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9-10 14:34
诗歌的学习
诗歌由于它形式的限制,概括性更为突出。诗的语言凝炼而生动,以情感反映生活。阅读诗歌必须掌握诗的特点,把握感情的波澜,捕捉诗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诗的分类。
1 、阅读诗歌必须掌握诗歌的特点,诗歌特点如下;
① 集中性,集中性,是指运用形象思维,以生活中最有典型意义的片断,最能揭示生活本质,最富有特征的形象高度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如王维《渭城曲》,这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强列,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体现诗歌"集中性"之特点。
② 精练性,精练性,是指以极简练的语言,表达含量丰富的内容。如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其中的"绿"字,最初用的是"到"后改为"过"
,又改为"入""满",最后才确定为"绿"字。使人仿佛看到了春风绿遍江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③ 音乐性。音乐性指诗歌的句子一有节奏,和谐的韵律。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构成了诗的音乐美。一般他说,四言诗是二音步,五言诗三个音步,七言诗四个音步。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五言诗,三个音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的《赠汪伦》是七言诗,四个音步:桃花――潭水――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新诗每句不限字数,但一首诗中各句节拍要大致相等,才能体现出节奏感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2、 读诗要把握感情的波澜。感情是诗歌的生命,没有感情也就没有诗。诗是主观的感情与客观的事物的统一,这种感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如王安石《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中"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尽"字,饱含无限酸辛。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诗句中的"又"字遗民的苦盼,可复一年,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情饱满,溢出纸外。
3、 读诗要捕捉诗的意境。竟境是诗歌创作最高的艺术境界。"意"就是诗人主观感情,"境"就是外界的客观世界。两者和谐的统一就构成了竟境,阅读这类诗时要领略诗中的具体景物,从景物的描写中理会它的"意"。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呜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把读者引入析鲜,优美,广阔的境界。又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通过鸟啼,风雨、落花等客观事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惜春之情,其意境是一园一林。
4、 读诗要展开想象。想象能极大地丰富诗歌的形象,从而生动地表现思想感情,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名句:飞流址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从
天而落的想象,奇特而又自然。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把边塞的大雪想象成"梨花"是何等的奇丽。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了墙来。这首诗的三四句给人以无穷的联想,引出题外的暗示,也就是作者的寄托,那就是: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即使想关住满园春色,也是枉费心机;一枝红杏还是冲破封锁,给人们报杏春天到来的消息透出无限勃勃的生机。
5、读诗要了解诗的分类。诗歌按内容分,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诗主要是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来仅映社会生活,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梅岭三章》。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对事件放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如杜甫的《石壕吏》。诗歌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格律诗又分为律诗(八句)和绝句(四句)。
散文的阅读
散文是指语言优美、形式活泼、情文并茂,富有意境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地说,散文可以归入记叙文中,所以阅读散文可以借鉴阅读记叙文的方法。
(一) 理清线索,明确主旨
一般地说,散材文具有“形散而神聚”的明特点。“形散”是指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可以地抒写见闻、感受、情趣、个性;“神聚”是指线索清晰,中心集中。阅读散文很重要的一点是抓住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可以做为线索的事物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与主题或主要题材有关的物。如巴金的《灯》。
2.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如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白杨。
3.某个事件,如碧野《天山景物记》中以游踪为线索。
