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3-13 01:09
母亲 (zt)
一、思念母亲
转眼就已经快一年多没见母亲了,想念得厉害了,就给家里打个电话。每次打过去,哥哥跟我搭上几句就说,你等着啊,我给你叫妈去。他知道我想妈。
母亲和父亲两个人住在老宅里,因为电信要收座机费,所以母亲坚决不同意给她装电话,她说,费那个钱干什么,每周就你打一个电话,又没有别人。你哥叫我一下,我就去了,跟装电话有什么区别。再说,电话来了那个滴声,听多了我心里就不舒服。我们知道母亲一辈子节省惯了,也就不说什么了。
每次打电话,母亲总是不怎么说话,在电话线的另一边静静地听,她还没习惯隔着电话线像面对面一样跟我拉家常。母亲总是说,隔着话筒心里不实在。母亲不怎么说话,我就尽量说些我们这儿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我这一周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只能报喜不能抱忧,所以说着说着就没说的了,但是又舍不得挂掉,所以母子两个就在电话线两边沉默,过了好一会母亲就开口说,挂了吧,没什么事就挂了吧,省的浪费钱。我说,好吧。挂掉电话后,心里就觉得有点失落。
那一年我出国,每天忙这忙那的,心里知道这次可不像上大学,出去了就不知道几年才能再见一面呢,而且一切都是未知数,想起这些心里就很烦。父亲看我忙来忙去的,自己也很着急,但是又帮不上忙,所以看见我有空就问这问那的。而我自从上了高中以后就已经习惯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放任自流,问得多了心里就觉得更烦,而且父亲很多事情不知道,总是要解释半天。所以有时候就没有好气的答几句, 父亲听了很伤心,而我却没有在意。
有一天,我睡午觉睡过头了,醒来已经傍晚了。睁开眼,隐隐约约的就听见父亲和母亲在院里说话,起床走到窗口,听见母亲对父亲说,你以后就别老问二光出国的事了,他心里烦着呢。这孩子,别看平时心里大大咧咧的,他心里有谱着呢。说完就是一声叹息。我听着听着,眼泪就不知不觉地流出来,顺着脸庞滴在窗台上。心里空荡荡的。想自己是不是很不孝?想自己为什么要出国?
尽管父亲说,能出国就出吧,好歹你给我们争了口气。以后说起来我们二光是村里第一个研究生,又是咱们这一片第一个出国的。说起来很骄傲的样子。但是,后来我就不止一次听见父亲自言自语,这下子可就真的出国了,这下子可是真的出国了。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他心里其实不想让我出国。我自己也非常犹豫,不知道应不应该出国。母亲就开导我,我们都还不老呢,自己还顾得了自己,等我们老了,你也成家立业了,我们再依靠你不迟。再说不还有你哥呢。母亲从来不流露出任何想挽留我,让我不要出国的意思。
而我既然已经开始,再回头就不是很容易。终于一切定了要出国了,家里亲戚听说我要出国,就过来看看。聊了起来,对母亲说,这下出了国,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一面呢?是呀,对于母亲来说,美国是一个多遥远的地方呀。但是母亲总是一脸无所谓的说,说起来也奇怪,大光(我哥)去一下县里,回来晚了我都心急。二光出去多长时间,我都没有挂念过,也许是他从小就出去读书,不在我身边习惯了吧。说完就笑,笑得很勉强。我一听就知道母亲故意这样说的。
我就想起来大学第一次回家火车误了点,父亲和母亲两个站在村口弓着身子向远方探望的身影。村里的二婶看见我回来,说,二光你可回来了,你爸妈都在这等了快一整天了,晚饭都不吃了。母亲就笑笑说,那里呀,都是你爸,老在那儿唠唠叨叨的,只好陪他到村口看看。
飞机票上的时间终于一天天的临近了,临走那天,父亲非要给我钱,我知道父亲和母亲在农村从地里挣那么点钱不容易,再说我拿过来换成美元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我就坚决不拿。推来推去的,父亲就哭了。然后我也忍不住眼泪就流了出来。我转身进了里屋,不想让父亲看见。
