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3 21:16
简述单层应用软件
①没有层次概念。通常一个应用程序包括了所有的用户界面、业务规则以及数据处理。
②庞大。单层应用软件由于包含了所有的应用逻辑,从后台最基本的数据处理,到前台对用户的响应以及处理结果的显示,所以应用软件往往比较庞大。
③不利的因素:在设计阶段,要求设计人员必须面面俱到,从复杂的逻辑结构中整理出程序设计文档;在开发阶段,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协作也比较困难;在测试和维护阶段,对软件的局部变动可能会影响到整体;软件发布之后,为适应新的需求,在开发新版本软件时,往往全面调整甚至废弃原来大量的代码,所以单层软件的版本升级往往比较慢。
④优点:程序的运行效率往往比较高,对用户的响应也比较快。
⑤例子:Microsoft
Word就属于单层应用软件,用户界面是程序的一部分;业务规则,比如比如分页、样式处理等也是应用的一部分;文件访问过程,包括文档数据的维护,也是应用程序的一部分。
⑶客户/服务器结构
①结构。应用程序分成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端程序两部分,称为客户服务器结构。
②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作用。A.用户界面和业务规则在应用程序的客户端,数据维护在服务器端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客户服务器模型就是指这种应用结构。B.业务逻辑放在数据库系统中。用存储过程来维护数据的应用系统即属于此类应用。
⑷三层(多层)结构
①三层(多层)式应用软件本质上也是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应用软件。在客户服务器结构中,如果把业务规则放在客户端,则往往是客户端非常笨重;如果把业务逻辑放在服务器的,往往难以实现数据库系统中实现复杂的业务规则。
②业务规则单独提取出来,构成了中间层,形成真正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在多层应用结构(包括三层应用中),客户层(也称为表现层)提供用户界面,它根据用户的!
!
作作出相应的反应,它永远不会直接访问后台数据库;业务逻辑层是负责处理所有用户的请求,并把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层;服务器层仍然提供数据库支持,称这一层为数据层。多层应用结构要求层与层之间必须有明确的接口定义,从而保证多层之间可以协作完成应用任务。业务层作为表现层和数据层的中间服务层。必须保证所有的业务逻辑被正确处理。
③优点:首先,三层可以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如果应用的业务逻辑比较复杂,可以使用高配置的计算机来运行业务层;
如果应用的数据量很大,我们可以采取分布式的数据库来作为应用的数据存储结构。其次,只要层与层之间的接口保持不变,那么某一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其它层
引言
企业物资管理是企业ERP系统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物资系统。它将计划、采购、销售,以及物资调度、库存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降低采购和销售成本、减少库存积压、加速库存资金的周转和控制库存物资的流程管理,以及及时采购和补充物资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都将起着显著的效果和积极的作用。由于大型企业物资系统所涉及的部门机构多、连锁经营点和仓库地点分散,网络平台系统结构复杂,采用何种系统功能结构来构造物资信息管理系统,成为系统成功运行的基础。目前,基Internet/Intranet的三(多)层分布式计算应用系统正广泛地实施、它为我们构造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可选择的技术和方法。实践也证明了我们选择的正确性。
传统两层C/S模式的局限性
早在l980年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出现时,数据库的世纪就已悄然开始。那时的观念是由应用程序控制关系型数据库,这种数据处理的模式一般称为单层结构(1一Tier)。由于这种结构的数据库占用计算机资源较多,于是在80年代中,数据库应用开始转向C/S结构,也就是所谓的两层结构(2——Tier)。这种结构在近十年内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相当成功。然而随着信息系统结构的复杂和规模的日益扩大,两层c/s结构成功的背后却逐渐暴露出其构架上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由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直接连接,服务器将消耗部分系统资源用于处理与客户端的连接工作。那么每当同时存在大量客户端数据请求时,服务器有限的系统资源将被用于频繁应付与客户端之间的连接,从而无法及时响应数据请求。客户端数据请求堆积的直接后果将导致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大幅降低甚至全面崩溃。