4.某感情,如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中的作者痛悼烈士、憎恨反动派的悲愤感情为线索。有些文章从的线索不是单一的。它除了有一条明线外,还有与明线交织在一起的内在的暗线。巴金的《灯》里,“灯”是明线,但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灯交织在一起,形成暗线并贯穿了全文。抓住了线索就抓做了文脉,就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这对理解作品布局谋篇的艺术技巧也很有意义。所谓文章主旨,就是“神”,就是中心。怎么就能准确地抓住了散文的“神”呢?有的通过议论、抒情的语句去抓,如《风景谈》一文,作者在描述了第一幅剪影“沙漠驼铃”之后,有这么几句议论性文字:“这里是大自然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这难道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作者提出了风景就是自然加上人的活动这个新颖命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就是揭示全文主题的“文眼”。如果再把第4、第6、第8和最后一段和议论语句联系起来,就是以真正深刻地理确作者所表述的对抗的军民那种火热的赞美之情。
散文的写作是千变万化的,并不是所有的散文都是以十分明确的语句直接揭示主旨,很多散文往往写得很含蓄,这样就需要我们从作品实际出发,可以从文章的具体描写入手,从文章的选材入手,在逐段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综合,这是阅读散文的常办法。比如巴金的《灯》一文作者诅咒黑暗,向往光明,坚信人间正义必胜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寓意深刻的描述来表现的,而这些描述又是从不同角度着笔,写得很含蓄、很深沉。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去细细品味,在把握其中寓意之后,加以综合、概括,于是我们就会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渴求光明的感情是何等的真挚而强烈,对正义力量与人类希望的代表――灯光――的热爱,又是多么深沉且崇高。
(二) 体味散文的意境
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常常要创造某种意境。“意境”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图景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境界。散文是缘情而发的,它要竭力追求某种真挚情致的表现,不允许矫柔造作,无病呻吟。这种真挚情感的表现常常是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而创造出艺术境界的。意境是散文艺术魅力、艺术生命之所在。由于作者的处境、思想感情、写作目的和描写对象不同,所创造的意境也各有特色。阅读散文时,要凭借自己的语感,通过联想和想象,有意识地走进散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达到情与景的统一,意与境的统一,这样才可以说是大体体味到了文章的意境。
(三) 揣摩语言,推敲词句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优美的散文常常借助于多种修辞手法、精练、形象的语汇和丰富多变的方式表达文章主旨,表现文章意境。因此,赏析散文的语言风格特色,可以进一步体会散文的语言表达效果。阅读散文的测试题也常常从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及情味格调等方面来检测。学习散文的语言,最重要的、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认真诵读,反复涵泳,只有这样才能对优美的语言产生丰富的感受。
诗歌由于它形式的限制,概括性更为突出。诗的语言凝炼而生动,以情感反映生活。阅读诗歌必须掌握诗的特点,把握感情的波澜,捕捉诗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诗的分类。
1 、阅读诗歌必须掌握诗歌的特点,诗歌特点如下;
① 集中性,集中性,是指运用形象思维,以生活中最有典型意义的片断,最能揭示生活本质,最富有特征的形象高度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如王维《渭城曲》,这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强列,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体现诗歌"集中性"之特点。
② 精练性,精练性,是指以极简练的语言,表达含量丰富的内容。如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其中的"绿"字,最初用的是"到"后改为"过"
,又改为"入""满",最后才确定为"绿"字。使人仿佛看到了春风绿遍江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③ 音乐性。音乐性指诗歌的句子一有节奏,和谐的韵律。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构成了诗的音乐美。一般他说,四言诗是二音步,五言诗三个音步,七言诗四个音步。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五言诗,三个音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的《赠汪伦》是七言诗,四个音步:桃花――潭水――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新诗每句不限字数,但一首诗中各句节拍要大致相等,才能体现出节奏感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2、 读诗要把握感情的波澜。感情是诗歌的生命,没有感情也就没有诗。诗是主观的感情与客观的事物的统一,这种感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如王安石《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中"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尽"字,饱含无限酸辛。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诗句中的"又"字遗民的苦盼,可复一年,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情饱满,溢出纸外。
3、 读诗要捕捉诗的意境。竟境是诗歌创作最高的艺术境界。"意"就是诗人主观感情,"境"就是外界的客观世界。两者和谐的统一就构成了竟境,阅读这类诗时要领略诗中的具体景物,从景物的描写中理会它的"意"。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呜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把读者引入析鲜,优美,广阔的境界。又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通过鸟啼,风雨、落花等客观事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惜春之情,其意境是一园一林。