我们那个村离县城比较远,哥哥先骑摩托车把我送到镇上,我再搭公共车去县里(摩托车没户口,所以不能上路)乘火车到北京飞机场。母亲一早起来就做好了早饭,等我们吃完要走的时候却哪儿也找不到母亲,我四处张望,想临走前再看母亲一眼,但是始终没有找到。我知道,母亲不想让我想家,不想让我看见她哭。
哥哥终于发动了摩托车,而我也一直没看见母亲,只看见姑姑和父亲相对落泪。当他们的身影渐渐模糊,我知道哥已经挂上档了。
二、母亲的教导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家里没有人送我上飞机。当我一个人孤零零的登上飞机时,看见别人一家人或者有说有笑,或者母女相对落泪,心里就觉得很不是滋味。
想起来以前上大学的时候也是一个人,独自去县城赶火车。母亲本来想让哥送我,但是年少气盛的我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应该独立了,所以就一口回绝了。
动身去省城那天,凄凄沥沥的下着小雨。那时候村里的苹果还值些钱,乡亲们的消费力相对也比较高,所以有一辆公共汽车专门从我们村始发。父亲、母亲、哥哥和未过门的嫂子打着伞在村口陪我等车。车一来我就踏上去,连转过身和母亲道别都没有,满心眼里都是对以后生活的憧憬,尽管这个高校对我来说并不很理想。
公车启动后,我一转身,突然间看见了母亲,雨中的母亲身子向前倾着,努力的想多看我一眼。雨斜着打在她单薄的衣衫上,母亲也只做不觉。我看见了母亲那担心挂念和子将远行但却无奈的眼神,突然间心里一酸,两眼就模糊了。车渐行渐远,母亲眺望的身影也渐渐化作了一墩模糊的雕像,永远的留在我的记忆里。
这是我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而在这以前,我最远只到过县城去上高中。一路上我不敢多走路,不敢随便买吃的,害怕被人骗。我老老实实的坐在我的座位上,饿了就拿出母亲给我烙的饼,那是母亲昨天熬到半夜给我特意烙的;渴了我就拿出自家的苹果吃一个。就这样一路忐忑不安的走到省城,跟着人流出了火车站,我就看见了学校迎新的牌子。
时已傍晚,依然滴滴答答的下着雨,火车站四周灯火辉煌的。但是我并没有心思去欣赏这些,当我艰难的拖着行李箱,笨拙的操着家乡话跟接新生的师兄师姐说我是某某大的,一开口就引来一阵大笑。
终于到了学校,我却发现我丢了皮箱锁的钥匙。那是以前三叔用的旧皮箱,锁已经坏了,父亲就在上面挂了一个小锁。我的入学通知书都在皮箱里面,打不开皮箱我就不能报到,就不能领到宿舍钥匙。天越来越晚,雨也越下越大。在图书馆迎新处的我也越来越焦急,实在没办法,就生硬的撕开了皮箱的拉索,终于领了钥匙,晚上算是有地方住了。
第二天去交学费,会计处的人说有一张一百块钱的钞票是假的,然后就没收了去。那个时候一百块钱在我眼里是多大的一笔钱呀!上高中的时候,一份菜才五分钱,后来涨到一毛,最好的菜也才三毛钱。每周父亲给我十块钱,我还可以剩下五块钱存起来。但是现在就这样一下子被没收了一百块钱,那种感觉不知道如何以语言形容-----我是清楚地知道父母如何为难的筹到这几千块钱的。
刚来的时候没有朋友,我也没有勇气主动和别人搭腔。接连发生了很多事,回到宿舍就一个人给母亲写信,写着写着就哭了起来。母亲的回信很快就来了,她并没有给我太多安慰的话,但是有一句话我却会记一生一世。母亲说,你以后要在城里谋生,我和你爸爸都在农村,不会给你太多帮助,所以你自己要照顾自己。人的心眼不是父母嘱托出来的,而是你自己心里长出来。。。。。
三、母亲的委屈
人总是这样,身边的东西不知道珍惜,等到知道珍惜的时候却为时已晚。没出国前的我也是这样。
我考上了大学,后来又从省城一个不知名的大学考上了一个在国内还颇有知名度的大学的研究生(那时候还没有扩招,而且我的专业很热,考起来不很容易),父母就很是为我骄傲,时常跟别人谈起来就颇有些老气横秋的样子。那时候,我们村里有些有钱的人家送子女去省城或是读高自考,或是什么别的大学,母亲就非常的不以为然,说,那算什么大学呀,交点钱谁都能上。这时候兴高采烈的向母亲宣扬的另一位母亲就很是不高兴。
那时只是觉得母亲说话过于直白,有点让别人下不了台,我并不能理解母亲对儿子的那份自豪,所以非常不客气地回了一句,谁都能上,那你怎么不上?
