊物将该型坦克“定名”90—2式,对其性能的推断整个一个90II加强版,记得之前外刊及国内评论将火控系统及夜视能力视作中国坦克的软肋,并且定论,这两方面与世界水平差距在5年内,甚至10年都难以弥合。90II就“一定”如此,记得在网上它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惨不忍睹。最新型Tank就不同了,因为阅兵后,《兵器知识》等权威刊物曾提及它的“火控系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未提及其夜视能力,这样在网上最新型Tank就成了拥有比较强但与世界水平有差距的火控系统和有限夜视能力的90II。
这样最新型Tank的性能就基本定格了,网上和外刊这么认为,权威刊物却不作声。直到2001年,才有了变化,大概是《兵器》第五期有一篇采访我国一位最具资历的坦克试射员,这位科研上亦是强项的“老兵”向世人透漏了一点---最新型Tank的火控系统已使我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这话中是什么含义,就不必点破了。与此相对比的是,网上和外刊对这丝毫不知,报道中仍抱着原来的看法。
到了2002年中旬,在中国第二次国防电子科技展上,我国破天荒的展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甚至领先水平的下反稳定式火控系统及大闭环式瞄导合一的火控系统,还有几套相当先进的夜视系统,在场的专家坦言,我国在该领域早在80年代末便已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乖乖,这可够让《简式》它们晕死的了。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哇哈哈,你中彩了~!你获得了MYTLS为你赠送的5积分
紧接着在这年9月,笔者看到一本叫《军火库—ZTZ—98主战坦克专辑》---作者王辉的书,真是活见鬼,里面竟将ZTZ—98(ZTZ-99)的研究,性能,发展改进透了个底朝天,其中的描述详细的让你震惊。具体如何就不赘述了,总之有一点,外刊和网上的猜测几乎100%错了。在当年的世界坦克十佳中,仅有豹IIA6及M1A2 可与其作全方位的抗衡。这叫人兴奋,震惊,以致怀疑这本书中所述的真实性。但里面的精确是无可置疑的,大量的细致图片及对某些关键部件的专业、详细的描述明白的告诉你----瞎编也不容易。第二年5月的一天,搜狐、新浪、中华网等大网站的军事版以头条报道对一名工程院士的采访----他就是坦克设计专家王哲荣,ZTZ—98(ZTZ-99)的设计者之一。王院士从火力、火控系统、动力系统、防护力等主要方面第一次官方公开了ZTZ—98(ZTZ-99)的性能,并且认为ZTZ--99式主战坦克就现今的整体水平而言,排在世界前3名应该不会有什么非议。
紧接着在2003年十月,较有资历的军迷评论家泉南海军上士/007兄弟首发了ZTZ—98(ZTZ-99)改进型的图片和详细性能.
至此,笔者想说的是,王哲荣院士对ZTZ—98(ZTZ-99),与《军火库—ZTZ—98主战坦克专辑的书》的介绍毫无异点,前者明白无误地证实了后者。而后者又明白无误的证实了泉南海军上士/007兄弟所述“中国豹”的正确性。可笑的是,这竟遭到很多网友的怀疑-----
竟有为数不少的文章呼吁军迷们要冷静,说有关“中国豹”的报道过于脱离现实,甚至有些企图不明的人骂这是“意淫”,这实在让作为旁观者的笔者疑惑不解,明明已经很确凿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有这种争论。后来大概又有一篇《有关99式坦克的真实性能》,类似的文章同时期还有几篇。在他们的描绘中,ZTZ—98(ZTZ-99)的性能莫名其妙的弱了一截,即便这样,还有很多人骂他们搞中庸。中庸?和谁中庸?
