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张大碟引进了!
#11
今天发现桥头街那个韩国城也有卖打口的,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回复
#12
问个问题你们别打我.............. 啥叫打口???????????
我只在乎你在乎不在乎我的在乎和我的不在乎,你的在乎和你的不在

乎我一定在乎的非常在乎。你是否在乎你在乎的人在乎不在乎你的在

乎和你的不在乎,你在乎我的在乎吗?
回复
#13
哦 啊
有①天ωǒ丢了.你會Zhao我嗎?從來未曾為誰动心.....oο→oo゛却因伱┊我格外認眞.
回复
#14
打口碟,

即国外正版碟,这些碟片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到中国,最多的一种形式是以废塑料名义被进口,几乎全部来源自美国。因此购买所有欧洲、日本乐队的打口都是在美国销售的版本。

为什么被称为打口?

举个例子,比如BM*唱片公司预算销售某乐队专辑500万张,但由于某些原因,很多没有销售完,对于国外唱片公司来说,降价销售是完全不可能的,大量库存又会浪费大量财力和物力,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销毁(直接切口、钻洞、激光、化学方法等)。在这销毁过程中,由于制作**的塑料盒都是一些高品质的化学纤维,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这些被"销毁"的**就被以废塑料的名义进口到中国。其实在销毁过程中,由于进货人的要求和走通关系,只有部分*d被完全销毁,有一部分只是切到了cd盒面,而cd完好无损,这些cd就被称为打口cd。那些毫发无损,连盒面都没有切到的cd就成了专业音乐人士、电台dj和发烧友的抢手货,被称为原盘。另外,还有一类被称为扎眼盘,这类cd扎到了cd盘面本身,长期视听会损坏机器,现在市场上已较为少见,网站也不销售这类cd了。(早期的打口cd指的多为切到cd盘面边缘,现在所说的打口则指有少许切口或是部分损伤,但绝大多数歌曲都能播放)

真正追求自由音乐的人们是没有不听打口的。这些音乐本身完整,cd音质也是最好的,只是不幸地被赋予了一种扭曲的形式而已。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种形式的cd存在,既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爱好者的运气,也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爱好者的悲哀。

自从1999年在一本叫《北京新声》的摇滚画册上第一次出现了"打口青年"这四个字样后,这个名号便不径而走。后来慢慢地又出现了"打口一代"、"打口文化"等相关新名词。

[打口] 专有名词,指的是已进行损坏处理(用专用机器把光碟切掉一段)的国外音像制品。本质来说它们属于"洋垃圾",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重新进入城市消费流通领域,成为各种追求更广音乐资讯与更多音乐选择的新人类族群的流行亚文化,被认为是20世纪末中国另类文化的一种奇特载体。

[打口青年] 标榜自我的一群,他们以反流行为终极目标。一群猥琐在城市边缘的青年,一天都无所事事,却好游荡在城市的小胡同里为了一个打口带跑遍全城。城市的秋天让他们感到沮丧和难受,是因为他们快要有自己的工作。他们总是感到不满和压抑,但却只能像孩子一样嘟嚷着。他们不停地说着什么也没人搭理,爱自言自语。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他们共同的性格,他们大概快要被埋葬和唾弃了,因为他们被这个陌生的时代打上了口,成了自己的打口青年。

[打口一代] 把一亿多新中国青年定位为"打口一代"显然有点诬陷好人的倾向。但如果把这四个字的范围缩小到一百万就刚好合适了,它特指从1970年至1985年出生的新青年。(对于这一百万之外的国人,他们有更多正经事要打理)

打口带、打口cd、打口录象带、打口md、打口商人、打口消费者、打口音乐人、打口乐评人、打口杂志——这是一个打口的世界,一种不用走出国门也能实现精神冒险的新生活。美国人狠狠地给了自己一刀,同时也给了世界一个共产与团结的可能。政府不提倡十三亿人发展摇滚,于是这一小撮人只好找个小旮旯没事偷着乐,偷偷地孝敬耳朵、偷偷地孝敬眼睛、偷偷地孝敬脑子、偷偷地孝敬时代。"不能明干,就要暗搞!"在这张挨了一刀的废塑料盘上,有人在盖房子、开车子,也有人在饿肚子、崩枪子,它不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也让另一部分人先穷起来了,它更让一部分人精神强大起来了。

