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5、五字句
(1)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常见拗句: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一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仄)仄仄平仄。
少见拗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五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一下四的五字句除外)。
(2)五字句(上一下四)首字多用仄,很少用平声。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其它极罕见(没有见到)。
(3)注意:五字句律句和上一下四句有时可以互换,但是可平可仄字的位置要相应变化,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
例如:
《摸鱼儿》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且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休去倚危栏是上二下三“(仄)仄仄平平”,但一般都是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辛弃疾另两首也是上一下四。)
6、六字句,可以看作二字句加四字句或四字句加二字句。
(1)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它也和四字句一样,有所谓的“特种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但是严格校对后,“特种律”还是被推翻了!例如:
《如梦令》三十三字 单调,仄韵。别名:《忆仙姿》《宴桃源》《比梅》《无梦令》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 * * ·
例句:《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四个六字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少用“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各家词谱,基本都把《如梦令》的四个四字句标注成“特种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当我们读李清照另一首《如梦令》时却难以理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第一句第五字“日”是入声,难道李清照出律吗?——这肯定不可能的!经过校对后发现,虽然词人喜欢用“特种律”,仍然可以用律句!二者仅是统计学上的差别!
(2)常见拗句:
(仄)仄(仄)仄平平 《念奴娇》下阕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仄 《念奴娇》上下阕末句。
(平)平(仄)仄仄仄 《水调歌头》上阕第三句,下阕第四句。
(3)少见拗句:
(平)平(仄)平(平)仄 《齐天乐》上阕第二句,下阕首句。
(仄)仄(平)平仄平 《一萼红》下阕倒数第二句。
(4)罕见拗句:其它都属于罕见拗句。
7、七字句
七字句是五字句的扩展,所以变化基本相同。
(1)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2)常见拗句:(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三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平)平(仄)仄仄平仄。
(3)少见拗句:
(平)平(仄)仄(平)仄仄 《西河》第三段首句。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 《贺新郎》有四个七字句可以用这种格式。
(4)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七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三下四的七字句除外)。
(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况前面已经介绍。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其它极罕见(没有见到)。
8、八字句
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来说,三字豆末字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是不是绝对的。
岳飞《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毛泽东《沁园春》: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9、九字句
常用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也可以是三字豆加六字律句(可以换一字豆加两个四字句)。
最常见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例如《虞美人》、《相见欢》、《南歌子》等。
10、十字句
罕见,《摸鱼儿》上下阕各有一个十字句。格式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11、十一字句
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后五字往往是律句。如《水调歌头》的上下阕各有一个十一字句。如果是上五下六,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如果是上四下七,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 * *** ·
(三)词的拗救。
词的拗救和律诗有所不同:律诗拗了,往往必须救,而词往往是拗而不救。词中仅有本句自救,即律诗中孤平的自救!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算作“出律”的!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哇哈哈,你中彩了~!你获得了MYTLS为你赠送的4积分
六、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的问题
有人认为古人写词时常用入声、上声代替平声使用,许多词牌的一些字必须用平声!例如:
各家词谱,基本都把《如梦令》的四个四字句标注成“特种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当我们读李清照另一首《如梦令》时却难以理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第一句第五字“日”是入声,难道李清照出律吗?——有人说这是因为入声可以代替平声。其它一些词人在四个四字句第五字用仄声时也多是入声或上声。
再看看其它词牌,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菩萨蛮》上下阕末句第三字有人认为必须用平,理由就是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多数词人用仄时用的都是入声或上声)。此外,《好事近》《更漏子》等词牌中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等句式,明明倒数第二字有人用仄声(多数是入声和上声),词谱却非要规定必须平!——看起来很有道理呀!?可实际上是不对的!
古人确实有用入声、上声代替平声的情况,但是不是常规。如韦庄的“白头誓不归”(《菩萨蛮》)、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破阵子》)、杨万里的“看十五十六”(《好事近》)等,如果不用这个理论解释,肯定是出律的!但是,这种情况很少见!
综合以上情况,入声和上声代替平声确实存在,但是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补救办法,并非常规。绝大多数情况下,入声和上声仍然是作仄声的!至于为什么有人认为入声和上声代替平声很常见,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格律专家”(首推龙榆生)根本没有仔细校对过词谱!却把古人的话曲解并当成不可违反的理论!
七、词的押韵和对仗
(一)、词的押韵和对仗
和律诗一样,词也讲究押韵,平声、入声单用,上声去声通用。
由于有许多词牌,所以词的押韵和律诗有些不同,有的词牌必须用平声韵,有的必须用仄声韵,还有的是平仄韵交替押韵。某词牌规定用平声韵,就不能用仄声韵;规定用仄声韵,就不能用平声韵。除非有另一体。
同时用平声韵和仄声韵的词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仄韵同部,另一种是平仄韵不同部。同部的如《西江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 *· ‖
例:《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韵脚“蝉、年、片、前、边、见”都是同部的。
不同部的如《菩萨蛮》: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换平)
* * · * * ·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换仄)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换平)
* · * ·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
例:《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入声韵独立性很强,有些词牌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念奴娇》、《满江红》等。但是并非不能用上声和去声韵。
(二)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对仗的,也有自由的。
固定的对仗,例如《西江月》上下阕的前两句。此类固定的对仗是很少见的。(实际上,西江月这两句也有少数的词人没有用对仗)
一般用对仗的(也可不用),例如《沁园春》上阕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又如《浣溪沙》下阕头两句。再如《满江红》上阕第五六句,下阕第六七句。
凡是前后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但是用不用对仗是完全自由的!
