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4-17 05:12
但宝玉决非一个彻底的意淫主义者,他身上总有些贾府公子哥的习气,所以要跟袭人初试云雨情,又跟碧痕不清不楚,更别说明目张胆调戏金钏了。甚至在他八,九岁的时候还做过关于秦可卿的春梦。
可卿是个很有趣的角色,宝玉就是在她房中做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春梦,而这个梦竟成为全书的总纲。在梦中宝玉跟一个叫可卿的人发生关系,而可卿本身又跟自己的公公有些首尾,透着那么点水性杨花,很多人因此断定那场梦其实暗写可卿对宝玉的性引诱。这样的说法是有些吓人的。红学家们研究《红楼梦》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其实曹雪芹不是孔夫子,哪里那许多微言大义?宝玉做了一个很正常的梦,大概每个小男孩在往青春期过渡时都幻想过一个成熟女性的指引,所以作者只是写了一点少男之心的体会,我不大知道小男孩的心理,但梦中的可卿和现实中的可卿明显是不同的,梦中的可卿身兼黛玉宝钗之美-----这摆明是宝玉自己的臆想了,梦外的可卿虽然很美,但既不象黛玉又不象宝钗,说可卿引诱人家,实在是委屈可卿了。而且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妇伺候公公,伺候丈夫还不够,哪根筋搭错了,要会去引诱一个八,九岁孩子?当然,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大概跟走大街上,突然被高压线电死的机率差不多吧。
可卿跟自己公公贾珍的公案被曹雪芹删去了,原因是一个叫畸笏叟的人看见后头可卿对风姐托梦,讲的全是大道理,於是起了惜香怜玉之心,“命”曹雪芹把可卿跟贾珍的戏给删了。我想那描写一定是精彩之极,因为看不到了,所以很讨厌畸笏叟这个老家伙。他既然敢命令曹雪芹,当是曹雪芹的长辈,但他出的章程实在不怎么样,全不是写小说的套路。曹雪芹虽然听他话删了这场戏,但大概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只怕还伺机找回,要不他干吗留下这么多线索啊。至於后来写了尤三姐,接受教训死活不给畸笏叟看了,所以我们才看见一个又淫荡又坚贞,丰满鲜润的尤三姐,这样矛盾冲突又和谐自然的形像,那里是畸笏叟那一根筋可以接受的。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可卿是《红楼梦》里极其性感的一个女性,虽然尤三姐也不错,但终归是太泼辣粗野,好像天生的小辣椒,比不上可卿身上有逼良为娼的楚楚动人。性感是曹雪芹笔下禁区,大概他怕写成《金瓶梅》,所以红楼诸钗大多是平胸,宝钗丰腴,但不提她身材如何,我知道做书人爱惜她,不忍读书人拿了这些女子中的任何一个去意淫,但女子的身体美总是抹煞不了,这才有了尤三姐这样的漏网之鱼。尤二姐,尤三姐都是风月场中的老手,特别是尤三姐,一袭大红抹胸简直把半部书给染红,这样的女子总是招人垂涎,一旦抹了脸要做烈女,又让人尤其地疼爱。但若没有后面的贞烈,大家不大会谅解她们道德上的缺憾。说来说去,女人的美还是起始于肉体,终止于精神,中国人管后者叫“品”,文人要有文品,做人要有人品,其实就是看在精神层面上自我修养,曹雪芹高明就在于,他是第一个去关注女子精神美的人。当然,现在日新月异,你去关注女子的精神美已经没什么了不起的了,你不去关注了反而要被女子们乱棍打死,所以不关注的也要装着关注。进了大观园,性感女子就更少了,顶多算上晴雯吧,死之前齐根咬断指甲,又脱了内衣给宝玉,这样的女子真让人感叹,我想我这样的分析是有些色迷迷的,很不好,打住。
贾府三春只有探春最为出彩,但她运气不好,没有托生在太太肚子里,所以无时无刻不积极向组织靠拢。她自己也是有才能的,心又高,要锥处囊中,只是她的努力太着痕迹,有一个小人物拿了自己的优秀一定要跟命运去讨说法的不尴不尬。她整体下来,比不得宝钗的含而不露,雍容大气,所以常常显得神经质,过於敏感,打了王善保家的一个耳光之后,又拉着风姐要解衣服让她验身,这出戏明显演过了,甚至露出她亲生母亲的作风。看那章时,替她摇头,她脑子里‘姨娘养的’那根铉绷得实在是太紧了。