4、 读诗要展开想象。想象能极大地丰富诗歌的形象,从而生动地表现思想感情,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名句:飞流址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从
天而落的想象,奇特而又自然。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把边塞的大雪想象成"梨花"是何等的奇丽。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了墙来。这首诗的三四句给人以无穷的联想,引出题外的暗示,也就是作者的寄托,那就是: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即使想关住满园春色,也是枉费心机;一枝红杏还是冲破封锁,给人们报杏春天到来的消息透出无限勃勃的生机。
5、读诗要了解诗的分类。诗歌按内容分,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诗主要是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来仅映社会生活,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梅岭三章》。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对事件放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如杜甫的《石壕吏》。诗歌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格律诗又分为律诗(八句)和绝句(四句)。
散文的阅读
散文是指语言优美、形式活泼、情文并茂,富有意境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地说,散文可以归入记叙文中,所以阅读散文可以借鉴阅读记叙文的方法。
(一) 理清线索,明确主旨
一般地说,散材文具有“形散而神聚”的明特点。“形散”是指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可以地抒写见闻、感受、情趣、个性;“神聚”是指线索清晰,中心集中。阅读散文很重要的一点是抓住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可以做为线索的事物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与主题或主要题材有关的物。如巴金的《灯》。
2.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如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白杨。
3.某个事件,如碧野《天山景物记》中以游踪为线索。
4.某感情,如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中的作者痛悼烈士、憎恨反动派的悲愤感情为线索。有些文章从的线索不是单一的。它除了有一条明线外,还有与明线交织在一起的内在的暗线。巴金的《灯》里,“灯”是明线,但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灯交织在一起,形成暗线并贯穿了全文。抓住了线索就抓做了文脉,就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这对理解作品布局谋篇的艺术技巧也很有意义。所谓文章主旨,就是“神”,就是中心。怎么就能准确地抓住了散文的“神”呢?有的通过议论、抒情的语句去抓,如《风景谈》一文,作者在描述了第一幅剪影“沙漠驼铃”之后,有这么几句议论性文字:“这里是大自然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这难道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作者提出了风景就是自然加上人的活动这个新颖命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就是揭示全文主题的“文眼”。如果再把第4、第6、第8和最后一段和议论语句联系起来,就是以真正深刻地理确作者所表述的对抗的军民那种火热的赞美之情。
散文的写作是千变万化的,并不是所有的散文都是以十分明确的语句直接揭示主旨,很多散文往往写得很含蓄,这样就需要我们从作品实际出发,可以从文章的具体描写入手,从文章的选材入手,在逐段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综合,这是阅读散文的常办法。比如巴金的《灯》一文作者诅咒黑暗,向往光明,坚信人间正义必胜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寓意深刻的描述来表现的,而这些描述又是从不同角度着笔,写得很含蓄、很深沉。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去细细品味,在把握其中寓意之后,加以综合、概括,于是我们就会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渴求光明的感情是何等的真挚而强烈,对正义力量与人类希望的代表――灯光――的热爱,又是多么深沉且崇高。
(二) 体味散文的意境
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常常要创造某种意境。“意境”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图景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境界。散文是缘情而发的,它要竭力追求某种真挚情致的表现,不允许矫柔造作,无病呻吟。这种真挚情感的表现常常是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而创造出艺术境界的。意境是散文艺术魅力、艺术生命之所在。由于作者的处境、思想感情、写作目的和描写对象不同,所创造的意境也各有特色。阅读散文时,要凭借自己的语感,通过联想和想象,有意识地走进散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达到情与景的统一,意与境的统一,这样才可以说是大体体味到了文章的意境。
(三) 揣摩语言,推敲词句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优美的散文常常借助于多种修辞手法、精练、形象的语汇和丰富多变的方式表达文章主旨,表现文章意境。因此,赏析散文的语言风格特色,可以进一步体会散文的语言表达效果。阅读散文的测试题也常常从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及情味格调等方面来检测。学习散文的语言,最重要的、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认真诵读,反复涵泳,只有这样才能对优美的语言产生丰富的感受。
[fly]<font color="blue">万般寂寞凭谁诉 遥寄相思一曲歌</font>[/fly]
![[图片: 01.jpg]](http://games.tom.com/zhuanti/pal3/images/intro/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