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egend of 1900
#1
爱上提姆·罗素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你没法不爱上他。在《海上钢琴师》里,这个戏痴的演技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与1900完全融为了一体,提姆·罗素就是1900,1900就是提姆·罗素。

影片的画面就和它的音乐一样精雕细琢。喜欢海水光影下船舱里荡来荡去像秋千一样的摇篮,喜欢小1900透过头等舱磨砂玻璃屏风看到的有如浮士绘般的影像,一个传奇就这样展开了。

喜欢1900为麦克斯治疗晕船时所开的“药”;爱他那一身黑色的燕尾服与如履平地的脚步,还有气定神闲略带欣赏的询问,双手插在裤兜里迎门而入的气度以及嘴角那丝不易觉察的浅笑;爱他对麦克斯说“Trust me!”时镇定的眼神和语气、要他坐到琴凳上来的循循善诱——我想像不出面对这样的邀请有谁能够拒绝?爱极了他沉醉琴声里那明朗的笑容和无比悦耳的嗓音,幽默的对话显示心底里的纯真从未改变;爱他对麦克斯拿酒时会心的微笑以及拒饮时柔和的摇头……

Ennio Morricone(埃尼奥·莫里康里)的配乐是那么灵动、流畅、令人发自内心地感到愉悦,也只有意大利人、那个叫Giuseppe Tornatore(朱塞佩·托纳托雷)的家伙才能拍出如此浪漫而奔放的场景——如果他们的“钢琴之旅”仅仅是在华美的大厅里徜徉,那可没有这么富于感染力——他让1900和麦克斯“驾”着钢琴冲破了玻璃屏风、冲进了船长的寝舱,不羁的个性跃然而出,1900略带玩世不恭的回应以及船长的惩罚其实都充满了人情味。

喜欢1900躺在煤堆上向麦克斯描绘新奥尔良大雾时的情景,近乎魅惑的语音和优游的神态让人没法不相信他所说的一切;爱他脑海里兴之所至的旋律、指间流泻不息的音符,他为头等舱也为三等舱里所有识货的人演奏;爱他要听众先哼唱点播乐曲的曲调、进而侧耳倾听时的专注与好奇,更爱他在新移民们望见自由女神像、一哄而散后,对着人去楼空的舱房那落寞的身影;他纯真、孤寂、遗世独立却又对世态洞察入微,爱他用旋律描绘不同人物时的敏锐、精确和冷峻,到岸后留在船上给陌生人打电话的冲动,像个迷失了的孩子,对未知世界害怕又好奇。

至于和真正的爵士乐手Clarence Williams III(葛莱云斯·威廉姆斯III)扮演的谢利飙琴那段,好一个名利场!虽然麦克斯对谢利音乐的评价以及烟灰的运用都很出彩,但唯一打动我的是1900为对手流下真心欣赏的眼泪,原来他看重的只是音乐。算起来拍这部片子时提姆·罗素已经三十七岁了,而剧中的1900不过二十七。仔细看,你能看到他眼角的鱼尾纹和嘴边的深痕——岁月铁面无私地并没有放过他,却在刻画下沟壑的同时赋予了他从所未有的魅力,提姆·罗素的眼神单纯、干净、清澈、澄明、不染纤尘,我才知道——原来精灵的眼睛是永不会老的,即使岁月也拿他无能为力。

喜欢初见录音设备的1900问唱片商“录音会不会疼?”,也许音乐本身就包含着疼痛,与设备的更新没有关系。爱他弹琴时的神游天外,爱他凝视窗外少女时的那双眼睛——那是一双世间少有的眼睛,眼神里的爱慕、专注、痴迷、欣赏、微笑与感伤就那样自然流露着,没有一丝遮掩与防护。托纳托雷很会找演员,他知道这个少女不需要任何浮华的漂亮,但是她一定要健康、美丽、天然,有着红润的脸颊、憨厚的丰唇,像海风一样清新质朴,于是,他选择了Melanie Thierry(梅兰妮·蒂埃里)。