曹雪芹写了一屋子的贵族妇人,但也有刘姥姥这样的农妇,刘姥姥应该不是普通的农妇,她浑身上下都是俗世的精明,七巧伶俐,又让人隐隐心酸。我很喜欢她,她也有一种大气宽容在身上,是活过岁数的人才有的,人精一样,却浑厚天成,世间少有。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那是刘姥姥的正戏,一园子的人都让她给盖了,她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诙谐但不荒诞,随和但不下作。曹雪芹虽用重笔,一分一毫却都掌握得轻巧,其实这样的人物是很容易写着写着写坏了而让人讨厌的。贾母事后让鸳鸯过来送衣服,风姐又给了她半炕东西,也是侧写刘姥姥为人,曹雪芹善於借力打力,贾母和凤姐这两人是有经历的,所以知道刘姥姥的好处。凤姐年轻心高,一开始瞧不上刘姥姥,后来知道抱了大姐儿让她取名字,可见凤姐也是巨眼,事实证明刘姥姥确是托孤的人。而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没看过别人眉眼高低,是领会不了刘姥姥的。所以黛玉要嘲笑她是母蝗虫,并非是黛玉不善良,只是不懂事,学生腔而已。
《红楼梦》那么多的人物,各具风采,井水不犯河水,作书人除了文字上一流,世情也炉火纯青,我有时嫉妒起来,绝不信曹雪芹是二十岁开始动笔。胡适是最早开始研究曹雪芹家世的,他研究来研究去,发现曹雪芹一定没经过那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所以后世很多人说这书不是曹雪芹写的。这样的推论听起来很合理,不经历怎么写的出?但在我看来,这是偏见。如果没有人说兰陵笑笑生一定就是西门庆,罗贯中一定就是诸葛亮,为什么就偏偏要求曹雪芹非要是贾宝玉呢?只要考证出曹家经过显赫,我觉得这就够了,曹雪芹完全可以听长辈闲聊才写出这部书,所以他不交待故事的时代背景,也不交待故事的地理背景,有可能是因为雍正朝文字狱严重,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没经历,模糊点下笔会更加自在。后来张爱玲写《红楼梦魇》,说《红楼梦》是创作小说,不是自传。我深以为然。张爱玲是写小说的,搞过创作的人都不会忽略想象力的力量。
后来还有索隐一派研究《红楼梦》的,认定这部小说是借机骂人,褒贬世事的。以蔡元培为首,他的“石头记索隐”第一句就是:《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这句话让我大倒胃口,所以他的关于王熙风是余国柱,宝钗是高士奇的对号入座,我连脑子都懒得过。他是拿了《红楼梦》当谜语来猜了,费了半天精神,自己说的天花乱坠,别人听的云山雾罩。胡适看了后,讲刻薄话说:“我很抱歉,但蔡先生的心力是白白浪费了”。后来索隐派渐渐销声匿迹,但近几年,又有霍氏姐弟出《红楼解梦》,更加能扯,说雍正有个没入册的妃子叫香玉,就是黛玉的元神,因为香玉跟曹雪芹关系好,可是后来又被雍正搞进宫里,曹雪芹气得要命,发愤写了《红楼梦》。这说法其实是索隐派借尸还魂,一开始红学界还真有人费了精神去跟他们辩驳,口水仗打了一段时间,当时热闹,后来就渐渐没人再理他们,他们是有些走火入魔的意思了。
考证派的,胡适挂帅,但我首推周汝昌,他的“红楼梦新证”句句都是红学断根儿的道理,即使今天看也有种红楼梦话说到尽头的意思。他可贵在全不去做周边的延伸,紧紧绕着《红楼梦》说话,最不装神弄鬼。可恨他四十万字的“红楼梦新证”竟然写在27岁,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有人要我推荐红学的著作,我多半指“红楼梦新证”,我觉得那是可以当宝典看的,自那以后,红学界鲜有佳作了。红学在三,四十年代的兴盛,很大的原因是甲戌本的问世,现在没有新材料,一大堆人考证来考证去,只能是在原地转圈圈而已。可惜《红楼梦新证》不再出版,我只在网上看过全文,手上没书,深为遗憾,若有人藏有此书,又不想要的,一定记得通知我。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1998年还在台湾再版,新序新跋的,搞得光光彩彩,都说国学在台湾,看看人家这态度。