当国内幼稚的唱片工业正在自我感觉良好地出版各种落伍的所谓流行音乐之时,在打口cd中长大的一代只会报以嘘声,打口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呼吸到更新的音乐气息。打口青年们大多狂啃《音乐圣经》或各种各样找得出来的音乐书籍,久经磨练之下他们个个学富五车,无论是古典、爵士、摇滚乃至流行音乐的殿堂级人物无不捻熟于心,挑起打口来更是得心应手。正是打口的存在让他们与世界同步。在打口的世界里,他们回到了beatles的挪威森林,聆听着bob dylan的游吟诗篇,邂逅了miles davis酷劲十足的爵士世界...他们游走在音乐的边缘,发现了只属于他们的音乐盛宴。打口cd犹如一把开启音乐迷宫的钥匙,引领着无数人堕入等待发现的隐秘世界。

打口cd以其特殊的方式颠覆了正常的音乐秩序,它的出现是无意识的,但却使音乐真正走向了生活,尤其是青年的生活。打口青年的群体在不断壮大,原本腐朽的东西重新变得神奇,新的音乐秩序正在悄然建立。

打口告诉我们,我们的聆听可以更丰富,主流不代表全部!

打口知识入门Q&A

Q:什么是打口?

A:在国外市场难以销售的唱片被销毁,成为塑料废品卖到中国。来源似乎全部自美国。因此购买所有欧洲、日本乐队的打口都是在美国销售的版本。

Q:打口有磁带么?

A:是的,一度磁带量相当大。但是一些南方城市如广州较少进磁带。实际上,一些精品只能在磁带里找到。

Q:有中文打口么?

A:当然,也有少量中文的打口。据说来自香港。

Q:打口如何批发/进货?

A:塑料垃圾进口者将打口销售给各地的打口贩子。通常以重量而非内容计算。打口贩子再将唱片运到各地销售。每隔一段时间,贩子们都会到福建、汕头之类的地方取货。

有关系好的,可以垄断一定的来源,以至别的贩子难以进货。比如经常可以听到有上海、北京的大贩控制了大批的好货等。打口进口时,有货船运输,似乎经常按照厂牌分类。

Q:是否违反法律?

A:一直说不清楚,他们均是塑料垃圾,可以不当作音像制品。

Q:打口有什么形式?

A:直接切口,钻洞,化学办法都有。

Q:有打不到内容的么?

A:有许多。对于录音不那么长的CD来说,切口时常切不到甚至最后一首歌。钻洞亦经常钻不到内容。但有可能损害引导区。另外有完全无损的CD,叫原盘,当然很贵。

Q:打口涉及什么音乐类型?

A:古典、流行,基本什么都有。

Q:打口价格如何?

A:1997年的时候都很便宜,也就几元一张。自1999年及以后,价格不断上升。一般10多20元比较常见。切不到的就卖得更贵。几十上百也常见。

Q:打口损害CD唱机么?

A:充分的证据表面,打口会损害光头。因为唱片转动不平衡,表面亦不平整,都会挂伤光头,即便不播放被打的地方。但通常作用是慢性的。有好的音响不建议播发打口。

Q:打口唱片的乐队大多没听说过,如何购买?

A:可以用如下办法:

1)实时听————我还没有被拒过。

2)认厂牌————但是现在基本已经没有什么保证质量的厂牌。

3)先记住一些乐队再去买,有明确目标。

4)认封面———如果是听另类的,干脆看古怪的封面。

5)听推荐————听贩子的推荐,这是最末的选择。

Q:挑不到心爱乐队的打口怎么办?

A:打口这玩意儿,“可遇不可求。”

Q:各打口唱片的原本出版时间问题?

A:基本上是90年代以后的,大概三五年前的最多。外国最新的CD,基本上等半年或多点就有打口。也能找到较古旧的打口,但是现在似乎越来越难。尤其是那些往往是磁带。要寻找传统乐队的打口,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唱片公司重出精选和纪念集上面。
回复
#15
看不懂
医院十化:院长贵族化,护士奴隶化,病人祖宗化,人际复杂化,加班日夜化,上班无偿化,检查严厉化,待遇民工化,想翻身?神话!
回复
#16
真怕了 卢你从哪里找见这么多东西
有①天ωǒ丢了.你會Zhao我嗎?從來未曾為誰动心.....oο→oo゛却因伱┊我格外認眞.
回复
#17
怀旧那切口深不身一般切多少首歌
有①天ωǒ丢了.你會Zhao我嗎?從來未曾為誰动心.....oο→oo゛却因伱┊我格外認眞.
回复
#18
引用:原帖由 淘气小鬼 于 2007-1-6 18:59 发表
真怕了 卢你从哪里找见这么多东西

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那个.....有的的确很深 NIRVANA的那个就有个很圆很圆的洞洞.BILLIE HOLIDAY那张被打掉两首,不过真的很好~~~~~~~~

其实你得自己去找,有时候也看运气.我买的仓木麻衣的DVD就只打到了壳子:loveliness:
回复


跳转到:


正在阅读该主题的用户: 1位游客
您的访问已通过Cloudflare保护,访问自美国/l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