整个画面呈现出的油画美以及莫里康里所作的《1900\'s Theme》(1900的旋律)就那样深深触动了我的感官,几乎忘了身在何处。少女从这个窗口步出,又在下一道窗口出现,那双眼睛就那样追随着她,在被阻隔的短暂间隙里它忧伤、紧张、挂恋而又怅然若失、四下寻找,直到那个身影再次出现才安然、松弛下来,仿佛轻轻地舒了口气。梅兰妮在清风中或静立或走动,她并不知道有那样一双眼睛、那样一段旋律在描摹着她美丽的轮廓,她的身影消失了,他的琴声也止息了。

得知自己的演奏将要被无数次地复制,1900固执地抢下了模片,只因为“我和我的音乐不容分离!”“我也素来一成不变!”可他却愿意把这模片送给那少女呢。也许在他独自演练如何开口却又欲言又止时已然明白,他跟她终究是不同世界里的人,所以他唯愿把生命的一部分送给她。看到1900为情所困我是那么高兴,因为他的音乐里有了爱情,他终于完整了。

爱终究是不可抗拒的。1900拉开了三等女客船舱的门,在熟睡的面孔里找寻自己的心上人,那幽蓝的光线、有如前世今生般的音乐让我潸然泪下。她是属于陆地的,然而此刻她在海上、就熟睡在他的领地里,哪怕全世界都已沉没,他也会在这叶方舟里找寻到她。1900的脚步顿住了,他转过身、回过头来,直觉是奇妙的,她果然就躺在那里,唇色动人。1900做出了所有人都会有的举动,他把自己的唇轻轻贴在了她的唇上,这短暂、轻柔的触碰甚至算不上一个吻,在她清醒之前他便飞奔着躲了起来。这不像一个男人的举动,倒更像一个孩子的反应,我想我几乎忘记了,他本就是一个精灵嘛!

似乎惟有遗憾才能成就美。目的地到了,少女也要下船了。眼看爱情稍纵既逝,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他唤住了她,她也停住了脚步,然而他却未曾说出个所以然来。同是发生在豪华巨轮上的故事,横亘在《泰坦尼克号》那对恋人之间的是生与死,而1900与那少女之间唯一的阻碍仅仅是他的心。人心比之生死哪个的阻隔更强大呢?我不知道。也许泰戈尔说得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从这个角度来说,1900真是纯真又固执、狂热又冷漠。两年过去了,他有无数次下船的机会,却依然守着自己的坚持。陆地上的世界不是没有过诱惑,他也决心要踏上那块土地,结果,半空里他停住了,长久凝视那座马上就能用双脚去感受的城市,扔出了他的帽子,就头也不回地返回到船上——甚至连他的帽子也未曾登陆呢,它飘落进了海里。或许1900扔出那个帽子是想听从上天的旨意吧,所以才那么义无返顾。

如果说眼睁睁放弃了爱情、固执地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都不算极端的话,那么,面对因为报废而即将要被炸毁的船仍不肯离开半步,那就真的是狂人举动了。然而他的心里更多的却不是疯狂,而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慌。

一生面对着大海、面对着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那个世界企图用名利去引诱他却始终没有承认过他的存在,而它所呈现出来的对名利的欲望反而令他一直踯躇不前,甚至放弃了追求正常的家庭生活。对1900来说,维吉尼亚号才是他的家园。他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

是的,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各地的邮轮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此创作出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他安慰麦克斯说邮轮被炸毁后,他在天堂里发现自己缺了条左臂,天使却遗憾地告诉他只有一条右臂可供使用了,这样他就有了两条右臂,用两条右臂弹钢琴是多么好笑!麦克斯流着泪笑了。爱他就尊重他的选择,麦克斯就这样走下了那艘船。

独自留在船舱里的1900已经没有了钢琴,他伸出双手,向着虚空弹奏脑海里的曲调;他转过脸来,满脸的孤独与倔强,露出一丝微笑;抬头仰望上方,沐浴在一片黄色的光里,仿佛静候着天堂的召唤。四下里一片寂静,片刻,爆炸腾起……

有一篇影评这样写道:

“生命像极了一场茫无头绪的冒险,所以我们往往会敬佩那些流连于同一个地方、专注于同一件事情的人。被无常的命运折磨的时候,拒绝改变有时候能提供给人一种安全感。所以,《海上钢琴师》从一开始便给了我们很多期待。”
[图片: 000112543.jpg]
回复
#2
喜欢那个那个OST

::狂 临 人 间::
回复


跳转到:


正在阅读该主题的用户: 1位游客
您的访问已通过Cloudflare保护,访问自美国/l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