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9-12 01:2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 郭宏 校对:兄弟我 责任编辑:骑扫帚的胖女巫
欣闻时值母校更名“太原外国语学校”二十周年,特藉笔抒怀,记录下曾经走过的那段求学之路,亦则作为献给母校的一份贺礼。
(一)
虽然有时坐在大学校园的塑胶跑道旁会为中学时没有一个400米的大操场而感到遗憾,但每当我假期回到母校时,驻足最多的却是这个操场,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增添了一份留恋。因为在这里,我们曾一起整装待发,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一起为班里的运动员加油助威;一起在国旗下举行成人仪式。尽管那时会时常抱怨每天上午两节课后的出操,但现在想来,那时却是全校师生欢聚一堂的时刻。上了大学之后,这种情况再也不曾出现。
大学的教室没有固定的从属,白天它可能是各个专业课的上课地点,课余又作为自习室供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自修。与之不同的是,中学的教室多了一份别样的温馨。它承载着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更是同学彼此联系的纽带。它留住了每一个属于大家的精彩瞬间:班会、辩论赛、演讲比赛、圣诞晚会……;它记录了每一个属于大家的失意时刻:篮球赛兵败、毕业典礼……多少年之后,当我回到大学校园的教室时,也许我只记得这间教室上过数学分析,那间教室上过复变函数,仅此而已;然而,当我踏进曾经留下我们身影的956、982班时,我会仔细地许久地回味那教室墙上一张张奖状背后的故事……
(二)
从一个懵懂少年一步步走到今天,有太多的人让我感激和感动,特别是教过我课的老师们。
从初一到高三,除了一小段时间外,基本上当了六年的班长。这期间,先后成为三位老师的助手。第一位班主任是王红梅老师。时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她,富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和她一起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一起放风筝,一起滑旱冰。她会时常找同学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从她这里,让年少的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感。第二位是初三教过我们一年的陈丽欣老师。她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说话干脆利落,办事极富效率。
第三位班主任和我相处的时间最长,对我的影响也最大,她就是高中英语教研组的刘建萍老师。从刚踏入高中教室刘老师和我握手的那一刻开始,可以说我们非常愉快的一起“合作”了三年时间。刘老师对我们班上的同学极富有爱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是我见过的少有的关爱学生的好老师。那时的我们性格好动,时常因为纪律问题惹得老师烦心。但真正谁有什么难题出现,刘老师会二话不说帮他解决。特别是在高三保送期间,她帮助很多同学达成了既定心愿。刘老师和我的母亲年龄相当,对于我更多了一层老师之外的关爱。这种感激不是只字片语可以表达。
和刘老师一起,李江渊老师(语文)、侯冬栓老师(数学)、陈巍老师(物理)、赵莉老师(生物)加上孟瑞冰老师(化学)构成了我们高三冲刺的领军团队。正是靠他们的辛勤付出,最终使我们这一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另外还有在我刚进入初一时就有幸遇到的徐书蝉老师,她不光教我语文课,还叫我如何做人,使我在较早的时候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我历史的马铮老师,不仅仅拘泥于课本,更是以一种宏观的历史发展观来讲解,这对我思考问题影响很大。
(三)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结识了很多的同学和朋友。如果说老师是在课堂上传道解惑的话,那么我在生活中从同学的身上学到了很多。
李同和我早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奥林匹克班上就成为好友,然后在一起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他是一个极富幽默感的人,和他一起聊天会感到非常的轻松愉快。而且他的身上有一种很强的团队意识,愿意为自己的集体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而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同时他又非常具有责任感,一旦答应的事,必会负责到底,妥善的处理。
张旭是我们班公认的数学牛人。高中全国数学竞赛差3分遗憾的没有拿到省赛区一等奖,失去保送机会。然而天道酬勤,高考数学满分足以弥补这一遗憾。更值得我为之高兴的是,他现在已经保送四川大学数学系研究生。
王寰是我们班的一个大才女。在我刚刚开始学平生第一首宋词时,她已经对300多个词牌名耳熟能详。不经意间,她的笔已跳动出一行行荡气回肠的豪迈诗句。还记得初三时,她自编的名为《五十六贤集》的故事,将我们班当时的五十六个同学的名字串联了一遍,出现在她的故事话语当中。
还有王玉,每次和她聊天都感到有很多共同话题;王勇,和我六年晚上一起回家的great partner;“猛张飞”张磊、“黑子”郝楠,此二人都是班上校运会的主力,亦是肝胆相照的好友;我的高三同桌周琰,工作能力很强,在班里她是我的好助手,在学生会更是好同事、好拍档。
(四)
现在谈谈我自己。
大的考试经历过一次——小学升初中的母校提前单独招生考试,以第六名成为956班的一名新生;然后直升入高中,因获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保送浙江大学,后考入占浙大新生总人数5%的竺可桢学院混合班;现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硕博连读。
恋爱谈过一次,但不在中学。所以,我的体会是——不要早恋!