有人说《红楼梦》不好看,腻腻歪歪地闷骚,我说那是因为不解其味,只是关于《红楼梦》,不必着急,不喜欢的时候就扔在一边,也许多年过去再拾起,就能体会它的好处了
可卿是个很有趣的角色,宝玉就是在她房中做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春梦,而这个梦竟成为全书的总纲。在梦中宝玉跟一个叫可卿的人发生关系,而可卿本身又跟自己的公公有些首尾,透着那么点水性杨花,很多人因此断定那场梦其实暗写可卿对宝玉的性引诱。这样的说法是有些吓人的。红学家们研究《红楼梦》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其实曹雪芹不是孔夫子,哪里那许多微言大义?宝玉做了一个很正常的梦,大概每个小男孩在往青春期过渡时都幻想过一个成熟女性的指引,所以作者只是写了一点少男之心的体会,我不大知道小男孩的心理,但梦中的可卿和现实中的可卿明显是不同的,梦中的可卿身兼黛玉宝钗之美-----这摆明是宝玉自己的臆想了,梦外的可卿虽然很美,但既不象黛玉又不象宝钗,说可卿引诱人家,实在是委屈可卿了。而且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妇伺候公公,伺候丈夫还不够,哪根筋搭错了,要会去引诱一个八,九岁孩子?当然,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大概跟走大街上,突然被高压线电死的机率差不多吧。
可卿跟自己公公贾珍的公案被曹雪芹删去了,原因是一个叫畸笏叟的人看见后头可卿对风姐托梦,讲的全是大道理,於是起了惜香怜玉之心,“命”曹雪芹把可卿跟贾珍的戏给删了。我想那描写一定是精彩之极,因为看不到了,所以很讨厌畸笏叟这个老家伙。他既然敢命令曹雪芹,当是曹雪芹的长辈,但他出的章程实在不怎么样,全不是写小说的套路。曹雪芹虽然听他话删了这场戏,但大概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只怕还伺机找回,要不他干吗留下这么多线索啊。至於后来写了尤三姐,接受教训死活不给畸笏叟看了,所以我们才看见一个又淫荡又坚贞,丰满鲜润的尤三姐,这样矛盾冲突又和谐自然的形像,那里是畸笏叟那一根筋可以接受的。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可卿是《红楼梦》里极其性感的一个女性,虽然尤三姐也不错,但终归是太泼辣粗野,好像天生的小辣椒,比不上可卿身上有逼良为娼的楚楚动人。性感是曹雪芹笔下禁区,大概他怕写成《金瓶梅》,所以红楼诸钗大多是平胸,宝钗丰腴,但不提她身材如何,我知道做书人爱惜她,不忍读书人拿了这些女子中的任何一个去意淫,但女子的身体美总是抹煞不了,这才有了尤三姐这样的漏网之鱼。尤二姐,尤三姐都是风月场中的老手,特别是尤三姐,一袭大红抹胸简直把半部书给染红,这样的女子总是招人垂涎,一旦抹了脸要做烈女,又让人尤其地疼爱。但若没有后面的贞烈,大家不大会谅解她们道德上的缺憾。说来说去,女人的美还是起始于肉体,终止于精神,中国人管后者叫“品”,文人要有文品,做人要有人品,其实就是看在精神层面上自我修养,曹雪芹高明就在于,他是第一个去关注女子精神美的人。当然,现在日新月异,你去关注女子的精神美已经没什么了不起的了,你不去关注了反而要被女子们乱棍打死,所以不关注的也要装着关注。进了大观园,性感女子就更少了,顶多算上晴雯吧,死之前齐根咬断指甲,又脱了内衣给宝玉,这样的女子真让人感叹,我想我这样的分析是有些色迷迷的,很不好,打住。
贾府三春只有探春最为出彩,但她运气不好,没有托生在太太肚子里,所以无时无刻不积极向组织靠拢。她自己也是有才能的,心又高,要锥处囊中,只是她的努力太着痕迹,有一个小人物拿了自己的优秀一定要跟命运去讨说法的不尴不尬。她整体下来,比不得宝钗的含而不露,雍容大气,所以常常显得神经质,过於敏感,打了王善保家的一个耳光之后,又拉着风姐要解衣服让她验身,这出戏明显演过了,甚至露出她亲生母亲的作风。看那章时,替她摇头,她脑子里‘姨娘养的’那根铉绷得实在是太紧了。
