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23 21:21
顽主》彩色宽银幕故事片
1989年 峨眉电影制片厂摄制
编剧:王朔 米家山
导演:米家山
摄影:王小烈
主演:张国立 潘虹 梁天 葛优 马晓睛
剧情简介:
城市青年于观、马青、杨重在繁华的商业区办起“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生意火爆。当他们从停业的公司出来时,看到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人们需要有人来为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
影片评析:
《顽主》围绕一个“三T”公司兴衰的荒诞故事,展示了改革开放年代呈现出的杂乱纷繁的社会景象,以及人们的各种心态,尤其是对生活中各种病态的人格、行为和种种不尽人意的现象极尽嘲讽、调侃、玩耍,表达了对传统的旧秩序、陈腐的道德观的反思、反叛和批判,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使社会生活更完善的愿望。影片以纪实与荒诞融合的手法,幽默而不乏清新,辛辣而不乏善意地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真实有趣的现代都市生活漫画。
影片里有两类人,一类是“三T”公司的成员,另一类是“三T”涉及的客户们。影片是按群像塑造人物的,没有对哪个精雕细刻,但采用了接近漫画或特写的手段,寥寥几笔就勾出了人物的某个侧面,既形象,又典型。
影片风格荒诞,却能使观众接受和认同,首先是由于影片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真实的,荒诞正是来源于生活本身,同时也由于影片彩了纪实的艺术手法来揭示生活本身的荒诞性,将荒诞风格与纪实的艺术手法相融合,使生活图景高度真实,给人以亲切、朴实、可信之感。我们看到,影片的思想内涵都是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发展中表达出来的,没有将人为的东西,如精心设计的视觉造型、晦涩朦胧的隐喻、象征等强加给观众。为了使画面具有生活实感,拍摄中很少用灯,尽量用自然光。所有的街头戏都是用长焦和多机位在生活中观察、捕捉和偷拍下来的,而且影片全部采用了同期录音。这些都有力地烘托了时代背景和生活氛围,显示了都市生活的那种杂乱、对立和冲突,暗示出对现实生活的多重指向性。
影片中的音乐、歌曲的处理与全片的气氛、格调也很谐调。影片中每个段落开头都出现一段探戈音乐,并配上一幅幅现代都市风情画般的镜头:汹涌的人流、车流;拥挤林立的高楼,这样处理,使全片有张有弛,起到了调节节奏的作用。影片中台词饱满,有了音乐的调节,正可使观众听觉上得到间歇的休息。而音乐的轻松感、愉快感与生活的沉重感的对立,也给人幽默调侃的感觉。影片开头结尾画面伴以类似崩克和粗摇滚之间的声嘶力竭的歌唱,很有现代色彩,将现代生活中都市人特别是都市青年人的焦灼、惶惑和躁动不安的情绪渲渠得淋漓尽致。
本片是中国最有争议的作家王朔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八十年代后期是王朔文学创作的颠峰时期。他的作品在当年就有四部被搬上银幕,有报刊称其为中国电影的"王朔年"。王朔一向以歌颂"无英雄主义",塑造与"高、大、全"截然相反的"痞子"形象为赏心乐事。这些人价值漂浮、理想幻灭,生活无聊,却总能一针见血地揭开现代人虚伪的面具。以本片主人公为例,他们大都性格单纯、游手好闲,不愿随波逐流但又无力摆脱现实,想凭自己的热情去社会拼搏但最终却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参加本片演出的演员--不论主角还是配角--在当今中国影视界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但在当年,他们的成绩和观众对他们的认识却只限于:
影片男主角于观由曾获全国戏剧"梅花奖"的青年演员张国立扮演;两次获"金鸡奖"的著名女演员潘虹一改悲剧戏路,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于观的两个朋友分别由青年喜剧演员梁天、葛优扮演,梁天曾在喜剧片《二子开店》中有成功的表演,葛优继承了其父--著名演员葛存壮的传统;参加演出的还有观众早已熟悉的演员孙敏、颜彼得、侯跃华等。
可以试想:如果这部影片在今天开拍,是绝不可能再像1988年那样召集原班人马了……
著名导演米家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1987年他拍摄电影《顽主》时,片中演员葛优、张国立、潘虹等虽然都小有名气,但片酬也只有800元。不过,这已经比当年巩俐的身价高出了好几倍。
据米家山介绍,《顽主》是1987年他还在峨影厂时拍摄的。说到与葛优的结缘,米导笑称“纯属偶然”。他回忆说,当年为《顽主》招募演员时,有个人前来应征,此人是葛优的朋友,因为没有单人照,于是交来一张合影,其中就有葛优。看着坐在后排的葛优一脸装傻的表情,米家山立马认定这个角色非葛优莫属。而原本无意出演《顽主》的葛优,受到米导赏识走进剧组后,拍戏没有丝毫马虎。拍完片后,当葛优第一次拿到800元片酬时,说的第一句话竟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见过这么多的钱啊!”