词的对仗,有两点与律诗不同。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第二,词的对仗允许同字相对。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
八、词谱的制定(例作的选择;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一)例作的选择
制定词谱,先要选例作。例作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词谱的准确性。一般应选唐朝、五代、宋朝的作品。宋朝以后,由于元朝统治者重武轻文,词的格律规则部分失传,词人对格律的理解已经和前人不同,有的词人仅仅满足于字数和句数的相同,平仄全然不顾,所以不能使用他们的作品。至于现代的作品,更不能作为例作来校对词谱了(少数合律的还是可以用来举例的,)!
(二)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
古人制定词谱,将古人同词牌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其句读、押韵、平仄以及变通与否,制成词谱,规定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要求,以及哪些字可平可仄等。格式有不同的,另列一体,选最早或最常见的名家所作一体作正体。
但是这种方法有缺陷:第一,有的词牌例作太少,或者编者见到的作品太少,词谱中就会有许多可平可仄字校对不出来!严重影响词谱的准确性。第二,正体和变体区分不合理,区分过于严格,反而使正体的例作更加缺乏!如《满江红》,戴复古有首作品比正常格式多押一个韵,其它格式根本没有明显区别,就被另立一体。又如《水调歌头》,贺铸又一首作品用了平仄韵同部通押(他喜欢这样做,其它词牌也好如此),也被另立一体!还有什么样的体是正体,有人认为最早的是正体,名家作品是正体。实际上有的作品出现虽早,但是格律没有定型,后人模仿者极少,根本不能做正体!如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韩幄的《生查子》(侍女动妆奁)等。还有的词牌,格律根本没有定型,各家,甚至同一词人的各首作品格式都不一致,根本没有正体可选!
那么正体和变体如何区分呢?
(三)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1、正体的特点:(1)符合格律规则,以律句为主或基本用律句。(2)使用频率最高和(或)出现最早。
2、变体特点:在正体基础上,出现字数、句读、平仄、押韵等变化,但是大部分格式仍然与正体一致的变调称为变体,变化过多,就不再是变体,而是同名异调!
3、成为正体的条件:正体的使用频率最好能占该词牌的50%以上或更高。而且使用频率最好明显高于使用频率最高的变体。出现最早并不是正体的决定条件。
4、正体和变体如何划分?
总则:按格律严格程度,小令>中调>长调,正体变体划分的严格程度亦相同。
(1)字数变化:某句字数的增减都能成为变体,如《卜算子》。不过有人认为是衬字。
(2)平仄句式的变化:如果某一句的平仄格式变化,如“平平仄仄”变成“仄仄平平”,就可能是变体。变化可以是一种律句变成另一种律句,也可以是律句和拗句的转换。在小令里很严格,在长调里如果不涉及关键句子,且多个句子变化交织,可以不算变体。如《水调歌头》、《念奴娇》、《沁园春》等。
(3)押韵变化:平仄韵全篇变动,同时拌有句式平仄变化,肯定是变体!如《满江红》、《忆秦娥》等词牌有平韵、仄韵两体。如果只是1、2句押韵的增减,往往可以不算变体。例如《沁园春》首句可以入韵,但是这是完全自由的,所以不算变体。
(4)句读变化:明显的句读变化肯定是变体。但是要注意:五字句可以拆成2+3,六字句可以拆成2+4,九字句可以由上三下六变成上六下四。十一字句可以是上四下七或上五下六。等等。一般可以不认为是变体。
九、《朱天王*词律新编》(一百○八个常见词牌,含部分变体)
目前网上最权威的词谱! ?
鉴于目前的诗词格律书籍疏漏太多(无论市面上的还是网上的),各家作者和网站又互相抄袭,对初学者常常产生误导,在下自己经过大量唐宋词校对,制定了《朱天王*词律新编》,供大家查询使用!如有疏漏,敬请指出!谢谢!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一、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
格律是旧体诗词创作要过的第一关,没有了格律,律诗就不成律诗,绝句就不成绝句,词也就不成词了。当然,古风和古绝是不拘格律的。
现在写诗词的人很多,数以百万(甚至千万),但是不懂格律或不肯学格律的却占很大部分。有许多人认为格律束缚太严,不肯学,还以“突破格律”自诩。事实上,这些“突破”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对音韵的无知和在词汇组织方面的无能!汉语里同意词,近意词相当多,这给了作者很大的选择余地,同一意思完全可以用平仄相反的词来表达。如果词汇严重匮乏,自然无法适应格律的要求!