后来,笔者无意中用百度搜了一下对ZTZ—98(ZTZ-99)的报道,看罢真叫笔者狂汗-----
竟有很多网站的资料采用2002年前的外刊的错误数据,这些网站不知是长久不更新,还是站长铁了心,就信这些。更令人哭笑不得是那些折中地分析,折中的数据,折中的性能,真不知是他们自认为学识渊博,王哲荣院士身为工程院院士都不及;还是了事如神,深得哲学要领,特别是否定与被否定,自己身为门外汉,不知情人,但却比研制者更了解坦克的性能------当然,也有可能认为可能是官僚主义的原因,怀疑我们的王院士虚报数据,或那篇报道有误。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是不存在的,首先,从报道本身来讲,发表这篇的新浪、搜狐等在报道真实性上都有极高的信誉,即便真有什么错误也会在短期内致歉纠正。但笔者在那之后长期登陆过这几个大网站的军事版,并没有什么对王院士的采访致歉纠正的说明,也就是说,这篇报道是可信的。那接下来便是研讨我国军工人员的作风问题了,这似乎也没什么多谈的必要。对中国兵工及兵器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尽管中国军工体制僵化,在机制上僵化。但我们的科研人员是可敬的,他们在物质生活至今未有太大改善的今天,依然有拼命进取的精神。特别说明的是,他们拥有东方人惯有的含蓄与谦虚,再加上我国特殊的体制与国情,中国兵器公开的性能,决不会比真实性能浮夸,只会缩水。并且武器的研制成功时间,服役时间,公开的只会比真实的晚很多。有代表性的是“飞豹”,它在1988年首飞,1992年就已小规模装备成军与海航,之后即便以每年几十架的速度装备。可笑的是,它的定型试飞1998年才完成,是军队急需飞机以致不顾安全与实际吗?当然不是。当然,我们也不会对世界撒谎,看来是飞豹的某个或某些无关痛痒的飞行数据(当然,对外界要说很重要,美国的卫星也会为我们作证,试飞中心飞豹天天在飞吗)不知什么原因拖到1998年才完成。当然,也可能是西飞的负责人汇报工作时说错了,报告写错了------当然,这是笑谈。我们的专家也决不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说自己的产品如何先进,研制水平如何之高:PL—12/SD—10“悄悄的来”就很说明问题。(可惜的是,在这方面确实出了个另类,那便是歼—8II,因为种种复杂而又黑色的原因,这款相当落后的老式战机被吹成先进;不足19吨的起飞重量竟被捧成重型----这还不如标准的轻型----F—16及米格—29;严重错误的设计导致了糟糕的机动性,糟糕透顶的制造工艺使其过载仅有7.5G,与质量是其两倍的飞豹相当,何等的垃圾,2001年4月1日的陵水事件彻底暴漏了这一点,其过程就不必详述了。可面对同样的载机P—3 ,1986年,一架苏—27与它相撞,却要整个西方为之胆寒;暂且不管这些,最强项—空战能力有怎么样呢----相关传言很多,其中较可信的让人寒心:歼—8II与引进的苏—27不论在模拟空战,还是在空包弹演习中,均处于绝对劣势,这倒也罢了,人家毕竟是第三代战斗机之王;可与歼—7对战,结果同样如此,倒也是,歼—7在我国服役多年,飞行员对他更了解,模拟空战及空包弹演习中还多次击败苏—27;还有飞豹,后者侧重对地对舰攻击,对空应不是强项,可几轮下来,结果-----歼—8II也有苦衷,飞豹的JL--10A“神鹰”雷达可指挥中距空空导弹进行多目标攻击,机动性极好,看来歼—8II没什么优势------可是,那还留你何用----歼—8II的出厂价是歼—7MG/G的几倍,据说在我国经济并不富裕的80年代,第一批的单价高于F—16----
看来僵化的体制等弊端十分可怕,让我国也当了回阿三,研制了歼—8II这型“阿琼”式战斗机)。
不好意思,扯远了。不过大家放心,ZTZ—98(ZTZ-99)在定型前曾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类似西双版纳),沙漠地带,及塔河(高寒区)等多种气候进行了全方位的适应性摸底试验,累计行程近3万公里,可以说,ZTZ—98(ZTZ-99)基本适应中国所有的气候及地形,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印度引进的T-90S至今未解决热带地区的发动机适应问题。