母亲被我的话噎了半天,过了好半天才说,我怎么不上呢,我上学那时候人家论成分,我怎么能上呢?母亲都快要哭了,声音也变了。看着母亲非常伤心,我就有点后悔。
小时候的母亲是很聪明,据我外公说,她初中毕业的时候是她们公社第一名,但是在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以外公的成分,母亲只能毫无选择的回家务农。我后来想,我和哥两人,母亲无论如何为难,都坚持让我们上学,心里也许有点让我们替她圆她那一生没法圆的梦想的意思。
后来母亲有一段时间经常心脏病发作,我身体也不好,家里经济状况也越来越糟,父亲的脾气也越来越差。我和母亲两人的药费,有一段时间几乎占村里小药店的近三分之一。后来,哥哥觉得自己是长子,应该为家里解忧,坚持辍学回来,无论母亲怎么好说歹说。我就知道,从那时起,家里人的希望包括母亲的梦想,就落在我的肩膀上了。
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我就想起母亲的满脸的期望。高中时我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学习,但是后来高考时心理压力太大,成绩非常之差,连高中任课老师都不可置信,后来只好去了省城的一所普通院校。母亲并没有给我太多地责怪,也许,母亲心里只想我考上大学就行了,她并不在乎大学的好坏。
然而好大学和坏大学的差别还是有的,而且很大。毕业时找工作的时候这个差别就体现得淋漓尽致。越接近毕业,我心里就越着急。在那之前我以赌气的方式拒绝了老师让我报考本校的建议,而且变本加厉的报了原来高考失利的学校的原专业,这就意味着我又换专业又换了学校,同学们听后都纷纷摇头,时间长了我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以我们学校的毕业证找份工作并不是很容易,尤其是像我这样在城里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双眼一抹黑的农村学生。我真得很害怕毕业后,我回去对母亲说自己没找到工作,只好待在家里。我并不怕母亲骂我或者责怪我,我是怕看见母亲失望的眼神。在父母眼里,我一直是他们的骄傲,我突然间没有工作回到家里,那对他们该是多大的打击!
考完研我就拼命的四处找工作,当我四处流浪,家人和我都联络不上的时候,我外公去世了。按家乡的规矩,我是应该回去行孝的。然而父母和我却联络不上,这时就有一个姨夫阴阳怪气地说,现在的大学生,多的跟牛毛一样,我们村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给人家看公共厕所了。父亲和母亲只能无言的听着,回来自己偷偷的相对落泪。
我知道,这几年因为我上学,父母受了别人很多话。很多人都劝父亲和母亲,别让二光上了,这两年又不是前几年,国家不包分配了,上了学也没工作,还不是白花钱吗。母亲就非常坚定地说,这个社会总还认点真才实学吧,只要他学到真本事,就不愁没人要。
然而她儿子尽管很努力,但是却并不能做得很好。有时候,我想起为人子而不能事事尽母亲的心,就觉得很是无奈。
母亲为了我的上学,不仅仅是受别人很多话,而且要多干很多活,还要忍受经济上的拮据。那一年,当邻居婶子看见母亲补了又补的袜子,很是感慨,说,二光,你看你上个学,你妈得多受多少苦。是的,我又怎么能不知道呢?