竞赛参加过若干次——高中时参加省数学联赛、英语竞赛,获一等奖;参加省物理、化学、生物竞赛,均获二等奖。大学和三个同学一起参加全国“Freescale”(飞思卡尔)杯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应用大赛获第五名、二等奖,我们四人也是所有36个获奖队伍中的唯一一组本科生选手。
在学习方面,我最大的体会有两点。
第一, 清楚自己之所学。
很多时候,当我们回过头看以前的自己时,往往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就学习而言,就像中学看小学的东西很基础,大学再看中学时同样会有这种感觉。中学的物理可以说是情景分析加公式计算,而且时常会有“对称性”概念的引入,特别是在解决有关感生电动势等电磁问题时。大学物理与之最大的不同是引入了微积分,使得思考角度发生了重大改变,很多时候要靠数学来解决物理问题。我开始明白爱因斯坦为什么要花七年的时间恶补数学。所以,在接受新知识时,不光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结论的得出从何而来。中学的课程设置受深度所限,很多时候只能给出一个结论。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能够适当的去了解一些前因后果,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很有裨益的。老师上课一定要仔细地认真地听!因为老师把课程的精华都在课上公布于众,而且上课听讲是眼耳并用,双管齐下,效果要比自己看好得多。就算自己真的完全掌握了,也不妨自己在脑海中跟着老师的思路过一遍推导过程。不要吝惜课上的时间而做别的事情,课后抓紧点就能补回来。在这方面,以前的学长跟我讲过多次,我当时却不以为然,结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上了大学在学数学分析时吃了一些亏,后来才把这个缺点克服。
第二,勤于总结。
其实这一点上了大学才深刻体会到其重要性。中学的课程内容相比之下并不是很多,所以更应该花时间出来仔细的认真地总结。每本书的目录已经列好了该册书的提纲,要做的只是自己用
自己理解了课本内容后的语言将提纲细化。这项工作全部完成之后,也就完成了第一遍总结。注意在这个工程中,所用的提纲是书的目录,这终归是国家教委老师的思想。所以第二遍总结要做的就是打破章节的条条框框的约束,自己重新安排知识体系结构。经过了这一步,自己出一本经自己重新排版的书都是可能的!对于能力强的同学来说,第一步总结完全可以跳过。个人的体会是,总结使得自己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创造,留下的印象就会更为深刻持久。这项工作若能坚持,所取得的成效要比做了多少本习题书更为明显,因为精华已经成竹于胸,习题万变不离其宗。“孙悟空跳不出如来手掌心”!当然适当的题还是要做,目的一是为了熟练,而是掌握一些技巧,但这绝不是最重要的。另外总结还包括对错题的归纳记录,并时常翻阅。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原来自己做错过的题目竟会一模一样的一错再错!有道是事不过三,错题本应当成为必备手册!