至此,以下的文字才是笔者的真实目的所在,即ZTZ—98(ZTZ-99)是一型先进而优秀的坦克,是我国三代坦克研究人员的艰苦努力与拼搏的结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笔者容不得任何人对它的性能无端的非议。目前笔者的依据看来仅有对王哲荣院士的采访报道了,《军火库—ZTZ—98主战坦克专辑》这本书并不是人人都有,并且每个人读过它之后均认为作者在泄密,但却无法保证人人都相信这本书所述的真实性。笔者无奈,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以它为依据,诸位读者,如果有能力看到这本书,大可仔细验证一下所引内容是否属实,是否挂羊头卖狗肉;若不能,请你们相信笔者的诚实。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有关火力及火控系统:安装在ZTZ—98(ZTZ-99)上的是一门ZPT-98型50倍口径的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该炮采用多种新技术、新工艺,炮身采用高强度PCrNi3NoV,使身管的设计强度进一步提高,炮口动能比俄罗斯2A46M-1型125毫米火炮提高了近45%,比“豹”IIA5 和M1A1/A2坦克上的Rh-120/L--44型120毫米火炮高近30%。寿命达到700发穿甲弹的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且由于制造工艺的提高,其射击精度比俄式2A46M-1提高了25%。值得说明的是,很多人认为ZTZ—98(ZTZ-99)主炮是48 倍口径,并且在他们眼里,同样的火炮国产一定不及俄制,对于这些人,就不必评论什么,事实就在面前。85IIM/85III/88C/96/90II装备的倒的确是48 倍口径,的确,其结构、外形、工作原理与俄式极其相似,但因为制造工艺的差距,在射击同样的俄制炮弹时,85III在同场竞技中远远胜出T—84,T—90,如果85III换装国产第三代尾翼稳定穿甲弹,T—84/90会输得更惨,因为该尾翼稳定穿甲弹的威力不仅远优于俄制BM-13、BM—17、BM—32、BM—42型弹,也优于美军的M828A1 和SM-829E2型贫铀穿甲弹,与美军最新的M946型弹威力大体相当,即使是采用了贫铀装甲的美军M1A1/A2主战坦克也不例外。
事实上,俄式坦克的发展已进入死角,由于其军工的长期不景气,其在基础发展,特别是材料工艺上已明显滞后于世界水平。上面的火炮与炮弹就明显体现出这一点。德国人在Rh-120/L--44型120毫米火炮推出了Rh-120/L--55型,中国的火炮从90II的48倍升至ZTZ—98(ZTZ-99)的50倍。而相对比的是2A46M至今未有什么像样的改型,他们把希望全寄予口径的扩大上,俄制下一代坦克主炮口径定为135mm,而要命的是,在第三代坦克生产国中,与俄罗斯同属125mm军团的中国与乌克兰的下一代坦克主炮口径已选定为更合理140mm,与北约制式相同。这意味着下一代坦克135mm军团仅剩俄罗斯孤家寡人一个,这对其依赖出口的坦克生产打击将是致命的。
火控系统就不多谈了,网上大部分文章在这方面还是遵从了事实。总之有一点,很先进。很多网友抱怨ZTZ—98(ZTZ-99)没有M1A2那样的的液晶显示屏,实际上,M1A2装备的过于豪华的电子系统至今未经过真正实战的考验,过去的几次作战都是一边倒的。倒是以色列人在二战后进行了几次真正的装甲战,他们对装甲战的认识可谓深刻,但他们在为自家的“梅卡瓦III/IV”坦克选定装备电子系统时,恰恰与我们一样,追求实用,而他们是完全有条件来的豪华一些的,而且“梅卡瓦III/IV”那厚重的装甲可使那豪华的电子系统显得更有现实意义。可到了最后,却恰是这种相对“寒酸”的电子系统获得了包括M1A2和“豹”2A6的设计者们的欧美坦克设计师们的认同。(实际上,我们的电子系统配置受了“梅卡瓦”坦克的极大影响。)
有关防护:美国的M1A2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60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质装甲,德国的豹2A6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58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质装甲,日本的90式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500毫米和560毫米的均质装甲,ZTZ—98(ZTZ-99)炮塔的装甲厚度与M1A2和“豹”2A6基本相当,但车体的防护性能比M1A2和“豹”2A6要略差一些,再披挂新型双防反应装甲时,ZTZ—98(ZTZ-99)的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800毫米和1000毫米的均质装甲。由此看来,在不披挂新型双防反应装甲,我们的ZTZ99主战坦克与西方坦克的防护水平基本上在同一层次上,苛刻一点,车体的防护比M1A2和“豹”2A6稍有差距,披挂上双防反应装甲后,整体防护比M1A2和“豹”2A6要高出一个台阶。相比较而言,ZTZ—98(ZTZ-99)坦克在防护上对日本90式坦克有着绝对的优势。
