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写作?不如沉默!!!
#1
女作家的爱情出路

朱映晓


中国网友报


(2004-12-20 10:34:21)

一般认为女作家因为才华而被爱是很自然的事,这是她的基础、特质,她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才华就是她自己。那么,一个男人有可能因为才华而深爱一个女人吗?当然有可能,只是,我以为,大半不可能。广大才女们热爱的张爱玲就是现成的例子。那么奇异的才华,胡兰成对她的爱之短暂之微小,并不比他对其他的情人,如小护士、小寡妇多一点——这说法根本就是有问题的,凭什么他要多爱她?这就对了。

也许小护士、小寡妇也是苦的。心灵面前人人平等。只不似张爱玲因为才华而被瞩目,被抱不平罢了——虽然这对她一点儿用都没有。但,我们的确看到,张爱玲如何高高地高高地在上,然后一直低一直低到尘埃里,没有那样的高度,也不会有那样的落差,什么样的爱情经验可以使一个人“我从此只是萎谢了”,在几本旧书里打发了余生?

一个女人,漂亮、性感,令男人开心、提神、兴奋、满足,带出去也够威,有成就感。一个女人有家势,有钱,男人喜欢,没有人嫌钱咬手。中国男人这么清高的伟大丈夫,哪一出老戏里不是这个小姐给他送金子,那个小姐给他送盘缠的?再不怎么,性格好、贤惠、实心、肯干——也不错。可是才华,才华是什么东西?

如果,一个男人受一个女人的才华吸引,我觉得,他其实很可能也不是受才华吸引。文字是很容易引发想像的。她好像长得不错?至少,有气质?这么大名,钱也该挣了不少。这名女人的私生活是何等样?她写性写得挺那个的,跟她搞上一搞大概挺过瘾……

这也是该着了。始乱,终弃,一个单身的写字的女子,且在一个有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精神传统根基深厚的社会里。这身份本来就是暧昧的。她的文字凭空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机会。如果她真的爱了,她也会很容易被认为是一个滥情和说谎的女人。当一切过去,她甚至写不得……那倒不是因为羞耻,因为她曾经那样高高在上看透一切剔骨剖心地分析嘲笑却落了个现世现报,而是,写作未能给她带来幸福,写作是虚妄的——写作,是错的。不如沉默。这令人绝望。

所以,我认为女人不应该轻易投入写作之中。尤其是,不应轻易投入“不安全”、“不规矩”的写作之中。女作家不应轻易相信循着才华的气味找上来的男人以及相关的语言。我甚至觉得女作家接受才华之外的爱情并获得幸福的几率要稍大一点:没有那些好,就没有那些坏,不了解,也有不了解的好处——谁说他不了解?没错,全世界都知道他太太写了什么而他却不知道,可是他知道的,也许是全世界所不知道的。



[ Last edited by zhsh562 on 2004-12-22 at 00:00 ]
   http://forum.mytfls.com/forumdisplay.php...d=W5gy9epP <font color="Navy">[color]<font color="Purple">[color]</font></font>
回复
#2
楼上的,你要是这么说,会不会吓着女作家们啊?
不安全……
我觉得安妮的字最不安全~
回复
#3
木子美的呢?

不是该建立反恐系统了~~
凌空坠落
义无返顾
一池水
回复
#4
安全不安全,看心上有没有一层保护膜  
张爱玲是爱错了人。她不后悔也就是了。
女人有才华还好,有才华的男人却多半不大好。有时候我想,才华和多情并不应该划等号。
一只在画板上跳芭蕾的猫
会哭,也会笑http://img1.qq.com/astro/20040803/549221.jpg
http://img165.photo.163.com/burning_616/...685463.jpg
回复
#5
她其实也愿意试--我看张爱玲的婚姻
选自散文月刊2004第4期 作者/阎红