终于,在我上研究生的第二年,母亲一向操劳的身体垮了下来,母亲病了。当我从学校风尘仆仆的赶回家时,母亲却依然硬撑着虚弱的身体坐起来说,你怎么知道我生病的,我不让他们给你说的吗。都是小病,吃点药就好了。
我的归来除了给母亲一些感情上的安慰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帮助,而且我并不能在母亲身边待很长时间,几天后我就要返校,去上我自己的课,还要给别人讲课以赚点钱,还要忙着准备出国的事。母亲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我却分明看见了母亲眼里的无奈,那是和我第一次离家上大学时同样的眼神,让我伤心也无奈的眼神。
一、思念母亲
转眼就已经快一年多没见母亲了,想念得厉害了,就给家里打个电话。每次打过去,哥哥跟我搭上几句就说,你等着啊,我给你叫妈去。他知道我想妈。
母亲和父亲两个人住在老宅里,因为电信要收座机费,所以母亲坚决不同意给她装电话,她说,费那个钱干什么,每周就你打一个电话,又没有别人。你哥叫我一下,我就去了,跟装电话有什么区别。再说,电话来了那个滴声,听多了我心里就不舒服。我们知道母亲一辈子节省惯了,也就不说什么了。
每次打电话,母亲总是不怎么说话,在电话线的另一边静静地听,她还没习惯隔着电话线像面对面一样跟我拉家常。母亲总是说,隔着话筒心里不实在。母亲不怎么说话,我就尽量说些我们这儿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我这一周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只能报喜不能抱忧,所以说着说着就没说的了,但是又舍不得挂掉,所以母子两个就在电话线两边沉默,过了好一会母亲就开口说,挂了吧,没什么事就挂了吧,省的浪费钱。我说,好吧。挂掉电话后,心里就觉得有点失落。
那一年我出国,每天忙这忙那的,心里知道这次可不像上大学,出去了就不知道几年才能再见一面呢,而且一切都是未知数,想起这些心里就很烦。父亲看我忙来忙去的,自己也很着急,但是又帮不上忙,所以看见我有空就问这问那的。而我自从上了高中以后就已经习惯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放任自流,问得多了心里就觉得更烦,而且父亲很多事情不知道,总是要解释半天。所以有时候就没有好气的答几句, 父亲听了很伤心,而我却没有在意。
有一天,我睡午觉睡过头了,醒来已经傍晚了。睁开眼,隐隐约约的就听见父亲和母亲在院里说话,起床走到窗口,听见母亲对父亲说,你以后就别老问二光出国的事了,他心里烦着呢。这孩子,别看平时心里大大咧咧的,他心里有谱着呢。说完就是一声叹息。我听着听着,眼泪就不知不觉地流出来,顺着脸庞滴在窗台上。心里空荡荡的。想自己是不是很不孝?想自己为什么要出国?
尽管父亲说,能出国就出吧,好歹你给我们争了口气。以后说起来我们二光是村里第一个研究生,又是咱们这一片第一个出国的。说起来很骄傲的样子。但是,后来我就不止一次听见父亲自言自语,这下子可就真的出国了,这下子可是真的出国了。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他心里其实不想让我出国。我自己也非常犹豫,不知道应不应该出国。母亲就开导我,我们都还不老呢,自己还顾得了自己,等我们老了,你也成家立业了,我们再依靠你不迟。再说不还有你哥呢。母亲从来不流露出任何想挽留我,让我不要出国的意思。
而我既然已经开始,再回头就不是很容易。终于一切定了要出国了,家里亲戚听说我要出国,就过来看看。聊了起来,对母亲说,这下出了国,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一面呢?是呀,对于母亲来说,美国是一个多遥远的地方呀。但是母亲总是一脸无所谓的说,说起来也奇怪,大光(我哥)去一下县里,回来晚了我都心急。二光出去多长时间,我都没有挂念过,也许是他从小就出去读书,不在我身边习惯了吧。说完就笑,笑得很勉强。我一听就知道母亲故意这样说的。
我就想起来大学第一次回家火车误了点,父亲和母亲两个站在村口弓着身子向远方探望的身影。村里的二婶看见我回来,说,二光你可回来了,你爸妈都在这等了快一整天了,晚饭都不吃了。母亲就笑笑说,那里呀,都是你爸,老在那儿唠唠叨叨的,只好陪他到村口看看。