但请注意,这是基本型的ZTZ—98(ZTZ-99)坦克与西方国家坦克的对比,改进型在不披挂新型双防反应装甲时,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就相当于650毫米和。大于800毫米的均质装甲(楔形炮塔,固定的车体装甲),至于披挂之后,似乎不必了----
很多网友在把ZTZ—98(ZTZ-99) 改进型坦克,与M1A2和“豹”2A6等进行对比时,用的是基本型的防护数据,这也未免太谦虚了,希望只是弄错了。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主/被动防护系统是ZTZ—98(ZTZ-99)坦克的又一亮点,在制导武器比重日趋增重的今天,单纯靠坦克的硬防护已经无法满足坦克的生存要求。另外,当今反坦克导弹的最大穿深已达1250mm均质钢水平。笔者想起,最近的一些照片证明了ZTZ—98(ZTZ-99)顶部装甲的严重薄弱,从这个角度看来,倒也无妨,对于大多数穿深已达800MM攻顶反坦克导弹来说,顶上厚一些又有何用呢,与此对比,ZTZ—98(ZTZ-99)倒有真正有效的应对措施----反导软防护系统。该系统由JD—3红外干扰机、烟幕弹系统、激光告警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外界对JD—3红外干扰机有报道,不再赘述。烟幕弹系统由94式烟幕弹发射器和97式烟幕弹组成。该系统可在。该系统可在3秒内在在距离坦克50-80米处形成气溶胶烟幕屏障,对0.4-14µm波段具有较好的屏蔽作用,持续时间为20秒。试验证明,该系统可是“陶”、“龙”、“海尔法”等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率降低3/4—4/5;使“霍特”、“米兰”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率降低2/3;使激光测距机辅助射击的各种火炮命中概率下降2/3。
不知大家是否感到对上面的性能数值感到似曾相识---不错,这款反导软防护系统极其类似于俄罗斯的TSHU—1型光电对抗装置。根据《军火库—ZTZ—98主战坦克专辑》的介绍,ZTZ—98(ZTZ-99)还装备了性能类似于俄罗斯“竞技场”的主动防护系统,其它报道中几乎从未提过,似乎仅在有关德国坦克设计师们对ZTZ—98(ZTZ-99)的评价的文章中有过提及。至于那具有我国特色的激光压瞄系统,报道多了去了,就不提及了。
有关机动性:还好,网友们没有把ZTZ—98(ZTZ-99)坦克及其改进型的发动机弄错。但对基本型的最大公路时速,似乎动弄错了,实际上,ZTZ—98最大公路时速为70km/h,对于最大越野时速,笔者没有相关数据,也没有任何一篇报道提及,估计应在大于50km/h。
特别让人激动的是52吨的ZTZ—98(ZTZ-99) 改进型坦克的单位功率达到了21.2kw(28.8马力)/吨,这项数据可在坦克届内保持几年的冠军,这也带来了另外两个冠军记录---最大公路时速达80公里/小时,最大越野时速达60公里/小时。值得说明的是“豹”2A6虽然最大公路时速仅68km/h,但最大越野时速达55公里/小时,这使“豹”2系列长期占据最大越野时速的位置,这一记录几乎自“豹”2诞生起就一直保持,这也是均衡的“豹”2表现之一,现今被远方亲戚“中国豹”凭借占绝对优势的单位功率该赶超了。
关于改进:按网上的看法,ZTZ—98(ZTZ-99)的性能与M1A2和“豹”2A6相差甚远,其改进型才算得上一款由优秀的坦克。真正情况如何,就不必说了。
按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ZTZ—98(ZTZ-99)的性能改进型相对于基本性的差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火控系统:增加了大闭环式瞄导合一火控系统。
夜视系统:改进型的可参考那篇有关中国“豹”的文章,并且该系统业已装备MBT—2000主战坦克。至于原形的,就是在2002年第二次国防电子科技展那套给59式改进用的夜视仪,性能基本和M1A2和“豹”2A6的相当,但毕竟相对于改进型上的就落后多了,因此在目前只生产ZTZ—98(ZTZ-99) 改进型坦克的情况下,已生产的原形坦克在大修时,设备变换用最新的。
导航系统及对抗系统: 原型装配了9602型GPS导航定位接收天线,改进型换装了“GLONSS/GPS”兼容性导航定位装置,该装置还在进行对欧洲“GALILEO”系统及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兼容工作。当然还有其它装置的更新,实际上,ZTZ—98(ZTZ-99) 改进型坦克已成为我国最新型数字化坦克。