有人认为格律可有可无,实际上他根本没有领会格律在诗词发展史上的作用。格律是古人总结了上千年经验才制定的,它使得诗词不但歌唱时优美动听,还使得诗词在朗读时一样拥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所以,即使乐谱失传,歌词仍然可以流传至今。现代的歌曲,虽然歌唱时很动听,但是一旦用来朗读,顿时觉得拗口——正是因为没有了格律的缘故。如果没有了曲谱,几百年后谁还会记得现在的这些歌词?
二、格律极端化
与第一种误区相反,有的创作者走向了相反的极端。
格律虽然严格,却仍然有许多可以变通的地方供作者自由发挥。无论律诗、绝句、词、曲都有许多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仍然有少数(实际上也不少)为了追求绝对的完美,填词时竟然要求一个字的平仄都不许变通,甚至连四声都要限制。例如宋朝的方千里,把周邦彦的一百多首词全部和了一遍,不但韵脚,连每个字的四声都一样。还有许多人制作的词谱(作者自诩是格律专家,还有许多人对这样的词谱奉若神明),没有用多首作品校验,仅把例作的平仄、韵脚、句读标注了一遍,要求大家一个字平仄都不能错地照填(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最甚),也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做法严重束缚了作者的手脚,使得诗词创作完全失去了意义,成了文字游戏。大家可以看看名家(方千里之流除外)的作品,同一名家同一词牌(尤其是中长调)的几首作品,有没有平仄完全一样的?答案肯定是“没有”!
三、多填词牌
据《钦定词谱》,词牌有800多个,加变体共2000多个体。但是常见的仅100个左右。有的作者,为了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誓将全部词牌都填一遍。今天填一个,明天填一个,后天再填一个,到头来如同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最后一个词牌也没有熟练掌握!这也是一大误区!古代名家词人,作品虽多,词牌并非很多,除了少数几个创调大户(柳永、周邦彦等),所用词牌很少能超过100个,有谁能把词牌填完了?
另一方面,填少见词牌,更容易逃避格律(词谱难找,还有的格律根本就没有定型,变体很多),使得许多对格律了解不深的人无法看出他有没有出律,因此反对格律或不懂格律的人更喜欢填少见词牌。于是,填少见词牌就成了逃避格律的绝好办法!(不过,想逃过我的眼睛是很难的!)
因此我建议:禁止使用少见词牌!尤其是罕见词牌!非要使用,必须附带古人例作和词谱!
四、和韵、回文等文字游戏
和韵,又叫“步韵”,就是写诗词时所用的韵脚完全和某篇前人的作品一样。在韵脚全部被限定的情况下,作者组织词汇将受到比格律严十倍的限制,因此自古以来,几乎没有绝世名篇出现!众多名家的传世名篇,全是靠自由发挥创作的,即使是苏轼、秦观等步韵高手,也都是靠自由创作的作品,而非靠步韵作品闻名于世。宋朝的方千里可谓步韵专家,可是作品多数都是垃圾!因此古代名家对步韵多数持否定态度。但是此风越演越烈,竟把文字游戏当作衡量诗词水平的标准。现代的诗词作者,为炫耀自己的学识,追求步韵者极多。自由创作尚没有佳作,况步韵乎?无异于舍本逐末!至于不懂格律的人写步韵诗词,更是东施效颦了!
此外,回文、鹤顶、辘轳体等情况都属于文字游戏,但是总有许多人借以炫耀自己的“才华”。
步韵的作品,我仅写了一首《念奴娇·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苏轼原韵)
史书一册,忆当初,多少风云人物。朝鲜鏖兵,三八线,筑起铜墙铁壁。立马横刀,饥餐渴饮,笑卧江边雪。青山座座,长眠多少英杰。 难忘彭大将军,似廉颇未老,六军齐发。排壑怒涛难遏抑,滚滚狼烟淹灭。旧日功臣,斑斑双鬓,后继青青发。长缨在手,岂容妖雾遮月?
虽然经过深思熟虑,顺利完成,格律合格,语句通顺,而且发表在《军旗颂》里,但是我还是要说:今生今世再不和第二首!如果要我当诗词主编,我肯定要对这些文字游戏(尤其是步韵)下封杀令!
五、贪图长度
诗词贵精不贵长。由于受现代文学长大之风的影响,有的人偏好写长调和长古,结果语言拖沓,内容空洞,又臭又长,令人反胃。长调和长古的创作,必须有足够的内容作基础,还要考虑整篇结构的平衡,难度实际上比律诗、绝句、小令、中调更大。有人说绝句和小令易成不易工,这没有错误,但是长调和长古既不易成也不易工,易放难收,弄不好会结构失衡,虎头蛇尾——绝非字数多了就好!
六、贪图数量
诗词贵精不贵多,李白留下的作品有700多,杜甫有1000多,佳作只是一部分,绝世名篇更占少数,其他名家亦类同。名家尚且如此,何况我等?清朝乾隆皇帝写诗几万首,可是没有一首是佳作!全部是垃圾!我们的作品又能如何?有的人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怕连乾隆都不如也!
七、追求华丽辞藻
有人喜欢华丽的辞藻,写的作品虽然漂亮,实际上却做作得很!古人的许多绝世名篇,并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反而浅显易懂,语言流畅,浑然天成!并广为流传。当然,“浅显易懂”、“浑然天成”的背后,实际上隐含了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绝非信手得来!
