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书 - 令人神往的虚的世界】
#1
我是偶然发现村上的,那时并不知道他很有名/流行,第一本好象是<<挪威的森林>>。
只是觉得看了后有超然世外的感觉,很清新放松。比较喜欢的是<<海边的卡夫卡>>,
绝对有共鸣。后来才知道台湾年轻人对他的作品近些年非常狂热着迷,我猜他们是
对村上小说中的那种压迫、虚无和破碎感有所共鸣吧。

村上春树自己说:“人们总要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
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或者说人们总要深深挖洞,只要一直挖下去就
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而用围墙把自己围起来是不行的。”


村上春树的书向我展示了一个虚的世界

如果让我简洁地概括我对村上的书的感觉,我想应该是“虚无、寂寞、现代(后现代
)、自我中心、非社会主流。。。”

我的一位好友从最早就一直向我灌输虚与实两个世界的理论,我想我们许多人都经
历了从“务虚”到被迫学会“务实”的过程,我更相信大多数的我们仍希望有一天
能早日回到那个不需要读“对找工作有用的书”不需要“揣摩老板心思”不需要为
生存而绞尽脑汁的自由自在的“虚”的世界里

回到村上的小说,村上春树喜欢长篇和短篇交替的写,有些长篇是由短篇发展而来
的,而有些短篇则是从长篇中生长出来的,而有些长篇之间又具有连续的相关性。
比如《挪威的森林》是由短篇《萤》发展而来;他的三部长篇的主角『我』、『老
鼠』、『杰』是相通的。因此《听风的歌》、《1973年的弹珠玩具》、《寻羊冒险
记》被称为“三部作”。

我所喜欢的<<海边的卡夫卡>>

这本书是写一个普通的十五岁的男孩。他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决心
"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默默锻炼身体,辍学离
家,一个人奔赴陌生的地方的故事。十五岁是一个奇特的年龄,它意味著心在希望与
绝望之间碰撞,而周围的世界在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游移,我们的身体则在跳跃与沉
实之间徘徊,十五岁时一切都好象变得很极端。那时的世界对我们来说既凶狠残酷
也温存美好,我们好象被冲到了世界的一端但又挣扎了回来,但回来的时候,已经
进入了世界的新的一层,田村卡夫卡是我,也是你,是很多很多孩子们。。。

我为什么爱村上春树的书

村上春树的“虚无的人生和世界”实际上是我理想中的世界:

是不需要向现实屈服的世界;是自己能作主人的世界

是与商业社会相对抗的世界;是把肉体留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但灵魂仍可以享受孤
独与安静的世界

是可以悠闲地享受现代式的“种菊见南山”的生活方式的世界

是可以随意想象的世界; 是可以捕捉意识与潜意识的自然流动的世界

是可以坦诚地剖析自己每日三省其身的世界,是可以在人生的完全和不完全之间跳
跃的世界

是探索爱与梦、生与死、不死与永生的世界,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之间任意飞翔的
世界。。。

所以我喜欢村上。。。。。。
C`est pas la vie
回复
#2
也稍微读过一些,感觉到是和一开始楼主很一致,不过就是感觉多看上几次以后就习惯了那种感觉,然后就觉得人生世界本来就是如此,最后就不幸麻木了。
回复


跳转到:


正在阅读该主题的用户: 1位游客
您的访问已通过Cloudflare保护,访问自美国/l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