中学时有一个让我时常会想起的画面就是每周三中午一点在时任团委书记的周荣钧老师那里,我们学生会的几个主要干部轮流为其他人做一个presentation。题目自定,内容不限。很感谢周老师的这种创意,不知道现在的学生会还有没有这个项目了。在我看来,这一举动不仅锻炼了我们在众人前的表达能力,同时极大了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昔日的“同事”如今依然是很好的朋友。很欣赏当时的学生会主席,李艳冰。她是我的隔壁班同学,是她们班上的学习委员,学生会主席,同时还兼任了校报主编。她身上有种天然的亲和力,在班上协助班长开展各项班级工作;在学生会和几个部长亲密合作,有条不紊的组织了学生会的许多大型活动。同时,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最前列。现在还能时常想起一个留着剪发头的女生,风风火火的奔行于楼道和团委、教务部之间。
中学时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在高三暑假的七月一号到延安入党。当时已经确定会保送,因此有机会到延安革命圣地完成我的人生中的一件重要使命——在党旗下的入党宣誓。当我驻足于延安革命烈士纪念馆内毛泽东的巨幅诗词《沁园春•雪》时,心里不禁涌起一种快意的豪情壮志。
中学时感到遗憾的事有两件。一是未能加入广播站,当时自己以学业为重为借口,骗服自己放弃了应征;还有一件就是没有成立自己的社团——读书爱好者协会。其实早就有这么一个构想,就是所有的协会会员每人都要拿出一部自己特别欣赏的书来,写一个详细的书评,评价一下为什么觉得书好。然后将所有人的书作为协会共有财产,在协会内部传阅,并定期聚在一起交流。可能的话办一份杂志,将会员所感所想记录其上,包括看了书之后的述评等等。现在看来我只能将其作为一件趣事尘封于记忆中了。
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不经意间,我将完成又一个阶段的学习,如同四年前一样,前往我的下一站——北京,开始我新的征程,在生活的砺炼中不断成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 郭宏 校对:兄弟我 责任编辑:骑扫帚的胖女巫
欣闻时值母校更名“太原外国语学校”二十周年,特藉笔抒怀,记录下曾经走过的那段求学之路,亦则作为献给母校的一份贺礼。
(一)
虽然有时坐在大学校园的塑胶跑道旁会为中学时没有一个400米的大操场而感到遗憾,但每当我假期回到母校时,驻足最多的却是这个操场,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增添了一份留恋。因为在这里,我们曾一起整装待发,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一起为班里的运动员加油助威;一起在国旗下举行成人仪式。尽管那时会时常抱怨每天上午两节课后的出操,但现在想来,那时却是全校师生欢聚一堂的时刻。上了大学之后,这种情况再也不曾出现。
大学的教室没有固定的从属,白天它可能是各个专业课的上课地点,课余又作为自习室供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自修。与之不同的是,中学的教室多了一份别样的温馨。它承载着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更是同学彼此联系的纽带。它留住了每一个属于大家的精彩瞬间:班会、辩论赛、演讲比赛、圣诞晚会……;它记录了每一个属于大家的失意时刻:篮球赛兵败、毕业典礼……多少年之后,当我回到大学校园的教室时,也许我只记得这间教室上过数学分析,那间教室上过复变函数,仅此而已;然而,当我踏进曾经留下我们身影的956、982班时,我会仔细地许久地回味那教室墙上一张张奖状背后的故事……
(二)
从一个懵懂少年一步步走到今天,有太多的人让我感激和感动,特别是教过我课的老师们。
从初一到高三,除了一小段时间外,基本上当了六年的班长。这期间,先后成为三位老师的助手。第一位班主任是王红梅老师。时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她,富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和她一起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一起放风筝,一起滑旱冰。她会时常找同学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从她这里,让年少的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感。第二位是初三教过我们一年的陈丽欣老师。她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说话干脆利落,办事极富效率。