八、自创词牌
每个学诗词的人肯定都有过这个念头:“我什么时候也能创造词牌呀?”随着诗词学习的深入,有的人真的创造了自己的“词牌”。请问:你对诗词格律真正了解了多少?格律的许多规则你熟练掌握了没有?常见词牌的词谱你能熟记多少?可平可仄字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律句和拗句转换又有什么要求?别人的一首作品拿给你,你能否在几分钟内准确判定是否出律?还是用拗句?你敢不敢否定“专家”制定的词谱?——只怕没有多少人能全部做到!如果做不到,那你还没有创造词牌的资格!
还有一条非常重要:你创造的词牌能否流行?如果不能流行,还是不要创造为好!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人创造了那么多词牌,多数都没有流行起来,反而成了垃圾!况且,常见的100多个词牌已经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没有再造词牌的必要了。偶尔玩玩还可以。
……
……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词律新编》——小令 第一卷
〖十六字令〗〖忆江南〗〖渔父〗〖捣练子〗〖江南春〗〖忆王孙〗
※※※※※※※※※※※※※※※※※※※※※※※※※※※※※※※※※※※※※※
《十六字令》
十六字,单调,平韵。又名:《苍梧谣》《归字谣》《花娇女》等。
●正体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苍梧谣》宋·蔡伸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注:第三句前二字有的词谱标注成可平可仄字,但是本人还没有见到唐宋词人的例作。
●变体:末句变“平平仄仄平”不可犯孤平!
* *
《十六字令》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
《忆江南》
原为单调二十七字,平韵。宋人改双调。又名:《望江南》《谢秋娘》《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归来曲》《望蓬莱》《归塞北》《思晴好》《滇春好》《南徐好》《梦江口》《安阳好》《梦仙游》《步虚生》《壶山好》等,双凋又名《江南柳》《逍遥令》等。
●正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正体,双调,五十四字,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首句可以换“仄平仄”
《望江南》宋·戴复古
石屏老,家住海东云。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无益费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贫。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
※※※※※※※※※※※※※※※※※※※※※※※※※※※※※※※※※※※※※※
《渔父》
二十七字,单调,平韵。又名:《渔父乐》《君不悟》《君看取》《无一事》《谁学得》等。《词律》把它与《渔歌子》混为一调,实误!
●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渔父》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父》五代蜀·李珣
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
●变体有多种组合:一、二、四句分别可以用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渔父》宋·陆游
石帆山下雨空濛,三扇香新翠箬篷。苹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
※※※※※※※※※※※※※※※※※※※※※※※※※※※※※※※※※※※※※※
《捣练子》
二十七字 单调,平韵。又名:《深院月》《夜捣衣》《夜如年》《杵声齐》《剪征袍》《望书归》等。
●正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捣练子》南唐·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
《江南春》
寇准小令三十字,平韵。吴文英慢词一百○六/一百○九字,仄韵。
●小令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江南春》宋·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景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
《忆王孙》
三十一字 单调,平韵。 别名:《独脚令》《忆君王》《豆叶黄》《化娥眉》《阑干万里心》等。另一体名《怨王孙》双调五十四字,仄韵,实际是另一词调。
●正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 ·
《忆王孙》宋·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怨王孙》双调五十四字,仄韵。实际是另一词调!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怨王孙》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词律新编》——小令 第二卷
〖调笑令〗〖如梦令〗〖长相思〗〖相见欢〗〖生查子〗〖昭君怨〗
※※※※※※※※※※※※※※※※※※※※※※※※※※※※※※※※※※※※※※
《调笑令》
三十二字,单调,又名:《转应曲》《三台令》《宫中调笑令》《古调笑》等。
●正体
平仄,平仄(叠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 · *** *· *** *· **** ·
平仄(颠倒前句末二字) ,平仄(叠句) ,仄仄平平平仄。
· · *** *·
(共用三个韵,两头两个仄韵,中间一个平韵。可平可仄字十六个,占50%,比率为所有词牌中最高者。其它词谱书籍,还没有达到如此完备的程度。)
《转应曲》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阏氏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宫中调笑》唐·王建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无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调笑令平仄韵律都比较复杂,所以举三个例句!)
●变体,又名《调笑令转踏》,三十八字,仄韵,与此调不同。倒数第二句可用“(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调笑令》宋·秦观
春梦,神仙洞。冉冉拂墙花影动。西厢待月知谁共?更觉玉人情重。红娘深夜行云送。困□钗横金凤。
※※※※※※※※※※※※※※※※※※※※※※※※※※※※※※※※※※※※※※
《如梦令》
三十三字 单调,仄韵。别名:《忆仙姿》《宴桃源》《比梅》《无梦令》《不见》《古记》《玩华胥》等。双凋六十六字,又名《如意令》。
●正体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 ,
* * · * * · * * * · · ·
仄仄仄平平仄。
* * ·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四个六字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少用“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长相思》
三十六字,双调,平韵。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双红豆》《忆多娇》《琴凋相思令》《吴山青》《越山青》《青山相送迎》《山渐青》《长思仙》等。
●正体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 *· * * · * * ·
(末句不能犯孤平。)
《长相思》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长相思》宋·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变体(和正体仅一字可平可仄之差,但是朗读效果明显不同,正体抑扬顿挫,变体却平和许多)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 **· * * · * * ·
《长相思》宋·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注:上下阕前二句后二字多叠用或用二叠字(如:一声声,一更更。)
※※※※※※※※※※※※※※※※※※※※※※※※※※※※※※※※※※※※※※
《相见欢》 ?