许多年之后,胡兰成深情写道,这世界上,但凡有一件事一句话是关于张爱玲,皆成其为好。这样的仰慕,又是来自旧日恋人,换成其他女人,即使不感动,起码会感慨。但张爱玲大概只用鼻子哼了一声,她写信给夏志清,说,胡兰成书中讲我的地方夹缠得厉害,他也不至于老成这样。后来来过很多信,我要是回信势必出恶声。这话已无关爱恨,只有三个字,“鄙视他”,胡兰成这一套没人比她更清楚,貌似情深的背后,总有他的用心。这颠三倒四的夸赞,一如文学少年在人前褒扬名著,并非是何等了解与喜欢,只是,夸赞了它,正可显示自己的水准。何况张爱玲与他更有一段情事,夸奖她也就等于夸奖自己,这也是自抬身价的路数之一,虽然胡兰成已多次撰文将自己大夸特夸,但想来还是不过瘾。

不知道有多少张迷替张爱玲不值,无端端地做了胡兰成一个托,张爱玲自己也反感书商利用她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但事到如今,已无法回首,那一段“欲死欲仙”的情事,也许成了张爱玲留给自己的一个笑话,向来是冷眼看风月的,怎么就阴沟翻船,栽到这个喜欢弄风月的老男人手里了呢?1945年,张爱玲在《小天地》上发表散文《气短情长及其他》,是一段段的杂感,第四段写到,冬天她第一次穿皮袄,摸着里面柔滑的皮,自己觉得像只狗,偶尔碰到鼻尖,也是冰凉凉的,像狗。看到这一段时就觉得诧异,寻常文字下面,分明是孜孜的欢喜,小女人式的自怜与爱娇,张爱玲何曾如此温存起来,后来看胡兰成说,因为张爱玲版税高,能自立,他只给过张爱玲一点钱,她去做了一件皮袄,很高兴。想来是这一点高兴,忍不住要说,又不好明说,变成了这一段半掩半露的文字。

敏感的人天生孤寒,原来对父亲有一种温存的情绪,却被年少时的殴打与羁押破坏了大半,母亲是西洋美妇人,总用一种淑女的挑剔来对待她,张习惯了与世界保持距离,却又对人世的温暖心存向往,与胡兰成的这段婚姻,等于帮助她和世界建立了又一种联系,她愿意与他耳鬓厮磨,同出同入,在人前看他,吃他的饭,穿他的衣,装成人间寻常妇人。所以一件皮袄,就能让她心花怒放,不久,又在与苏青的对谈中说,爱一个人爱到跟他要零花钱的地步,那真是最严格的检验。言下既有甜蜜,大约还有惆怅,因为预感这样的甜蜜不复再有,胡兰成给她的原本只是一个礼物,而不是家用,虽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情话,其实还是当她是女朋友,不是贴心的妻。他说她是独立的民国女子,临水照花人,足够养活自己,便理直气壮地不必担负她的生活。爱着的时候,她愿意接受他一切说法,稍一置疑,连带这一段感情也变得没颜落色,于是收起做小女人的愿望,为他变得强大而不在乎。然而,生活总会自己检验给她看,旋即,日本人大势已去,汉奸胡兰成仓皇退到武汉,在这里认识了十七岁的美少女小周,忙里偷闲还要在江边排演一出风雅戏文。

他教她读诗写字,享用她的崇拜与感恩,无知所以无辜,无贡矽以可人意,那如绸的脸庞能够给老男人几多青春的激情,也许还会有可笑因而可爱的小问题,让他醍醐灌顶地发现,非知识女性更为妩媚。相形之下,和张爱玲在一起的时日就太重了点,两人日日房中闲话,偏她什么都懂,想在她面前卖弄点什么,不由先带了三分紧张,话也说不囫囵。被爱情弄昏了头脑的女人倒是赶紧安慰,说她喜欢他这样,又夸他自有一种聪明,他虽松了一口气,哪比得上在小周姑娘面前的自在欢喜?他还惦记着张爱玲,就像优游的僧人念着他的佛,敬仰是诚心的,但你要说他喜欢,那你脑子肯定坏了。偶尔回到张爱玲身边,写了和小周的风流韵事给张爱玲看。别以为这是坦率,根据我对男子的了解,他是在显摆,看胡兰成的书可知道,这人多么爱显摆,甚至不分场合不论观众,知道张爱玲是会不悦的,但这不悦更证明了对他的爱,要他不窃喜也难,回去对小周大概也会细细描摹。
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场言情剧里便是有了不和谐音,张爱玲的第一反应不是唾弃,而是遮掩,她要瞒过自己的心。好不容易爱上一个人,纵然他有千宗罪,也舍不得轻易放弃,因为知道再爱一次很是不容易的事,张爱玲这人,燃点太高,非得有浩大的火焰才能点起火苗,所以她珍惜这一次燃烧。就像戏台上的青衣,转过身,长长的水袖掩住朱颜,她装作看不见这个自命风流的老男人的轻薄委琐,而是———我这样想象,找了无数理由为他开脱。或者循了他的思路,列举古往今来挟蔽出游的旧文人,或者依照个人经验,和某个有类似行径但不太招人厌烦的人对照,她耗尽心神只是为了说服自己去认可他,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现在,她希望这话落到自己身上,她若能找出理由认可他的行为,也是放了自己一马,她就不需要和自己挣扎。