防护系统:已在上面谈过。
动力系统:原型的发动机为150HB883千瓦型
,这与德国MTU公司的MB871ka501型发动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后者装备了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改进型换装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50HB1103 千瓦大功率发动机,其瞄准的目标及德国的MT883型发动机。
改进型坦克在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等方面也有了适当的改进。在驾驶舱内部的变化较明显。那就是传统的操纵杆系统换成了方向盘,可操作性大大提高。实际上85IIM/85III/88C/96/90II用的都是方向盘,而ZTZ—98(ZTZ-99)在设计时受俄式坦克影响严重,才暂时用了他们那传统的操纵杆系统。
关于坦克的风格:在三代坦克设计时,前后有过三种方案:1、引进德国“豹”2 坦克;2、在完全掌握T—72坦克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三代坦克;3、研制一种类似“梅卡瓦”的坦克。其中第2、3种方案要充分运用“豹”2 坦克的设计思想。最终,我们选择了第二种方案,有了今天的ZTZ-98(ZTZ-99)。因此,我们在原型坦克上,看到了很多T—72坦克的影子,特别是那“V”形防波板。的确,基本型ZTZ-98(ZTZ-99)坦克身上一股 “T”味,而此前我们以设计建造了85IIM/85III/88C/96/90II坦克,可以说已形成了中国制的华式坦克设计风格,但是ZTZ-98(ZTZ-99)坦克却明显偏离这种风格,差点成了俄式的“T—99”,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万幸的是,在改进了底盘,换装了楔形炮塔的改进型ZTZ-98(ZTZ-99)坦克身上。我们又看到了华式坦克风格的回归,并且,其身上那种“豹”2 坦克的追求均衡、完美的灵魂终于表现了出来,“中国豹”这个大名的却是名副其实。同时,我们也高兴得看到,我国坦克设计的成熟发展,现在,不仅有以欧美坦克为代表的西方坦克,自诩是东方代表的俄式坦克,还有集以上两者精华于一身的以“中国豹”坦克为代表的华式坦克!
关于世界排名:笔者在网上找了一下最近的世界坦克排行榜,不知什么原因,经常用的那个英国搞的那个排名,仅有1999版及2000版,之后便没有更新的版本了,由于进不了国外网站,不能确定是相关工作组织已经停止这项工作,这种可能性不大。笔者推想,应是英国那些“专家”的西方式的傲慢与偏见使本该在1999露面的ZTZ-98(ZTZ-99)坦克迟迟未能进入十佳惹怒了中国人吧,使其声望在中国大地扫地而出了。而后倒是有网友弄了个2001版及2002版十佳,把ZTZ-98(ZTZ-99)排在了第二位,可笑的是ZTZ-98(ZTZ-99)是以上文提到过的“折中的性能”在这个位置的,怕是难以服人吧-----
最后便是美国人弄的那份最新排名,把其参加伊战的“盟友”及支持国的坦克都排在前面,其它的一律靠后,其西方式的傲慢与偏见无半点隐藏----毫无参考价值。因此想暂用一下那份英国版的2000年排名吧,好在2000年至今,除了在2000年末定型的“中国豹”,世界坦克中还未出现什么新型号或改进型号。
不过在一个网站发现了下面这份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由于是帖子的形式转发的,笔者无法保证真实性。仔细又查了一遍,发现1999年排行榜就有两个较流行的版本,下面的只是其中一个。2000年的倒没什么争议,至于2001/2002年的,如上所述,是死无对证了。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1999年~2002年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
1999年 2000年 2001/2002年
第一名 “豹”2A6 “豹”2A6EX “豹”2A6EX
第二名 “M1A2” “M1A2”SEP “M1A2”SEP
第三名 “90”式 “90”式 “90”式
第四名 “勒克莱尔” “勒克莱尔” “梅卡瓦”IV
第五名 “挑战者”2 “挑战者”2 “勒克莱尔”
第六名 T-80 UM2 “梅卡瓦”III “挑战者”2E
第七名 “K1A1” T-80UM1 and UM2 “K1A1”
第八名 “T-90” “T-84” T-80 UM2