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老片
1989年 峨眉电影制片厂摄制
编剧:王朔 米家山
导演:米家山
摄影:王小烈
主演:张国立 潘虹 梁天 葛优 马晓睛
剧情简介:
城市青年于观、马青、杨重在繁华的商业区办起“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生意火爆。当他们从停业的公司出来时,看到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人们需要有人来为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
影片评析:
《顽主》围绕一个“三T”公司兴衰的荒诞故事,展示了改革开放年代呈现出的杂乱纷繁的社会景象,以及人们的各种心态,尤其是对生活中各种病态的人格、行为和种种不尽人意的现象极尽嘲讽、调侃、玩耍,表达了对传统的旧秩序、陈腐的道德观的反思、反叛和批判,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使社会生活更完善的愿望。影片以纪实与荒诞融合的手法,幽默而不乏清新,辛辣而不乏善意地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真实有趣的现代都市生活漫画。
影片里有两类人,一类是“三T”公司的成员,另一类是“三T”涉及的客户们。影片是按群像塑造人物的,没有对哪个精雕细刻,但采用了接近漫画或特写的手段,寥寥几笔就勾出了人物的某个侧面,既形象,又典型。
影片风格荒诞,却能使观众接受和认同,首先是由于影片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真实的,荒诞正是来源于生活本身,同时也由于影片彩了纪实的艺术手法来揭示生活本身的荒诞性,将荒诞风格与纪实的艺术手法相融合,使生活图景高度真实,给人以亲切、朴实、可信之感。我们看到,影片的思想内涵都是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发展中表达出来的,没有将人为的东西,如精心设计的视觉造型、晦涩朦胧的隐喻、象征等强加给观众。为了使画面具有生活实感,拍摄中很少用灯,尽量用自然光。所有的街头戏都是用长焦和多机位在生活中观察、捕捉和偷拍下来的,而且影片全部采用了同期录音。这些都有力地烘托了时代背景和生活氛围,显示了都市生活的那种杂乱、对立和冲突,暗示出对现实生活的多重指向性。
影片中的音乐、歌曲的处理与全片的气氛、格调也很谐调。影片中每个段落开头都出现一段探戈音乐,并配上一幅幅现代都市风情画般的镜头:汹涌的人流、车流;拥挤林立的高楼,这样处理,使全片有张有弛,起到了调节节奏的作用。影片中台词饱满,有了音乐的调节,正可使观众听觉上得到间歇的休息。而音乐的轻松感、愉快感与生活的沉重感的对立,也给人幽默调侃的感觉。影片开头结尾画面伴以类似崩克和粗摇滚之间的声嘶力竭的歌唱,很有现代色彩,将现代生活中都市人特别是都市青年人的焦灼、惶惑和躁动不安的情绪渲渠得淋漓尽致。
本片是中国最有争议的作家王朔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八十年代后期是王朔文学创作的颠峰时期。他的作品在当年就有四部被搬上银幕,有报刊称其为中国电影的"王朔年"。王朔一向以歌颂"无英雄主义",塑造与"高、大、全"截然相反的"痞子"形象为赏心乐事。这些人价值漂浮、理想幻灭,生活无聊,却总能一针见血地揭开现代人虚伪的面具。以本片主人公为例,他们大都性格单纯、游手好闲,不愿随波逐流但又无力摆脱现实,想凭自己的热情去社会拼搏但最终却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参加本片演出的演员--不论主角还是配角--在当今中国影视界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但在当年,他们的成绩和观众对他们的认识却只限于:
影片男主角于观由曾获全国戏剧"梅花奖"的青年演员张国立扮演;两次获"金鸡奖"的著名女演员潘虹一改悲剧戏路,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于观的两个朋友分别由青年喜剧演员梁天、葛优扮演,梁天曾在喜剧片《二子开店》中有成功的表演,葛优继承了其父--著名演员葛存壮的传统;参加演出的还有观众早已熟悉的演员孙敏、颜彼得、侯跃华等。
可以试想:如果这部影片在今天开拍,是绝不可能再像1988年那样召集原班人马了……
著名导演米家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1987年他拍摄电影《顽主》时,片中演员葛优、张国立、潘虹等虽然都小有名气,但片酬也只有800元。不过,这已经比当年巩俐的身价高出了好几倍。
据米家山介绍,《顽主》是1987年他还在峨影厂时拍摄的。说到与葛优的结缘,米导笑称“纯属偶然”。他回忆说,当年为《顽主》招募演员时,有个人前来应征,此人是葛优的朋友,因为没有单人照,于是交来一张合影,其中就有葛优。看着坐在后排的葛优一脸装傻的表情,米家山立马认定这个角色非葛优莫属。而原本无意出演《顽主》的葛优,受到米导赏识走进剧组后,拍戏没有丝毫马虎。拍完片后,当葛优第一次拿到800元片酬时,说的第一句话竟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见过这么多的钱啊!”
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老片
::狂 临 人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