飞机票上的时间终于一天天的临近了,临走那天,父亲非要给我钱,我知道父亲和母亲在农村从地里挣那么点钱不容易,再说我拿过来换成美元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我就坚决不拿。推来推去的,父亲就哭了。然后我也忍不住眼泪就流了出来。我转身进了里屋,不想让父亲看见。
我们那个村离县城比较远,哥哥先骑摩托车把我送到镇上,我再搭公共车去县里(摩托车没户口,所以不能上路)乘火车到北京飞机场。母亲一早起来就做好了早饭,等我们吃完要走的时候却哪儿也找不到母亲,我四处张望,想临走前再看母亲一眼,但是始终没有找到。我知道,母亲不想让我想家,不想让我看见她哭。
哥哥终于发动了摩托车,而我也一直没看见母亲,只看见姑姑和父亲相对落泪。当他们的身影渐渐模糊,我知道哥已经挂上档了。
二、母亲的教导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家里没有人送我上飞机。当我一个人孤零零的登上飞机时,看见别人一家人或者有说有笑,或者母女相对落泪,心里就觉得很不是滋味。
想起来以前上大学的时候也是一个人,独自去县城赶火车。母亲本来想让哥送我,但是年少气盛的我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应该独立了,所以就一口回绝了。
动身去省城那天,凄凄沥沥的下着小雨。那时候村里的苹果还值些钱,乡亲们的消费力相对也比较高,所以有一辆公共汽车专门从我们村始发。父亲、母亲、哥哥和未过门的嫂子打着伞在村口陪我等车。车一来我就踏上去,连转过身和母亲道别都没有,满心眼里都是对以后生活的憧憬,尽管这个高校对我来说并不很理想。
公车启动后,我一转身,突然间看见了母亲,雨中的母亲身子向前倾着,努力的想多看我一眼。雨斜着打在她单薄的衣衫上,母亲也只做不觉。我看见了母亲那担心挂念和子将远行但却无奈的眼神,突然间心里一酸,两眼就模糊了。车渐行渐远,母亲眺望的身影也渐渐化作了一墩模糊的雕像,永远的留在我的记忆里。
这是我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而在这以前,我最远只到过县城去上高中。一路上我不敢多走路,不敢随便买吃的,害怕被人骗。我老老实实的坐在我的座位上,饿了就拿出母亲给我烙的饼,那是母亲昨天熬到半夜给我特意烙的;渴了我就拿出自家的苹果吃一个。就这样一路忐忑不安的走到省城,跟着人流出了火车站,我就看见了学校迎新的牌子。
时已傍晚,依然滴滴答答的下着雨,火车站四周灯火辉煌的。但是我并没有心思去欣赏这些,当我艰难的拖着行李箱,笨拙的操着家乡话跟接新生的师兄师姐说我是某某大的,一开口就引来一阵大笑。
终于到了学校,我却发现我丢了皮箱锁的钥匙。那是以前三叔用的旧皮箱,锁已经坏了,父亲就在上面挂了一个小锁。我的入学通知书都在皮箱里面,打不开皮箱我就不能报到,就不能领到宿舍钥匙。天越来越晚,雨也越下越大。在图书馆迎新处的我也越来越焦急,实在没办法,就生硬的撕开了皮箱的拉索,终于领了钥匙,晚上算是有地方住了。
第二天去交学费,会计处的人说有一张一百块钱的钞票是假的,然后就没收了去。那个时候一百块钱在我眼里是多大的一笔钱呀!上高中的时候,一份菜才五分钱,后来涨到一毛,最好的菜也才三毛钱。每周父亲给我十块钱,我还可以剩下五块钱存起来。但是现在就这样一下子被没收了一百块钱,那种感觉不知道如何以语言形容-----我是清楚地知道父母如何为难的筹到这几千块钱的。
刚来的时候没有朋友,我也没有勇气主动和别人搭腔。接连发生了很多事,回到宿舍就一个人给母亲写信,写着写着就哭了起来。母亲的回信很快就来了,她并没有给我太多安慰的话,但是有一句话我却会记一生一世。母亲说,你以后要在城里谋生,我和你爸爸都在农村,不会给你太多帮助,所以你自己要照顾自己。人的心眼不是父母嘱托出来的,而是你自己心里长出来。。。。。
三、母亲的委屈
人总是这样,身边的东西不知道珍惜,等到知道珍惜的时候却为时已晚。没出国前的我也是这样。
我考上了大学,后来又从省城一个不知名的大学考上了一个在国内还颇有知名度的大学的研究生(那时候还没有扩招,而且我的专业很热,考起来不很容易),父母就很是为我骄傲,时常跟别人谈起来就颇有些老气横秋的样子。那时候,我们村里有些有钱的人家送子女去省城或是读高自考,或是什么别的大学,母亲就非常的不以为然,说,那算什么大学呀,交点钱谁都能上。这时候兴高采烈的向母亲宣扬的另一位母亲就很是不高兴。
那时只是觉得母亲说话过于直白,有点让别人下不了台,我并不能理解母亲对儿子的那份自豪,所以非常不客气地回了一句,谁都能上,那你怎么不上?
