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2568
主题: 165
注册: 2004-2
哇哈哈,你中彩了~!你获得了MYTLS为你赠送的6积分
歼-8歼击机系列的后续机型/最新改进型歼-8III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
相关报道:
歼-8Ⅲ的最初提出计划是在90年代初期,当时的情况是苏27尚未引进,新歼-9,歼-10进展不顺,超7计划受挫。提出的目标是:针对歼-8Ⅱ的中低空性能不良,要大幅提高近距格斗性能;强调多用途性,加强对地对海的攻击能力,甚至考虑到作为未来航空母舰的舰载机;
与歼-8Ⅱ相比,歼-8Ⅲ最显著的特点是加装了鸭式小翼,机身总长缩短40厘米左右,但机身相应加宽,机身内部油箱容量比歼-8Ⅱ大。在执行空战时,歼-8Ⅲ最多可携带8枚空空导弹(4枚中距,4枚格斗导弹),雷达采用的是以色列的射控雷达,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同 时还装备有红外跟踪瞄准系统,与头盔瞄准系统相配合,可“看那儿打那儿”。空空导弹可采用国产的PL系列,俄罗斯的,以及以色列的怪蛇ⅢⅣ等。在携带4枚空空导弹的情况下,起飞滑跑距离不超过300米。 歼-8Ⅲ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已减轻自重,歼-8Ⅲ采用的复合材料比重可能是中国目前军机中最高的(歼-10情况不详),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是飞机成本提高。歼-8Ⅲ的最大外挂已提高到5吨,在对海攻击时,可携带4枚C801/C802/C803空舰导弹及2枚近距格斗导弹,在对地攻击时可携带多种制导武器。值得一提的是,歼-8Ⅲ机身下的挂架可挂1枚重约1.5-2吨的空地导弹,以执行战略核轰炸任务,该型导弹与执行战略核轰炸任务的轰6使用的相同型号,弹头当量5-100万吨, 具体情况鲜为人知。 歼-8Ⅲ的综合性能较歼-8Ⅱ提高了30-40%,特别是近距格斗性能大幅提高。如果说超越 F-16和幻影-2000,可能言过其实,但如果与F16和幻影2000遭遇,无论是在高空还是在中低空,对手不会有什么便宜可沾,这也是事实。 仅从技术角度来讲,歼-8Ⅲ还是成功的,实现了从第二代战斗机向第三代战斗机的转变,为中国的新战斗机的研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歼-8Ⅲ是否会大量装备部队却是另外的话题,因为中国目前有太多的选择,除了众所周知的苏-27生产线的引进,以及歼-10的巨大成功,另外新歼9(双发重型制空战斗机)由于采用了苏-27的发动机,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技术问题,也已首飞成功,最初计划和歼-10一起作为中国的高低搭配机种,不过新歼9也可能下马,资金和其部份成功的技术将用于新歼12(XXJ) 的研制;
谈到歼-8Ⅲ的缺点,主要是发动机落伍,航程短,载弹量不如国外同类机,另外隐身能力不好,所以中国在选择的时候比较谨慎,考虑到面临的对手不仅仅是台湾的F-16和幻影-2000,更有日本的F-15和FSX机,最后的选择,让我们拭目以待。
帖子: 2568
主题: 165
注册: 2004-2
帖子: 2568
主题: 165
注册: 2004-2
8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空军深感其战斗机主力之一歼-7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形势。当时其主要对手印度大量装备米格-21比斯、米格-23等战斗机,且已开始购入米格-29战斗机,全都强于基于米格-21的歼-7战斗机。巴基斯坦一方面引进美国的F-16,一方面积极与中国合作,试图凭中巴双方的力量研制一种低档配置且较为先进的战斗机。
为此巴基斯坦向生产歼-7M战斗机的成都飞机公司(成飞)提出,共同在歼-7M的基础上研制新战斗机。巴方将此定名为“佩刀Ⅱ”方案,中方定为歼-7CP。从当时公开的图片看,基本思想是在歼-7的基础上采取与歼-8Ⅱ相同的两侧进气道、翼根前缘增加了前缘襟翼,换装发动机,如右图所示。由于以歼-7M为基础,国外称之为“超7”。方案提出后,美国与英国的航空发动机厂商竞相参加了竞争。
帖子: 2568
主题: 165
注册: 2004-2
1987年初,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国际项目主任斯蒂芬·哈金斯率团到北京,就超7的发动机提出了三个方案:
1、PW1212,该发是1962年研制的A-4攻击机的非加力发动机J-52的改进型,加力推力9387kg,最大推力6122kg,推重比7.3,单价200万美元,空气流量为81kg/秒。由于与歼-7进气流量不匹配,总压恢复系数只能到0.8-0.85,因此需采用两侧进气。这样总压恢复系数Qjq为0.95,进气道、中后机身都要作较大的改动。头部需增加135kg的配重平衡燃油系统的变化。此计划虽然花钱较多,但性能明显改善;
2、F404发动机,加力推力7711kg,最大推力4790kg,推重比7.86,单价180万美元,进气流量为68kg/秒。此计划与歼-7的进气道较匹配,进气道可不作改动。但中、后机身需做较大改动,费用较高;
3、PW1216发动机,加力推力7425kg,最大推力5400kg,推重比6.6,单价130万美元,是PW1212的双轴加力式涡喷改型。普惠公司的具体计划是在PW1212发动机的基础上,配用中国WP-7BM或WP-13发动机的加力筒体及相应的系统,构成PW1216。该发总寿命可达8000小时,飞机进气道与机身无需作任何改动。普惠公司对该方案相当自信。
普惠公司还讨论了该发在中国联合生产,以及与成飞公司协调了PW1216发动机加装在歼-7CP上的技术方案。同年4月底英国罗·罗公司驻京办也向中航技和军方介绍了RB199-127/128三轴式军用加力式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加力推力7430kg,最大推力4123kg,发动机推重比7.6,在当时比较先进,带有全权数字式燃油控制系统和反推力装置。值得一提的是该发动机已为“狂风”战斗机采用。
5月中旬,罗·罗公司专家组与成飞公司研讨、协调RB199-127/128方案。平心而论,RB199-127/128发动机装备了“狂风”,美PW1120发动机装备了以色列“狮”、F404发动机装备了美F-18及F-5G,均比较先进,推重比均在7.3以上。当时中国尚无法生产此类产品。而PW1216则采用60年代技术,且为涡喷形式,总体性能差于上述三种发动机。而当时中国已具备研制生产该级别发动机的能力,其时研制中的WP-14就略优于PW1216。从普惠公司极力推荐PW1216的情况来看,美方并不打算将先进发动机卖给中国,只是出于与英方竟争做个场面。
同时在机体设计方面竞争也很激烈。美格鲁门公司在1988年获得了与中方共同研制“佩刀Ⅱ”(歼-7CP)的授权。由于成飞的方案基本是歼-7M局部有限的改进,因而其机动性仍无法与巴空军的主要作战-----印空军米格-29相匹敌。为此格鲁门公司提出带边条翼的40度后掠机翼的改进方案,并改装与F-16类似的双腹鳍。这一方案性能尚可,但大迎角性能不好。后格鲁门公司将进气口设计向内倾斜10度,大迎角性能得到大幅改善。之后尽管后格鲁门公司退出,上述设计仍保留了下来,形成了FC-1标志性的“肋部进气道”。
帖子: 2568
主题: 165
注册: 2004-2
不久爆发了“ *** 事件”,西方制裁中国,“佩刀Ⅱ”(歼-7CP)战机计划受到严重挫折。美国公司为此失去了重大的商业机会,这时俄罗斯公司则乘虚而入。90年中国成都飞机公司宣布将继续发展歼-7CP计划,巴政府也表示要坚持下去。为此巴方承担了部份经费,还秘密提供一架F-16A给成飞做样机。超7进入了自力更生的第二阶段。
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改变了“自力更生”的状况。前苏联庞大的国防工业体系为求生存,争相向外推销高精军工技术。俄米高扬设计局在中国引进战斗机选型中,其米格-29战机落败于苏-27,丧失一大市场。随后米格主动提出与中方合作开发多功能战机的方案。该局提出向中国提供米格-29和米格-31战机的部分最新科技,包括相控阵雷达,以及米格-29涡扇喷气发动机改型。经过不懈的努力,米高扬终于入伙超7计划,使超7变成为成飞为主,米高扬和巴方参与的三家合作项目,飞机的名字也改成FC-1。
武器装备:机腹下装有1门23毫米双管机炮,具有7个外挂点,可挂装各种外挂和武器;
尺寸数据:翼展8.89米,机长14.30米,机高4.90米,机翼面积24.62平方米;
重量数据:最大起飞重量1250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马赫数M1.8,实用升限16000米,航程2500千米。
帖子: 2568
主题: 165
注册: 2004-2
帖子: 2568
主题: 165
注册: 2004-2
歼-10性能概况:
歼-10是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高性能战斗机。美国海军情报局96年初的一份报告指出,歼-10将拥有“特别好的”机动性("particularly good"agility),预计2003年左右服役。目前已公开的主要是香港《广角镜》杂志上的一张飞机模型照片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的用计算机根据卫星照片绘制的三面图,以及一些零星资料。两张照片不太一样,但一般认为,歼-10是一架单发单座多用途战斗机,单垂尾,采用机腹进气和无尾三角翼加近耦合全动鸭式前翼的气动布局,外形和以色列的“狮”(Lavi)相似。以色列和俄罗斯提供了技术援助,以致西方有人大声疾呼,歼-10是“狮”的翻版,美国技术误落敌手。其实不尽然,“狮”是下单翼,歼-10是中单翼;“狮”是固定式进气道,歼-10是带中心激波锥的二元可调进气道;“狮”用美制PW1120涡喷发动机(F-15上用的F-100发动机的涡喷型),推力91.7千牛顿(约9000公斤),空战推重比勉强超过1.0;歼-10用俄制或引进制造的与苏-27相同的AL-31涡扇发动机,推力122千牛顿(约12000公斤),空战推重比大大超过1.0;如以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照片为准,差别更大。最重要的是,“狮”以对地攻击为主,制空为辅;歼-10以制空为主,对地攻击为辅。退一步讲,在沈飞-格鲁曼的“和平典范”计划破灭后,中国恐怕无人再会蠢到依赖美国技术来实现国防现代化。说道中央情报局的照片,显示的歼-10似乎隐身性能更好。进气口前移,进气道略带S形(涡轮叶片不至于一览无遗,隐身性较好);机头尺寸较大,略下勾,有点像苏-27;翼身融合体更加饱满,机翼内段后掠增加,形成双三角翼,有点像法国“阵风”。“广角镜”上的照片更接近“狮”。若以“狮”为参照,歼-10的最大起飞重量应在18吨左右,载弹量7吨左右,带1.5吨炸弹和导弹时,高-低-高作战半径可达1000公里以上;
关于歼-10的雷达和武器系统,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最可能的有几种:以色列的Elta 2032雷达带Rafael的正在研制的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俄罗斯的Phazotron Zhuk(甲虫)或更新更强的Zhemchoug(珍珠)雷达和Vympel R-27半主动或R-77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及国产JL-10雷达和PL-11半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以色列的系统原为“狮”所研制,集西方技术和以色列的实战经验之大成,系统小巧,可靠性好,空地性能兼顾,自带一体化的电子战能力。但远程性能不足,交货和备件供应易受国际政治影响。以色列空军已决定用这一系统替换F-16C/D上的APG-68雷达。俄罗斯系统的工艺和制作可能粗糙一点,但整体功能强,尤其是远程性能,抗干扰性和多目标交战性能出色。与空空性能相比,空地性能稍差,可靠性也可能有点问题。随着中国引进苏-27战斗机和R-27空空导弹,中国已有此类系统的使用经验。外界对JL-10雷达所知甚少,只知道是脉冲多普勒雷达,具有下视下射能力,探测距离约50-60公里。LY-60(地空型的PL-11)的模型在这此珠海航展中展出,但无具体技术数据,只知道它是基于意大利由美国“麻雀”改进而来的Aspide半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考虑到国内技术现状,国产新系统在技术水平上可能尚不及以色列和俄罗斯的系统成熟,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不受制于人倒不失为一大优越性。权衡利弊,最终系统可能是三者的某种组合,甚至可达成某种互换性,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但不管怎麽样,最终系统必须与R-27,R-77和PL-11兼容。当然,歼-10不能直接上舰,需要经过前面提到的上舰改装;
歼-10作为舰载战斗机也有不利之处。歼-10的载弹量和航程都不及苏-27。雷达受机头尺寸限制,性能可能也不及苏-27。单发动机一旦在起飞时或飞行中停车,极易失事。但单发战斗机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如美国的A-4,A-7和F-8及法国的“超军旗”等。歼-10作为全新设计,研制进度和技术可靠程度都有风险。但不是不可克服的。
帖子: 2568
主题: 165
注册: 2004-2
帖子: 2568
主题: 165
注册: 2004-2
中国歼-11(苏-27国产型)重型歼击机
主要技术数据:
机长:21.935米; 翼展:14.7米;机高:5.932米;机翼面积:46.5平方米;
空重:千克;正常起飞重量: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0000千克;
最大使用速度:2.35M;升限:18000米;爬升率:米/秒;最大航程:公里;作战半径:1500公里;
动力装置:2台AL-31F,单台推力7600公斤;机载武器:30毫米机炮,10个外挂点;
苏-27已由沈飞开始组装生产,命名为歼-11。
帖子: 2568
主题: 165
注册: 2004-2