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7-17 00:52
有人说得好,“最想写林妹妹,可也最怕写林妹妹”!
我的心里——/一直为“颦儿”留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小心翼翼,不敢触碰;百般珍爱,又无限呵护!
“林黛玉”——就是我心里最美丽、最脆弱的一块“浅蓝水晶”!——绝无仅有。
所以,在我几乎把大观园中众女儿都一一写过以后——才“敢”写林。
————————————————————————————————————————
(一)“不食人间烟火”——林黛玉的“美丽”。
大观园里,美女众多,才女不乏,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但是,“林黛玉”却是“最特别”的一个女孩!
绝色美貌,风流文采,深情如水,楚楚可怜——这个温柔娇柔、美丽聪颖的女子,可以说是集中了世上男子所爱所疼的“一切优点”。
而且,更难得的是——林黛玉,美的“脱俗”!
她没有“宝钗”虚伪的和善;也没有“袭人”功利的谄媚——她的美,是很“纯粹”的、很“干净”的一种本性的流露。
“质本洁来还洁去”——林黛玉,不要和别人同流合污;她,独自守候着自己心底的那一片“纯净天空”!——以至于,被大家认为“孤僻、讨厌、不合群”!
当宝玉把王爷礼品转赠黛玉的时候,得到的不是欣喜;而是林黛玉的不屑一顾、和莫名鄙夷“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希罕!”
行令作诗,同样都是读过了《牡丹亭》《西厢记》——人家“宝钗”高贵的缄口不用;可是我们可爱的林妹妹,却不加思索/童言无忌的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
花开花落——别人赏花,别人玩花,我们可爱的林妹妹,却“神经兮兮”/“多愁善感”的去“葬花”——“风刀霜剑严相逼”!谁能在鲜花的美丽外观背后,去“怜惜”它们?去“呵护”它们?去“祭奠”它们?......
林妹妹的“美”——不在外貌、不在文采,而在于她的一颗“真心”/一颗“痴心”!
一颗“赤子之心”!——没有“功名利禄”的污染,没有“世俗浊气”的玷污!
她,只晓得——去“最真”的活,去“最纯”的活,去最多情的活。
不弯不屈、不媚不俗、不恶不毒——正好像她生平最喜欢的“耿直的竹子”!“纯洁的芙蓉”!
很多现代人,会讥笑一些不合时宜的人——“这人,真是怪怪的!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林妹妹~~”
真不知道——这被讥讽的人,是该“荣幸”;还是“悲哀”。
“太干净的美”——不知何时,也似乎变成了一个刺目的“污点”!竟然供人嘲弄了。
————————————————————————————————————————
(二)“如履薄冰”——林黛玉的“可悲”。
别看大观园里——林黛玉,有贾母宠着、凤姐捧着、众姐妹簇拥着、甚至还有宝哥哥来呵护着爱着——其实,“林黛玉”的内心,是充满孤独和凄凉的;她的处境,是“如履薄冰”!
越剧《红楼梦》里面的一段唱词,说得好——“想黛玉,寄人篱下少靠傍,还不知叶落归根在哪乡;老太太虽然怜惜我,总不是可持宠撒娇,似自己的娘;舅父母,是宾客相待隔层肉;凤姐姐,是里面尖来外面光;园中姐妹虽相好,总是那各母所生各心肠!.....”
“林黛玉”的艰难处境,一方面是“寄人篱下”,更主要的却是她“不通世故”!
想那“薛宝钗”,比林黛玉进府晚,却是比林黛玉“大得人心”!
小丫头们,都爱去和“宝姑娘”玩;“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 ,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 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厨娘“柳家的”,则因为宝钗赏她打酒钱,给她小费,而声声念佛、感恩戴德;
被宝钗偷听了隐私的“小红”,曾经顾虑重重的叨念“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
袭人的话,更是好恶分明“幸而是宝姑娘,要是林姑娘,还不知道哭闹得怎么样了呢” .......
贾母,在“家庭评书”之后,侃侃发表的一段宏论,就是很明显地说——她不喜欢多情、轻浮的女孩家;
王夫人,一听说晴雯长得像林妹妹,马上厌恶反感!最终是驱逐出境!
凤姐,一直是在耍嘴皮子讨好,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
我可以这么说——从上到下,几乎没有人真正“理解”林黛玉;更没有人真正“赞赏”林黛玉!——相反,天长日久,林黛玉有点“众叛亲离”,陷入“困境”了。
因为“林黛玉”——太真!太直!太痴!太洁!