母亲被我的话噎了半天,过了好半天才说,我怎么不上呢,我上学那时候人家论成分,我怎么能上呢?母亲都快要哭了,声音也变了。看着母亲非常伤心,我就有点后悔。
小时候的母亲是很聪明,据我外公说,她初中毕业的时候是她们公社第一名,但是在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以外公的成分,母亲只能毫无选择的回家务农。我后来想,我和哥两人,母亲无论如何为难,都坚持让我们上学,心里也许有点让我们替她圆她那一生没法圆的梦想的意思。
后来母亲有一段时间经常心脏病发作,我身体也不好,家里经济状况也越来越糟,父亲的脾气也越来越差。我和母亲两人的药费,有一段时间几乎占村里小药店的近三分之一。后来,哥哥觉得自己是长子,应该为家里解忧,坚持辍学回来,无论母亲怎么好说歹说。我就知道,从那时起,家里人的希望包括母亲的梦想,就落在我的肩膀上了。
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我就想起母亲的满脸的期望。高中时我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学习,但是后来高考时心理压力太大,成绩非常之差,连高中任课老师都不可置信,后来只好去了省城的一所普通院校。母亲并没有给我太多地责怪,也许,母亲心里只想我考上大学就行了,她并不在乎大学的好坏。
然而好大学和坏大学的差别还是有的,而且很大。毕业时找工作的时候这个差别就体现得淋漓尽致。越接近毕业,我心里就越着急。在那之前我以赌气的方式拒绝了老师让我报考本校的建议,而且变本加厉的报了原来高考失利的学校的原专业,这就意味着我又换专业又换了学校,同学们听后都纷纷摇头,时间长了我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以我们学校的毕业证找份工作并不是很容易,尤其是像我这样在城里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双眼一抹黑的农村学生。我真得很害怕毕业后,我回去对母亲说自己没找到工作,只好待在家里。我并不怕母亲骂我或者责怪我,我是怕看见母亲失望的眼神。在父母眼里,我一直是他们的骄傲,我突然间没有工作回到家里,那对他们该是多大的打击!
考完研我就拼命的四处找工作,当我四处流浪,家人和我都联络不上的时候,我外公去世了。按家乡的规矩,我是应该回去行孝的。然而父母和我却联络不上,这时就有一个姨夫阴阳怪气地说,现在的大学生,多的跟牛毛一样,我们村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给人家看公共厕所了。父亲和母亲只能无言的听着,回来自己偷偷的相对落泪。
我知道,这几年因为我上学,父母受了别人很多话。很多人都劝父亲和母亲,别让二光上了,这两年又不是前几年,国家不包分配了,上了学也没工作,还不是白花钱吗。母亲就非常坚定地说,这个社会总还认点真才实学吧,只要他学到真本事,就不愁没人要。
然而她儿子尽管很努力,但是却并不能做得很好。有时候,我想起为人子而不能事事尽母亲的心,就觉得很是无奈。
母亲为了我的上学,不仅仅是受别人很多话,而且要多干很多活,还要忍受经济上的拮据。那一年,当邻居婶子看见母亲补了又补的袜子,很是感慨,说,二光,你看你上个学,你妈得多受多少苦。是的,我又怎么能不知道呢?
终于,在我上研究生的第二年,母亲一向操劳的身体垮了下来,母亲病了。当我从学校风尘仆仆的赶回家时,母亲却依然硬撑着虚弱的身体坐起来说,你怎么知道我生病的,我不让他们给你说的吗。都是小病,吃点药就好了。
我的归来除了给母亲一些感情上的安慰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帮助,而且我并不能在母亲身边待很长时间,几天后我就要返校,去上我自己的课,还要给别人讲课以赚点钱,还要忙着准备出国的事。母亲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我却分明看见了母亲眼里的无奈,那是和我第一次离家上大学时同样的眼神,让我伤心也无奈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