(2) 主—从式的结构中,唯一在线的数据库服务器成为系统可靠性的极大隐患。如果数据库服务器因为某种原因停止工作,那么整个系统将趋于瘫痪。
(3) 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分发工作的烦琐程度令人难以接受。系统开发过程完毕,随之而来的程序分发除了要求为每台客户机安装客户端程序的执行文件以外,还要求安装程序运行所必须的动态链接库文件(.d11)、程序初始化文件(.ini)等许多其他文件。另外,还必须完成每台客户机器的0DBC或BDE的配置工作。不仅如此,每次对客户端程序的修改和升级,又意味着上述相同分发过程的又一次重复。
(4) 在存储过程调用中,即所有处理过程都在数据库层进行,只是将最终结果返回到客户端。这种结构的业务逻辑需采用专用语言开发,很难再移植到其他的数据库上去。
多层分布式结构技求的特点
今天信息技术部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创建通向未来的没有中断的跨越LAN、wAN和Internet平台的分布式可伸缩性的应用结构, 以满足当今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业务需求, 同时又能确保企业在系统、应用、信息及人员上的投资。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的结构是多层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多层体系结构能够在低费用的条件下比现行的P C L A N、两层客户/服务器或主机/终端应用结构提供更好、更及时信息的可能性。多层分布式计算应用服务技术是目前数据库应用发展的潮流, 传统的客户/服务器(二层)的应用正朝着三层或N—Tier 结构发展。
三层结构是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发展,代表了企业级应用的未来,典型的有Neb下的应用、多层C/S应用等。多层结构和三层结构的含义是一样的, 只是细节有所不同。之所以会有双层、三层这些提法,是因为应用程序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1) 界面层提供给用户一个视觉上的界面,通过界面层,用户输入数据、获取数据。界面层同时也提供一定的安全性,确保用户不会看到机密的信息。
(2) 逻辑层(也称中间层、中介代理)是界面层和数据层的桥梁, 它响应界面层的用户请求,执行任务并从数据层抓取数据,并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界面层。使用请晰的语言陈述论点。
(3) 数据层,数据层定义、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它响应逻辑层的请求,访问数据。这一层通常由大型的数据库服务器实现, 如0racle、SybaSe、DB2、mS SOLServer等。
单层结构将界面层、逻辑层、数据层合并在一起。双层结构有两种,一种将界面层和逻辑层合为一层,数据层是另一层,通常称为胖客户/服务器结构;另一种将逻辑层和数据层合为一层,界面层是另一层,通常称为瘦客户/服务器结构。三层结构则将这几层分离处理。它是最简单的多层应用,它把应用程序分为:瘦客户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服务器和远端数据库服务器。其中,客户端主要负责用户界面的处理;服务器端主要负责商业逻辑的处理, 为客户端提供公共的数据服务,处理客户端与数据库间的数据流;远端数据库服务器提供关系数据库的存取与维护。其优点在于:〔1)具有灵活的硬件系统构成及更好的支持分布式计算环境,(2)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3)瘦客户的模式,〔4)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此外,系统管理简单,可支持异种数据库,有很高的可用性。
基于多层分布式的企业物资信息系统平台及关键技术
物资信息系统在企业内涉及的部门及各类的人员较多,各类客户用户的需求不一,其基本功能模块
可划分如下:
综合计划管理 合同及项目管理 采购管理
材料使用管理 销售管理 综合资料管理
库存管理 财务管理 综合查询及决策分析
从多层结构的技术特点分析, 系统设计主要从以下三个不同的层来考虑:
(1) 由于各项管理由不同的部门人员使用, 对界面和功能的要求也不一, 还有应用是建立在企业内部Intranet上,因此考虑用多层C/S 和web(B/S)客户应用结合来构建系统,web客户应用与企业内部web资源信息系统集成,主要提供物资查询分析(库存、价格、项目用料情况及进销分析情况等)可方便于领导和一般用户使用。C/S界面由各专项管理人员使用(数据输入、单据及报表打印和查询分析等),并将其划分为若干独立客户应用程序便于系统安全和伸缩性维护。
