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如烟岁月,网上心情
#1
佛曰,说不得也。也有朋友戏言,一说出来便俗了。

平时最怕别人说起网上的一些事,尤怕说起网友间的事。而事实上,即使不说,又如何逃得脱。许是传统媒体炒作之嫌,世人于网上,往往只作壁上观,以为网间行走的,都是一些行为无羁的怪物。我未作辩驳,只付之微笑。

上网四年来,体会最深的,却仍是那种惺惺相惜的挚热之情。不在乎那些被炒作的沸沸扬扬的相会故事,也不必理会网下目遇的差距和失望。自以为,网上与网下,都是凡夫俗子,只因屏前美好的幻化,便生了许多痴意的妄想,那其实是开始时便误入了歧途。说到底,网路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想必每个网际流连的人都有自己一番不同的感慨。想到最初的触网,不过是胡乱找人闲聊,其兴致大不低于当今的玩家痴迷于某一种游戏。而一时的热情散却之后,还是终于找到了自己在网上的归属。爱文字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抛之不去。我亦如是。以诗词文章入网,而后又找到一群激扬文字的弟兄,煮酒论诗,心游万仞,情之所系,心之所向,何尝不是痛快淋漓。当是时也,诸公联句,美眉对吟,中断多年的诗家之能事,大有死灰再燃之势。万想不到在喧嚣浮躁的世间,仍有这么多人如我一般,痴迷不改,在业已作古的诸多文字中,找到抒发情愫的同侪。一样的梅花雪夜,一样的雨迷风凄,书写的却是不同世事、不同际遇的情怀。也因了情感的某种相通,便生发了彼此惜怜的缘由。

那一夜,万里殊途,南北间壤,只因一夜的倾谈,便拉近了彼此的呼吸,听清了对方或急或缓的心跳。在语言的亲切会意中,已然摹想出了清谈者的模样,或清瘦,或俊爽,或低抑,或惆怅,如此种种,都变得轻而又轻。我再次相信文字的魅力。那一篇忧郁文字的背后,便是一袭青衫,磊落坎坷的形容;而激昂豪纵之中,又何尝不隐着种种现世的不平。于是,他(或她)的一句妙语,便引触了诸人的爱与痛、欢与悲。于是,心中便多了一分挂念。四年之中,已数不清有多少个日夜,消磨于网上,欣喜与悲诧,清静与淡雅,让平素无波无澜的心再次激动和感伤。亲切的抚慰,遥远的问候,为一字一句而争执半宵的乐趣,繁茂了似水的年华,也冲淡了世俗的种种丑陋。四年之中,须臾不离,即使是出差在外,也要抽空跑到网吧看一眼或聊上几句,轻薄之儿可能笑我,而快意胸中之事,竖子焉能解得。论坛呆久了,便成了又一张网,丝丝线线都牵挂着你,哪怕你只离几日,便有短信寻来,让即使风雨寒冷中的你,也感受到温热与慰藉。

不知今夜来不来,为伊立尽梧桐影。疲禺相逢,不言而去,不知苦煞多少情深之人。屋外月明风清,屏前孤身悄坐,思到深处,便自相慰藉:没有因由,没有因由,只为这一段文字风流,割舍不得。此时,总要找出那人的集子,细细品味一番,希籍找到一丝端由。失望之后,更是一宵无眠。来是孤鸿去绝踪,其实大抵如此。最欣喜的是于某日忽然就见到了阔别了多日的那人,于是一番嘻笑怒骂,再次把臂入林,听松鸣泉上,琴啸林中。然而人生聚少离多,网上莫不如是。思想起最初笃好的那几人,如今杳如云鹤,仍不免黯然。

如今细索当日盛景,再顾篱前零落,大有恍如隔世之憾。想起余淡心的《板桥杂记》和张岱的《西湖梦寻》,其中人物风景,便觉略略相似。

去的终究是去了,何时归来谁能知晓,只当日的一段佳话,仍隐隐作剧于胸中。欢莫欢兮旧相识。旧人去了,新人又来,却再也找不回当日的景况了。偶尔有几位旧知打来电话,或寄来只言片语,摹索字迹,不胜感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回复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以后字数少点,要么就是那种一目了然的,OK?
看完这帖,我的视力好象又下了?
[图片: 30675_XH5wCdO1OtKi.jpg]
回复
#3
这个……
好文章嘛,忍一下吧:)
我总不能把它减短吧?那样就没有韵味了
回复


跳转到:


正在阅读该主题的用户: 1位游客
您的访问已通过Cloudflare保护,访问自美国/l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