三十六字,双调,平韵。又名:《乌夜啼》《月上瓜州》《上西楼》《秋夜月》《西楼子》《忆真妃》《乌啼月》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仄平仄(换仄) ,仄平仄,仄平平(复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注:上下阕末句可以是上二下七、上四下五、上六下三。
《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生查子》
又名:《绿罗裙》《愁风月》《楚云深》《梅和柳》《陌上郎》《晴色入青山》《遇仙楂》等。
●正体四十字,双调,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第一句不能犯孤平。)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一本作“满”)春衫袖!
●变体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字,双调,仄韵。已知道六种:
(一)四十字,下阕首句变“仄仄仄平平”
*
《生查子》宋·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二)四十字,上阕首句变“仄仄仄平平”
*
《生查子》宋·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三)四十字,上下阕首句变“仄仄仄平平”
*
《生查子》宋·晏几道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四)四十字,或作五言诗,《钦定词谱》以此为正体,大误!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 * · * ·
《生查子》唐·韩偓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五)四十一字,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仄”
·
《生查子》宋·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六)四十二字,下阕前二句变“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生查子·药名闺情》宋·陈亚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朗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注:本作用了“相思”、“薏苡”、“白芷”、“苦参”、“狼毒”、“当归”、“远志”、“樱桃”、“菊花”、“茴香”十个药名。
※※※※※※※※※※※※※※※※※※※※※※※※※※※※※※※※※※※※※※
《昭君怨》
四十字,双调,两仄韵两平韵。又名:《洛妃怨》《宴西园》《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德抱怨》《一叶舟》等。
●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换平韵)仄仄仄平平,仄平平。(换仄韵)
*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换平韵)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 * *· * * *· * · ·
●注:末句有人用“仄仄平”,但不是常规!
《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蓬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词律新编》——小令 第三卷
〖点绛唇〗〖浣溪沙〗〖霜天晓角〗〖菩萨蛮〗〖诉衷情〗〖采桑子〗
※※※※※※※※※※※※※※※※※※※※※※※※※※※※※※※※※※※※※※
《点绛唇》
●正体 :四十一字 双调,仄韵。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乐府乌衣怨》《寻瑶草》《沙头雨》《万年春》等。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注:上下阕倒数第二句多用“仄平平仄”。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浣溪沙》
四十二字,双调,平韵。别名:《减字浣溪沙》《浣沙溪》《小庭花》《满园春》《试香罗》《广寒枝》《庆双椿》《玩丹砂》《玩溪纱》《怨啼鹃》等。四、五两句常对仗。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用者不多。
●正体,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注:首句可以用“仄仄仄平平仄平”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变体(一)平韵。首句变“(仄)仄(平)平平仄仄”
《浣溪沙》五代·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变体(二)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 · * * ·
《浣溪沙》南唐·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
《霜天晓角》
又名:《月当窗》《踏月》《长桥月》《山庄劝酒》等。四十三/四十四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例用入声!
●正体仄韵四十三字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 *· * · * * * ** **·
仄平平仄仄(或平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 · *· · * · * * * ** **·
注:第二句可以用仄仄平平仄。
* * ·
上下阕倒数第二句多用“平平仄,平仄仄”,末句多用“仄平仄、平平仄”。
下阕首句分成两句时多用“平仄,平仄仄。”
《霜天晓角·梅》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变体,平韵四十三字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或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
注: “平平仄仄平”的句子不能犯孤平!
* *
《霜天晓角》宋·蒋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
《菩萨蛮》
四十四字,双调,又名:《子夜歌》《重叠金》《梅花句》《花间意》《花溪碧》《城里钟》《晚云烘日》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换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换仄)
* * · * *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换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 · * * ·
(共用四个韵,上下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末句不能犯孤平。有人认为上下阕末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大误!)
《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入声)倚门。
《菩萨蛮 》五代·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入声代平声)头誓(去声)不归。
●注:温庭筠(杏花含露团香雪)第六句曾用“平仄仄平仄”,高观国(春风吹绿湖边草)第三句曾用“仄仄仄仄平”。都是特例,非常规用法!