然而,怎么可能呢?她的一双冷眼里怎么能揉得了沙子?不是放不过那些女人,而是容不下他,不求他品格高尚为国为家,承担她的生活,甚至于,她还可以倒贴———自称一钱如命的她,一次次给难中的胡兰成寄去生活费———只求他不要出丑,那副风流才子的扮相,是她生平最看不上眼的,她嘲笑过喜欢教姨太太念书识字的老男人,怎想竟应到自己身上?若是别人,她可以没心没肺地嘲弄一番,换成自己的爱人,那份轻视成了一柄轻巧的飞刀,掉过头来,刺向自己。就这样在两极之间游走,时而勉强原谅,时而耿耿于怀,那不得畅快的心境,便是她自己最恐惧的“雾散”了,黏糊糊的,不分明的,苔莓上是阴湿气息,半生半死的绝望与茫然,那是喜欢鲜明刺激的现代风格的她,最不能接受的状态。张爱玲笔下最是留情的人物,是《多少恨》里的虞家茵,眼看两人关系就要变得委屈暧昧,宁可就此人间蒸发,相对于白流苏,红玫瑰乃至王佳芝,那个平凡女子大约更趋近张爱玲心中的理想形象。

胡兰成此刻又早已别了少女小周,虽然蜜月期还没过完,日日“待她如新妇”,但大难当头,保命要紧,他只得离武汉赴温州,只是将素日积攒统统交给了小周。看到这儿,我非常小人之心地认为,金钱才是检验爱情的唯一真理,虽说是张爱玲不在身边,但他明明可以把身家留在上海的,为何信不过清高又自立的张爱玲,倒是信得过票萎相逢的小周?小周后来果然没有还他,说是被国民党抄了去,胡兰成不知真心做何想,但总是愿意相信的,不然岂不成了小周匿他钱财?这场桃花运变了味,财情两空,他更不肯接受。
一个留神桃花运的人总会遇上桃花运,别了小周,还有范秀美,虽然徐娘半老,此刻却是他的庇护女神,就是这样,我还是觉得奇异,人家原本是护送他逃亡的,一开始还范先生范先生地叫,十分地谦恭,怎么过了一两日,就生米做成熟饭了?就是张爱玲这专写传奇的人,只怕也要目瞪口呆吧。

凡此种种,人在上海张爱玲渐渐有所感觉,而胡兰成也不是当初那视她若珍宝的人,没有那个心劲,变得粗率少耐心,她千里迢迢地去温州探望,他也是淡然,后来居然因她不善待人接物责备她,和当初大不是一个标准,将张爱玲当寻常妇人来要求。她再也没法跟自己解释,到底是清坚决绝的人,宁可忍受断腕之痛,日夜的悬心终究得一个结果,那决心,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下的。仍然与他通着信,怀了一份慈悲,对这奔涉于流亡路上的人,还缩食节衣给他寄去生活费,这样做,也许并非出于爱,而是爱着自己的爱,她是一个爱上爱情的女人,即便曲终人散,也想做得尽善尽美,好像那副《桃花扇》,要将淋漓鲜血,描成灼灼桃花。然后,待到他终得安宁之所,逃过小劫,方才道一声分手,算是仁至义尽,如席慕容文中所言: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爱过一个人,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这样隔年回首,方是一份无怨的青春。不管张爱玲如何喜欢揭破人间真相,轮到自己,还是保留着一份唯美的柔情。