(2) 逻辑层(中间层、应用服务器)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和难点,划分好客户界面层、中间层和数据层各自所应完成的任务关系到系统的整体性能及伸缩性和维护方面。在这里我们根据业务数据的相关性。采用00P的思想,划分成多个企业对象(每个企业对象是一个DCom Datamodule)——销售处理业务逻辑、入库验收业务逻辑、统计报表处理业务逻辑、综合查询业务逻辑及系统管理业务逻辑等;这样,可以重复利用企业对象中的provider和方法,减少冗余,层次清晰。另外可以规划一些方法(不需要读写大量
数据),尽量形成企业对象的方法,减少网络的数据传输。逻辑层主要封装各类应用的数据请求及处理Sql。
(3) 数据层采用大型SqL数据库系统,在这里还必须根据业务规则编写触发器、部分业务处理存储过程等SQL语句。
支持多层应用开发的工具很多,VC 5.0、Delphi5.0、VB 6.0、C++BUllder 4.0及N1crosoft Transaction Server,Servlet(Jav a)都是不错的选择。mIDAS (mUltil一tier Distributed Applicatlon Services Suite)是多层分布式应用服务包,是由Inprise公司开发的wlndows平台的中间件产品,它能够有效地利用DCOm、TCP/I P、0LE EnterDrlse和CoRBA技术。mIDAS提供了一套高级组件、服务和核心技术,可以简化跨平台(windows、UNIX、Linux)、跨产品(Delphi、c++Bullder、vC、vB等开发系统可以协调工作)的多级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使用mIDAS可以建立“瘦客户端十应用程序服务器+数据库系统”的多层分布式应用程序。有关Inprise mIDAS的特点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可参阅有关资料。本系统采用Delphi5 开发AppServer(应用服务器)和C/S Client。系统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平台采用window NT Server,客户端平台为window 98,web Server采用IIS 3.0,分布式数据集采用基于DCom及SoCket来连接客户端与应用服务器(中间层),数据库系统采用NS SQL Se r v e r 7.0,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连接采用B o rland Datab a s e Englne 8DE 5.0。web Server采用mSIIS3.0,web应用服务器采用Delphi5的InternetExDress 组件开发基于XmL技术和ASP Server技术的web应用。
系统逻辑结构为:
BrowSer <一> webServer <一> appServer <一> DBServer 四层结构(B/S)
Client<—>AppServer<—>DB Server 三层结构(C/S) (见下图)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可在同一机器上,也可分布于不同的机器上, 根据业务量可随时增加或减少应用服务器的位置和数量来实现负载平衡,系统的伸缩性和维护方便。根据模块逻辑划分原则成不同模块的客户端应用程序(e X e),分发客端应用程序可通过w e b下载,客户端程序无须配置oDBC或基于mIDAS技术的多层分布计算结构BDE等庞大的数据引擎,只需下载mIDAS.DLL和配置应用服务器的IP地址即可,十分方便,真正达到瘦客户的目的。
多层应用的开发需要仔细设计企业对象及控制对象和协调对象,通过完全对象设计最终实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ooP和快速原形法结合的选择:
设计数据库—>开发AppServer—>开发Client 。
5. 结束语
企业向多层分布式应用系统跨越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开发好多层应用系统关键是清晰、合理地划分好界面层、中间层和数据层并使其独立,可以使系统构成变的非常简单,选择什么样的平台和工具,如何简化分布式应用的开发、分发及管理工作,已成
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层体系并不单是技术问题,它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方法论。而且,多层结构主要是指逻辑上的三层,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多层。传统的Client/SERVER也可以采用三层开发思想。另外,若采用多层开发模式,而不运用ooP的开发思想,很难做到真正意义的多层结构。如果把多层和ooP结合起来,进行软件开发,那么开发出来的应用系统就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物理上既可以是多层的,也可以
是传统两层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配置。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企事业单位都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采用安全可靠、可移植性高、可操作性强的多层结构的C/s,将是企业管理软件在网络应用中的一次关键性技术革命