●变体,四十九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菩萨蛮》无名氏——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
《诉衷情》
正体四十四字,双调。变体三十七字,单调。四十一、四十五字,双调。又名:《桃花水》(四十一字)《诉衷情令》《鱼父家风》《步花间》《一丝风》《画楼空》《偶相逢》《试周郎》等。另有《诉衷情近》双调七十五字,仄韵。
●正体,四十四字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第五句例用“平仄仄”,罕见“仄仄仄”等。
《诉衷情》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四十四字变体(一)
第三句变“仄仄平平仄仄”
* * *
《诉衷情》宋·张先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平仄两读)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四十四字变体(二)
第二、三句变“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 · *
《诉衷情》宋·仲殊
楚江南岸小青楼,楼前人檥舟。别来后庭花晚,花上梦悠悠。 山不断,水空流,谩凝眸。建康宫殿,燕子来时,多少闲愁。
●四十四字变体(三)
第二、三句变“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第九句变“仄平平仄”
* · * * *
《诉衷情》宋·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四十四字变体(三)
第九句变“仄平平仄”
* *
《诉衷情》宋·仲殊
长桥春水拍堤沙,疏雨带残霞。几声脆管何处,桥下有人家。 宫树绿,晚烟斜,噪闲鸦。山光无尽,水风长在,满面杨花。
●四十四字变体(四)
第三句变“平平仄平平仄”
《诉衷情》宋·仲殊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栏杆,一片云头。
●综述:第二句可以变“平平仄仄平”
* ·
第三句可以变“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 * * *
第九句可以变“仄平平仄”
* *
以上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不再一一列举!
●三十七字体
●四十一字体,又名:《桃花水》
●四十五字体
第四句五字变六字“仄仄仄,仄平平”
** ·
《诉衷情》宋·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光,易成伤。未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采桑子》
四十四字 双调 平韵 别名:《丑奴儿》《丑奴儿令》《罗敷媚》《罗敷艳歌》另有《添字采桑子》/《添字丑奴儿》,四十八/五十四字;《促拍采桑子》,五十字;《摊破采桑子》六十字;皆平韵。还有《采桑子慢》/《丑奴儿慢》/《丑奴儿近》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丑奴儿》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意:上下阕二三句不一定要叠句。)
●变体《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上下阕末句变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种得(一作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一作展)有馀情(一作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一作霖霪),点滴凄清(一作霖霪)。愁损离(一作北)人,不惯起来听。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词律新编》——小令 第四卷
〖卜算子〗〖减字木兰花〗〖巫山一段云〗〖谒金门〗〖好事近〗〖忆秦娥〗
※※※※※※※※※※※※※※※※※※※※※※※※※※※※※※※※※※※※※※
《卜算子》
四十四字,双调。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卜算子令》《黄鹤洞中仙》等。
●正体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卜算子》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变体(一)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 ·
《卜算子》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变体(二)首句变“平平仄仄平”,四十四字
《卜算子》宋·杨冠清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变体(三)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 ·
《卜算子》宋·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无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变体(四)下阕末句变“仄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 ·
《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我住长江头”的“长”字未拘格律。因为前后两句都要用“长江”才能更好表达意境,就只好破例了!
●变体(五)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 ·
末句变成“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 ·
《卜算子》宋·徐俯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变体(六)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 ·
上下阕末句变成“仄平仄,平平仄”。四十六字
** ·
《卜算子》宋·杜安世
尊前歌一曲,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变体(七)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上阕末句“仄仄仄,平平仄”,
* · ** ·
下阕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七字
* * ·
《眉峰碧》宋·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隻!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综述:上下阕首句可以换“(仄)仄平平仄”,并入韵;或者用“平平仄仄平”。上下阕末句可以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在《眉峰碧》里,下阕末句变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除掉《眉峰碧》以外,44~46字体总共变化组合为36种。据《唐宋词学大辞典》,《卜算子》有变体30余种。在下共见到其中七种变体。 但是众多的体,只有一种使用最多,便成了正体!
※※※※※※※※※※※※※※※※※※※※※※※※※※※※※※※※※※※※※※
《减字木兰花》
四十四字,双调。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金莲出玉花》《益寿美金花》《四仙韵》等。
●正体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每两句一换韵)
《减字木兰花》宋·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金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因困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变体《偷声木兰花》,五十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可犯孤平)。‖
* * · * * · * · * * * ·
(每两句一换韵)
《偷声木兰花》宋·张先
画桥浅映横塘路,流水滔滔春共去。目送残(一作斜)晖,燕子双高蝶对飞。 风花将尽持杯送,往事只成清夜梦。莫更登楼,坐想行思已是愁。
※※※※※※※※※※※※※※※※※※※※※※※※※※※※※※※※※※※※※※
《巫山一段云》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变体四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两仄韵,两平韵。又名:《金鼎一溪云》。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上下阕第二句没有见到“仄平平仄平”的用法,如果有用的,不算出律。但是不可犯孤平!
《巫山一段云》五代·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变体四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两仄韵,两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换仄韵)
* *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换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
三个“平平仄仄平”都不可犯孤平!