第三位班主任和我相处的时间最长,对我的影响也最大,她就是高中英语教研组的刘建萍老师。从刚踏入高中教室刘老师和我握手的那一刻开始,可以说我们非常愉快的一起“合作”了三年时间。刘老师对我们班上的同学极富有爱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是我见过的少有的关爱学生的好老师。那时的我们性格好动,时常因为纪律问题惹得老师烦心。但真正谁有什么难题出现,刘老师会二话不说帮他解决。特别是在高三保送期间,她帮助很多同学达成了既定心愿。刘老师和我的母亲年龄相当,对于我更多了一层老师之外的关爱。这种感激不是只字片语可以表达。
和刘老师一起,李江渊老师(语文)、侯冬栓老师(数学)、陈巍老师(物理)、赵莉老师(生物)加上孟瑞冰老师(化学)构成了我们高三冲刺的领军团队。正是靠他们的辛勤付出,最终使我们这一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另外还有在我刚进入初一时就有幸遇到的徐书蝉老师,她不光教我语文课,还叫我如何做人,使我在较早的时候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我历史的马铮老师,不仅仅拘泥于课本,更是以一种宏观的历史发展观来讲解,这对我思考问题影响很大。
(三)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结识了很多的同学和朋友。如果说老师是在课堂上传道解惑的话,那么我在生活中从同学的身上学到了很多。
李同和我早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奥林匹克班上就成为好友,然后在一起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他是一个极富幽默感的人,和他一起聊天会感到非常的轻松愉快。而且他的身上有一种很强的团队意识,愿意为自己的集体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而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同时他又非常具有责任感,一旦答应的事,必会负责到底,妥善的处理。
张旭是我们班公认的数学牛人。高中全国数学竞赛差3分遗憾的没有拿到省赛区一等奖,失去保送机会。然而天道酬勤,高考数学满分足以弥补这一遗憾。更值得我为之高兴的是,他现在已经保送四川大学数学系研究生。
王寰是我们班的一个大才女。在我刚刚开始学平生第一首宋词时,她已经对300多个词牌名耳熟能详。不经意间,她的笔已跳动出一行行荡气回肠的豪迈诗句。还记得初三时,她自编的名为《五十六贤集》的故事,将我们班当时的五十六个同学的名字串联了一遍,出现在她的故事话语当中。
还有王玉,每次和她聊天都感到有很多共同话题;王勇,和我六年晚上一起回家的great partner;“猛张飞”张磊、“黑子”郝楠,此二人都是班上校运会的主力,亦是肝胆相照的好友;我的高三同桌周琰,工作能力很强,在班里她是我的好助手,在学生会更是好同事、好拍档。
(四)
现在谈谈我自己。
大的考试经历过一次——小学升初中的母校提前单独招生考试,以第六名成为956班的一名新生;然后直升入高中,因获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保送浙江大学,后考入占浙大新生总人数5%的竺可桢学院混合班;现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硕博连读。
恋爱谈过一次,但不在中学。所以,我的体会是——不要早恋!
竞赛参加过若干次——高中时参加省数学联赛、英语竞赛,获一等奖;参加省物理、化学、生物竞赛,均获二等奖。大学和三个同学一起参加全国“Freescale”(飞思卡尔)杯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应用大赛获第五名、二等奖,我们四人也是所有36个获奖队伍中的唯一一组本科生选手。
在学习方面,我最大的体会有两点。
第一, 清楚自己之所学。
很多时候,当我们回过头看以前的自己时,往往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就学习而言,就像中学看小学的东西很基础,大学再看中学时同样会有这种感觉。中学的物理可以说是情景分析加公式计算,而且时常会有“对称性”概念的引入,特别是在解决有关感生电动势等电磁问题时。大学物理与之最大的不同是引入了微积分,使得思考角度发生了重大改变,很多时候要靠数学来解决物理问题。我开始明白爱因斯坦为什么要花七年的时间恶补数学。所以,在接受新知识时,不光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结论的得出从何而来。中学的课程设置受深度所限,很多时候只能给出一个结论。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能够适当的去了解一些前因后果,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很有裨益的。老师上课一定要仔细地认真地听!因为老师把课程的精华都在课上公布于众,而且上课听讲是眼耳并用,双管齐下,效果要比自己看好得多。就算自己真的完全掌握了,也不妨自己在脑海中跟着老师的思路过一遍推导过程。不要吝惜课上的时间而做别的事情,课后抓紧点就能补回来。在这方面,以前的学长跟我讲过多次,我当时却不以为然,结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上了大学在学数学分析时吃了一些亏,后来才把这个缺点克服。