①没有层次概念。通常一个应用程序包括了所有的用户界面、业务规则以及数据处理。
②庞大。单层应用软件由于包含了所有的应用逻辑,从后台最基本的数据处理,到前台对用户的响应以及处理结果的显示,所以应用软件往往比较庞大。
③不利的因素:在设计阶段,要求设计人员必须面面俱到,从复杂的逻辑结构中整理出程序设计文档;在开发阶段,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协作也比较困难;在测试和维护阶段,对软件的局部变动可能会影响到整体;软件发布之后,为适应新的需求,在开发新版本软件时,往往全面调整甚至废弃原来大量的代码,所以单层软件的版本升级往往比较慢。
④优点:程序的运行效率往往比较高,对用户的响应也比较快。
⑤例子:Microsoft
Word就属于单层应用软件,用户界面是程序的一部分;业务规则,比如比如分页、样式处理等也是应用的一部分;文件访问过程,包括文档数据的维护,也是应用程序的一部分。
⑶客户/服务器结构
①结构。应用程序分成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端程序两部分,称为客户服务器结构。
②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作用。A.用户界面和业务规则在应用程序的客户端,数据维护在服务器端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客户服务器模型就是指这种应用结构。B.业务逻辑放在数据库系统中。用存储过程来维护数据的应用系统即属于此类应用。
⑷三层(多层)结构
①三层(多层)式应用软件本质上也是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应用软件。在客户服务器结构中,如果把业务规则放在客户端,则往往是客户端非常笨重;如果把业务逻辑放在服务器的,往往难以实现数据库系统中实现复杂的业务规则。
②业务规则单独提取出来,构成了中间层,形成真正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在多层应用结构(包括三层应用中),客户层(也称为表现层)提供用户界面,它根据用户的!
!
作作出相应的反应,它永远不会直接访问后台数据库;业务逻辑层是负责处理所有用户的请求,并把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层;服务器层仍然提供数据库支持,称这一层为数据层。多层应用结构要求层与层之间必须有明确的接口定义,从而保证多层之间可以协作完成应用任务。业务层作为表现层和数据层的中间服务层。必须保证所有的业务逻辑被正确处理。
③优点:首先,三层可以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如果应用的业务逻辑比较复杂,可以使用高配置的计算机来运行业务层;
如果应用的数据量很大,我们可以采取分布式的数据库来作为应用的数据存储结构。其次,只要层与层之间的接口保持不变,那么某一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其它层
引言
企业物资管理是企业ERP系统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物资系统。它将计划、采购、销售,以及物资调度、库存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降低采购和销售成本、减少库存积压、加速库存资金的周转和控制库存物资的流程管理,以及及时采购和补充物资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都将起着显著的效果和积极的作用。由于大型企业物资系统所涉及的部门机构多、连锁经营点和仓库地点分散,网络平台系统结构复杂,采用何种系统功能结构来构造物资信息管理系统,成为系统成功运行的基础。目前,基Internet/Intranet的三(多)层分布式计算应用系统正广泛地实施、它为我们构造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可选择的技术和方法。实践也证明了我们选择的正确性。
传统两层C/S模式的局限性
早在l980年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出现时,数据库的世纪就已悄然开始。那时的观念是由应用程序控制关系型数据库,这种数据处理的模式一般称为单层结构(1一Tier)。由于这种结构的数据库占用计算机资源较多,于是在80年代中,数据库应用开始转向C/S结构,也就是所谓的两层结构(2——Tier)。这种结构在近十年内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相当成功。然而随着信息系统结构的复杂和规模的日益扩大,两层c/s结构成功的背后却逐渐暴露出其构架上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由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直接连接,服务器将消耗部分系统资源用于处理与客户端的连接工作。那么每当同时存在大量客户端数据请求时,服务器有限的系统资源将被用于频繁应付与客户端之间的连接,从而无法及时响应数据请求。客户端数据请求堆积的直接后果将导致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大幅降低甚至全面崩溃。