曹雪芹写了一屋子的贵族妇人,但也有刘姥姥这样的农妇,刘姥姥应该不是普通的农妇,她浑身上下都是俗世的精明,七巧伶俐,又让人隐隐心酸。我很喜欢她,她也有一种大气宽容在身上,是活过岁数的人才有的,人精一样,却浑厚天成,世间少有。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那是刘姥姥的正戏,一园子的人都让她给盖了,她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诙谐但不荒诞,随和但不下作。曹雪芹虽用重笔,一分一毫却都掌握得轻巧,其实这样的人物是很容易写着写着写坏了而让人讨厌的。贾母事后让鸳鸯过来送衣服,风姐又给了她半炕东西,也是侧写刘姥姥为人,曹雪芹善於借力打力,贾母和凤姐这两人是有经历的,所以知道刘姥姥的好处。凤姐年轻心高,一开始瞧不上刘姥姥,后来知道抱了大姐儿让她取名字,可见凤姐也是巨眼,事实证明刘姥姥确是托孤的人。而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没看过别人眉眼高低,是领会不了刘姥姥的。所以黛玉要嘲笑她是母蝗虫,并非是黛玉不善良,只是不懂事,学生腔而已。
《红楼梦》那么多的人物,各具风采,井水不犯河水,作书人除了文字上一流,世情也炉火纯青,我有时嫉妒起来,绝不信曹雪芹是二十岁开始动笔。胡适是最早开始研究曹雪芹家世的,他研究来研究去,发现曹雪芹一定没经过那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所以后世很多人说这书不是曹雪芹写的。这样的推论听起来很合理,不经历怎么写的出?但在我看来,这是偏见。如果没有人说兰陵笑笑生一定就是西门庆,罗贯中一定就是诸葛亮,为什么就偏偏要求曹雪芹非要是贾宝玉呢?只要考证出曹家经过显赫,我觉得这就够了,曹雪芹完全可以听长辈闲聊才写出这部书,所以他不交待故事的时代背景,也不交待故事的地理背景,有可能是因为雍正朝文字狱严重,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没经历,模糊点下笔会更加自在。后来张爱玲写《红楼梦魇》,说《红楼梦》是创作小说,不是自传。我深以为然。张爱玲是写小说的,搞过创作的人都不会忽略想象力的力量。
后来还有索隐一派研究《红楼梦》的,认定这部小说是借机骂人,褒贬世事的。以蔡元培为首,他的“石头记索隐”第一句就是:《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这句话让我大倒胃口,所以他的关于王熙风是余国柱,宝钗是高士奇的对号入座,我连脑子都懒得过。他是拿了《红楼梦》当谜语来猜了,费了半天精神,自己说的天花乱坠,别人听的云山雾罩。胡适看了后,讲刻薄话说:“我很抱歉,但蔡先生的心力是白白浪费了”。后来索隐派渐渐销声匿迹,但近几年,又有霍氏姐弟出《红楼解梦》,更加能扯,说雍正有个没入册的妃子叫香玉,就是黛玉的元神,因为香玉跟曹雪芹关系好,可是后来又被雍正搞进宫里,曹雪芹气得要命,发愤写了《红楼梦》。这说法其实是索隐派借尸还魂,一开始红学界还真有人费了精神去跟他们辩驳,口水仗打了一段时间,当时热闹,后来就渐渐没人再理他们,他们是有些走火入魔的意思了。
考证派的,胡适挂帅,但我首推周汝昌,他的“红楼梦新证”句句都是红学断根儿的道理,即使今天看也有种红楼梦话说到尽头的意思。他可贵在全不去做周边的延伸,紧紧绕着《红楼梦》说话,最不装神弄鬼。可恨他四十万字的“红楼梦新证”竟然写在27岁,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有人要我推荐红学的著作,我多半指“红楼梦新证”,我觉得那是可以当宝典看的,自那以后,红学界鲜有佳作了。红学在三,四十年代的兴盛,很大的原因是甲戌本的问世,现在没有新材料,一大堆人考证来考证去,只能是在原地转圈圈而已。可惜《红楼梦新证》不再出版,我只在网上看过全文,手上没书,深为遗憾,若有人藏有此书,又不想要的,一定记得通知我。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1998年还在台湾再版,新序新跋的,搞得光光彩彩,都说国学在台湾,看看人家这态度。
有人说《红楼梦》不好看,腻腻歪歪地闷骚,我说那是因为不解其味,只是关于《红楼梦》,不必着急,不喜欢的时候就扔在一边,也许多年过去再拾起,就能体会它的好处了
C`est pas la v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