第二,勤于总结。
其实这一点上了大学才深刻体会到其重要性。中学的课程内容相比之下并不是很多,所以更应该花时间出来仔细的认真地总结。每本书的目录已经列好了该册书的提纲,要做的只是自己用
自己理解了课本内容后的语言将提纲细化。这项工作全部完成之后,也就完成了第一遍总结。注意在这个工程中,所用的提纲是书的目录,这终归是国家教委老师的思想。所以第二遍总结要做的就是打破章节的条条框框的约束,自己重新安排知识体系结构。经过了这一步,自己出一本经自己重新排版的书都是可能的!对于能力强的同学来说,第一步总结完全可以跳过。个人的体会是,总结使得自己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创造,留下的印象就会更为深刻持久。这项工作若能坚持,所取得的成效要比做了多少本习题书更为明显,因为精华已经成竹于胸,习题万变不离其宗。“孙悟空跳不出如来手掌心”!当然适当的题还是要做,目的一是为了熟练,而是掌握一些技巧,但这绝不是最重要的。另外总结还包括对错题的归纳记录,并时常翻阅。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原来自己做错过的题目竟会一模一样的一错再错!有道是事不过三,错题本应当成为必备手册!
中学时有一个让我时常会想起的画面就是每周三中午一点在时任团委书记的周荣钧老师那里,我们学生会的几个主要干部轮流为其他人做一个presentation。题目自定,内容不限。很感谢周老师的这种创意,不知道现在的学生会还有没有这个项目了。在我看来,这一举动不仅锻炼了我们在众人前的表达能力,同时极大了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昔日的“同事”如今依然是很好的朋友。很欣赏当时的学生会主席,李艳冰。她是我的隔壁班同学,是她们班上的学习委员,学生会主席,同时还兼任了校报主编。她身上有种天然的亲和力,在班上协助班长开展各项班级工作;在学生会和几个部长亲密合作,有条不紊的组织了学生会的许多大型活动。同时,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最前列。现在还能时常想起一个留着剪发头的女生,风风火火的奔行于楼道和团委、教务部之间。
中学时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在高三暑假的七月一号到延安入党。当时已经确定会保送,因此有机会到延安革命圣地完成我的人生中的一件重要使命——在党旗下的入党宣誓。当我驻足于延安革命烈士纪念馆内毛泽东的巨幅诗词《沁园春•雪》时,心里不禁涌起一种快意的豪情壮志。
中学时感到遗憾的事有两件。一是未能加入广播站,当时自己以学业为重为借口,骗服自己放弃了应征;还有一件就是没有成立自己的社团——读书爱好者协会。其实早就有这么一个构想,就是所有的协会会员每人都要拿出一部自己特别欣赏的书来,写一个详细的书评,评价一下为什么觉得书好。然后将所有人的书作为协会共有财产,在协会内部传阅,并定期聚在一起交流。可能的话办一份杂志,将会员所感所想记录其上,包括看了书之后的述评等等。现在看来我只能将其作为一件趣事尘封于记忆中了。
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不经意间,我将完成又一个阶段的学习,如同四年前一样,前往我的下一站——北京,开始我新的征程,在生活的砺炼中不断成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marquee width="90%" behavior="alternate" scrollamount="3"><font color="purple">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 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font></marquee> <font color="pink"><marquee width="90%" behavior="alternate" scrollamount="3">其实, 生活就像洋葱, 一片一片地剥开, 总有一片会让我们流泪。
![[图片: pig%20wake%20up_8IMOps92NxIe.gif]](http://61.132.72.53/discuz/attachments/pig%20wake%20up_8IMOps92NxIe.gif)
</marquee></font>
![[图片: pig%20wake%20up_8IMOps92NxIe.gif]](http://61.132.72.53/discuz/attachments/pig%20wake%20up_8IMOps92NxIe.gif)
</marque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