(2) 主—从式的结构中,唯一在线的数据库服务器成为系统可靠性的极大隐患。如果数据库服务器因为某种原因停止工作,那么整个系统将趋于瘫痪。
(3) 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分发工作的烦琐程度令人难以接受。系统开发过程完毕,随之而来的程序分发除了要求为每台客户机安装客户端程序的执行文件以外,还要求安装程序运行所必须的动态链接库文件(.d11)、程序初始化文件(.ini)等许多其他文件。另外,还必须完成每台客户机器的0DBC或BDE的配置工作。不仅如此,每次对客户端程序的修改和升级,又意味着上述相同分发过程的又一次重复。
(4) 在存储过程调用中,即所有处理过程都在数据库层进行,只是将最终结果返回到客户端。这种结构的业务逻辑需采用专用语言开发,很难再移植到其他的数据库上去。
多层分布式结构技求的特点
今天信息技术部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创建通向未来的没有中断的跨越LAN、wAN和Internet平台的分布式可伸缩性的应用结构, 以满足当今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业务需求, 同时又能确保企业在系统、应用、信息及人员上的投资。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的结构是多层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多层体系结构能够在低费用的条件下比现行的P C L A N、两层客户/服务器或主机/终端应用结构提供更好、更及时信息的可能性。多层分布式计算应用服务技术是目前数据库应用发展的潮流, 传统的客户/服务器(二层)的应用正朝着三层或N—Tier 结构发展。
三层结构是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发展,代表了企业级应用的未来,典型的有Neb下的应用、多层C/S应用等。多层结构和三层结构的含义是一样的, 只是细节有所不同。之所以会有双层、三层这些提法,是因为应用程序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1) 界面层提供给用户一个视觉上的界面,通过界面层,用户输入数据、获取数据。界面层同时也提供一定的安全性,确保用户不会看到机密的信息。
(2) 逻辑层(也称中间层、中介代理)是界面层和数据层的桥梁, 它响应界面层的用户请求,执行任务并从数据层抓取数据,并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界面层。使用请晰的语言陈述论点。
(3) 数据层,数据层定义、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它响应逻辑层的请求,访问数据。这一层通常由大型的数据库服务器实现, 如0racle、SybaSe、DB2、mS SOLServer等。
单层结构将界面层、逻辑层、数据层合并在一起。双层结构有两种,一种将界面层和逻辑层合为一层,数据层是另一层,通常称为胖客户/服务器结构;另一种将逻辑层和数据层合为一层,界面层是另一层,通常称为瘦客户/服务器结构。三层结构则将这几层分离处理。它是最简单的多层应用,它把应用程序分为:瘦客户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服务器和远端数据库服务器。其中,客户端主要负责用户界面的处理;服务器端主要负责商业逻辑的处理, 为客户端提供公共的数据服务,处理客户端与数据库间的数据流;远端数据库服务器提供关系数据库的存取与维护。其优点在于:〔1)具有灵活的硬件系统构成及更好的支持分布式计算环境,(2)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3)瘦客户的模式,〔4)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此外,系统管理简单,可支持异种数据库,有很高的可用性。
基于多层分布式的企业物资信息系统平台及关键技术
物资信息系统在企业内涉及的部门及各类的人员较多,各类客户用户的需求不一,其基本功能模块
可划分如下:
综合计划管理 合同及项目管理 采购管理
材料使用管理 销售管理 综合资料管理
库存管理 财务管理 综合查询及决策分析
从多层结构的技术特点分析, 系统设计主要从以下三个不同的层来考虑:
(1) 由于各项管理由不同的部门人员使用, 对界面和功能的要求也不一, 还有应用是建立在企业内部Intranet上,因此考虑用多层C/S 和web(B/S)客户应用结合来构建系统,web客户应用与企业内部web资源信息系统集成,主要提供物资查询分析(库存、价格、项目用料情况及进销分析情况等)可方便于领导和一般用户使用。C/S界面由各专项管理人员使用(数据输入、单据及报表打印和查询分析等),并将其划分为若干独立客户应用程序便于系统安全和伸缩性维护。
(2) 逻辑层(中间层、应用服务器)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和难点,划分好客户界面层、中间层和数据层各自所应完成的任务关系到系统的整体性能及伸缩性和维护方面。在这里我们根据业务数据的相关性。采用00P的思想,划分成多个企业对象(每个企业对象是一个DCom Datamodule)——销售处理业务逻辑、入库验收业务逻辑、统计报表处理业务逻辑、综合查询业务逻辑及系统管理业务逻辑等;这样,可以重复利用企业对象中的provider和方法,减少冗余,层次清晰。另外可以规划一些方法(不需要读写大量