第九名 “T-72” “T-90” “T-84”
第十名 “梅卡瓦”III “K1A1” “T-90”
现已2000年版为准,给我们的ZTZ-98(ZTZ-99)定个位置,王哲荣院士认为“ZTZ--99式主战坦克就现今的整体水平而言,排在世界前3名应该不会有什么非议”。现在我们简单证明一下这个看法。首先,在以上说明中,可知ZTZ—98(ZTZ-99)拥有现代俄式坦克的必杀----炮射反坦克导弹及主/被动防御系统,因此,他在性能上全方位压倒了俄式坦克T-90及T-80UM1 and UM2,二者出局;至于乌克兰版的T-84,在同场对决中惨败于中国的85III,而85III性能等同于96式----被认为是ZTZ—98(ZTZ-99)的廉价版;韩国的K1A1据说可达到M1A2的90%,这已经是上限了,可ZTZ—98(ZTZ-99)是与M1A2不相上下甚至胜出的,出局吧;“挑战者”2及其改进型“挑战者”2E和“梅卡瓦”III/IV都是重防护轻机动性的坦克,可是在电子设备不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所谓的“强防护”也得弄清楚对象,在ZTZ—98(ZTZ-99)全副武装的情况下,你那装甲挡不住ZPT—98的一炮,可主炮却射不穿那双防反应装甲,这种情况下的坦克战,绝对是屠杀----出局;笔者倒是很看好“勒克莱尔”可惜欧洲人不这么认为,而且与ZTZ-98(ZTZ-99)硬拼性能,“勒克莱尔”也得甘拜下风,唉,出局吧;至于90式,算了吧,800万美元的单价,几乎可买5辆ZTZ—98(ZTZ-99),而且前面已分析了,一挑一,90式必败,滚出去;俄罗斯的“黑鹰”和T—95目前来看倒是先进的角色,前者至少是3代半,后者是4代,而现在的“十佳”还都是第三代,ZTZ—98(ZTZ-99)与其相比也多半是技不如人,可这两型至今“蒙在鼓里”,几乎未公开半点。俄罗斯的坦克研究实力我们是相信的,可是在其军工一片萧条,毫无国内订单的今天,怎么能保证,“黑鹰”和T—95不会落至米格1.44的悲哀中呢。退一步说,进入十佳的坦克都是加入现役的,而俄陆军事不可能装备这两型坦克的,可惜,出局吧;这样,就有剩下了M1A2和“豹”2A6,和这两者相比,我们倒是没有全方位的压倒性优势,而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特别是与“豹”2A6相比,ZTZ-98(ZTZ-99)的确有很多不足,谦虚的态度让我们做出这个决定,维持现有格局不变,“豹”2A6为首,ZTZ-98(ZTZ-99)排在第二位,其它各就各位,1999年—2001年的排名大致可以这样定了,至于十佳排名的其它位置,不甘我们的事,笔者也无这个兴致。但要说明的是,我国的MBT—2000主战坦克明显有进十佳的实力,但该型坦克师对外出口型,基本无国内装备,不进似乎也说得过去,而我国大量装备的96式主战坦克,至今未全方位公开性能,也不好妄加评论。2001年底,首批四十辆ZTZ-98(ZTZ-99)改进型“中国豹”加入现役,2002年又超过50辆服役,按照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规则,“中国豹”取代标准型ZTZ-98(ZTZ-99)进入排行榜,显然,其实力绝对凌驾于“豹”2A6EX和“M1A2”SEP ,应排在首位,这样,2002—2004年,应由“中国豹”居首位。估计至2006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全文完)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414
主题: 52
注册: 2004-6
我在文摘周报上看过它和豹2.艾姆拉斯特的比较
声称在火炮上我国自产的125占优势,防护上大致持平,在机动性上由于我国发动机的劣势而占劣势,不过通过引进豹2的发动机可以弥补.
个人认为太乐观了,毕竟在电子设备和自动化作战系统上我国还是有欠缺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
----罗伯特 卡帕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呵呵
米博兄多虑了
这篇文章的真实性
嘻嘻
是有业内人士默认的(爸爸的一个老友)
no problem!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414
主题: 52
注册: 2004-6
哈哈
你果然是。。我猜得没错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
----罗伯特 卡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