她写信给他,我已经不喜欢你了,而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这句中,分明有伤心委屈,不是为他,是为自己,为这一颗七窍玲珑心里放的不是烛照四方的宝石,是破棉败絮,她自己,弄错了。可惜胡兰成连她这一丝伤情都辜负了,他连娇媚可人的小周都顾不上,哪还顾得上他的九天玄女?她不让写信,正好不写,只给炎樱写了封辞藻花哨得可疑的信,“敷衍一下,不欲自异与众而已”。张爱玲算是一颗流星,从他的情感天空上划过去了,侗蔚这样比较好,爱如烟花,只开一瞬,顷刻寂然之前,还拖了华丽的尾巴,倒是张爱玲为文为人的风范。哪曾想胡兰成行事却和小商人仿佛,就是陨石,他也要测验一下它的含金量,她的电影上映,他比谁都喧哗,知道是绝不能说的,会暴露自己的身份,话说上一半,想要人们从他的表情看出破绽,圆满了他的虚荣心。然后又兜兜转转,到日本、到台湾,随着张爱玲重新声名鹊起,那段往事,又成他的感情资本。

她偶尔跟他要一本书做资料,他就认为是她旧情复炙,还惦记着他这糟老头子,写信去撩拨,自以为很有一番手段,那情形,酷似《多少恨》里家茵她爸,一进屋,只嫌空间太小,他多少手段挥洒不开。张爱玲一封回绝信写得斩钉截铁,从此再不睬他,他也不羞愧,还在家跟老婆算计着,若张爱玲肯回头,他老婆就腾出空来,见张爱玲回绝,他那专爱嫁汉奸的老婆出主意,让他装作没收到这封信,再写信去,连胡兰成都觉得无赖,没有答应,可又觉得他老婆这主意真好。张爱玲的好,主要是一个明白,她洞察幽微,洞若观火,一应委琐可笑可怜之处总逃不出她的眼睛,再体面光鲜的爱情也能让她看到尴尬之处,她体贴女人,更了解男人,最典型的是那佟振保,她看男人原是看到骨子里,最是不该爱错人的一个,偏偏就爱错了。

我们这一生,都会爱错人,可能会悔恨,更有可能,待时间距离打上柔光,再不堪的人与事也成了明信片的平面风景,看上去还挺美。而张爱玲不能,她碰到的是这样一个人,自恋,爱卖弄,又会写文章,恨不得把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向全世界直播,因为觉得自己哪怕吐痰如厕都姿势优美,是谁说,他是对了一辆自行车都会声泪俱下的人。躲不开,自然忘不掉,一场错爱,别后经年还要承担代价,除了张爱玲,我不知道还有谁这么不走运。
   http://forum.mytfls.com/forumdisplay.php...d=W5gy9epP <font color="Navy">[color]<font color="Purple">[color]</font></font>
回复
#6
写作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仅仅是偶然的一种自然心情的流露,女作家作品中表现得也不一定是她的真实自我。拿起笔和放下笔的世界不同,何必执著于一种世界下的价值体系。
有才华这个太笼统了,例如陈景润有才华,但他没有风流韵事。这里的才华主要是文学创作方面,而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与文学创作者的心理、经历有关。经历与性格互相影响,这方面的才华只是这一过程的附属产品之一。
回复
#7
女人就是女人,不管有没有才华他始终是个女人
张爱玲爱错了
这与他有没有才华并没有关系

所以很不喜欢听到“女作家”这个词
作家就是作家,为什么偏偏加个“女”字来区别呢?
呵呵,也许我太女权了吧
[图片: 200492521535388.jpg]
【心情不好的时候喝绿茶】
回复
#8
眼痛~未看完...
回复


跳转到:


正在阅读该主题的用户: 1位游客
您的访问已通过Cloudflare保护,访问自美国/l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