数据),尽量形成企业对象的方法,减少网络的数据传输。逻辑层主要封装各类应用的数据请求及处理Sql。
(3) 数据层采用大型SqL数据库系统,在这里还必须根据业务规则编写触发器、部分业务处理存储过程等SQL语句。
支持多层应用开发的工具很多,VC 5.0、Delphi5.0、VB 6.0、C++BUllder 4.0及N1crosoft Transaction Server,Servlet(Jav a)都是不错的选择。mIDAS (mUltil一tier Distributed Applicatlon Services Suite)是多层分布式应用服务包,是由Inprise公司开发的wlndows平台的中间件产品,它能够有效地利用DCOm、TCP/I P、0LE EnterDrlse和CoRBA技术。mIDAS提供了一套高级组件、服务和核心技术,可以简化跨平台(windows、UNIX、Linux)、跨产品(Delphi、c++Bullder、vC、vB等开发系统可以协调工作)的多级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使用mIDAS可以建立“瘦客户端十应用程序服务器+数据库系统”的多层分布式应用程序。有关Inprise mIDAS的特点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可参阅有关资料。本系统采用Delphi5 开发AppServer(应用服务器)和C/S Client。系统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平台采用window NT Server,客户端平台为window 98,web Server采用IIS 3.0,分布式数据集采用基于DCom及SoCket来连接客户端与应用服务器(中间层),数据库系统采用NS SQL Se r v e r 7.0,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连接采用B o rland Datab a s e Englne 8DE 5.0。web Server采用mSIIS3.0,web应用服务器采用Delphi5的InternetExDress 组件开发基于XmL技术和ASP Server技术的web应用。
系统逻辑结构为:
BrowSer <一> webServer <一> appServer <一> DBServer 四层结构(B/S)
Client<—>AppServer<—>DB Server 三层结构(C/S) (见下图)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可在同一机器上,也可分布于不同的机器上, 根据业务量可随时增加或减少应用服务器的位置和数量来实现负载平衡,系统的伸缩性和维护方便。根据模块逻辑划分原则成不同模块的客户端应用程序(e X e),分发客端应用程序可通过w e b下载,客户端程序无须配置oDBC或基于mIDAS技术的多层分布计算结构BDE等庞大的数据引擎,只需下载mIDAS.DLL和配置应用服务器的IP地址即可,十分方便,真正达到瘦客户的目的。
多层应用的开发需要仔细设计企业对象及控制对象和协调对象,通过完全对象设计最终实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ooP和快速原形法结合的选择:
设计数据库—>开发AppServer—>开发Client 。
5. 结束语
企业向多层分布式应用系统跨越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开发好多层应用系统关键是清晰、合理地划分好界面层、中间层和数据层并使其独立,可以使系统构成变的非常简单,选择什么样的平台和工具,如何简化分布式应用的开发、分发及管理工作,已成
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层体系并不单是技术问题,它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方法论。而且,多层结构主要是指逻辑上的三层,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多层。传统的Client/SERVER也可以采用三层开发思想。另外,若采用多层开发模式,而不运用ooP的开发思想,很难做到真正意义的多层结构。如果把多层和ooP结合起来,进行软件开发,那么开发出来的应用系统就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物理上既可以是多层的,也可以
是传统两层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配置。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企事业单位都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采用安全可靠、可移植性高、可操作性强的多层结构的C/s,将是企业管理软件在网络应用中的一次关键性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