《巫山一段云》唐·李晔
蝶舞梨园雪,莺啼柳带烟。小池残日艳阳天,苎萝山又山。 青鸟不来愁绝,忍看鸳鸯双结。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
※※※※※※※※※※※※※※※※※※※※※※※※※※※※※※※※※※※※※※
《谒金门》
四十五字,双调,仄韵。又名:《闻鹊喜》《空相忆》《出塞》《花自落》《扬花落》《东风吹酒面》《不怕醉》《垂杨碧》《春早湖山》《醉花春》等。
●正体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谒金门》五代·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
《好事近》
四十五字,双调,仄韵,例用入声!又名:《钓船笛》《翠园枝》《秦刷子》《倚秋千》等。
●正体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上一下四)。
* * * *· * *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上一下四)。
* * ** · * * * * *·
注:三个“仄仄仄平平仄”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
* * * * *
上下阕末句“仄仄平平仄(上一下四) ”多用“仄仄平平仄”。
* * *
《好事近》宋·胡铨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变体:下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平仄”
* *
《好事近》宋·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上声代平声)十六。
※※※※※※※※※※※※※※※※※※※※※※※※※※※※※※※※※※※※※※
《忆秦娥》
四十六字,双调,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体例用入声。又名:《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蓬莱阁》《庾楼月》《双荷叶》《华溪仄》《子夜歌》《花深深(平韵体)》等。
●仄韵,例用入声。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上下阕后三句字数、平仄相同;末句多用“仄平平仄”。)
《忆秦娥·思秋》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变体,平韵
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叠三字)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叠三字)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忆秦娥》贺铸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楼空。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词律新编》——小令 第五卷
〖清平乐〗〖一络索〗〖更漏子〗〖阮郎归〗〖画堂春〗〖喜迁莺〗
※※※※※※※※※※※※※※※※※※※※※※※※※※※※※※※※※※※※※※
《清平乐》
四十六字,双调,又名:《忆萝月》《醉东风》等。
●正体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下阕换平声韵。)
《清平乐》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
《一络索》
别名:《一落索》《洛阳春》《玉连环》《上林春》《窗下绣》《金络索》等。四十四字到五十字多体,双调,仄韵。
●四十六字体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 * · * *· * * ** ·
《一落索》宋·舒亶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不解、看花意。 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
《更漏子》
四十六字,双调。又名:《付金钗》《独依楼》《翻翠袖》《无漏子》等。
●正体
仄平平(或平仄平) ,平仄仄(或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
*· * * *·
(换平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不可犯孤平)。
* · * * ·
(换仄韵)平仄仄(或仄平平),仄平仄(或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
*·(可不入韵) * · * * *·
(换平韵)平仄仄(或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不可犯孤平)。
* · * * ·
《更漏子》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君君不知。
※※※※※※※※※※※※※※※※※※※※※※※※※※※※※※※※※※※※※※
《阮郎归》
四十七字,双调,平韵。 又名:《碧春桃》《醉桃源》《宴桃源》《忆桃源》《好溪山》《濯缨曲》《道成归》等。
●正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 · * * · * * ·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 * · * * ·
注意:四个五字句不能犯孤平!
《阮郎归·踏青》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清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
《画堂春》
双调,仄韵。四十六至四十九字四体。
●四十七字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 ·
《画堂春·本意》宋·秦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四十七字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画堂春》宋·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 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
《喜迁莺》
有小令、长调二体。小令又名《春光好》、《鹤冲天》、《万年枝》等。双调四十七字,上阕四平韵,下阕两仄韵两平韵。长调双调一百○三字,仄韵。
●小令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喜迁莺》南唐·李煜
晓月堕,宿云微,无语枕频攲。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词律新编》——小令 第六卷
〖摊破浣溪沙〗〖桃源忆故人〗〖乌夜啼〗〖眼儿媚〗〖朝中措〗〖人月圆〗
※※※※※※※※※※※※※※※※※※※※※※※※※※※※※※※※※※※※※※
《摊破浣溪沙》
四十八字,双调,平韵。又名《山花子》《添字浣溪沙》《南唐浣溪沙》《感恩多令》等。
●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摊破浣溪沙》南唐·李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还与韶光共憔悴”用了拗句仄仄平平仄平仄,但一般都用仄仄平平平仄仄。)
※※※※※※※※※※※※※※※※※※※※※※※※※※※※※※※※※※※※※※
《桃源忆故人》
四十八字,双调,仄韵。又名《虞美人影》《转声虞美人》《杏花风》《胡捣练》《醉桃园》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上下阕2、3句第五字常用平声,暂没有见到用仄声者。
《桃源忆故人》宋·陆游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
《乌夜啼》
双调,四十七字,平韵。又有四十八字体,首句较前者多一字,或名《锦堂春》。此调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
●四十八字体,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乌夜啼》宋·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渺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四十七字体
首句六字变五字“(仄)仄平平仄”
《乌夜啼》南唐·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一作断)频攲枕,起坐不能平 。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一作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
《眼儿媚》
四十八字,双调,平韵。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
●正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上下阕后四句同调。首句前四字可以是“(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不能用其它格式!切记!