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
——“太真”,会让封建长辈们,讨厌她轻佻;
——“太直”,会让下人奴仆们,恨怨她刻薄;
——“太痴”,除了宝玉,谁不笑她?
——“太洁”,凡夫俗子,谁不恶她?
正好像《葬花词》里面,黛玉自己感叹的 “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想那,迎春的懦弱无能,被下人骗取了首饰;
想那,邢岫烟的贫寒无势,寒冷的天气里,被迫当掉了自己的棉衣!
乌烟瘴气、仗势欺人的“大观园”里——持身清白、不懂世故、不愿媚俗的“林黛玉”的处境,是“如履薄冰”的!
奴仆们的背后反感的笑骂;家长们的心里厌恶的疏远——使林黛玉,最终被“架空”成“一个不受欢迎的寄居客”。
她——只能葬葬落花、流流眼泪、间歇性的朝“知心爱人”贾宝玉发作/宣泄一番!
以此平衡!——平衡住自己的“横空出世”的真性情和/“虚伪复杂”的大环境——之间的“巨大落差”!
“林黛玉”活的太“真”了、太“直”了——所以,注定了她“被孤立”到人群之外,“被隔离”到社会之外——成为“最孤独的一个”!
————————————————————————————————
(三)“我行我素”——祝福“当代林黛玉”!
我经常想——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还喜欢林黛玉?
我更是思考——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还“敢”,做一个林妹妹?!
佩服“宝钗”、赞赏“袭人”的读者们——越来越多了!
因为首先的第一点——她们的“圆滑”“功利”、甚至“自私”、“狡狯”——都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维护自己!
所谓——世态炎凉,适者生存!
“林黛玉”——那一点“清高”和“情真”——究竟为自己带来的是“好处”?还是“坏处”呢?
她——人缘差、口碑低、没有“关系”、缺乏“靠山”——她,怎么存活呢?怎么活得好呢?
“人言可畏”——所以,不能太“真”!
“社会复杂”——所以,不能太“直”!
“林黛玉”的清高“风骨”——会不会成为别人眼里的沙子呢?
世难容,难立足了。
所以在古代,林黛玉才葬花——“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挣扎到底,也无非是一种凄美的“毁灭”罢了!
今天——还有人想做“林黛玉”么?
我为你们捏了一把汗——“如履薄冰”,一路走好!
更祝福你们,走的少一份艰辛,多一份坚强!
可叹,颦卿。
我的心里——/一直为“颦儿”留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小心翼翼,不敢触碰;百般珍爱,又无限呵护!
“林黛玉”——就是我心里最美丽、最脆弱的一块“浅蓝水晶”!——绝无仅有。
所以,在我几乎把大观园中众女儿都一一写过以后——才“敢”写林。
————————————————————————————————————————
(一)“不食人间烟火”——林黛玉的“美丽”。
大观园里,美女众多,才女不乏,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但是,“林黛玉”却是“最特别”的一个女孩!
绝色美貌,风流文采,深情如水,楚楚可怜——这个温柔娇柔、美丽聪颖的女子,可以说是集中了世上男子所爱所疼的“一切优点”。
而且,更难得的是——林黛玉,美的“脱俗”!
她没有“宝钗”虚伪的和善;也没有“袭人”功利的谄媚——她的美,是很“纯粹”的、很“干净”的一种本性的流露。
“质本洁来还洁去”——林黛玉,不要和别人同流合污;她,独自守候着自己心底的那一片“纯净天空”!——以至于,被大家认为“孤僻、讨厌、不合群”!
当宝玉把王爷礼品转赠黛玉的时候,得到的不是欣喜;而是林黛玉的不屑一顾、和莫名鄙夷“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希罕!”
行令作诗,同样都是读过了《牡丹亭》《西厢记》——人家“宝钗”高贵的缄口不用;可是我们可爱的林妹妹,却不加思索/童言无忌的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
花开花落——别人赏花,别人玩花,我们可爱的林妹妹,却“神经兮兮”/“多愁善感”的去“葬花”——“风刀霜剑严相逼”!谁能在鲜花的美丽外观背后,去“怜惜”它们?去“呵护”它们?去“祭奠”它们?......
林妹妹的“美”——不在外貌、不在文采,而在于她的一颗“真心”/一颗“痴心”!
一颗“赤子之心”!——没有“功名利禄”的污染,没有“世俗浊气”的玷污!
她,只晓得——去“最真”的活,去“最纯”的活,去最多情的活。
不弯不屈、不媚不俗、不恶不毒——正好像她生平最喜欢的“耿直的竹子”!“纯洁的芙蓉”!
很多现代人,会讥笑一些不合时宜的人——“这人,真是怪怪的!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林妹妹~~”
真不知道——这被讥讽的人,是该“荣幸”;还是“悲哀”。
“太干净的美”——不知何时,也似乎变成了一个刺目的“污点”!竟然供人嘲弄了。
————————————————————————————————————————
(二)“如履薄冰”——林黛玉的“可悲”。
别看大观园里——林黛玉,有贾母宠着、凤姐捧着、众姐妹簇拥着、甚至还有宝哥哥来呵护着爱着——其实,“林黛玉”的内心,是充满孤独和凄凉的;她的处境,是“如履薄冰”!
越剧《红楼梦》里面的一段唱词,说得好——“想黛玉,寄人篱下少靠傍,还不知叶落归根在哪乡;老太太虽然怜惜我,总不是可持宠撒娇,似自己的娘;舅父母,是宾客相待隔层肉;凤姐姐,是里面尖来外面光;园中姐妹虽相好,总是那各母所生各心肠!.....”
“林黛玉”的艰难处境,一方面是“寄人篱下”,更主要的却是她“不通世故”!
想那“薛宝钗”,比林黛玉进府晚,却是比林黛玉“大得人心”!
小丫头们,都爱去和“宝姑娘”玩;“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 ,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 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厨娘“柳家的”,则因为宝钗赏她打酒钱,给她小费,而声声念佛、感恩戴德;
被宝钗偷听了隐私的“小红”,曾经顾虑重重的叨念“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
袭人的话,更是好恶分明“幸而是宝姑娘,要是林姑娘,还不知道哭闹得怎么样了呢” .......
贾母,在“家庭评书”之后,侃侃发表的一段宏论,就是很明显地说——她不喜欢多情、轻浮的女孩家;
王夫人,一听说晴雯长得像林妹妹,马上厌恶反感!最终是驱逐出境!
凤姐,一直是在耍嘴皮子讨好,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
我可以这么说——从上到下,几乎没有人真正“理解”林黛玉;更没有人真正“赞赏”林黛玉!——相反,天长日久,林黛玉有点“众叛亲离”,陷入“困境”了。
因为“林黛玉”——太真!太直!太痴!太洁!
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
——“太真”,会让封建长辈们,讨厌她轻佻;
——“太直”,会让下人奴仆们,恨怨她刻薄;
——“太痴”,除了宝玉,谁不笑她?
——“太洁”,凡夫俗子,谁不恶她?
正好像《葬花词》里面,黛玉自己感叹的 “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想那,迎春的懦弱无能,被下人骗取了首饰;
想那,邢岫烟的贫寒无势,寒冷的天气里,被迫当掉了自己的棉衣!
乌烟瘴气、仗势欺人的“大观园”里——持身清白、不懂世故、不愿媚俗的“林黛玉”的处境,是“如履薄冰”的!
奴仆们的背后反感的笑骂;家长们的心里厌恶的疏远——使林黛玉,最终被“架空”成“一个不受欢迎的寄居客”。
她——只能葬葬落花、流流眼泪、间歇性的朝“知心爱人”贾宝玉发作/宣泄一番!
以此平衡!——平衡住自己的“横空出世”的真性情和/“虚伪复杂”的大环境——之间的“巨大落差”!
“林黛玉”活的太“真”了、太“直”了——所以,注定了她“被孤立”到人群之外,“被隔离”到社会之外——成为“最孤独的一个”!
————————————————————————————————
(三)“我行我素”——祝福“当代林黛玉”!
我经常想——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还喜欢林黛玉?
我更是思考——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还“敢”,做一个林妹妹?!
佩服“宝钗”、赞赏“袭人”的读者们——越来越多了!
因为首先的第一点——她们的“圆滑”“功利”、甚至“自私”、“狡狯”——都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维护自己!
所谓——世态炎凉,适者生存!
“林黛玉”——那一点“清高”和“情真”——究竟为自己带来的是“好处”?还是“坏处”呢?
她——人缘差、口碑低、没有“关系”、缺乏“靠山”——她,怎么存活呢?怎么活得好呢?
“人言可畏”——所以,不能太“真”!
“社会复杂”——所以,不能太“直”!
“林黛玉”的清高“风骨”——会不会成为别人眼里的沙子呢?
世难容,难立足了。
所以在古代,林黛玉才葬花——“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挣扎到底,也无非是一种凄美的“毁灭”罢了!
今天——还有人想做“林黛玉”么?
我为你们捏了一把汗——“如履薄冰”,一路走好!
更祝福你们,走的少一份艰辛,多一份坚强!
可叹,颦卿。
C`est pas la 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