《眼儿媚》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一作枝)畔,红杏梢头。
※※※※※※※※※※※※※※※※※※※※※※※※※※※※※※※※※※※※※※
《朝中措》
四十八字,双调,平韵。始见于欧阳修词。又名《照红梅》《芙蓉曲》《梅月圆》《醉偎香》等。
●正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朝中措(一作醉偎香)》宋·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一作杨)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
《人月圆》
四十八字,双调,平韵。又名《人月圆令》《青衫湿》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上下阕后三句同调。
《人月圆》宋·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词律新编》——小令 第六卷
〖摊破浣溪沙〗〖桃源忆故人〗〖乌夜啼〗〖眼儿媚〗〖朝中措〗〖人月圆〗
※※※※※※※※※※※※※※※※※※※※※※※※※※※※※※※※※※※※※※
《摊破浣溪沙》
四十八字,双调,平韵。又名《山花子》《添字浣溪沙》《南唐浣溪沙》《感恩多令》等。
●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摊破浣溪沙》南唐·李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还与韶光共憔悴”用了拗句仄仄平平仄平仄,但一般都用仄仄平平平仄仄。)
※※※※※※※※※※※※※※※※※※※※※※※※※※※※※※※※※※※※※※
《桃源忆故人》
四十八字,双调,仄韵。又名《虞美人影》《转声虞美人》《杏花风》《胡捣练》《醉桃园》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上下阕2、3句第五字常用平声,暂没有见到用仄声者。
《桃源忆故人》宋·陆游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
《乌夜啼》
双调,四十七字,平韵。又有四十八字体,首句较前者多一字,或名《锦堂春》。此调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
●四十八字体,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乌夜啼》宋·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渺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四十七字体
首句六字变五字“(仄)仄平平仄”
《乌夜啼》南唐·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一作断)频攲枕,起坐不能平 。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一作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
《眼儿媚》
四十八字,双调,平韵。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
●正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上下阕后四句同调。首句前四字可以是“(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不能用其它格式!切记!
《眼儿媚》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一作枝)畔,红杏梢头。
※※※※※※※※※※※※※※※※※※※※※※※※※※※※※※※※※※※※※※
《朝中措》
四十八字,双调,平韵。始见于欧阳修词。又名《照红梅》《芙蓉曲》《梅月圆》《醉偎香》等。
●正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朝中措(一作醉偎香)》宋·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一作杨)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
《人月圆》
四十八字,双调,平韵。又名《人月圆令》《青衫湿》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上下阕后三句同调。
《人月圆》宋·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
帖子: 666
主题: 156
注册: 2004-6
《词律新编》——小令 第七卷
〖太常引〗〖柳梢青〗〖武陵春〗〖酒泉子〗〖西江月〗〖少年游〗
※※※※※※※※※※※※※※※※※※※※※※※※※※※※※※※※※※※※※※
《太常引》
四十九/五十字,双调,平韵。又名:《太清引》《腊前梅》等
●正体四十九字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 * * * * · * · ** ·
《太常引》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桓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五十字体,第二句变六字“仄仄仄、仄平平”
《太常引》宋·辛弃疾
君王著意履声间。便令押、紫宸班。今代又尊韩。道吏部、文章泰山。 一杯千岁,问公何事,早伴赤松闲。功业後来看。似江左、风流谢安。
※※※※※※※※※※※※※※※※※※※※※※※※※※※※※※※※※※※※※※
《柳梢青》
四十九字,平韵、仄韵两体。又名:《陇头月》《早春怨》《玉水明沙》《云淡秋空》《雨洗云霄》等。
●平韵体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柳梢青》宋·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雪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仄韵体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柳梢青》宋·贺铸
子规啼血,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飞雪。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
《武陵春》
四十八字或四十九字,双调,平韵。又名《武林春》《花想容》等。
●四十九字体,除最后一句五字变六字(有人认为是衬字)外,与四十八字正体完全一样。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武陵春》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四十八字正体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武陵春》宋·辛弃疾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四十八字变体,下阕首句用“(平)平(仄)仄平平仄”还可能有其它的变法。
《武陵春》宋·张先
秋染青溪天外水,风棹采菱还。波上逢郎密意传,语近隔丛莲。 相看忘却归来(一作来时)路,遮日小荷圆(一作家在柳城前)。菱蔓虽多不上船,心眼在郎边。
※※※※※※※※※※※※※※※※※※※※※※※※※※※※※※※※※※※※※※
《酒泉子》
有二体,一体见于《花间集》,四十至四十五字,另一体见于敦煌曲子词,四十九字,又名《忆余杭》,
●四十九字体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换仄)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换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下阕第二句最后三字可以用“仄平仄”。
《酒泉子》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
《西江月》
五十字,双调,一、二句,五、六句例用对仗! 又名:《步虚词》《江月令》《白蘋香》《双锦瑟》《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等。唐五代词本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均为上下阕各两平韵一仄韵,例须同部。另有《西江月慢》,一百○三字,例用入声,与此调无关。
●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 *· ‖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 》宋·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
《少年游》
又名《玉腊梅枝》《小阑干》《少年游令》等。双调五十至五十二字,平韵,各家所作,字数、句法以及用韵,颇有参差。《钦定词谱》以晏殊(芙蓉花发去年枝)为正体(柳永体与之同,最早)。在下共见到十体。又张先有《少年游慢》,八十四字,双调,仄韵。
●正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少年游》宋·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少年游》宋·晏殊
芙蓉花发去年枝,双燕欲归飞。兰堂风软,金炉香暖,新曲动帘帷。 家人拜上千春(一作秋)寿,深意满琼卮。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变体不再详述!
学会忘记 学会一个人
沉浸在黑暗深渊之中
六对翅膀撑起了太多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